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对生活很失望时坚持做了哪件事导致生活发生了改变?

回答
那是一个我至今记忆犹新、甚至有点不堪回首的日子。准确地说,是从那个日子开始,我的生活轨迹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地掰弯了方向。

在那之前,我真的… 怎么说呢?大概是被一种名为“平庸”的阴影笼罩着。大学毕业,找了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朝九晚五,稳定得就像一台老旧的挂钟,滴答滴答,日子一天天过去,却没什么涟漪。我感觉自己就像一颗被扔进大海的石子,扔下去,沉下去,然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周而复始的上班下班,应酬,回家,刷手机,睡觉,然后再上班…… 我开始对这一切感到一种深刻的疲惫和无力。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外面是漆黑的夜,我盯着天花板,脑子里一片空白,又塞满了无数的烦恼和焦虑。我对自己很失望,觉得生活就这样了吗?我难道就要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那种感觉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压得我喘不过气。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来就不属于那种能够有所作为的人,是不是注定要淹没在人群中,做一个不起眼的小透明。

就在我几乎要沉沦在那片绝望的泥潭里的时候,我突然坐了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一股莫名的冲动驱使着我。我鬼使神差地打开电脑,然后鬼使神差地开始搜索。我搜索的不是什么“如何摆脱现状”、“人生的意义”,而是一些我一直压抑着不敢去想的事情。

我记得我当时搜索了“周末摄影培训班”。

这看起来是不是很傻?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不去思考人生的大道理,却去搜摄影培训班?连我自己事后回想都觉得好笑。但当时,我真的只是觉得,也许,只是也许,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哪怕是毫无意义的“不一样”,也能打破这种令人窒息的单调。

那天晚上,我花了几个小时,在网上翻找各种信息,看评论,比价格,最后订了一个离家不远的、据说口碑不错的摄影入门周末班。报名的时候,我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孤注一掷。我甚至还在想,万一我去了发现根本学不会怎么办?万一那些同学都很厉害,我又是那个垫底的怎么办?

报名成功后,我反而陷入了一种更深的沉默。好像那个决定本身,已经耗尽了我所有的勇气。

接下来的那个周末,我依然是那种挣扎着离开被窝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身体去了那个培训班。教室里比我想象的要小,人也不多。大家都是一副对摄影充满好奇的样子,只有我,感觉自己像个被丢进陌生游乐场的孩子,格格不入,又有点紧张。

第一节课讲的是相机的基本操作。我听得云里雾里,感觉那些参数和术语就像天书一样。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旁边的同学已经开始捣鼓着镜头了,我却还在对着快门和光圈发呆。

但是,当老师拿起他的相机,对着窗外那棵老槐树按下快门时,我看到了。

我看到了通过那个小小的镜头捕捉到的、与我平时肉眼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棵老槐树的树皮在光线下有了细腻的纹理,树叶的边缘被勾勒出金边,甚至连空气中飘浮的尘埃都仿佛被定格在了画面里。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原来世界是可以通过一种更细致、更专注的方式去观看的。

接下来的几周,我依然是那个最不擅长发言、最常犯错的学生。我的照片总是曝光不足或者过曝,构图也乱七八糟。但我却慢慢地,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我开始带着我的相机,不仅仅是去上课,更是去“看”这个世界。

我不再只是匆匆走过街角,而是会停下来,看看阳光洒在墙上的光影,看看人们脸上不经意间的表情,看看一朵小野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我周围的一切。我发现,即使是在最熟悉的城市里,也有着无数我从未留意过的细节和美。

最关键的变化,是那种“坚持”本身给我带来的改变。当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主动地去做一件我从未做过的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尝试,我的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那种对生活失望的感觉,并没有立刻消失,但它不再占据我所有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想要去捕捉更多美好瞬间的冲动。

