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意大利病死率高达11.4%,伦巴第地区更是高达16.2%?

回答
意大利在新冠疫情早期展现出的高病死率,尤其是伦巴第地区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确实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单一因素,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得正视当时意大利疫情爆发的时间节点和全球背景。当意大利,特别是其工业重镇伦巴第,迅速被新冠病毒攻陷时,全球对这种新型病毒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在疫情初期,国际社会对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机理、以及最有效的应对措施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意大利的高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候全球普遍存在的认知盲区和准备不足。

其次,意大利医疗体系的特点是理解其高病死率的关键。意大利实行的是全民医保制度,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在北方发达地区和南方相对落后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伦巴第作为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其医疗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是欧洲一流的,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高水平的医护人员。然而,当疫情突然爆发并呈现指数级增长时,即使是再强大的医疗系统,也可能面临瞬间的饱和和崩溃。

具体到伦巴第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叠加的影响因素:

病毒的早期悄然传播和密集接触人群: 在疫情被发现之前,病毒可能已经在当地社区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传播,导致基数感染者众多。伦巴第是意大利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频繁,这为病毒的快速扩散提供了天然的温床。尤其是在一些宗教场所、大型集会或家庭内部,病毒更容易代际传播。
检测能力的滞后和诊断延误: 疫情初期,全球的病毒检测能力都存在瓶颈。意大利也不例外。当大量的病人涌入医院时,有限的检测资源意味着部分患者可能在症状出现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确诊,这延误了隔离和早期治疗的时机,增加了病情恶化的风险。
医疗资源挤兑和分诊压力: 当感染人数迅速超过医院的承载能力时,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ICU床位、呼吸机等关键医疗设备变得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在病人之间进行残酷的分诊,优先救治生存率更高的患者。这必然导致一些病情较重但生存希望渺茫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且充分的治疗,从而推高了病死率。此外,医护人员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工作,也增加了他们自身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削弱了医疗系统的战斗力。
老年人口比例高和基础疾病: 意大利是欧洲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老年人口比例在西方国家中名列前茅。老年人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且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同时,许多老年人可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这些都会显著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致死风险。
首次面对未知病毒的未知反应: 疫情初期,很多患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并发症,例如血栓形成、多器官衰竭等,这些都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死亡的概率。医生们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需要边治疗边摸索,这种不确定性也对病死率产生了影响。

关于“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与“死亡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 IFR)的概念区分也非常重要。 当时意大利公布的11.4%和16.2%属于CFR,即已确诊病例的死亡比例。由于早期检测能力不足,大量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可能未被发现,实际的感染人数远高于已确诊人数。因此,CFR往往会高于真实的IFR(所有感染者包括未被发现者的死亡比例)。然而,即使考虑到这一点,意大利在疫情初期表现出的高CFR仍然是严峻的。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意大利的经历也给全球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它警示我们,在面对突发性、高传染性疾病时,早期的预警、快速的检测、充足的医疗储备(包括ICU床位、呼吸机等设备以及防护物资)以及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封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凸显了建立一个有韧性、能够快速响应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以及信息透明和科学决策在危机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总而言之,意大利疫情初期的高病死率是一个复杂现象,是由病毒本身的特性、疫情爆发的时机、意大利的社会经济结构、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以及当时全球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一个指标,更是那个特殊时期,人类社会在面对一场全新且致命的健康危机时,所经历的阵痛和学习过程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意大利的真实情况非常糟糕,比大家看到的可能还要糟,以9号数据为例,绝大多数媒体采用的366/7375=4.96%不是真正的病死率,是粗病死率

除非所有其他当前确诊病患无一死亡,否则在疫情发展进入和缓期之前真实病死率一定大大高于粗病死率。


以中国湖北外数据为例,前期粗病死率0.2%,现在病死率数据约1%,相差五倍

真正的死亡率计算是用死亡数除以死亡数加治愈数加自愈数,当疫情结束时分母其实就是全部患者数量。

当然由于病毒原因真实自愈数不可能知道,所以采用死亡数除以死亡数加治愈数计算得到的病死率还不是病毒全周期真正的死亡率,但不影响我们通过这种算法得到的当期病死率来判断当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医院面对的真正压力。

