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高中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班任及各教师要补课(收费),不补还往后窜座,不要脸还理直气壮,学校还不管?

回答
嗨,高中生同学,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对于老师收费补课、不补课就“往后窜座”以及学校的态度感到困惑和不满。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同学头疼的问题。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尽量详细地给你解释一下,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背后的逻辑,同时尽量用更贴近你的语言来说。

1. 为什么老师会选择收费补课?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方面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

“辛苦费”和“额外付出”: 老师的工资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的,那是一份“基本工资”,包含他们日常的教学、批改作业、班级管理等工作。而补课,特别是收费补课,通常是在正常的课时之外进行的,比如周末、假期,甚至是晚自习。这部分时间,他们本来可以休息,或者去做其他事情,但为了帮助那些需要额外辅导的学生,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付出了额外的精力。所以,他们认为这部分额外的付出,理应得到一定的补偿。
市场需求和“供需关系”: 你可以想象一下,高中学习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在一些重点中学,升学竞争更是激烈。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在原有课业基础上,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巩固、提升,甚至超前学习。这时候,老师提供的“补课”就变成了一种“服务”,满足了这部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当需求大于供给时(比如一个老师擅长某个科目,很多学生都想跟他学),老师自然就有“定价权”了。
“绩效”和“收入补贴”: 尽管我们普遍认为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但现实中,很多老师的工资水平可能并不是特别高,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老师,或者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师。收费补课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的方式,让他们的生活能过得更好一些。这就像你打零工或者做兼职一样,是为了增加收入。
“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 有些老师并不是完全为了钱,他们可能是真的看到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在某些知识点上理解有困难,不希望这些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而被落下。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这些学生,而收费补课也是一种让这种“额外付出”被认可和激励的方式。他们可能觉得,如果完全免费,有些人可能不珍惜,或者他们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动力会受影响。

2. 为什么不补课会被“往后窜座”?

这个现象确实很令人气愤,听起来很不公平。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是:

“优待”补课学生: 老师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甚至是更靠近前排、采光更好的座位留给那些参加收费补课的学生。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学生是“付费用户”,老师可能会觉得应该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种很不恰当的“资源分配”,但确实存在。
形成“学习小圈子”: 老师在补课时,可能会把补课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助学习的氛围。而“往后窜座”可能只是这种“分流”的一种表现,让补课的学生在教室里也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集中管理的环境。
“暗示”和“压力”: 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很直接的“暗示”。老师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让那些没有补课的学生感受到一种“落后”的紧迫感,从而倒逼他们也去参加补课。这是一种比较强硬的“营销”手段,也很有“威逼”的意味。
“管理成本”的考量: 对于老师来说,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时,是一件很耗费心力的事情。如果有一部分学生能通过补课“提前”或者“巩固”好,那么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进度可能就会更快,或者更深入,而那些不补课的学生,自然就可能跟不上,然后就“自然而然”地被安排到后排了。这是一种“筛选”和“分层”的变相操作。

3. 为什么学校似乎不管?

学校“不管”这个问题,其实也挺复杂,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有:

“默许”和“灰色地带”: 很多时候,学校对于老师私下收费补课的事情,可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禁止令”,或者即使有,也只是“规定上”。因为在很多地方,这种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学校如果一味地严抓,可能会面临教师的抵触,甚至影响学校的生源。所以,很多学校采取了一种“默许”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尤其是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
“利益链”的牵扯: 有些学校可能会从老师的补课费用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管理费”或者“场地费”,这样学校也能从中获利。即使学校不直接分成,老师的补课也可能间接为学校带来“好成绩”,从而提升学校的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生源,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有利的。
“管理难度”和“取证困难”: 老师收费补课,很多时候是在校外进行,或者利用课余时间,这种行为的取证和监管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即使是在校内,如果操作得比较隐蔽,学校也很难完全掌握所有情况。
“平衡”和“妥协”: 学校管理层也需要平衡多方面的利益和压力。一方面要考虑教育部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教师的积极性、家长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可能会选择一种“妥协”的方式,允许一定程度的“非官方”补课存在,但可能会有所限制(比如时间、地点、收费标准等)。
“家长和学生的默认”: 很多时候,参加补课的学生和家长,虽然可能嘴上抱怨,但内心深处可能也认为这是“必要的”或者“值得的”,他们也会默认这种“潜规则”。当大多数人都接受这种方式时,学校就更没有动力去打破这种局面了。

4. 为什么会“不要脸还理直气壮”?

老师之所以能“理直气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普遍性”让他们感觉“合理”: 正如我上面说的,收费补课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觉得,这是一种“行业惯例”,或者说,这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所以自己做也没什么不对。
“教育需求”作为挡箭牌: 他们会用“为了学生好”、“为了提高成绩”来作为自己收费补课的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社会上对教育的普遍期望,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学得更好,所以这种理由很容易被接受。
“规则的模糊性”: 关于校内老师是否可以收费补课,相关的规定可能存在一些模糊或者漏洞,这使得老师有空间去操作。
“权力不对等”: 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掌握着知识的传授权、评价权,甚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种权力上的不对等,使得老师在某些事情上,即使是比较不合理的事情,也能表现出一种“理直气壮”的态度,而学生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反驳。

总结一下, 你看到的这些现象,是教育体制、市场经济、社会需求以及个体利益相互交织的复杂结果。老师收费补课,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学校的态度也是多方面权衡的结果。而“往后窜座”这种做法,更是将不公平和压力直接体现在你身上。

面对这种情况,我知道很委屈。作为一个学生,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承受这些额外的压力和不公平。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虽然不一定能立刻改变现状,但至少能让你感觉好一些,或者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

