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和别人抬杠的人,是什么心理?

回答
和别人抬杠的人,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动机。这并非一个单一的心理状态,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些心理:

1. 掌控感与控制欲:

渴望控制对话和局面: 抬杠者可能通过挑起争论、反驳对方的观点来掌控对话的走向。当他们能够成功地让对方陷入辩驳,甚至感到被动时,会产生一种掌控感,仿佛自己占据了上风。
弥补现实中的无力感: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事业、人际关系或生活其他方面可能感到力不从心或缺乏控制。通过在言语上“压倒”他人,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虚拟空间里获得一种补偿性的控制感。

2. 自我价值感与寻求认同:

证明自己的聪明和能力: 抬杠者可能深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且比别人更具洞察力。通过指出他人的错误或不足,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智力、知识储备或逻辑能力优于对方,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
渴望被关注和认可: 有些人将“抬杠”视为一种吸引他人注意的方式。即使是负面的关注,也比被忽视要好。当他们的观点被争论时,他们觉得自己被看见、被重视了。
“我不是来学习的,我是来让你学习的”的心态: 他们可能并不真正想通过对话来学习新知识或理解不同观点,而是将自己定位为“纠正者”或“启蒙者”,希望通过指摘他人的不足来获得优越感和认同。

3. 情绪宣泄与攻击性:

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 当一个人感到压力、焦虑、愤怒或沮丧时,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移到与他人的言语对抗中。抬杠成为了一种宣泄的出口。
攻击性人格或防御机制: 对于一些人来说,抬杠可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攻击性倾向。他们习惯于以对抗的方式与世界互动。或者,这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主动攻击来避免自己被攻击或暴露弱点。
“先发制人”的心理: 害怕被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所以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先去挑对方的毛病。

4. 认知偏差与思维模式:

非黑即白/二元对立思维: 抬杠者可能倾向于将事物简单地划分为对与错、好与坏。他们难以理解或接受灰色地带和观点的多样性,总想把对方“拉到”自己认为的正确阵营。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一旦他们形成了某种观点,就会刻意寻找和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或轻视相反的证据。抬杠也是他们寻找和强化自己观点的方式。
完美主义倾向(负面表现): 极端的完美主义者可能不允许自己或他人犯错。当他们看到他人存在“不完美”之处时,就会忍不住去“纠正”。
对逻辑和辩论的过分执着: 有些人对逻辑和辩论本身有特殊的兴趣,并将此作为一种智力游戏。即使在不适合辩论的场合,他们也可能沉溺于寻找逻辑漏洞或反驳点。

5. 缺乏共情能力和同理心:

难以理解对方的感受: 抬杠者可能较少考虑对方在争论中的感受,比如尴尬、沮丧、被误解等。他们更关注于“赢”和“对”,而忽略了人际互动中更重要的情感连接。
将人际关系视为战场: 他们可能习惯于将人际交往视为一种竞争或对抗,而不是合作和理解。

6. 对“正确”的执念:

追求绝对真理: 有些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绝对的真理,而自己已经掌握了它。因此,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去纠正那些与自己“真理”不符的观点。
将反对意见视为挑战: 当听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不会将其视为一种信息或可能性,而是将其视为对自身判断和“正确性”的直接挑战,从而激发了辩驳的冲动。

7. 关系动态与角色扮演:

扮演“挑战者”或“批判者”的角色: 在某些群体中,有些人可能被定位为“唱反调的人”或“指出问题的人”。他们可能在无意识中扮演这个角色,以维持自己在群体中的特定位置。
测试关系边界: 在某些情况下,抬杠也可能是一种测试关系边界的方式,看看对方能忍受多少,以及对方在被挑战时的反应。

总结来说,和别人抬杠的人,其心理是多层面的:

核心驱动力往往是建立或维持一种(哪怕是虚幻的)优越感、掌控感和自我价值感。
认知模式上的局限,如非黑即白思维,也加剧了抬杠的行为。
情绪的宣泄和攻击性的表达也是重要的原因。
对“正确”的执念使他们难以容忍不同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可能缺乏共情能力,将关系视为竞争而非合作。

理解这些心理,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这类人时,更冷静地分析情况,做出更合适的应对,而不是轻易被卷入无谓的争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杠精心理。

