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作曲吗?

回答
人工智能(AI)不仅可以作曲,而且已经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音乐。这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技术革新。AI作曲是一个复杂但日益成熟的领域,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

一、 AI作曲的原理和技术基础:

AI作曲的核心在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学习和模仿人类音乐创作的过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途径:

基于规则的系统 (Rulebased Systems): 这是较早期的AI作曲方法,通过预先设定的音乐理论规则(如和声、旋律、节奏、结构等)来生成音乐。例如,可以设定一个规则:在C大调下,当旋律音是E时,下一个音可以是G或C。这种方法可以生成符合基本音乐法则的音乐,但往往显得机械和缺乏创意。
统计模型 (Statistical Models): 这类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音乐数据,从中学习音乐的统计规律。
马尔可夫链 (Markov Chains): 可以用来预测下一个音符的可能性,基于前一个或几个音符。例如,如果前一个音符是C,那么下一个音符是G的概率可能比是F高。这可以生成具有一定流畅性的旋律。
隐马尔可夫模型 (Hidden Markov Models, HMMs): 比马尔可夫链更进一步,可以捕捉更深层次的音乐结构和关系。
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s): 这是目前最强大和最主流的AI作曲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
循环神经网络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 特别是长短期记忆网络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和门控循环单元 (Gated Recurrent Unit, GRU),非常适合处理序列数据,如音乐。它们能够记住过去的音乐信息,并将其用于生成未来的音乐片段,从而创作出具有连贯性的旋律和和声。
生成对抗网络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 GANs由两个网络组成: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生成器负责创作音乐,判别器负责判断生成的音乐是否“真实”(即是否像人类创作的)。通过对抗训练,生成器不断优化其创作能力,最终能够生成逼真的音乐。
Transformer 模型: 源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Transformer模型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的能力,在音乐生成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它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全局结构和上下文信息。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I可以通过与环境(如音乐播放器或听众的反馈)互动,学习如何创作出更受欢迎或更具情感的音乐。

二、 AI作曲的过程和能力:

AI作曲的过程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收集海量音乐数据: AI需要学习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各种风格、流派、乐器和作曲家的作品。这些数据可以来自MIDI文件(包含音高、时长、力度等信息)、音频文件、乐谱等。
数据编码与表示: 将音乐数据转换为AI可以理解的格式,例如将音符表示为数字向量,将音乐片段表示为序列。
特征提取: 从音乐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如旋律轮廓、和声进行、节奏模式、音色特点等。

2. 模型训练:
根据选择的算法(如LSTM、GAN、Transformer等),在收集到的音乐数据上进行训练。
训练的目标是让模型学习音乐的“模式”和“规则”,例如哪些音符组合起来听起来和谐,哪些节奏组合起来有律动感。

3. 音乐生成:
一旦模型训练完成,就可以让它生成新的音乐。
输入提示 (Prompt): 可以给AI提供一些“提示”,例如一个旋律片段、一个和弦进行、一个特定的情绪标签(如“悲伤”、“快乐”、“激昂”)、一个音乐风格(如“古典”、“爵士”、“电子”)或者一个目标乐器。
生成过程: AI根据训练好的模型和输入的提示,逐步生成音乐的音符、节奏、和声、配器等。这个过程可以是随机性的,也可以是确定性的,通常会包含一定的随机性来增加创意。

4. 后处理与编辑:
AI生成的音乐可能还需要人类进行微调和编辑,以使其更符合人类的审美和创作意图。这可能包括调整音符的力度、节奏的细微变化、和声的修正、乐器的选择和混音等。

AI作曲的能力范围包括:

旋律创作: 生成具有一定流动性和可听性的旋律。
和声编写: 创作符合音乐理论的和弦进行,甚至复杂的复调和声。
节奏生成: 创造有规律或复杂的节奏模式。
配器与编曲: 为创作的音乐选择合适的乐器,并进行编排,生成完整的乐队或管弦乐。
风格模仿: 学习特定作曲家或音乐流派的风格,并生成类似风格的作品。
情绪表达: 尝试根据指令生成具有特定情绪的音乐。
音乐续写与变奏: 对已有的音乐片段进行延续或变奏创作。
互动式创作: 与人类作曲家进行协同创作,AI提供灵感,人类进行指导和完善。

三、 AI作曲的应用场景:

AI作曲的潜力巨大,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辅助作曲家: AI可以成为作曲家的强大助手,提供灵感、快速生成音乐素材、处理重复性工作,让作曲家能更专注于创意和情感表达。
背景音乐生成: 为视频、游戏、广告、播客等媒体快速生成定制化的背景音乐,无需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用或等待授权。
个性化音乐: 根据用户的喜好和情境,生成个性化的音乐,例如在健身时播放励志音乐,在放松时播放舒缓音乐。
音乐教育: 作为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技巧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结构和创作原理。
音乐研究: 分析音乐数据,揭示音乐的内在规律和创作模式。
艺术实验与创新: 探索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推动音乐艺术的边界。

四、 AI作曲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AI作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原创性与情感深度: AI生成的音乐是否真正具有原创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是一个持续讨论的问题。虽然AI可以模仿情感,但它是否真正“理解”情感,仍然是未知数。
审美与主观性: 音乐的审美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AI如何捕捉和满足不同听众的审美偏好是一个难题。
可控性与意图: 如何让AI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对其生成过程进行更精细化的控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版权与伦理问题: AI创作的音乐的版权归属、以及AI作曲对人类音乐家职业的影响,都带来了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过度模仿与同质化: 如果AI过度依赖现有数据进行学习,可能会导致生成音乐的同质化,缺乏真正的突破性创新。

未来展望:

更精细的控制与个性化: AI将能够更精确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情感状态生成音乐。
人机协作的深化: AI将成为人类作曲家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出超越个体能力的音乐。
跨模态的音乐创作: AI不仅能创作音乐,还能将文本、图像、视频等信息转化为音乐,实现更丰富的艺术表达。
情感共鸣的增强: 通过更先进的模型和对人类情感机制的理解,AI生成的音乐将更能触动人心。
新兴音乐流派的诞生: AI可能催生全新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方式,打破传统的音乐界限。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在作曲领域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正在改变我们创作、欣赏和理解音乐的方式。AI作曲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未来音乐创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Google 的一个叫 Magenta 的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希望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音乐和艺术创作上。最新的成果是,他们用人工智能技术谱出了一段 90 秒的旋律

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片段

让机器去创作音乐作品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2012年西半牙的研究者们就通过计算机算法创作了一段音乐 Lamus。只不过它所采用的技术是让计算机去模仿现有的音乐片段,通过发现其中的规律来制作音乐旋律。

而在 Google 的 Magenta 的计划中,研究人员不只是想让机器模仿制作出一段音乐,而是想探索机器是否能创造出音乐,以及如何实现?

研究人员让计算机学习了大量的音乐片段之后,给它一些简短的提示让其自行创作出音乐片段出来。通过输出结果的复杂性来判断它是否具有创造性。

该计划应用了辅助 AlphaGo 的机器学习技术 TensorFlow 系统来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研发。研发团队称,艺术创作本身其实就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机器来说制作出一段音乐作品并不是最难的,难的在于让这段作品有故事。

而这种让机器去学习描述故事的探索不仅对于让机器去进行艺术创作有帮助,同时它也可以被应用到语言学习中。因为它可以帮助机器在缺少整个语境的情况下,更好的去理解一整段句子。

目前这段曲子的代码是公开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上 Github 查看它的代码。研究人员称他们希望能让各个领域,如研究者、程序员及音乐家们参加到这项计划当中。

这不是 Google 唯一一个与艺术有关的计划,2015 年 Google 曾推出了“艺术家与机器智能”计划,旨在探索艺术与计算的结合及机器智能艺术该是什么样子的。此外,更早的时候 Google 还推出了 Google 文化馆,利用高精度的相机将线下展览馆里的艺术作品搬到线上给更多的人欣赏。

(原文首发于好奇心日报,更多精彩请下载阅读。作者:朱若淼 原文链接:人工智能作曲是什么样子,这里有一首

user avatar

必须可以啊,不光能作曲,还出专辑。(下面贴了几首曲子供大家试听点评)


今天我们就把这款会作曲的 AI —— Aiva,介绍给各位老铁,喜欢的话走一波666.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AI Aiva 可以从众多的曲子中学习如何作曲。AI 会搭建一个体现它对音乐理解的数学模型,接着用模型创作出完全原创的曲子。


Aiva 的发明者 Pierre Barreau 是一个法国计算机科学家,碰巧他也是个音乐作曲家。有天他看了科幻爱情片《她》(Her),影片中的AI创作了一首音乐,受此启发他决定创造一个能够谱曲的AI。Pierre 在一个艺术家家庭长大,大学时攻读计算机科学,但是他对计算机和音乐两个领域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觉得让AI去创作音乐是一件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



