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放假,孩子视力反而会下降?

回答
“哎呀,这孩子一放假,视力怎么反而下降得这么快?”

这绝对是不少家长在寒暑假结束时最常发出的惊呼。明明盼着孩子能好好休息,结果假期一过,验光单上的数字却让人心头一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假期本身有什么“魔力”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吗?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因素,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视力陷阱”,让我们一点点来揭开它的面纱。

一、 逃离了“护眼阵营”,拥抱了“伤眼阵营”:生活方式的颠覆

寒暑假,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学习压力的暂时解除,但也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学校这个相对“规训”的环境,回归到更为自由但也更易被诱惑的生活节奏中。

“近距离作战”的强度与时长呈几何级数增长: 试想一下,在学校,孩子们的日常就是上课、做作业、课间休息、体育课。虽然也有近距离用眼,但整体时长和强度相对可控。一旦放假,尤其是疫情之后,在线学习的模式更是将这种“近距离作战”推向了极致。即使假期本意是放松,但不少孩子会沉迷于电子游戏、短视频、追剧,这些活动都意味着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手机、平板或电脑屏幕。
屏幕的光线和蓝光影响: 电子屏幕发出的光线,尤其是其中包含的蓝光,会对眼睛的视网膜造成刺激,长时间暴露可能会干扰生物钟,导致眼部疲劳加剧。
聚焦调节的持续紧张: 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睫状肌需要持续收缩来聚焦。长时间盯着近距离屏幕,睫状肌就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得不到充分的放松,容易导致视力疲劳,甚至假性近视的加重。
眨眼次数的减少: 在高度专注地使用电子产品时,人们的眨眼次数会不自觉地减少。眨眼是保持眼球湿润、清除眼部异物的必要动作。眨眼次数减少会导致泪膜蒸发过快,眼睛容易干涩、发痒、视物模糊,进一步加剧视力疲劳。

户外活动时间的断崖式下跌: 这是一个被无数眼科专家反复强调的“护眼金标准”。然而,在假期,尤其是天气不佳、或者沉迷于室内活动时,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锐减。
阳光的“神奇功效”: 研究表明,户外充足的光照能够刺激眼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被认为是抑制眼轴过度增长的关键物质,从而有效预防和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即使是阴天,户外的光照强度也远高于室内。
远眺放松眼部肌肉: 户外环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们可以进行远眺,让眼睛的睫状肌得到充分的放松,这对于缓解眼部疲劳、恢复视力弹性至关重要。
全身运动的积极影响: 户外活动通常伴随着全身运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循环有助于眼部健康。

睡眠习惯的紊乱: 假期生活随意性增强,很多孩子会熬夜玩游戏、看电视,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
眼部得不到充分休息: 睡眠是眼睛修复和恢复的重要时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眼部疲劳无法得到及时缓解,第二天醒来时会感到眼睛干涩、酸胀,视力也会受到影响。
生物钟被打乱: 长期熬夜和晚睡还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间接对视力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 “隐形杀手”:不自觉的用眼习惯恶化

除了上述显而易见的“罪魁祸首”,还有一些不那么容易被察觉的用眼习惯,在假期里也可能悄悄恶化,成为视力下降的帮凶。

不良的坐姿和距离: 在家里的沙发上、床上玩手机或看书,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坐姿,比如躺着看、趴着看,或者距离屏幕过近。这些习惯都会给眼睛带来更大的负担。
光线不足或过强: 在昏暗的环境下看书、玩游戏,眼睛需要更费力地聚焦,容易疲劳。反之,过于刺眼的光线也会刺激眼睛,造成不适。
连续用眼时间过长,缺乏休息: 即使不是电子产品,单纯地长时间阅读、画画,如果中间不穿插休息和远眺,也会导致视力疲劳。
忽视眼部不适: 有些孩子在假期里更倾向于忍耐,即使眼睛感到干涩、酸胀,也可能因为沉迷游戏或不想被打断而忽视,长期下来会加重眼部负担。

三、 视力下降的“雪上加霜”:心理因素的关联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心理因素有时也会间接影响视力,或者让家长对视力下降的感知更强烈。

