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州 6 岁女孩遭班主任体罚后哮喘发作留下严重后遗症,母亲被班主任抓伤并遭威胁,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回答
这起发生在广州的事件,涉及一名 6 岁女孩因遭受班主任体罚而哮喘发作并留下严重后遗症,以及其母亲在与班主任沟通时被抓伤并受到威胁,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和愤怒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事件本身的严重性与令人担忧之处:

体罚的非法性与危害性:
法律层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不得体罚学生。体罚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侵害,也是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公然违反。
健康层面: 对一个患有哮喘的孩子进行体罚,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风险。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学生的呼吸道非常敏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体罚可能导致的反应)或紧张都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这次事件中,女孩哮喘发作并留下严重后遗症,直接证明了体罚的极端危险性和对孩子健康的不可逆转的伤害。
心理层面: 体罚对孩子的心理也会造成巨大的创伤。孩子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对学校和老师的抵触情绪,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班主任行为的恶劣性:
滥用职权: 作为老师,其职责是教书育人,关爱学生,而不是体罚学生。班主任的行为明显是滥用职权,将个人情绪或不当的教育方式发泄在学生身上。
缺乏专业素养: 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能力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班主任在面对患有哮喘的学生时,非但没有格外小心,反而采取了可能诱发病情的手段,显示其专业素养的严重缺失。
后续处理的不当: 事件发生后,班主任不仅没有积极承担责任,反而对家长进行抓伤和威胁,这进一步暴露了其品德上的严重问题和逃避责任的态度。

母亲遭遇的二次伤害:
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 母亲不仅要面对女儿遭受体罚的痛苦和后遗症的担忧,还要承受与班主任沟通时的暴力对待和威胁,这种经历无疑是极大的心理折磨。
对安全感的破坏: 孩子在学校本应是安全的环境,但这次事件让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受到了严重打击。母亲的遭遇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安和愤怒。

二、 事件暴露出的教育系统深层问题:

“体罚禁令”执行不力: 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体罚,但类似事件的发生,说明在一些学校和地区,体罚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相关监管和处罚机制可能存在漏洞。
教师培训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沟通技巧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持续重视和加强。
家校沟通机制的脆弱: 事件的发生和后续的冲突,也折射出部分家校沟通机制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第三方调解或申诉渠道。当家长试图与学校沟通时,却遭遇了不友好的对待,使得问题更难得到妥善解决。
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零容忍不足: 虽然严格来说,教师体罚不是学生之间的欺凌,但它同样是一种校园暴力。教育系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坚决杜绝一切形式的校园暴力,并对施暴者给予严厉的惩处。
对学生特殊情况的忽视: 学校和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特殊需求。对于患有哮喘等疾病的学生,更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而不是将其置于危险境地。

三、 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事件的几个关键点:

追究班主任的法律责任:
教育部门的介入: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立即介入调查,对班主任的体罚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降级甚至开除)、取消教师资格等。
民事赔偿: 对于女孩因体罚造成的健康损害和后遗症,班主任和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康复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刑事责任的考量: 如果女孩的后遗症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量班主任是否触犯了刑法(如故意伤害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等),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注孩子的康复与心理援助:
提供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支持: 确保女孩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救治和长期的康复指导,减轻后遗症带来的影响。
提供心理辅导: 孩子在经历体罚和看到母亲被伤害后,可能会有心理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她走出阴影,恢复自信。

反思和改进学校管理与教育体系:
加强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知识和沟通技巧,特别是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怀与教育方法。
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禁止体罚的红线,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和投诉处理渠道。
强化家校沟通: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时解决家长的疑虑和反馈。
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督与考核: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和教师日常行为的监督,将教师的师德师风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支持和保护受害者家属:
提供法律援助: 帮助母亲及其家庭获得法律支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保障其人身安全: 对于威胁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保障母亲的人身安全。
提供社会支持: 在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应关注受害者家庭的隐私,避免二次伤害。

总结:

这起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由教师不当行为引发的恶劣事件,它不仅损害了一个孩子的健康,也暴露了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待这类事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愤怒和谴责,更需要的是:

1. 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确保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
2. 关注受害者的康复与成长: 提供全面的医疗、康复和心理支持。
3. 深刻反思与系统改进: 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学校管理以及家校沟通等方面的问题,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学生的权益,重建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我的专业角度来看:

一、首诊病历与孩子家长描述不相符,除非家长对医生隐瞒了咯血、既往病史及过敏史等,但这不符合逻辑,病历的查体所述也与哮喘发作不符;

二、家长叙述孩子后续有连续多日高热40℃以上的情况,因为医院没有床位所以仅在门诊输液室治疗,这就很荒唐了,就我的从业经验而言这是一定要收住院的,如果家属不愿意住院我不会在门诊给予任何的治疗,更别说治疗后没有退热就让患儿回家,这是对患儿生命及我自己的职业前途极大的不负责,没有儿科医生会这么做的,没有床位也要联系其它医院转住院治疗的;

三、广州那么多三甲医院,你告诉我就因为头孢过敏只能在省妇幼治疗,到底在那用的什么抗生素这么稀有啊我真的好想知道,其它医院负责采购药品的都是啥子?

其余的什么衣服血迹、凌晨两点的袭击什么的,太假太扯了有点脑子的都不会信的。老师有没有体罚我不清楚,体罚学生肯定不对,有没有哮喘都不对,但是这个家长的造假太拙劣,让我实在无法相信她,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user avatar

家长的诉求都是基于谎言?现实版狼来了?


家长诉求关键点:

1、明知孩子有哮喘的情况下,仍然对其进行跑十圈体罚,孩子在车上大口吐血,高烧引发神经受损,留下手抖的后遗症。

2、孩子六岁小提琴八级,因为手抖后遗症被毁。

3、孩子有哮喘,家长希望老师能照顾一下,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就同意了老师索要一年一万块的照顾费,家长给了6万,还常送高档礼品。

4、其他家长表示自己孩子被该老师摸生殖器。

5、凌晨两点,堵家门口威胁家长并殴打。

6、半年诉求无门路,一上热搜始调查。

如果上面都是真的,体罚(导致严重后果)、索贿受贿、性骚扰和半夜打人,任何一个都可以轻易结束她的教职生涯,可是半年过去都没有。

user avatar

你们现在知道为啥有些老师憎恨工作场所全方位监控了咩?

你们现在知道为啥有些老师一听我们说现在体罚现象还存在,就立刻急赤白脸和我们对喷了咩?

你们现在知道为啥有些老师一听我们说给老师送礼都不一定保平安就立刻急赤白脸和我们对喷了咩?



心虚啊。

真的虚。



最近有个小男孩火了,cos老师cos到惟妙惟肖,那个迁怒的劲儿拿捏得大家都表示太有既视感了。

教师队伍里有情绪化的人渣是不争的事实。


来来来大家一起看合集。


我很想看某些【我们纯洁伟大的教师队伍里不可能有人渣】的光伟正老师们怎么洗这个问题。


期待爆料人多放一点料来,求锤得锤。

希望该捶死的人,一个都跑不掉。


user avatar

再多说两句,大家都有被带节奏的可能。话不要说的太满,避免被打脸的方法就是只记叙,不评论。当有人问你脸疼不疼的时候,你就可以说,我又没说XX什么我只是贴了几个新闻的截图,你能说这几个新闻是我编的吗?然后匿名,关评一条龙



太多了,懒得截了。

我的看法是,人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user avatar

血迹一眼假。

人血干了不是这个颜色。

看下回答还有言之凿凿说“我出血就是这样的”。朋友,你可真牛逼。



我这人喜欢做事留痕





最后留一个原答案时间

user avatar

早上起来看到了反转,怎么说呢,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这件事疑点太多,意料之外是没想到反转来得这么快,在我发布回答后不到两个小时警方就公布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血衣、殴打、送礼三个核心点都是编造的。说实话,看到反转的一刻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能贴近真相有点高兴,另一方面看到公共舆论一次次被有心人玩弄,被用于借刀杀人而难受。

不过,知乎还是比其他平台好很多的…昨晚发布回答的时候真是铁着脑袋没关评论区的,本来作好了被喷成狗的准备了,今早一看,还是理性的朋友多。


以下为原回答:

这件事已经在热搜上待了一天,但截至目前,依然只有当事人一人的说法。作为医生,说实话,单看当事人一方的描述,疑问还是不少的,主要的疑问,都在病历上。作为一个天天要写病历的医生,看这张病历和家长描述的出入点实在太多,几乎从病历抬头到病情处置,每个地方都有疑问;作为一个吃瓜群众,还是希望这件事里的疑点都能得到解答:

  • 就诊时间:20:08。家长是下午16:30接到的孩子。中间3个半小时的时间,按家长的描述,是“一路加大油门冲到距离最近的医院急诊”,且医生“直接开始了抢救工作”......我不知道广州的路况是否拥堵到了需要3个半小时才能开车一路到最近的医院?中间是否发生了别的故事?所以此处存疑。
  • 主诉&现病史:到底是呕吐还是大咯血?出血量也同样存疑。病历中的记述为“下午跑步后出现呕吐,共5次,非喷射状,咳嗽夹有血丝,流涕,当时伴有气喘”——呕血(吐血)和咯血(咳血),由于都是从嘴里向外出血,所以普通人分不清是正常的。但对于专业的医生来说,是一定要仔细鉴别的,因为这二者背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呼吸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指向的诊断和治疗完全不同,不会有医生会在这一点上含混不清。按照当事家长微博中的说法“呼吸道血管破裂”,再结合令人触目惊心的血衣照,这个出血量少说也要100ml以上,这已经是医学上“大咯血”的范畴了。但病历的记录的却是“夹有血丝”,血丝能不能达到这样的血衣效果,即使没有医学知识也猜得到。所以,此处存疑。
  • 既往史:完全没有提到哮喘。哮喘这样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只要是正规医院医生写的病历,是不太可能漏掉的,即使孩子自己说不清楚,作为反复强调过自己告诉过老师很多次孩子有哮喘的家长,应该也绝对不会在就诊的时候没想起来。所以唯一的解释是,家长并没有告知医生孩子的哮喘史,是遗漏忘记说还是故意隐瞒,我不知道,所以此处存疑。
  • 查体:神清,精神状态良好?按当事家长的描述,入院后“医生看病情严重直接开始了抢救工作”。如果是需要急诊抢救的病人,即使病历是抢救后补记,但绝对不会是“神清,精神状态良好”,如果我们把呕血/咯血100ml以上、几乎无法呼吸、推进抢救室的患者大病历写上“神情,精神状态良好”,怕是狗头都要被主任打掉。所以此处存疑。
  • 诊断: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呕吐。喘息性支气管炎跟支气管哮喘不是一种疾病,虽然都是呼吸系统疾病,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哮喘主要的区别就是发病时间的不同,喘息性支气管炎经常在冬天犯病,而支气管哮喘发病时间不定原因不定。从疾病的复杂和严重性上,喘息性支气管炎跟支气管哮喘也无法相提并论。呕吐和呕血/咯血的区别,这里也不用再说了,所以,此处存疑。
  • 处方:没有止血措施或药物。处方中的三种药物,都是雾化吸入降低气道阻力的,是针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药物,没有任何的补液、止血、抗休克措施,这与那件血淋淋的血衣照和当事家长的描述也对不上。此处存疑。
  • 没有抢救记录。按照规定,任何的抢救措施都要在抢救后及时补记抢救记录。按照家长“医生看见孩子病情严重后直接开始了抢救工作”的描述,病历的处方部分只有两三种抗喘雾化吸入药物,没有任何的抢救记录或描述,漏记抢救记录是任何正规医院绝对不允许的情况。更何况,真正的“大咯血”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不进行止血抢救的。实际情况到底是医生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及时使用了雾化吸入抗喘(我不认为会有医生把这样的操作描述为“抢救”),还是进行了真正的抢救流程,此处存疑。

除了病历本身以外,病历之外的还有一些疑点:

  • 后续处置措施和病情描述不清。按当事家长的描述,后续孩子出现了呼吸道感染发热。甚至”孩子对头孢过敏抗生素治疗只能选择在有对应药物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省妇幼儿科没有床位我就一个人陪着孩子每天在门诊门口的长椅上坐着输液“——临床中对头孢过敏的病人其实比例很高,即使头孢过敏也是有很多抗生素可用的,省级妇幼专科医院没有头孢以外的抗生素就是一个非常不对劲的描述。何况连续十几天的高热不收治入院这种严重对患者不负责的行为——即使床位再紧张,也不会紧张到连续十几天腾不出一张床给”病危“患者的地步,哪怕急诊留观的床位也行啊。我在北京呆过的医院都是床位最紧张的医院,这种孩子病危不给床位的情况都是闻所未闻。所以我不知道各位非医学界的朋友看了是什么想法,但我猜这两家医院的医务处领导看了一定想骂人。
  • 可疑的神经系统损害和康复治疗。按“就在12月底的时候孩子由于高热体温损害神经系统孩子双手出现控制不住的抖动......医生说这就是高烧引起的神经受损,后续需要去更大的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可能还要做很久的康复治疗”。这段描述,想必很多朋友看了都揪心,毕竟一个几岁的孩子,就要因为“体罚”留下终身的残废——但事实上,家长描述的更可能是很常见的“小儿高热惊厥”,一种因为发热常见的抽搐情况,但很少会留下后遗症。此处缺乏病历或其他诊断证据,不杠,但是存疑。
  • 缺乏客观证据:除了最初的一张急诊就诊病历,孩子后续的病情和治疗没有任何的病历和单据,也没有任何除了当事家长自述以外的证据材料。作为这么重要的证据,不太可能会丢失,即使丢了,医院也能补打、复印病历。事情已经过了半年,也不会没有时间整理发不出来,为什么缺少了这么多可以佐证家长描述的客观材料,此处存疑。

作为一个远在帝都的医生,和当事双方都没有任何利益或非利益关联,自然没有为谁洗地的动机。只是从当事家长的描述中,从“体罚”到“哮喘发作”到“血衣”,再到“神经受损和后续的漫长治疗”这个证据链之间中的疑点实在太多,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说明。

作为多年的老网民,经历过的重大舆情反转的故事以及不下十次,事情发生已经半年,其间到底是学校“回避问题、只手遮天”还是在赔偿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后的摊牌和舆论施压,我们目前也没有答案。但既然官方已经作出了回应要严查,建议大家再耐心等等,在官方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舆论是把刀,但这把刀既能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也能是杀人的钢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把刀被什么人握着,怎么使用了。但是身处法治社会,还是希望任何事情应该通过法律的方式解决。如果这件事情况属实,我希望这位老师能得到法律范畴内最严重的惩罚,相关涉及包庇的人等也都得到处罚。如果不属实,也希望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不要让公共舆论成为施压和杀人的武器,不要让网络成为大字报的狂欢地。毕竟每个人都身处社会和舆论之中,法治不彰舆论维权是悲剧,热点事件的舆论被操纵利用也同样是悲剧。

user avatar

我就知道肯定会有一群人跳出来兴奋的喊着打脸打脸的,如果你分不清没看清事实和信息不足被蒙蔽的区别,就是理解能力没过关。

我的态度一开始就写在了最后一段,不排除反转的可能,从始至终我都没有针对当事老师进行指责(划重点),因为当时只听到家长一家之言。且前面的内容并不是对这次事件警察的指控,另外我贴的新闻也好对学生处境的描写哪一点有问题?都是我编的吗?

你觉得这是一次站队,站的对了就可以得意的喊一声打脸,只能说有毛病。

这就是一次对个体遭遇不公的集体关注,和微博知乎上千百万人的关注没什么区别。

觉得真相是站队随机出现的人,你们开心就好



这倒好了,真反转了。

如果体罚不存在,哮喘也不存在,那么必须弄明白家长的动机,涉嫌违法犯罪的必须惩处,不能这么白白消费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善心!

老师不否认的态度令人费解,个人倾向于内有隐情


我倾向于体罚存在,至于其他的,大概有不为人知的内情了,不然老师不会这么被动。


有些地方的公安局,你得骂他们的时候耳朵才会突然灵了,不仅当场抓获,还要官微贴出来摆摆威风。

学校里的小孩是没有人拳的,除非他们是加害方的时候,犯的错误越大越能享受到未成年学生的好处,比如狠狠地霸凌个同学,抢劫、谋杀、强奸任何人,都将收到温和的对待。


如果你是苦主,那就惨了,你学生的身份对老师不具备任何作用。

也不要想着长大后报复他,你在路上遇到打了他几巴掌都可能得判个一年半



借用微博上网友的一句话:


只要孩子有病是真,老师知情是真,体罚哮喘孩子跑圈是真,那么此后再抛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孩子如何不听话、爹妈如何有势力、老师平时待人如何和蔼等等等等)都不叫“反转”

user avatar

来来来,我等着前面这么多输出情绪的给大家一个道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