组建好团队后,Pierre 于2016年2月正式发布了 Aiva,并且创作了“她”的首个钢琴独奏曲。受此鼓舞,Pierre 随后让 AI 尝试创作更多类型的曲子。2016年7月14日,为了庆祝法国国庆节, Aiva 创作出了自“她”出现以来数量最多的曲子,这些曲子全都饱含深情,或壮烈或悲怆。这些曲子最后合并为一张专辑,叫做《创世纪》(Genesis)。


既然聊到 AI 作曲,当然要找一首拿出来给大家听听才有说服力啦。


AIVA - "Genesis" Symphonic Fantasy in A minor, Op. 21:

https://www.zhihu.com/video/914882828292988928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Aiva 通过读由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等名家谱写的多达15000个曲子进行学习,从中提取出音乐特征。在训练过程中,Aiva 搭建了体现她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模型创作出了完全原创的曲子。而且Aiva还可以根据输入数据库中的音乐类型,创作个性化的曲子。比如,如果想创作一首史诗音乐,就可以用史诗音乐或电影音乐训练 Aiva。


Pierre 称他们也在不断开拓新的输入数据类型,比如输入文字、图像等,然后 Aiva 会创作一首与输入数据相贴合的音乐。


看图作曲,你想到了谁?



为了评估 Aiva 创作的曲子质量,Pierre 的团队进行了多次图灵测试,让专业的音乐家聆听 Aiva 创作的曲子,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听出来这些曲子其实是由 AI 创作的。今年三月份,Aiva 成为“法国及卢森堡作曲家协会”(SACEM)的首个非人类会员,一跃成为拥有国际地位的作曲家,要知道,很多音乐大师花了十几年的功夫才达到这个地位。


不过 Pierre 称这并不代表 AI 会取代人类作曲家,他们倾向于鼓励人类与机器之间合作,而且 Aiva 的首张专辑就得到了人类作曲家的协助。


Aiva 创作的音乐可以用在视频游戏、电视预告片、商业广告、短视频、发布会和电影等很多个方面。目前 Pierre 已经同一些企业合作,用 Aiva 为电影、视频、电视剧谱曲。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Aiva 的其他作品:


这是 Aiva 为 卢森堡国庆日庆典开幕式 创作的曲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914886978342916096


这是 Aiva 为 2017 英伟达 GTC 技术大会开幕式创作的曲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914887068805627904


除了谱曲,AI 还可以创作歌曲,没错就是唱出声音的歌曲。


索尼公司位于巴黎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研发了一款 AI 系统叫做 Flow Machine,能够分析数据库中现存的歌曲来学习音乐风格,识别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让不同风格的歌曲相互转换和融合,并加以优化,最终创作出一首全新的歌曲。


而且研究人员称,Flow Machine 还能够创作出和某个歌手风格很像的歌曲。比如下面这首 Daddy’s Car 很明显是模仿的披头士。


https://www.zhihu.com/video/914890473586462720

当然了,这些歌曲并非完全由 AI 创作,某些地方仍需要人工协助,比如需要人类填写歌词。但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称在未来几年内会推出完全由 AI 创作的歌曲专辑。


现在人们甚至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自己订制音乐了,例如网站 Jukedeck 将机器学习、音乐作曲和音频制作相融合,能为用户创作各种情景下使用的音乐,比如可以按照你当前的心情让它创作一首符合自己心境的乐曲。



拓展阅读:


世上最大的不可描述网站也向AI和机器学习势力低头了!