焦虑和压力: 虽然是假期,但如果假期结束意味着要面对新的学业压力,或者假期里的一些负面情绪(如和家人争吵、与朋友关系不和等)没有得到有效疏导,长期的心理压力有时也会通过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尽管这种联系比较微妙。
家长过度关注与放大: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视力问题非常敏感,一旦放假看到孩子玩手机就容易产生焦虑,从而更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视力变化,有时会将一些正常的疲劳表现误判为视力下降。

总结一下,孩子视力在假期“反弹式”下降,并非偶然,而是多种不良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叠加的结果。 学校是一个相对可控的用眼环境,而假期则给了孩子极大的自由度,但也让那些本就存在的近视隐患和不良用眼习惯有了“肆意生长”的空间。因此,家长在假期更需要扮演好“视力守护者”的角色,引导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平衡好学习、娱乐和休息,让假期真正成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助力,而不是视力下降的温床。

所以,下次假期结束,看到那张“令人心碎”的验光单,不妨先冷静下来,回忆一下孩子假期里的生活点滴,也许答案就藏在其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分析一下孩子近视的原因。

1、要预防近视,最重要的一点是:

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达到2小时!

可是,你家孩子达到了吗?

上学时,几乎每天都有体育课;课间活动时会走出教室,放松一下双眼;即使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也是在户外。

虽然,现在是假期,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很可能还不如上学时。

就说我家吧,本来姐姐小丫一向坚持很好,每天户外活动,但在20年疫情期间,天天被关在家里,加上上网课,结果就近视了。

所以,以后的每个假期,我们都要坚持每天留出时间,带小丫姐姐和小熊弟弟出门活动。户外活动,不仅能预防近视,即使已经近视了,也能延缓其加重。

2、用眼卫生。

上学时,课堂上的40分钟,孩子看着黑板或老师的时间应该不短,即使看着书本,也会在黑板与书本之间反复切换,一般不会长时间看近距离的物品。

而假期中,写作业、看书,甚至做手工,弹钢琴,更别说看手机、玩平板了,孩子都会长时间、近距离注视,除非间隔一段时间就看看别处、看看远方,调节一下,否则,也是对眼睛有害的。

特别是电子产品,完全不给孩子使用,几乎不可能,但孩子自控力差,容易“上瘾”,看起来就没完。所以,我们在这个假期也给孩子定下了使用时间:小丫姐姐不超过40分钟,自己安排;小熊弟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用于英语学习的APP。

用眼卫生这个事儿,仅仅靠孩子是不可能做好的,必须有家长的帮助与监督。只是,大一些的孩子,例如小丫,已经能明白这个事儿,懂得配合;而对于小熊,必须咨询专业人士,制订合理的规则,并贯彻实施。

二、所以,假期更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健康!

如何注意呢?

最重要的,就是以上两点:

要增加户外活动,白天,光纤充足的户外进行活动,夜间的户外活动就没有预防近视的效果了。

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进行近距离注视,无论是看书还是做别的。

有个简单的方法,我家一直在用:就是孩子开始看书、写作业或玩拼图等玩具时先设置定时器,时间一到,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

三、对于近视这一问题,还有不少误区,我们继续聊一聊:

1、多少孩子有近视?

据美国的统计,他们学龄前儿童中近视患病率为1%-5%,学龄儿童则增加到约9%,在青少年中约为30%[1-4]。

这个数字已经够高了,不过,再看看我们的,才叫做触目惊心!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为70%-85%[5-7]。

在美国学龄儿童中,亚裔的近视率也是最高的,达到18.5%,因此,有学者认为近视的发病率存在族群差异。

不过,我个人认为,近视虽然存在遗传因素,但我们的孩子近视发病率如此之高,可不能怪遗传,其真正的原因,大家都懂。

2、近视能治愈吗?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近视不可逆!

也就是说,一旦出现近视,不仅不能恢复,而且,由于孩子的眼部发育和可能持续存在的用眼不当,度数还会每年不断加深!