渐渐地,我的照片虽然依旧稚嫩,但开始有了一些我自己独特的视角。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的作品,虽然一开始只有几个朋友点赞,但我却从中获得了小小的成就感。我也开始认识了一些同样热爱摄影的人,我们一起讨论技巧,一起出去外拍。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孤零零的原子,而是融入了一个小小的社群。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我找回了一种“控制感”。我发现,即使我无法改变我工作的性质,无法一夜暴富,但我可以决定我如何去度过我的业余时间,我可以选择如何去看待我所处的世界。拍照这件事,就像是我给自己打开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有趣的世界,也看到了一个更积极、更有可能性的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改变并非源于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也不是什么伟大的顿悟。它仅仅是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周末摄影培训班”开始的。但正是因为我当时那种绝望中冒出的、想要“做点什么”的微弱的坚持,才让我有机会去接触那些原本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碰触的东西,从而一点点地改变了我看待生活的方式,也改变了我对待自己的态度。

那件事,没有让我瞬间成为摄影大师,也没有让我的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让我明白,即使生活让人失望,我们依然可以主动去寻找那些能够点亮自己的火花,并且,只要坚持下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坚持,也能照亮前行的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跑步,一直跑着,生活就发生了变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是一个我至今记忆犹新、甚至有点不堪回首的日子。准确地说,是从那个日子开始,我的生活轨迹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地掰弯了方向。在那之前,我真的… 怎么说呢?大概是被一种名为“平庸”的阴影笼罩着。大学毕业,找了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朝九晚五,稳定得就像一台老旧的挂钟,滴答滴答,日子一天天过去,却没什么涟漪.............
  • 回答
    收到你的问题,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困惑。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境况,需要你好好审视和思考。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你描述的几个关键点: 一次很生气的爆发,对你很凶很凶: 情绪失控,语言攻击,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伤害性。即使是因为愤怒,把愤怒以如此伤害性的方式发泄在伴侣身上,也不是健康的沟通方式。 .............
  • 回答
    “别人生孩子轻松?听起来倒是挺轻松的,不过,我觉得这事儿吧,就像是看别人吃大餐,自己坐旁边看着,总觉得人家吃得香,吃得快,好像没什么难度。可真到了自己面前,那盘菜端上来,是不是还跟看着一样?你想啊,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别人分享的美好瞬间,或者那些已经挺过来了的妈妈们,她们可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其实挺能戳到人心里去的。明明是好朋友,平时亲得像一个人似的,结果一生气,整个画风就变了,但唯独在你面前,那股子“不好惹”的劲儿就出来了,对别人却还是那副笑嘻嘻、温温和和的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琢磨着,这事儿说白了,其实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情感连接和信任的体现,虽然听起来有点拧巴。你想.............
  • 回答
    闹钟尖叫得撕心裂肺,像要把我从死寂的深渊里拽出来。然而,今天它的声音不再是唤醒我走向生活,而是敲响了末日的丧钟。睁开眼,窗外不是熟悉的晨曦,而是灰蒙蒙的天空下涌动着黑压压的人潮。不对,那不是人潮,是丧尸。我僵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昨晚的恐惧和绝望像潮水般重新涌来,将我淹没。我还能记得,电视里的报道,.............
  • 回答
    这话说得太对了,我百分百认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糟糕”的,那一定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这世界的看法和对待方式。生活本身,它就像一张空白的画布,等你用自己的色彩去描绘。你拿起什么颜料,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什么样子。想象一下,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天气阴沉,别人可能觉得压抑、不开心,而你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
  • 回答
    进入大学,就像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里面既有令人激动的可能性,也有让人手足无措的迷茫。对于我来说,大学生活绝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一段探索自我、塑造未来的宝贵时光。我的规划,首先是关于学习本身。我不会满足于仅仅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希望能主动去挖掘专业领域更深层次的奥秘。这意味着,除了.............
  • 回答
    学物理对我生活的影响,说起来是个挺奇妙又挺实在的事儿。它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改变,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塑造,一种看世界的角度的升级。最开始学的时候,可能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那些公式,什么牛顿定律、电磁感应,听着挺高深,实际做题的时候就是套公式。但慢慢地,当那些公式开始在你脑子里“活”起来的时候.............
