问题

很多人在争黄梅戏到底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黄梅戏应该算哪个省的?

回答
关于黄梅戏究竟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很多争论,而且双方都有各自的理据。要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地域和学术研究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黄梅戏的起源与流变: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任何一种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孤立存在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流变过程。黄梅戏的形成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核心要义:黄梅调与早期形成地

黄梅戏最核心的基因是它的“黄梅调”,也称为“老腔”、“黄梅腔”、“采茶调”等。这种曲调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黄梅戏。而这个“黄梅”的地理概念,是争论的关键所在。

湖北的“黄梅”: 指的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一带,历史上曾长期属于“黄梅县”的管辖范围。这个区域至今仍然保留着浓厚的黄梅戏文化根基,并且是“黄梅戏”名称的直接来源。
安徽的“黄梅”: 指的是今天的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一带,历史上也曾与湖北的黄梅县在地域上有所关联或交流。

争论的焦点与双方理据:

1. 名称的来源——湖北黄梅说:
理据: 最直接的证据是“黄梅”这个名称本身。学术界普遍认为,“黄梅戏”的名称直接来源于湖北黄梅县(今英山县一带)流行的一种民歌和曲调。这种曲调在当地广为流传,并吸收了其他地方的音乐元素,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声腔。
历史文献: 一些早期关于黄梅戏的记载,特别是清末民初的一些笔记、戏曲史料,常常将黄梅戏的源头指向湖北。例如,一些学者认为,黄梅戏是在湖北“黄梅调”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地的山歌、小调以及其他戏曲声腔而形成的。
口头传承: 在湖北英山县一带,至今仍流传着许多被认为是黄梅戏早期形态的民间歌谣和小戏,他们认为这是黄梅戏最纯正的源头。

2. 艺术发展与成熟——安徽安庆说:
理据: 虽然“黄梅调”可能起源于湖北,但将黄梅戏真正发展成为一种成熟、规范、具有剧种体系的戏曲艺术,则是在安徽省安庆市一带完成的。这里是黄梅戏艺术最繁荣、演员队伍最集中、剧目最丰富、舞台艺术最完善的地方。
历史事件: 到了清朝中叶以后,随着人口迁徙和商业交流,一些来自湖北等地的民间艺人将“黄梅调”带到了安庆地区。在安庆,这支“黄梅调”遇到了更为活跃的戏曲土壤,吸收了徽剧、楚剧、京剧等多种剧种的优点,特别是徽剧的唱腔和表演程式,以及京剧的锣鼓点和舞台化技巧。
剧团与名家: 安庆地区涌现了大量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如严凤英、王少舫、潘凤霞等,他们对黄梅戏的唱腔、表演、剧目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黄梅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被广泛认为是“黄梅戏的故乡”。例如,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西南区调查团在安庆收集整理了大量黄梅戏的资料,并将其正式命名为“黄梅戏”,这标志着黄梅戏作为独立剧种的地位确立。
学术共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戏曲界普遍认为,黄梅戏艺术是在安徽安庆地区最终成型、成熟并得到系统发展的,因此将安徽安庆视为黄梅戏的主要形成地和发展基地。

地域流播与文化交融:

地理上的靠近: 湖北的英山县和安徽的怀宁县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历史上,人员往来频繁,文化交流密切,这为黄梅调的传播和融合提供了便利。
“黄梅调”的广泛传播: “黄梅调”作为一种流行的民间音乐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方。它可能在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的交界区域都有流传和演变。
艺术的扬弃与创新: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传播过程中都会与其他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安庆地区对黄梅戏的艺术加工和完善,是将一个地方性的民间曲调提升为全国性剧种的关键。

结论:如何理解“黄梅戏到底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二选一,不如说是理解黄梅戏形成的复杂过程。

1. 从“黄梅调”的名称来源和早期萌芽来看,湖北的黄梅(英山一带)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或重要源头之一。那里保留了“黄梅戏”名称的直接印记和一些原始的音乐元素。
2. 但从黄梅戏作为一种成熟的、具有剧种体系的戏曲艺术来看,安徽安庆是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地。安庆为黄梅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艺术更加完善,并最终走向全国。

因此,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黄梅戏的名称和早期的“黄梅调”可能起源于湖北英山一带。
而黄梅戏作为一个成熟的、有剧种体系的戏曲艺术,是在安徽安庆地区最终定型、发展并繁荣起来的。

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更多地将安徽安庆视为黄梅戏的“故乡”或“形成地”,这是因为安庆对于黄梅戏的艺术发展和剧种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肯定湖北黄梅(英山)在黄梅戏早期形成和流变中的贡献和历史渊源。

争论的背后,往往是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名称、早期音乐、成熟艺术)去界定“归属”的问题。理解这种复杂性,才能更全面地认识黄梅戏的魅力和历史。 如今,黄梅戏已成为一种被全国人民熟知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ihchina.cn/)上显示黄梅戏由黄梅及安庆两地共同申报,两地申报文件都承认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发扬于安庆,另外黄梅戏又名黄梅调这是别称关系,并非某些安庆人士所言,是两个不同的戏种。当然如果知乎网友肯定比申报黄梅戏的专家专业。。。知乎嘛

user avatar

这么多挑逗地域矛盾的话题,知乎到底管不管?你们还是中国的平台吗?

user avatar

有人争么?我看是有人恶意引战吧。

大部分湖北人,最喜欢听的戏就是黄梅戏,因为比较能听懂,但是都认可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唱得好的,基本上都是安徽人,这不是安徽的还能是谁的?