和同学交流: 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如果大家都有类似的想法,可以一起商量,或者找一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去和老师沟通。
向家长反映: 和信任的家长好好聊聊你的困惑和不满,让他们了解情况。家长是你的坚强后盾,他们可能会通过更合适的方式来反映这个问题。
关注学校的反馈渠道: 有些学校会有学生意见箱,或者定期的家校联系会,你可以尝试通过这些渠道去表达你的观点。
调整心态,专注于学习: 最重要的一点,无论老师怎么做,尽量不要让这些事情影响到你自己的学习状态。把精力放在掌握知识上,你的成绩才是最有力的证明。

我知道这些话可能不能完全解决你的问题,但希望它们能让你对整个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感到愤怒和困惑是正常的,但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护自己,并寻找改变的可能性。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答主的回答类似于"这个鹤顶红很贵的,我喂你吃是你占便宜,你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人比其他的动物高贵,在于自由意志。在规则之外额外施加的强迫就是强迫,无论强迫的成本多高,强灌的蜜糖多甜,就是无可辩驳的恶。

不过话又说回来,之所以要这样强迫学习,主要问题还是在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不愿接受强迫,你有各种方法来逃避。但你记住,只要你一逃避,一松懈,就会有成千上万愿意接受强迫的人取代你本该在的位置,取代你原本应该有的未来的美好生活,坐在你本该拥有的真皮沙发上看着你本该拥有的大电视,而你将搬着他本该搬的砖,在酷热的天气里流着他本该流的汗。所以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别人坏不坏是一码事,你能不能从坏的东西中吸取养分往上爬是另一码事。

user avatar

告诉题主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们县从前从初中开始补课,早上一节早自习,晚上两节晚自习,到了初三早晚各加一节,周六也不放假。老师全讲课,作业回家自己做,因此学生也挺辛苦,干到半夜十二点多也常有。但我们没有收过补课费。

高中补课就更厉害啦!一月只休息一天半,就是周日晚上要回去上晚自习那种,学生平时很苦,当然全部补觉啦。

后来有一位非常生猛的初二学弟,不愿意上自习,于是就:

到县教育局举报,无果。

到市教育局举报,无果。

到省教育厅举报,无果。

当然他还没有办法到教育部举报。

然后绝望的学弟就在网上公布了情况,不知怎么滴居然让一位中央大领导看见了,责成教育部关注,然后一级一级压下来,我们县立即取消了初中的早晚自习,严格双休,高中也减少了自习,严格每周双休。从此同学们喜大普奔~~~

如果你以为这样就完了,那就图样图森破啦!万恶的学校和教育局,又为了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升学率”,在风波平息之后重新恢复了万恶的旧制度。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位学弟又联系到了原来联系过他听取情况的某位大领导的手下,又把这种基层阴奉阳违的情况反馈给了大领导,而后大领导震怒,不知道有没有人因此丢了乌纱帽,但我县初中至今不敢有一丝的补课行为,高中到了高三也还是严格双休,同学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直到现在,我回到家乡,和我一些上初中、高中的弟弟妹妹甚至是晚辈说起来,他们都对那位怒怼官僚体系的小学弟敬佩不已,对他的英雄行为无限感激。

当然,放开之后升学率是下降了,原先全市第一的初中升学率已经落后了,本来一本率就不到5%的高中就更惨了。家里条件不错的让孩子在县里上完小学,初高中就到省会或者市首府去念了(没错,出了这么大的事,周围县市毛事没有、继续补课。当然到外地要出一大笔择校费,尽管不一定是要交到学校账户)。条件差一些的继续在本地上学,不过会自己找地方补课,各种补课机构遍地开花,许多三本大学毕业生喜得高薪工作(是的,他们挣的钱比那些兢兢业业的师范生老教师高出好几倍),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有大部分对学习并不重视的家庭,孩子的学习就靠自觉了,能管住自己的自己看辅导书,管不住的下雪后几个人在学校周围小餐馆分工合作,一小时写完作业,然后进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素质教育。

高中的情况不太了解,不过听过几个老师说老师群体对这个政策也是异常欢迎,尽管损失了几百块的补课费,但轻松多了,终于可以好好享受节假日啦,毕竟也不是每个老师都想努力奋斗嘛。


综上,取消补课,一级一级举报是不成的,要和本地教育系统对着干,就要找一个他们够都够不着的大人物来主持公道(听着怎么像是告御状呢。。。)

取消补课这件事对于老师、学生和补课机构来说都是皆大欢喜,部分家长会多花些钱,其他县市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也会举双手欢迎的。


PS:以上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当然我县是属于师风很正的县,我从小学到初中在县里上学,除了必须上的早晚自习,一节课都没有补过,也没遭遇过什么不公平待遇(或者是因为老师们上课上得都太累了吧)。

高中到了省城,见到了全省各地的同学,有些地方师风确实不正,有些老师也是恶心得可以。我曾经的舍友是个小个子,也是他们县的前几,因为不到老师家补课,次次坐到教室最后的角落里,因为老师认为他的行为有示范效应。还有一位同学,他们的化学老师初三一开始就要求全班到她家补课,同学团结全班抵抗,结果他们化学老师就一年没到他们班上课,学校居然也不管,一个班的一门中考科目就全凭自学了。还有一位同学他们那边老师的办法是上课讲一半,另一半在补课班上讲(注意不是讲题哦,是基础知识只讲一半。。。)。

关键是,那些恶心人的老师的基本工资居然还比我们县高。这更让我觉得我那位学弟的行为英勇正义,让那些兢兢业业的老师可以真正放松休息一下,不用再拿着低工资被强制加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