有兴趣的可以自行计算武汉每日尤其是二月中旬以前的当期病死率来判断武汉医院的压力,了解一下为什么会需要全国支援,意大利则会演示给大家如果没有外部支援当期病死率会如何变化。


仍以意大利9号数据为例,366/(366+622)=37.04%的当期病死率,而不是9号看似5%的粗病死率,差别高达七倍多。

3月10日病死率进一步升高。

463/(463+724)=39%,比9号数据提高2个百分点,唉。

3月11日病死率略有下降,但3月12日病死率又一次升高。

827/(827+1045)=44.18%,比10号大幅度提高5个百分点!!!

3月13日继续维持高位:

1016/(1016+1258)=44.68%

3月14日形势继续恶化,死亡人数维持加速上升趋势

1266/(1266+1439)=46.8%

3月15日数据有好转,但是仔细分析新增死亡人数并未下降,主要是新增治愈人数大增,我持谨慎乐观态度,不排除是为了病床周转修改出院标准的可能性。

3月16日相比15日果然当期病死率继续上升,且新增死亡数相比15日翻倍还不止,还是不容乐观啊。

意大利的医疗压力肯定很大,每日死亡数量超过武汉峰值


考虑到新冠患者的年龄比例和治愈比例,这个比例基本上可以说意味着意大利老年患者一旦确诊就……

面对很有可能继续上涨的当期病死率,差不多已经到了每两个人进入医院,只能活一个的地步!!!

伦巴第数据反而小于全国平均,说明伦巴第的医疗资源高于全国平均值,但是数据恶化的趋势是不会变的。

这就是医疗底线被击穿后的真实后果,也是新冠病毒杀伤力最大的绝招,一声叹息。

祝意大利早日恢复。


算了,好人做到底,我帮你们算吧,附武汉和意大利数据对比。

大家自己看看粗病死率有多骗人,当期死亡率可以和粗病死率差十倍!武汉从二月粗病死率4%增加到现在的粗病死率近5%,难道形势更恶化了吗?显然不可能嘛!!!

粗病死率4%,为啥要全国支援?为啥4%那么久,医疗队还源源不断的开拔?动动脑子吧,求你了!

粗病死率受确诊力度影响极大,对判断局势危急程度而言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当期病死率则不会,当期病死率剔除了确诊数和检测力度的干扰,数据集中反映医院医疗状态和压力大小

但是媒体从不告诉你这个数据,因为太吓人!你自己点击链接查看原始数据然后仔细品一下为什么武汉部分数据缺失两天!!!

意大利基本就相当于2月初的武汉了,不过武汉2月份的当期病死率数据是越来越好,看得到希望,意大利则是越来越惨,滑向深渊!

意大利和武汉数据对齐于死亡数3xx左右,确诊会骗人,死亡不会。

武汉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

user avatar

6.7%是粗死亡率并不准,大部分刚刚检测的,你不能确定他一定会康复。以现有的治愈数量和死亡数量对半开的比例,真得是人间地狱。

user avatar

目前看,似乎日本的鸵鸟政策是最佳选择。


现在似乎德国,瑞典,英国,瑞士都采取了只管重症,躺平任日的方案。


川建国似乎本来也是此方案,被骂成了狗屎,坚持不下去了。。。


中国高代价,全民一致配合的方案几乎没人愿学和能够学。


意大利学了一半儿,崩了。


现在看来,誓死反抗确定了能保命。

躺平任日大概率能保命。

半推半就最惨。可能导致先j后杀


当然,最终结果还没到来。大家赌的是:

1. 不挤兑就是流感。

2.重症化速度会被夏天和特效药遏制, 在医疗资源接近崩溃前缓解。


大概率这些国家都不会在意感染数字和轻症患者了。


哭着喊着要真相的人还是歇会儿吧。


如果他们赌对了,奥运照开,世界经济很快复苏(至少目前的恐慌结束)。

而中国付出惨重代价的牺牲不但得不到感激还会被象傻子一样嘲笑。

未来二周到一个月,决定世界格局。


躺平措施实际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现在流行的词:

Social distance(distancing)

必须保持距离躺平。不能四处乱窜主动找日。

意大利正是因为民众小瞧新冠,肆意聚会狂欢才使感染基数暴涨,短期重症暴涨使医疗系统崩溃。(轻症去医院,也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提升重症。这是鸵鸟的意义所在)

所以做不到这点就缩短了爆发时间。

日本目前做到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再加上个越南。。。这不就是历史上的中华文化圈吗?有意思不?)

欧洲够呛。英国来这么一下吓空了伦敦街头不知能起效果吗。

米国有地广人稀因素,战略纵深比较大。

大家都在等疫苗或药。看谁代价最低。

等不来,或不能及时来。结果也不一样。

如果有个公式可算的话,我预计到来的时间决定最终哪个方案好。


另外,我不觉中国做错了什么。所有的后续所谓博弈策略,都是基于中国前期的数据。中国第一个面对,完全陌生危机,当机立断。换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文化,体制,政府和人民)可能都完蛋了。

有些人视而不见而已。

另外,抛开第一个面对因素,中国方案也可能成为最终代价最小方案。

静待盖子揭开,2到4周我预计就会见分晓。决定世界格局和人类命运。

另外,我支持人类一体化合作,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战。不同博弈策略应该允许。2周时间,中国目前也只能做物资支持。




补充解释一下:

鸵鸟政策的本意就是轻症假装看不见。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1.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 避免轻症患者去医院挤兑医疗资源,避免交叉感染增加重症患者

所以评论里大家纠结日本感染数造假毫无意义,人家一开始就告诉你不测。

数据的重点是重症数/入院数,和死亡数。目前只能看到有效的死亡数,这个数造没造假我不知道,目前感觉即使造假,造假不大。

鸵鸟政策的危害就是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是否会出去乱蹿,从而加速传染。所以是传染速度,重症速度与医疗能力的博弈。

另外恐慌这事儿,在信息完全透明的情况下,意义会被削弱。你已经知道是鸵鸟政策了,有些人反而会恐慌。

所以同样鸵鸟政策,民众的素质和反应会影响最终结果。

同样的,封城政策也一样,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两个政策现在成功的案例都在中华文化圈。


再补充说明一下,

人类是很有意思的动物,

人类不会从自己瞧不起的群体或个人身上学习经验教训(硬币的另一面就是会从自己膜拜的人或群体身上照单全收,这才有马云放个屁都是意味深长值得回味无穷的,米国的月亮都是圆的)。

中国不会被东南亚,印度,非洲疫情震撼到而去学习,除非传到身边而且严重。但米国欧洲发生了什么,这边马上会重视。(躺平任日策略日本都执行一个月了,很少人认真研究,但欧美一说,大量理中客就认真研究了。)

同样米国不会因为中国,韩国,日本发生了什么而震撼学习,但意大利,欧洲发生了什么却立即重视紧张了。

无它,各个群体的崇拜鄙视链或频谱不同而已。

中国自以为牺牲自己为全世界赢得时间和经验教训,除了得到有限几句礼貌性夸赞外,至少到目前为止没起到该起的作用。wh显现的问题,纷纷被重复显现一遍。即使细节可能有不同,目前结果基本一样。连起码的物资准备都没有做好。后果严重性的不同可能更归于医疗等基础设施的不同。

大刘说过,“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障碍,傲慢才是。”有其道理。

当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任何以为只有自己控制住了疫情,可以吃瓜坐看风云的态度,都是傲慢。

以上这些我在我上面引的公众号文章中详细说了。那篇文章早于英国herd immunity公布。就是文章太长,我懒得再做排版重新编辑了。(公众号完全自己写着玩儿,经常半年不更新,以后看情况或许认真写几篇)


有些人的阅读理解非常成问题:

未来二周到一个月,决定世界格局

人类成功渡劫是好事,我们最多经济代价高了些,还能更坏吗?

