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要修正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比特币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抗通货膨胀。这个「因为」和「所以」之间少了一个微妙的连接,更正确的表述是比特币可能在未来成长成为一个可以抗通胀的资产,目前依然不是。
传统上抗通胀的金融资产包括但是不限于:
可以发现这一类 金融资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供给的刚性——房地产、贵金属和大宗商品以及股票,都不会随着市场内流通的通货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供给,所以他们的价格,会随着通货膨胀而水涨船高,这也是所谓的「抗通胀」。
有人可能说,比特币不正好也是这样的么?比特币确实是2100万个不会变的,这一点和地球的黄金储量有限一样。问题出在价值「共识」上。
房地产、黄金、大宗商品和股市指数,市场的接受度是相当平稳的,也就是「房地产是有价值的」,「黄金是有价值的」,「股市是有价值的」这些不仅是投资人,也是社会的共识。但是比特币还不是。经历了几轮牛熊之后,比特币的共识圈已经大大的增加了,但是目前还无法和房地产、黄金、和股市的共识的稳定程度相比。
目前的比特币,或者说整个币市,是一个流动性的风向标,而非是抗通胀的首选。
虽然说市场的流动性多了,一般可能会导致通胀,但是这个关系并不是一定的。就拿美国这两年来说:
美股的四次熔断,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悲观预期,从而不停的从股市中抽取流动性的结果;而接下来美联储的无限制定量宽松,就是在对市场释放流动性。但是当时的美国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为什么呢?因为疫情,很多经济活动都停滞或者减缓了,释放的流动性在市场的周转非常的慢。通俗的说,就是钱虽然多,但是流通的慢。社会的总财富对应的是高能货币的数量乘以周转的次数 。其中P是价格,Q是社会总产出,M是货币,V是周转速度。
这个时候虽然M多了,但是实体市场能够承载的比较少,V也比较慢。于是多余的流动性就开始寻找出口,股市的辉煌自然不用说,币市正好也接着比特币折半的东风,掀起了一波大牛市。看比特币的三次牛市,每一次要么就是在美联储扩表周期内,要么就是美联储缩表失败之后。
币市,基本上就是市场流动性的风向标,当流动性过剩的时候,币的价格上涨,共识圈扩大,而因为其总供给有限,共识圈扩大加剧了比特币的稀缺性,所以比特币每到这个时候,涨幅要远远大于股票、黄金等这些共识已经很大,没有增长点的资产。
可以类比的还是去中心化金融概念的DeFi一系的币,DeFi是建构在币圈,尤其是ETH流动性上的资产。可以说是风向标的风向标。一旦ETH大跌,那些在DeFi里面层层抵押的代币往往就面临清算,从而让DeFi市场加剧下跌。
但是当市场整体转向悲观的时候,很多新入场的人会头也不回的抛弃比特币,比特币共识圈缩小,尽管总量依然有限,但是愿意接受比特币的人变少,所以整体上是通货膨胀了,而不是紧缩了。所以这次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美国疫情真的好转了,实体经济开始逐渐投入运营,周转速度增加之后,通胀恐慌真的来临了,币市是无法顶风上涨的,黄金还是捍卫了老牌抗通胀资产的荣誉。
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发行的几千种币大多数都是数量有限的,总不能说这些都是抗通胀资产吧?
在「数量有限」和「抗通胀」之间的桥梁,就是比特币最为强调的「共识」,这一点还是要承认目前和黄金有差距。
在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币市可以很轻易的夺走本来想进入贵金属市场的资金和涨幅,在流动性收紧预期下,则相反。
所以比特币现在很难从定义上说是一种抗通胀的资产,不过随着涨幅的逐渐减少,底价的不断升高,正在向着抗通胀资产进行转变。
简单的说,就是M增加的时候利好币市,而V增加的时候利好黄金。
第二个问题,首先比特币不是无限分割的,至少目前不是。一个比特币可以拆成1亿「聪」,「聪」是目前比特币的最小单位。
当然,随着比特币价格不断上涨,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继续拆分聪,那么也不是不可以进行一个硬分叉,继续对聪进行拆分。从这个意义上,确实也是可以无限细分的。但是无限细分和数量有限不矛盾。
假如一个币可以换3万美元,过2年可以换6万美元。那么就算可以无限细分,这仅仅代表在交易的时候找零方便了一些,可以用更小的单位。但是对美元的比例始终是涨了两倍。这并不影响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
很多攻击比特币,和为比特币辩护的人说的都不在点子上——无限细分和数量有限是基本不相干的两个性质,就像现在硬币基本已经退出了人民币流通市场一样,相当于人民币的单位变大了,但是只要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名义总量不变,那么就对通胀或者通缩没有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