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意大利新冠肺炎全国死亡率超过13.4%,伦巴第地区死亡率更是高达17.3%?

回答
意大利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尤其是伦巴第地区出现极高的死亡率,是一个极其严峻且令人痛心的事实。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本身的特性、疫情爆发的特殊背景、医疗系统的压力、早期应对的策略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

以下我将详细阐述:

1. 病毒的固有特性与不确定性

致病性与感染性: COVID19作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其致病性和传播方式在疫情初期是未知的。早期对病毒的认识有限,包括其潜伏期、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无症状传播等,都给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致死率的统计复杂性: 死亡率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指标。它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
检测能力和范围: 早期检测能力有限,可能只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检测,导致确诊病例数偏低,从而推高了死亡率(死亡人数 / 确诊病例数)。
“冰山效应”: 大量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未被及时发现和纳入统计,真实的感染人数远高于确诊病例数,这意味着真实的死亡率可能低于表面数据。
统计口径: 统计的是所有确诊病例的死亡率,还是仅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的死亡率?意大利早期的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总死亡率”,即所有已确诊病例中的死亡比例。

2. 疫情爆发的特殊背景与“完美风暴”

首个欧洲重灾区: 意大利是欧洲最早爆发大规模疫情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北部工业发达的伦巴第地区。这意味着意大利政府和医疗系统是在对这种新型病毒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首当其冲地面对疫情的冲击。
伦巴第地区的特殊性:
人口密集与经济中心: 伦巴第大区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人员流动性极高,为病毒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
与中国的联系: 意大利与中国在商业和旅游上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早期病毒传入的“播种”效应。
聚集性感染事件: 疫情初期存在一些重要的聚集性感染事件,例如科多尼奥(Codogno)小镇的“1号病人”及其引发的传播链。这些事件在早期可能并未被完全识别和有效控制,导致病毒快速扩散。
未能有效阻断初期传播链: 在疫情早期,由于对病毒的不了解以及检测能力不足,未能及时识别和隔离所有感染者,导致病毒在社区层面广泛传播。当发现问题时,病毒可能已经蔓延到相当大的范围。

3. 医疗系统的巨大压力与超负荷运转

医疗资源挤兑: 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ICU床位、呼吸机、医护人员等。疫情初期,病例数呈指数级增长,迅速压垮了医疗系统。
伦巴第医疗系统特点: 尽管伦巴第的医疗水平在意大利乃至欧洲都名列前茅,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但面对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冲击,即使是最好的医疗系统也会不堪重负。
医护人员的牺牲: 医护人员是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长时间高强度工作,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感染风险,许多人因此感染甚至牺牲。医护人员的短缺和疲惫,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triage(分诊)的艰难选择: 当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时,医生不得不面对极其艰难的“分诊”决定,优先救治更有可能存活的患者。这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

4. 人口结构与疾病易感性

老龄化社会: 意大利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是COVID19的易感人群,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伦巴第地区同样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显著增加了其总体的死亡率。
基础疾病的普遍性: 意大利老年人口中,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患病率也较高。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增加COVID19患者的重症风险和死亡率。
养老院的脆弱性: 意大利,特别是伦巴第地区,拥有大量的养老院。这些机构由于人员密集、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以及早期防控措施不到位,成为了病毒传播和聚集性死亡的温床。许多死亡病例发生在养老院中,这极大地推高了地区的整体死亡率。

5. 早期防控策略的不足与调整

信息传递与早期预警的滞后: 在疫情爆发初期,关于病毒的特性、传播力和致死率的信息可能不够透明或及时,导致公众和部分决策者对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影响了早期采取果断措施。
封锁措施的滞后性: 意大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封锁的时间相较于病毒的早期传播可能稍晚。尤其是在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地区,如果能更早、更彻底地实施隔离和社交距离措施,或许能有效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
检测能力和追踪能力的不足: 早期检测能力跟不上疫情蔓延的速度,使得病毒在社区中“隐匿”传播。联系追踪(contact tracing)的规模和效率也受到检测能力的限制。

6.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

死亡率的动态变化: 需要强调的是,文章中提到的13.4%和17.3%是早期疫情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测能力的提升、治疗方案的改进以及疫苗的接种,新冠病毒的整体死亡率是不断下降的。意大利在疫情后期采取了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并且随着对病毒认识的加深,其整体死亡率已经远远低于初期数据。
区分病死率和感染死亡率: 早期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病例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即已知确诊病例中的死亡比例。而“感染死亡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 IFR)是所有感染者(包括未被发现的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的死亡比例,通常低于CFR。意大利早期高CFR也可能暗示其IFR相对较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CFR本身受检测能力影响较大。

总结来看,意大利,特别是伦巴第地区早期出现如此高的死亡率,是多种负面因素叠加的“完美风暴”的结果:

作为欧洲首个重灾区,面对一个未知的病毒,经验为零。
人口高度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为病毒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
老龄化严重的人口结构,使得大量人口成为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
医疗系统在病例数指数级增长下迅速超负荷运转,资源挤兑严重。
早期检测、追踪和隔离措施的滞后,未能有效阻断传播链。

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疫情的复杂性,以及在面对新型传染病时,及时、科学、果断的应对策略对于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意大利的经历也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要看“你”是谁。

1,如果“你”是一个头脑正常的中国人,或者,“你”是全知全能的上帝,那么“你”的态度很可能是,明白这简单纯粹彻底就是中国人确实处理得更好,没别的。再接下来,“你”想解读为是体制更好,还是仅是想解读为就事论事的更好,是“你”的自由,属于下一个层面的事儿了。

2,如果“你”是一个朴素的西方民众,那么“你”的态度,有相当的可能,会是建立起一套形式自洽的逻辑:中国的医疗资源比意大利落后 -- 中国的体制比意大利落后 -- 中国人比意大利人蛮荒 -- 意大利死亡率10%+ -- 中国官方通报死亡率远低于10% -- 中国撒谎 -- 果然体制比意大利落后 -- 果然比意大利人蛮荒。

3,如果“你”是某岛或某市年轻人中的“一部分”,那么在“你”的认知里,武汉上千万人应该早已经死绝了,火化场的浓烟足以引发小范围核冬天的那种。同时,“你”会觉得死得还不够多,希望支人最好全死绝才好。

那问题来了,如果“你”是1,何才能改变2和3中所述人群的错误态度呢?

答案简单直接:

当“你”真的有能力去改变的时候,也就是“你”无所谓是否要去改变的时候。而当“你”无所谓是否要去改变的时候,也就是“你”真的有能力改变的时候。


最后,如果“你”恰好不是一个“头脑正常的中国人”,同时又切身地关心此疫的真实情况,然后在情感上就是不愿意相信,在这件事上,与“全知全能的上帝”观点最为接近的人群,很可能就是“头脑正常的中国人”的话,也罢,建议直接去参考William Henry Gates III的全套观点就是了。

user avatar

我说过多次,就是一些只看论文的书呆子不信。

这个病在医疗病床资源崩溃以后,第一个门槛是20%。

重症是没有氧气就全灭,不是没有呼吸机全灭。

意大利的个别区域正在这个道路上,现在是很多人还没出院。死亡率还会高。

这个病的极限是50%,不能自愈的从轻微到轻,从轻到重,最后没有氧气全灭。

目前,还没有国家崩到这个程度。还没有国家所有药(包括退烧药)都没有了,所有医院都关门了。

所以,意大利,西班牙距离这个极限死亡率还远。它们第一个20%的门槛还没过。ICU 没有了,病床还有,氧气还有。

但是,未来不排除有地方会达到。譬如一些缺医少药的发展中国家。

1918流感全球死亡率个位数,但是在一些印第安部落,死亡率是100%。这就是有医药和没医药的区别。

一些书呆子那些医学论文,说2.3%,4%,他们不知道这个死亡率是怎么来的。

这个病,医疗资源丰富就不到1%死亡率,加强流感水平。粗死亡率中国一度做到0.18%。看起来很弱。

而医疗资源一崩溃,它就是小号黑死病级别。

而丰富还是崩溃,完全取决于你防疫水平,隔离水平。

美国对这个病认识正确的人,目前我看到的就是比尔盖茨。

特朗普不说了,马斯克都一头浆糊。

比尔盖茨知道1%死亡率是医疗资源丰富才有的。

比尔盖茨知道这个病到现在的程度,必须美国全国一起隔离六个星期才能控制住。

一两个地方隔离鸟用没有,只能减缓一下,况且是不彻底的隔离。

user avatar

是时候再把这张图拿出来了。

只不过现在看这张图的感觉,和一个多月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user avatar