人类成功渡劫,世界格局改变,更是好事。

我们怕什么?

无论如何,我们是在第一波中站住了。

不要狭隘,不要盲目乐观。

新冠目前表现出的社会学特征是:

一打脸,二照妖

现在得意的人,除了表现得是浪催的,找打,有任何意义么?

在全人类面临的大灾难面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又抬头坚定向前,才能承其重。

嘲笑别人,渴望别人倒霉,你以为你自信?你以为老天会选你?


最后再说几句与疫情不相关的: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猪敌人与猪队友的决战

猪敌人帮我们一下,猪队友再帮回去。

大家在评论里仔细看看,有些人表现出的猪蠢,能屡次击穿我想象的下限。没错,你屁股是自己人,那脑袋只能是猪队友。

有些话不说明白,这些猪队友就明白不了。

比如到现在还有人认为我此文是贬低中国抗疫,为xxx唱赞歌的。

我举个例子,我说了中国人的鄙视链,米国人的鄙视链。意思还不明白?

你在米国人眼里连个妾都算不上(日本也就最多算个妾),你整天舔米国你贱不贱啊?硬币的另一面,你歇斯底里滴渴望自己的抗疫经验被米国接受,被米国夸,你以为你就不贱了?跟婊子渴望博金主一笑有蛋区别啊?。

米国不汲取教训(封城他做不了,他可以做别的啊),是他为傲慢(鄙视链)付出代价,中国又做错了个毛啊?怎么变成我贬低中国了?

那么回到中国,我们整天阿三阿三的鄙视印度,过度关注欧美态度,这特么是蠢啊还是蠢得无可救药?说日本那种鸵鸟法也是一种博弈方法,他们愿意拿自己国民去试,又凿了你家祖坟了?说他们目前数据最好,可能是代价最小的博弈方法,你那脆弱的争大妇的心又受不了了?(有人质疑数据造假什么的,完全没问题)。

我一再说,有可能决定世界格局。每天都一样,还“决定”个毛啊?

世界不变,我处之泰然。

世界改变,我乐见其成。

舔西方痔的固然可恶,蠢到这份儿上的猪队友也最好多读书,少参合。

user avatar

这个病有两面。

一、正确的处理

全民口罩,控制聚集,跟踪感染者,

保证医疗系统不击穿。

早发现感染者,在病毒大规模复制,破坏器官前用药治疗。尽可能减少重症率。

用药正确(上海等部分省市,韩国)