但是,某些机构打着各种幌子,用所谓“视觉训练”、“眼部按摩”、“智能眼镜”等听起来高大上的噱头欺骗家长,声称能够“降低度数”、“恢复视力”。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6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 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后,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抛弃幻想吧,现实很残酷。

不过,大家可能听说过,有一种假性近视,其实,那不是近视,而是用眼不当导致睫状肌不正常的收缩所致,是眼调节能力的失调。

所以,检查视力时一般需要散瞳,也就是滴点眼药水以麻痹睫状肌,这样就能分辨出是否为假性近视了。

虽然近视不能治愈,但我们可以减缓近视的进展,所以,自从小丫近视以后,我非常重视,常常去拜访眼科医生,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做,因此,虽然已经快两年了,小丫的度数并没有加深。

至于还没有近视的小熊,就更要注意了。孩子现在不近视,不是说就可以放任不管了,对于小熊,我会定期带他去做视力检查,并且保存好每次的检查结果以供对照,可不敢有一点儿马虎!

3、佩戴眼镜会不会造成近视程度加深?

不会!

孩子近视后,确实很可能会逐步加深,但这是由于孩子的眼部发育和可能持续存在的用眼不当,并不是佩戴眼镜造成的。

事实上,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而不戴眼镜,他看东西就会看不清楚,眼睛更容易疲劳,对眼睛更不好。

以前我给大家介绍过了,小丫佩戴的,是OK镜,这种眼镜能够减缓近视的进展,但使用起来也有些麻烦,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因此,我还是奉劝大家早期注意孩子的视力问题,不要等到孩子真的近视了再追悔莫及。

四、因此,近视这个事儿,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高度关注。

这个视频,《特殊的期末测试》,由张泉灵主持,特邀眼科专家与家长们互动,介绍了家长们所关心的各种关于眼睛和视力的问题,值得看一看: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预防近视、合理矫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生与家长的共同参与。这里我要推荐一下:爱尔眼科专家们提出的5P模式。

5P,指的是:Prevention预防为先、Prediction科学干预、Process流程标准化及个性化、Platform平台支撑、Parents家长守护。

具体说说:

1、如何预防?

检测用眼习惯、定期视力筛查、建立健康档案。

近视前要预防,这显而易见,即使已经近视了,也要预防,预防近视快速加重!

2、科学干预

某些孩子是近视高危人群,如有家族遗传史、用眼行为问题者,等等,要早期、科学地进行干预。

3、流程标准化及个性化

科学要遵循规律,但也要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方案,才是最合适的。

4、平台支撑

毕竟家长是不专业的,需要专业平台、大数据平台及公益平台的支持。

这一点很重要,即使我,对于眼科的问题,也不专业,需要获得帮助与支持。

5、家长守护

预防近视的重点在家庭、在家长,家长们一定要参与进来,才能保护好孩子的眼睛。

五、最后,希望孩子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预防近视,从现在做起!


参考文献:

[1] Giordano L, Friedman DS, Repka MX, et al. Prevalence of refractive error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an urban population: the Baltimore Pediatric Eye Disease Study. Ophthalmology 2009; 116:739.

[2] Vitale S, Sperduto RD, Ferris FL 3rd.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1971-1972 and 1999-2004. Arch Ophthalmol 2009; 127:1632.

[3] Kleinstein RN, Jones LA, Hullett S, et al. Refractive error and ethnicity in children. Arch Ophthalmol 2003; 121:1141.

[4] Wen G, Tarczy-Hornoch K, McKean-Cowdin R, et al. Prevalence of myopia, hyperopia, and astigmatism in non-Hispanic white and Asian children: multi-ethnic pediatric eye disease study. Ophthalmology 2013; 120:2109.

[5] Rudnicka AR, Kapetanakis VV, Wathern AK, et al. Global variations and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myop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implications for aetiology and early prevention. Br J Ophthalmol 2016; 100:882.

[6] Lin LL, Shih YF, Tsai CB, et al. Epidemiologic study of ocular refraction among schoolchildren in Taiwan in 1995. Optom Vis Sci 1999; 76:275.

[7] Li SM, Li SY, Liu LR, et al. 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7- and 14-year-old children in central China: the Anyang Childhood Eye Study. Br J Ophthalmol 2015; 99:67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