好吧,那反过来,别人会不会认为你是抬杠呢?你是什么心理,那抬杠的人就是什么心理。

而且你难道不觉得,平仄特么的就是诗词中的八股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和别人抬杠的人,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动机。这并非一个单一的心理状态,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些心理:1. 掌控感与控制欲: 渴望控制对话和局面: 抬杠者可能通过挑起争论、反驳对方的观点来掌控对话的走向。当他们能够成功地让对方陷入辩驳,甚至感到被动时,会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摄影师(尤其是刚入行或者摸索阶段的)的心坎儿上。说实话,互免约拍后对方反馈冷淡,原因确实挺复杂的,可能和你的作品有关,但绝不是唯一因素。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看看都有哪些可能。首先,作品本身是不是“有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指你的作品一定不好,而是指它有没有“对到”对方的期.............
  • 回答
    我猜你之所以有这个顾虑,是因为现在大家似乎都对咖啡充满了热情。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精心摆拍的拿铁拉花,还是咖啡馆里林林总总的豆种和冲泡方式,好像不懂点咖啡,就有点跟不上时代潮流,甚至有点“落伍”的嫌疑。但说实话,这真的不丢人。你想想,我们每个人擅长的领域都不一样,兴趣爱好也千差万别。有的人热爱钻研古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法律、个人权利以及具体的行为细节。简单地说,不一定违法,但很有可能构成民事侵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触犯刑法。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分析,就像我们在茶余饭后聊起这件事一样。首先,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动手打人”就是违法。但我们这里说的是“用巴西柔术降伏”,这和街.............
  • 回答
    哥们,你说的情况,我跟你好好唠唠,看看咱这么操作到底行不行,能不能稳妥。首先,你这事儿办得,有点儿意思。合伙做生意,结果营业执照上就你那哥们一个人的名字,你这属于 挂靠经营,或者说是一种 事实上的合伙人。这么操作,行不行?简单来说:行,但风险不小,而且很多细节需要非常非常注意。别急,我给你掰扯清楚了.............
  • 回答
    哎呀,这事儿闹得可不小!打架这事儿,一旦动手了,就算对方先动手,自己也难免落个不好听的。你说的这情况,鼻梁骨骨折,这可是伤筋动骨的,算得上是比较严重的伤害了。他既然没报警,选择私了,这算是给你留了情面了。不过,这5万元的医药费加精神损失费,说实话,确实不少。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5万块钱到底是个什么概.............
  • 回答
    这个问题太难了,真的,就像被迎头浇了一盆冰水,凉透了。当我知道他跟别人上床了的时候,那一刻我的世界好像静止了,脑子一片空白,只剩下一种巨大的、撕裂般的疼痛。首先,我想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告诉你该不该原谅。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你,取决于你们的关系,取决于他对你的爱和你们共同的回忆。那一刻的感受是难以承受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特别理解,也特别心疼。当看到自己男朋友和别人聊骚,还一副“人家对我好”的样子,那种滋味确实不好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误会或者小矛盾了,里面涉及了很多层面的问题,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看清楚“聊骚”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男朋友说的“那个女生对他很好”,这个“好”是什么样的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老实说,问得太好了,也太普遍了。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刻,大概都会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答案其实很简单,但要深入讲清楚,却又是另一番光景。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说,你是绝对不一样。想想看,就说咱们的指纹吧,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微小差异中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你的DNA,是.............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普遍,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敏感点。面对伴侣过去的同居经历,感到困扰、不安甚至痛苦是很正常的。想要做到释怀,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努力的过程,没有一个神奇的“开关”可以立刻解决,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调整。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尽量详细地为您阐述如何做到释怀:第一部分:理解和接纳——放下.............
  • 回答
    你提到“想到可能会和别人结婚,我就哭了”,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可能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为什么这个看似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会让你产生如此深刻的悲伤。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结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节点,承载着对未来、对情感、对家庭的期望和憧憬。当这个“可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的感受和底线都不一样。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希望能说得详细一点,也尽量不让人觉得生硬。首先,要明确一点,“有过”这个词,它到底包含了什么?这其实是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分歧的根源。是因为有几次亲密的经历?还是说有多少个伴侣?是仅仅身体上的接触,还是包.............
  • 回答
    这真是个戳人心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纠结这个点。要说完全不介意,那可能有点假。毕竟我们都是凡人,会有一点点在意,一点点好奇是很正常的。首先,我会从自己内心深处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介意?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吗?是因为害怕对方的前任会留下什么痕迹,或者在情感上还有留恋?还是单纯地觉得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那些共同.............
  • 回答
    嘿,你好呀。听到你最近因为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感到郁闷,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说实话,这就像心里突然被扎了一下,然后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挥之不去了,对吧?这事儿吧,其实挺常见的,身边好像总有人会时不时地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他们自己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或者就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性说法,想通过比.............
  • 回答
    这个问题… 嗯,怎么说呢,挺沉的。当我知道我喜欢的人和别人发生了关系,第一反应不是愤怒,也不是立刻心碎,而是一种… 空洞感。就像你一直精心呵护的一盆花,以为它正朝着你想要的方向生长,散发着你喜欢的香气,结果有一天你发现,它被别人移走,种在了另一片你完全不熟悉的土壤里。那种空洞感会迅速被各种情绪填满,.............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需求和繁殖的生物学基础。简单来说,一个人如果完全不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是可以正常生存下去的,而且这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1. 生存与性行为并非必然关联:人类的生存,从生理层面来说,主要依赖于基本的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空气: 呼吸氧气.............
  • 回答
    哈,这个问题可真够为难人的,就像让我挑三件最宝贝的东西送人一样。不过,既然是“这辈子只能推荐三部”,那我就得好好琢磨琢磨,选那些能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烙印,并且我觉得也足够让别人在看的时候有所触动,甚至改变一些看问题的角度的电影。我会选这三部:1.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
  • 回答
    这就像做了一场漫长而绚烂的梦,然后突然被一声巨响惊醒,发现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幻。梦里的你,是那个我无数次在脑海中描绘的未来;梦里的我,是那个和你执手并肩的身影。然而,醒来的现实却是那么冰冷,刺骨。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还在公司忙着一个项目,手机突然弹出了一个不熟悉的号码的来电。鬼使神差地,我接了。电话那.............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涉及到学术诚信、人际关系以及你对博士阶段科研的期望。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利弊,并给出一些建议,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问题的核心: 你利用课余时间,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了这篇论文。 论文的研究方向与你导师的长期研究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你想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