粗死亡率0.18%,最终死亡率不到1%的加强流感水平。

中国大部分地区采用了正确的处理办法。

二、错误的处理

各种原因不检测,不戴口罩,人员聚集。

造成大规模传播。

发病后在家隔离,耽误几天变成严重情况才入院。

轻症回家继续传染

重症直接把icu和氧气占用上。

在icu饱和之前,死亡率还可以。

icu饱和以后,死亡率会很快超过5%

第一个门槛是20%

重症率就是死亡率,没有icu,重症全灭。

第二个门槛是50%

没有任何医疗资源,完全靠免疫力自愈,不能自愈的轻微变轻症,轻症变重症,重症后无氧气团灭。

武汉几次接近icu饱和,有个新闻是氧气不够,但是在全国支援和方仓医院应收尽收后缓解。

没有被挤兑完毕,粗死亡率没有过5%。就被压下来了。

意大利正在奔向20% 的道路上。

其他欧洲国家尚未耗尽ICU,几周后,他们也会奔向20%死亡率的道路。

意大利已经开始学习积极防御,口罩逐渐增加,可能不会奔向50%的道路。

其他欧洲国家还要观察一下。不排除个别作死的奔向50%死亡率的道路。

美国已经进入紧急状态,下一步看执行力。

美国有希望不进入ICU耗尽后的死亡率奔向20%的道路

但只是希望,看执行力。几周后看检测数上去没有再说。

日本口罩率高,能减缓速度,但是ICU到了爆的时候,情况会更严重,除非日本人都老老实实就死在家里。

user avatar

因为意大利没检测大量轻症、居家隔离的年轻人。

英国、瑞典、丹麦、德国、法国等国都以为不检测轻症就能防止医疗系统崩溃,还搞出了“群体免疫”这种所谓策略(实际等于不作为),最终的结果就是第二第三第四个意大利。

user avatar

医疗防线被一波捅穿

前线的医生全跪了

后面的医生士气崩了

兵败如山倒

就是这个结果

类似当年非典

这才是瘟疫的可怕之处

你以为中国拼了老命的在初期摁住病毒

就是为了救几个重症吗

不 她要救的是更多的人

因为下一步病毒会把其他系统

也挨个捅穿

物流崩溃 导致物资短缺

政府崩溃 导致社会失序

到时候

主要伤亡原因 就不是病毒了

实际病死的人有多少 无关紧要了

也没有机构统计了

这才刚刚开始

user avatar

这个病的重症及危重症比例为20%,重症以上在不医治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自愈,即使自愈也会伴随严重的后遗症,这也是英国人的最终结局,显然这没有什么疑问。