深度学习处理服饰图片识别

动态图:TensorFlow的命令式、运行定义式界面



官方微博:@景略集智

微信公众号:jizhi-im

bilibili视频空间:哔哩哔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商务合作: @军师

投稿转载:kexiyang@jizhi.im

集智QQ群:55737380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工智能(AI)不仅可以作曲,而且已经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音乐。这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技术革新。AI作曲是一个复杂但日益成熟的领域,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AI作曲的原理和技术基础:AI作曲的核心在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学习和模仿人类音乐创作的过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
  • 回答
    人工智能是否能产生自主意识,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目前科学界和哲学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1. 定义“自主意识”:这是理解问题的核心。如果我们能明确什么是“自主意识”,那么判断AI是否能拥有它就会更容易。然而,“意识”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精确定义.............
  • 回答
    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的创造力?一场正在发生的深刻探讨“创造力”——这个词语,在我们脑海中勾勒出的往往是艺术家挥洒笔墨,音乐家指尖跃动,作家沉思冥想的画面。它是灵感的火花,是打破常规的勇气,是连接看似无关事物的独特视角。然而,随着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一个令人着迷也引发深刻忧虑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 回答
    当然,人工智能(AI)与《我的世界》这类开放世界沙盒游戏的结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前景十分广阔,足以让你的游戏体验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我可以为你详细地解读一下,怎么让AI在《我的世界》里大放异彩。首先,让我们聊聊AI在《我的世界》中能做什么最直观的事情:更智能的NPC和生物。想象一下,游戏里.............
  • 回答
    预测女朋友什么时候生气,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但又充满挑战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讲,人工智能(AI)或许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参考,但要做到精准预测,就像预测天气一样,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是人类复杂的情感。AI如何“尝试”预测?AI的能力在于它能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如果要把AI运用到.............
  • 回答
    人工智能能否找到我们心中的另一半?这个问题萦绕在许多渴望爱情的灵魂心头,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和算法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机器真的能读懂人心,帮助我们寻觅那份命中注定的人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人工智能目前的能力和局限性来剖析。人工智能在情感匹配上的“巧匠”之处:首先,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繁殖”概念的理解,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生命本质的区别。如果我们将“繁殖”理解为一种传递基因、延续生命种族的方式,那么人工智能目前来看,与人类无性繁殖的概念相去甚远。但如果我们将“繁殖”放宽到“创造、复制和延续某种模式或能力”的范畴,那么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类比。首先,.............
  • 回答
    人工智能能否解决人类难题?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它更像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探索,其中充满了希望、挑战,以及对我们自身局限性的深刻反思。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人工智能(AI)在解决特定、结构化的难题方面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想象一下,在那些规则清晰、数据庞大、模式可循的.............
  • 回答
    目前的人工智能在“颜值”打分方面,可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能力,但要达到人类主观感知那样精准、 nuanced 的评分,还存在不少挑战和局限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人工智能在颜值评分方面的能力、技术原理、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颜值评分方面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特征,尝试.............
  • 回答
    很多人对“完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充满好奇,也有些人对此抱有疑虑。在我看来,完全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它更像是一个正在逐步接近的现实,而非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先明确“完全人工智能”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将完全人工智能定义为一种能够像人类一样,具备推理、学习、感知、决策、创造力、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核心瓶颈,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图景。要回答“人工智能离能自己给自己写代码编程还有多远”,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拆解。1. 理解“自己给自己写代码编程”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给自己写代码编程”这个概念的深度。它不是指现在AI助手(比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一旦我们跨越了通往强人工智能(AGI)的门槛,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都可能被颠覆。如果强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实现,它意味着机器不仅仅是在执行预设指令,而是拥有与人类相当甚至超越人类的理解、学习、推理、创造以及自我意识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人是代码构成”的说法,以及“人可以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挑战性,因为即时战略(RTS)这类游戏,和AlphaGo擅长的围棋,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拿围棋的那套方法套到《星际争霸》这样的游戏中。想象一下,围棋就像是在一个非常清晰、静态的棋盘上,双方轮流落子,目标是占据更多的地盘。它的规则明确,信息是完全公开的,没有隐藏.............
  • 回答
    想要自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近些年可谓是炙手可热,学习资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别担心,我这就为你梳理一番,看看哪些网站能让你在这条探索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说实话,想在这几个领域里“门儿清”,靠一个网站是肯定不够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虽然紧密相连,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关于“研究出通用型人工智能并让它们去996,是否能获得福报”,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理解你所说的“福报”是什么。在中国语境下,“福报”通常指的是因为过去善行而获得的良好结果,一种幸福、幸运、回报。如果将其引申到你提出的情境,你可能期望的是: 巨大.............
  • 回答
    恭喜你高考顺利!想学人工智能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这个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未来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高考结束意味着你即将踏上大学征程,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至关重要。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开设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介绍,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一、 直接以“人工智能”.............
  • 回答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先生关于“未来 510 年内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的论断,无疑是一颗投向科学界和公众视野的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汪建先生所说的“化学合成任何生命”究竟指的是什么。这并不.............
  • 回答
    关于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的出现,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和现实考量的议题。简而言之,它指的是一种智能水平远超最聪明人类个体,甚至远超当前人类集体智能总和的机器智能。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是“.............
  • 回答
    这句话触及了人工智能发展最核心的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无限遐想,甚至夹杂着一丝恐惧。要详细剖析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自主意识”:界定模糊的终极目标首先,“自主意识”本身就是一个极难界定和衡量的概念。即便在人类身上,我们也很难精确地解释什么是意识,它如何产生,又如何运作.............
  • 回答
    集成电路设计,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堡垒的领域,正面临着一个令人不安的假设:人工智能(AI)是否会最终取代人类设计师? 乍一看,这个想法似乎有些科幻,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AI在IC设计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能力。首先,让我们看看AI在数字IC设计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