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警察在地铁上随机查询身份证合理吗?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规则?

回答
在地铁这种人流密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警察进行身份证件的随机查询,这确实是一个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那么,这样做是否合理?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和法律依据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

合理性讨论:一把双刃剑

从“合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维护公共安全、打击犯罪的积极一面,也可能引发关于个人隐私和自由的担忧。

支持合理性的理由通常集中在以下几点:

1. 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和震慑犯罪: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人流量巨大,是犯罪分子容易利用的场所。随机的身份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和阻止一些潜在的违法行为,比如:
追捕在逃人员: 很多违法犯罪分子可能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逃离现场或潜逃。通过身份核查,警方可以及时发现并抓捕他们,避免进一步的危害。
预防恐怖袭击或其他严重暴力事件: 在一些特定时期或针对特定威胁,警方进行更广泛的排查是必要的安全措施。即使是普通公民,也能感受到这种安全性的提升。
打击非法居留和“三非”人员: 对于一些不符合在中国境内合法居留条件的人员,身份核查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维护社会治安。
核实身份,防止冒用: 有时犯罪分子会冒用他人身份进行活动,身份核查能够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2. 协助案件侦破: 如果在地铁站附近或车厢内发生了案件,警方可以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再结合在案发时段进行身份核查的记录,快速缩小排查范围,锁定嫌疑人,提高破案效率。

3. 合法性依据: 在中国,警察进行身份核查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都赋予了公安机关在执行公务时,对可疑人员进行查验证件的权力。例如,《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下列职务时,可以依法扣留有关人员或者财物:(一)遇有或者涉嫌有犯罪行为的;(二)进行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三)有明显伤害、死亡或者破坏事实,并且需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的。这里的“检查”也包含了查验身份的含义。

但是,为什么又会有人觉得不合理呢?主要担忧集中在:

1. 侵犯个人隐私: 每个人都有保持个人信息不被随意泄露的权利。无缘无故的身份检查,尤其是在没有合理怀疑的情况下,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感觉被当作潜在的犯罪嫌疑人对待。
2. “被嫌疑”的感觉: 随机检查往往不针对特定人群,而是撒网式地进行。这会给守法公民带来一种“是不是我看起来有问题才被查”的心理感受,虽然不是事实,但确实会影响民众的体验。
3. 效率与成本问题: 大规模、无差别的随机检查,其效率是否真的高到可以完全弥补对社会资源的投入以及对公民出行便利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只是象征性的检查,或者检查过程效率低下,那么合理性就打了折扣。
4. 权力滥用的可能: 虽然有法律依据,但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风险。如果警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存在选择性执法、恶意骚扰等行为,那么即使是合法的程序也会变得不合理。

为什么会设置这样的规则?深层原因分析

“规则”的背后,通常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治理目标而做出的权衡和选择。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巨大、社会治安治理需求尤为突出的国家,设置这样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深层原因:

1.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首要考量: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中国,“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人口流动如此频繁的社会环境中,确保社会面的平稳运行,防止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政府施政的首要任务。地铁作为人员集散地,是社会安全神经末梢的集中体现,加强这里的管控,有助于整体的稳定。

2. 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风险: 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犯罪率、群体性事件、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外部的安全威胁等。警方需要在各种场景下具备快速反应和控制局面的能力,而身份核查是这种控制能力的基础。

3. 信息化社会下的治安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公安部门的侦查和管理手段也日益现代化。通过对海量人口信息的掌握和比对,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异常。随机的身份检查,是接入和核实这些信息链条的一个环节。它能帮助公安部门建立更完整的社会治安管理数据库。

4. 历史经验和治理模式的延续: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治安的管理模式就强调“人盯人”、“网格化管理”。虽然在方式上有所改进,但“人”的管理和“身份”的确认,仍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地铁作为“流动的社会面”,自然也纳入了这种管理范畴。

5. 法律与实践的互动: 法律赋予警察权力,而实践中这些权力又会根据社会需求和风险评估进行调整和运用。一旦某个时期社会安全风险升高,或者出现了需要警惕的苗头,相关部门可能会加大力度执行这些本就存在的权力,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随机查询”。

总结一下

警察在地铁上随机查询身份证,其合理性建立在维护公共安全、预防犯罪和法律授权的基础上。这是一种旨在提升社会治安水平、防范各类风险的治理手段。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平衡好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如何提升检查效率、如何避免权力滥用,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的课题。

我们作为公民,也需要理解政府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的职责,但在享受安全的同时,也应关注自身权利的保障,并对不合理或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合法的反映。这是一种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警力不足吗?