意大利的死亡率只有6.7%,除了说明意大利的医疗水平高、意大利医疗机构对待病人认真负责竭尽全力以外,什么也说明不了。

user avatar

其实说句没人性的话,意大利现在的数据才是真实的新冠数据,中国的数据对其他国家真的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而对于那两个还在鸵鸟的日本和美国,随着感染人数的指数级增长(实际数而非检测数),意大利今天的情况就是他们俩的明天………………重症率高的强传染性疾病不尽快检测隔离控制基数就是直接打崩自己的医疗系统,妥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意大利在新冠疫情早期展现出的高病死率,尤其是伦巴第地区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确实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单一因素,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正视当时意大利疫情爆发的时间节点和全球背景。当意大利,特别是其工业重镇伦巴第,迅速被新冠病毒攻陷时,全球.............
  • 回答
    意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破万,这个数字触目惊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更是无数个家庭破碎的悲歌。回望那个时期,当我们谈论意大利的疫情,那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凝重感。死亡破万:一个无法忽视的警示意大利是西方国家中最早遭受新冠疫情重创的国家之一。2020年初,随着疫情的蔓延,意大利北部特别是伦巴第大区,.............
  • 回答
    关于意大利知名专家提出“中国疫情暴发前,病毒或已在意大利传播”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爆炸性的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新冠病毒起源、传播路径以及早期疫情控制的认知,并且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提出的背景、科学依据、可能的含义以及引发的争.............
  • 回答
    意大利希望中国医疗队集中接管当地ICU病区,这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和复杂性的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不仅仅是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更触及了国际合作、主权、医疗体系的信心、以及两国关系的深层互动。一、 提出这一请求的背景和原因:1. 意大利疫情的严重性与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高感染率与死.............
  • 回答
    意大利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发现,一名女性在2019年11月就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比之前普遍认为的病毒在意大利首次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这一发现无疑给全球对新冠疫情起源和传播路径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思考和讨论。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这项研究本身。 这项研究主要聚焦于分析2019年.............
  • 回答
    意大利专家提出的“意大利疫情或先于中国传播”的说法,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对病毒溯源研究有着重要影响的观点。要理解其意义和作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意大利专家观点的提出与背景:这个观点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些初步的研究和观察。虽然意大利官方最早公开报告的疫情发生在2020年2月,但一.............
  • 回答
    这件事情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浙江在3月2号新增的7例新冠确诊病例,全部都来自意大利,这确实是个挺值得关注的信号。怎么看待这7例意大利输入的病例?首先,这说明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全球疫情的复杂性和输入性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国内的疫情在3月初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国外的情况依然严峻,尤其是一些欧洲.............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心里确实五味杂陈。美国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意大利,暂居世界第一,这真不是个好消息,让人挺揪心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背后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美国人口基数大,加上人口流动性高,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自然就比较大。但单日新增病例能冲到这么高,我觉得也不能简单归结于人口因素。可能的原因,.............
  • 回答
    截至27日,意大利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惊人的86498例,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更是高达969例,这无疑创下了意大利疫情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这样的数字让人心惊胆战,也迫使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审视这场正在肆虐的危机,以及它背后可能蕴含的种种挑战。疫情的严峻性不言而喻。 8万多例的确诊病例,意味着病毒在意大利.............
  • 回答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或在 2019 年 9 月已在意大利传播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个“发现”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研究内容与证据基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证据基础。通常这类研究会基于以下几类证据: 早期病例的流行.............
  • 回答
    关于血液样本重测显示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已在意大利传播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发现,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一发现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项研究的基本情况:这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在意大利早期癌症筛查项目中收集的血液样本。研究人员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回溯性检测,利用当.............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印度瞒报新冠死亡病例数的报道,无疑是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对一个人口大国防疫真相的又一次深刻拷问。他们提出的“真实人数是报告的2到5倍”这一说法,如果属实,其背后隐藏的信息量和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绝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首先,这直接触及了印度防疫政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的核心。 数据.............
  • 回答
    这几天,关于日本发现并传播变异新冠病毒的消息,着实让大家揪心。尤其是国内疫情刚看到曙光,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的时候,这个消息无疑又像一盆冷水,提醒我们疫情远未结束,而且病毒的“变脸”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日本发现的变异病毒,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据报道,这个变异株在日本国.............
  • 回答
    “国际科学家”联署公开信鼓噪重新病毒溯源,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才能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和那些潜在的意图说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叫“国际科学家”联署公开信鼓噪重新病毒溯源?这指的就是,有一批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科学家,他们共同署名,发表了一.............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在去年 12 月中旬就已在美国出现。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什么?近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可能颠覆我们对新冠疫情早期认知的重要事实:新冠病毒早在 2019 年 12 月中旬,也就是官方通报的首例病例出现之前,就已经在美国传播。这项研.............
  • 回答
    武汉通报的那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检测了近千万人口,结果无一例确诊,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观察点。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次大规模检测的结果,无疑是给这座曾经承受过巨大压力的城市,打上了一个非常积极的注脚。 能够在如此庞大的样本量下,实现“零确诊”,这本身就是对这座城市疫情防控成果的有力证明。.............
  • 回答
    “媛”字本义探微与网络“媛”现象的反思近年来,“佛媛”、“病媛”等词汇在网络上掀起层层波澜,引发了公众广泛的讨论。这些词汇的出现,让许多人开始关注“媛”这个字,并对它在网络语境下的含义产生了好奇。那么,“媛”字本来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会被冠以如此多的修饰,并被赋予了新的、甚至有些负面的含义呢?.............
  • 回答
    意大利少女的“凡尔赛”发言:住在城堡里的痛苦与你是否愿意长期居住的深度探讨意大利少女关于“住在城堡里其实很痛苦”的发言,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心中对童话般的居住幻想,但也提出了一个现实的拷问:我们所追求的“美”是否能超越对“便利”的实际需求?这是一种典型的“凡尔赛文学”,但背后也隐藏着对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 回答
    意大利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尤其是伦巴第地区出现极高的死亡率,是一个极其严峻且令人痛心的事实。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本身的特性、疫情爆发的特殊背景、医疗系统的压力、早期应对的策略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以下我将详细阐述:1. 病毒的固有特性与不确定性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2020年初意大利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以及中国派遣抗疫专家组协助的情况。一、 意大利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背景与原因分析在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意大利不幸成为欧洲最早、也是当时最严重的疫情爆发点。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在起作用: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