黄梅县确实是在湖北黄冈,但是起源这玩意不太好说,而且黄梅和安徽也近,人都是流动的,这个只能说湖北,安徽关系好吧。

奉劝有些人耗子尾汁,不要乱起问题,引发混乱

user avatar

黄梅戏起源黄梅县,发扬于安庆。


我之前看过一篇研究这块的论文。里面有很多的历史资料,寻找源头。具体的,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些基本的信息。我简单说下。


1 黄梅戏最开始是当下地图中,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两个地方交界的地方起源的。再具体点的,找不到更详细的史料了。古代和当下的地图有变动,黄梅戏的归属问题,又涉及到了利益,所以成为了现在纠缠不清的一个话题。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事情扯不清。一开始的时候,好像两边政府因为归属问题,扯皮过。但是,后面,安庆这边的人,基本上对归属这块不太在意。因为,不管归属哪里,黄梅戏差不多算是融入到安庆人的骨子里和血液里了。不管老人小孩还是年轻人,都会哼唱几句。而黄梅县那边,黄梅戏这块基本上算是……没有……就只是占据了一个名头,利用这个名头来赚钱。

所以,一般别人问的话,我们安庆很多本地人,都会主动说,黄梅戏起源黄梅县,发扬于安庆。

2 黄梅戏最开始是一种采茶调,是当地人和从外地过来兼职采茶的人唱的一种调调,是没有完善的。类似于,我们自己日常没事的时候,随便哼的一些调调,没有具体的成型的东西。是后面在安庆市的时候,成形的。这个,基本上是共识,没啥可争议的。

这个也是扯皮的原因之一。因为不管从哪边看,都可以算是归属。

3 黄梅县和宿松县交界处那边,以前经常发大水。貌似某次洪水比较大,黄梅县和宿松县交界的地方的人,不少人逃难来到了黄梅县。那个时候,文化娱乐很缺乏,于是大家就没事哼哼黄梅戏的调子来自娱自乐。带动了很多人一起哼,类似于当今社会的一些流行歌曲这种,传唱度很高。

4 后面洪水过去了,大家又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貌似当时安庆府的领导人无意中听了黄梅戏的调子,觉得好听。就派人将黄梅戏给完善起来,慢慢的,黄梅戏就在安庆府风靡起来,成为了一种时尚。

5 因为黄梅戏很符合当时江南人的口味,所以,在安庆影响很大,成为当时安庆人最时髦的娱乐活动。流传甚广。并且流传到外地去了。有市场就有动力,所以,当时有很多人才的加入,不断的完善黄梅戏,慢慢的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中国的戏种之一。



我就只记得这么多。那篇论文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论文内的所有内容都是那个作者找遍了所有的相关史料,一个个给对上的。

若我有什么地方记错了,尽请谅解。

user avatar

我觉得啊,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对有修养品行的人:

黄梅戏是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安徽得到了发扬和壮大。黄梅戏是湖北和安徽人都非常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两省人民水乳交融的文化见证。

对于各路无聊杠精:

有本事你不叫黄梅戏啊,出门左转去上访,别没事在网上瞎哔哔恶心人!


黄梅戏起源湖北黄梅县,发扬光大在安徽。

有人说要公论,公论在此

最早的唱腔基础来源楚剧和汉剧等湖北本土剧种,后来随着太平天国战乱,大量湖北人迁移到安徽,加上安徽本土人才的创作改良,使之在安徽得到完善和发扬。

这个是有历史定论的。

至于有人要模仿韩国人把黄梅戏在湖北的历史硬生生改写,认为跟湖北黄梅没有关系。

这种说法即无聊,又无耻。

事实上湖北人一直没有夸大过自己对黄梅戏的贡献,虽然黄梅戏在湖北也相当流行,但湖北有自己的剧种,对黄梅戏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安徽。

本来这是一个两省人民水乳交融,共同发展的文化华章,到了某些狭隘的地域主义者口中就要争来争去。

user avatar

起源于湖北的一种地方小戏。太平天国安徽人口锐减,大量湖北人跑过来了,也带来了黄梅戏。安庆是文化古城,当地文人参与了黄梅戏的改造,使得一个不上台面的地方小戏成长为了一个优雅的新戏种。

user avatar

湖北的弃婴被安徽养大考上重点大学,现在认亲了。

加拿大奥运冠军的父母也只遗弃,没脸认亲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