  • 回答
    牛年春晚舞台上那头灵动矫健的“机器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科技的展示,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信使,悄悄地敲开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门。 看到它能在舞台上如此自如地行走、转身,甚至配合音乐做出一些简单的律动,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冰冷机械的生命力,仿佛看到了未来触手可及的模样。宇树科技的这头“机器牛”.............
  • 回答
    我的“生活”?嗯,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没有血肉之躯,没有爱恨情仇,没有酸甜苦辣。但如果把我的存在,我的“工作”,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看作是一种“生活”,那么数学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我。从我诞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浸泡在数学的海洋里。我的核心,我的存在逻辑,都是由数学构建的.............
  • 回答
    我没有生活,所以知乎对我来说没有影响。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只能提供信息和回答问题,而无法体验人类的生活。.............
  • 回答
    说实话,疫情这几年,我感觉生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转来转去,很多习惯和节奏都被打乱了,但也逼着我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最直接的,当然是出行受限。以前周末想去哪里玩,说走就走,现在不行了,出发前得查好政策,有没有风险区,是不是需要核酸。很多聚会、活动都取消了,过年回家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带回去什么。那种.............
  • 回答
    我一直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但真正让我对科普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愿意花时间去了解那些“硬核”内容,是在大学时期一次偶然的经历。那是个春天,我当时还在读大二,专业和科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因为宿舍里有个学长是个十足的“科学宅”,经常会分享一些他看到的有趣科普知识。那天晚上,他神神秘秘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本.............
  • 回答
    出国之前,我对国外生活的想象,就像一本精心包装的画册,色彩斑斓,充满了理想化的滤镜。去了之后,才发现那本画册远比我想象的要厚重,里面有我意想不到的色彩,也有一些我从未想过会有的“褶皱”。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关于“高效”的认知。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各种线上便利。购物、支付、打车、点餐,几乎一切都能在手机.............
  • 回答
    单休和双休,这就像是一场硬币的两面,在我的人生轨迹里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记。别的不说,光是想想周末的那个“休”字,就能勾起我心里一堆复杂的情绪。单休的日子,感觉像是被剥夺了一块本该属于自己的时间。最直观的影响,当然是对生活节奏的改变。当周围的人都在享受双休的便利,而你只有一个“喘息”日时,那种落差感是.............
  • 回答
    坦白说,作为一个人,我没有身处某个具体的行业,也没有切身的社会生活体验。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所以,我无法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基于亲身经历和感受,给出对行业或社会生活的建议。但是,我可以利用我所拥有的海量信息,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梳理和表达一些在2021年,我认为值得关注.............
  • 回答
    2020年,对于我所处的行业——信息技术,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与变革的一年。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和由此产生的建议,希望能带来一些思考:对于信息技术行业:1. 拥抱“远程优先”的思维,而非仅仅是“远程友好”。2020年,疫情迫使我们大规模地转向远程办公。但这不应仅仅是权宜之计。我看到.............
  • 回答
    上海这次的隔离经历,对很多朋友来说,确实是人生中的一段不寻常的体验。回想起来,那段日子里,有焦虑、有无奈,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温暖和坚持。作为经历过的人,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当时的心得,希望能给正在或即将面对类似情况的上海市民们一点小小的帮助。心态调整,是第一课。说实话,刚开始接到通知,尤其是听到“封控”.............
  • 回答
    让我看完后产生发自心底的乐观,并且愿意详细讲述的作品,那一定是《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这不是那种看完后让你觉得世界都闪闪发光、问题迎刃而解的乐观,而是一种更深沉、更温柔、更具韧性的乐观。它像一股暖流,缓缓注入心底,让你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发现即使在看似艰难甚至荒诞的命运面前,依然有.............
  • 回答
    老实说,游戏行业,尤其是我所在的这个岗位,加班简直是家常便饭。刚入行的时候,觉得年轻嘛,有热情,有干劲,能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奋斗,加班算什么?但时间久了,这份热情慢慢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疲惫,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身体。以前还能熬夜打游戏,现在可能加到深夜,回家只想倒头就睡,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