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死亡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意大利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尤其是伦巴第地区出现极高的死亡率,是一个极其严峻且令人痛心的事实。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本身的特性、疫情爆发的特殊背景、医疗系统的压力、早期应对的策略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以下我将详细阐述:1. 病毒的固有特性与不确定性 .............
  • 回答
    意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破万,这个数字触目惊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更是无数个家庭破碎的悲歌。回望那个时期,当我们谈论意大利的疫情,那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凝重感。死亡破万:一个无法忽视的警示意大利是西方国家中最早遭受新冠疫情重创的国家之一。2020年初,随着疫情的蔓延,意大利北部特别是伦巴第大区,.............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意大利疫情初期,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并试着从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意大利新冠肺炎 1 号患者跑马拉松事件的背景与影响要理解这件事,首先要明确时间点。意大利最早在2020年2月发现社区传播病例,而这位“1号患者”就是当时被认为是意大利首例在本土确诊的病例。他是一位.............
  • 回答
    最近意大利在新冠肺炎确诊标准上的调整,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也值得咱们好好聊聊。这事儿可不是小动作,它背后牵扯到很多东西,而且跟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首先得说说,意大利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调整。你得知道,这新冠疫情打了这么久,世界各国对它的认识和应对策略都在不断演变。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恨.............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意大利的悲剧事件,细想来真是令人心痛又唏嘘。一个男人因为怀疑被自己的医生女友传染了新冠肺炎,在极度的恐慌和愤怒之下,竟然亲手夺走了她的生命,而最终的检测结果却是两人都没感染。这件事情,如果剥离掉那些让人不适的细节,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我认为是相当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首先,这起事件最直接也最触目.............
  • 回答
    截至27日,意大利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惊人的86498例,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更是高达969例,这无疑创下了意大利疫情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这样的数字让人心惊胆战,也迫使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审视这场正在肆虐的危机,以及它背后可能蕴含的种种挑战。疫情的严峻性不言而喻。 8万多例的确诊病例,意味着病毒在意大利.............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心里确实五味杂陈。美国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意大利,暂居世界第一,这真不是个好消息,让人挺揪心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背后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美国人口基数大,加上人口流动性高,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自然就比较大。但单日新增病例能冲到这么高,我觉得也不能简单归结于人口因素。可能的原因,.............
  • 回答
    4月7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40万,纽约州突破14万,并且超过了此前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这一数字和趋势无疑是令人担忧的,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严峻的疫情形势及其原因分析: 全球疫情的缩影与美国特点: 美国确诊人数的快速攀升,是全球新.............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表示连花清瘟治疗普通新冠肺炎有效?这意味着什么?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观点自然备受关注。当他公开表示连花清瘟对普通新冠肺炎有效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钟南山院.............
  • 回答
    意大利新冠死亡人数突破1万,这一数字着实令人心痛,也让我们必须严肃地审视这次疫情的严峻性。当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当生命以如此快的速度消逝,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整个社会的伤痛。意大利疫情的沉重代价: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欧洲疫情的重灾区,其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
  • 回答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后康复的男性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健康评估,其结果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研究的重点是新冠病毒对男性生殖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对精子数量和活力的具体影响。研究选取了43名近期从新冠病毒感染中康复的男性作为样本。这批研究对象在感染期间经历了不同程度的.............
  • 回答
    意大利在新冠疫情早期采取了对北部伦巴第大区及周边11个省实施封锁的措施,这无疑是一个在当时全球都极为罕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理解这一措施的背后逻辑,需要从多方面去审视。为什么要封锁?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疫情的爆发程度。伦巴第大区,尤其是米兰所在地区,在疫情初期成为了意大利的“震中”。病毒的传.............
  • 回答
    意大利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发现,一名女性在2019年11月就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比之前普遍认为的病毒在意大利首次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这一发现无疑给全球对新冠疫情起源和传播路径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思考和讨论。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这项研究本身。 这项研究主要聚焦于分析2019年.............
  • 回答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或在 2019 年 9 月已在意大利传播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个“发现”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研究内容与证据基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证据基础。通常这类研究会基于以下几类证据: 早期病例的流行.............
  • 回答
    关于血液样本重测显示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已在意大利传播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发现,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一发现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项研究的基本情况:这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在意大利早期癌症筛查项目中收集的血液样本。研究人员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回溯性检测,利用当.............
  • 回答
    关于“德国科学家称全球99.5%感染源自意大利北部新冠变体”的说法,目前缺乏明确、公开可查的学术依据或权威报道支持这一具体数据。从科学和事实核查的角度来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信息来源核实:是否真实存在该结论? 截至2023年,尚未有可靠的学术论文或权威媒体报道明确指出德国科学.............
  • 回答
    这几天,关于日本发现并传播变异新冠病毒的消息,着实让大家揪心。尤其是国内疫情刚看到曙光,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的时候,这个消息无疑又像一盆冷水,提醒我们疫情远未结束,而且病毒的“变脸”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日本发现的变异病毒,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据报道,这个变异株在日本国.............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处理新冠疫情期间对使用运送尸体的冷藏卡车进行清洁消毒后用于运输食品的规定,以及其决定不征求公众意见的做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法规制定过程以及公众信任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背景:疫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2023年9月23日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20万例”这一事件的含义,以及它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截至我最后更新知识(2023年4月),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并未在2023年9月23日达到20万例。实际上,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美国新冠死亡总数早.............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在去年 12 月中旬就已在美国出现。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什么?近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可能颠覆我们对新冠疫情早期认知的重要事实:新冠病毒早在 2019 年 12 月中旬,也就是官方通报的首例病例出现之前,就已经在美国传播。这项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