来个知乎好警察说说盘查居民身份证需要有哪些条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地铁这种人流密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警察进行身份证件的随机查询,这确实是一个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那么,这样做是否合理?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和法律依据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合理性讨论:一把双刃剑从“合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它就像一把双刃剑,.............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让人纳闷的,每次坐地铁,尤其是高峰期,总能遇到警察叔叔让我们出示身份证。说实话,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但仔细想想,这背后确实有他们的考量,也不是纯粹的“随机”二字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地铁,是人流量极其密集且流动的场所。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有多.............
  • 回答
    中国警察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媒体宣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一、 法律赋予的权力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法律地位崇高且特殊: 从法律上看,中国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服务人民.............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窝火的,好好地坐个地铁,结果因为例行检查耽误了时间,还因此丢了千元全勤奖。至于能不能向警察索赔,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白一点,警察在地铁站进行例行身份证检查,这是他们履行职责的一部分,目的是维护公共安全。他们在执行公务时,是代表国家权力。通常情况下,只要他们的检查是合规的、.............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看了很揪心,也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咱们具体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件事,尽可能细致一些:事件本身的可能性解读:首先,从最直接的画面来说,一个女子,怀里抱着孩子,却在和警察发生肢体冲突,而且最终导致孩子摔在地上,这个场景本身就非常具有冲击力。作为围观者或者知情者,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震惊、愤怒,.............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也触及了美国社会中关于种族、警务执法和不平等问题的复杂讨论。您观察到的现象是,在警察致死的案件中,亚裔的比例确实比黑裔要低得多。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理解“地位低”的复杂性:您提到“亚裔在美国地位这么低”,这本身是一个需要细致分析的说法。亚裔在美国.............
  • 回答
    八丈岛是日本伊豆群岛中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岛屿,对于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和前来游览的游客来说,当地的警察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理解八丈岛警察局在日本警察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其机构设置,我们需要先了解日本警察的整体架构。日本警察的整体架构:府县警察制日本的警察体系是以“府县警察制”为基础的。这意味着每个“府”.............
  • 回答
    影视剧里,警察跟FBI之间那种“天然”的互相看不顺眼,其实挺好理解的,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影子,但也被戏剧化放大,成了制造冲突、烘托人物的好手段。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为啥他们就不能好好合作一把呢?首先,管辖范围和权力边界是根本原因。 警察,尤其是地方警察,他们的天职是维护一方治安,处理的是发生在他们辖.............
  • 回答
    “白命亦贵”(White Lives Matter)集会即将在美国多地展开,这无疑是一个牵动神经、引发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面对可能出现的集会,全美警方正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严阵以待。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其背景、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警方应对的考量。“白命亦贵”的出现及其历史语境.............
  • 回答
    联合国最近关于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警告,无疑是对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它关乎我们星球的未来,关乎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为什么是1.5摄氏度?这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简单来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 回答
    美国地方警察与联邦调查局(FBI)之间存在张力,这并非新鲜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联邦制的独特结构,以及两种执法机构在职责、管辖权、资源、文化和政治上的差异。要理解这种“抵触”现象,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层面的复杂性。首先,联邦制下的权力划分与管辖权模糊是核心原因。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权力在联邦政府和州.............
  • 回答
    地方警察和武警,一个在街头巷尾维护日常秩序,一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两者虽然职责不同,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看来,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亦敌亦友”,既有互相的敬佩和理解,也少不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小摩擦和小玩笑。相互的看法:敬佩与略带“隔阂”首先,地方警察普遍对武警是 敬佩 的。 专业性与纪.............
  • 回答
    深圳警方在一些方面与香港警方的相似之处,确实是许多关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人们所好奇的。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模仿”这个词本身可能带有些主观色彩。 更准确地说,这可能是一种“借鉴”或“趋同”的过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
  • 回答
    在中国,同一级别的法官、检察官和公安警察,他们的待遇和地位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沿革、职能定位以及社会认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详细地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待遇(薪资福利):笼统地说,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框架下,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和人民警察的工资体系是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警察区别于其他公务员对待,待遇略低于军队”这个说法,并尽量深入地剖析一下。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把“警察”、“其他公务员”和“军队”这三个群体及其各自的特性拆开来看。警察:警察的职能非常特殊。他们是国家机器的直接执行者,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执行法.............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假设一下,没有了那根标志性的、充满力量的冬青木魔杖,甚至连“魔力”本身都消失了,伏地魔能否在现代的枪林弹雨中与一位全副武装的英国警察较量?咱们得先掰扯清楚“全副武装”的英国警察指的是什么。在现代英国,警察可不是拎着根警棍就能上街巡逻的。他们通常会配备: 枪支: 虽然不像美.............
  • 回答
    在《国产凌凌漆》这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电影里,周星驰饰演的凌凌漆在执行任务时,被卷入了一场围绕着“杀猪刀”的阴谋。当他面临被公开处决的境地时,并没有表现出绝望或反抗,而是非常“自然”地掏出了一些港币递给了行刑的警察。这里的“轻易逃脱”,与其说是警察真的收了贿赂就放过他,不如说是影片设计的一个巧妙的包袱,.............
  • 回答
    关于FBI提醒警方美国约36个街头帮派达成协议、威胁“就地枪杀”掏枪的警察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结合事实背景,也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 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FBI的官方声明:如果这一信息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官方通报,通常意味着这是基于内部情.............
  • 回答
    卧底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有时为了获取信任或证据,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超出常规法律界限的行为,甚至触犯法律。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法律定性以及处理方式,在实践中会面临诸多考量和争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为了侦查目的,执法人员也不能当然地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有意思了。咱老百姓听说的,或者我自己碰上的,也有那么一些,警察叔叔听了都得忍不住笑场。这可不是啥官方机密,都是些生活里的小插曲,但你想想,能让审讯室里气氛缓和点,也算是件好事。有一次,有个小伙子,大概是偷了人家店里的东西,被逮住了。警察问他:“你为什么偷东西?” 谁知道这小伙子一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