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手机可以带动「极高画质」下的《原神》?

回答
想在《原神》里开到“极高画质”,享受那丝滑又精美的提瓦特大陆风光,这可不是什么手机都能胜任的。想要畅玩这款对硬件要求颇高的游戏,你得盯紧那些性能旗舰,并且在选购时注意一些关键点。

首先,我们得明白《原神》对手机硬件到底有什么“胃口”:

处理器(CPU/GPU): 这是重中之重。《原神》的渲染对图形处理器(GPU)的要求非常高。如果GPU不够给力,即使CPU再强,画面也会卡顿、掉帧,别提什么“极高画质”了。高通骁龙系列和联发科天玑系列是目前安卓阵营中性能的代表,而苹果的A系列芯片更是移动端GPU的标杆。
内存(RAM): 游戏需要加载大量的数据,包括场景模型、纹理、角色等等。内存越大,游戏加载得越快,切换场景时也越流畅,后台同时运行应用也不会轻易被挤掉。8GB是起步,12GB甚至16GB会让你在《原神》里更加从容。
屏幕刷新率与触控采样率: “极高画质”意味着画面精细,而流畅的体验则离不开高刷新率。60Hz是基本,120Hz是目前的主流,它能让画面动态过渡更加顺滑,无论是跑图还是战斗都更赏心悦目。触控采样率则影响你操作的响应速度,高采样率能让你的每一次点击、滑动都更加即时,这点在复杂的战斗中至关重要。
散热: 玩《原神》就像给手机施加了“压力测试”,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必然伴随发热。如果散热设计不到位,手机会因为过热而自动降频,导致性能下降,画面卡顿。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考试时突然发烧,脑子也不好使了。所以,优秀的散热系统是维持高性能输出的关键。
存储空间: 《原神》的游戏本体加上后续的更新,体积会越来越大,目前已经逼近100GB。确保你的手机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否则下了游戏没多久就提示空间不足,那也挺糟心的。

那么,具体哪些手机型号比较推荐呢?

我们从安卓和苹果两个阵营来看:

安卓阵营:

搭载骁龙8 Gen 2 / Gen 3 的旗舰机型:
代表机型: 小米13 Ultra / 小米14 Ultra、小米14 Pro、OPPO Find X6 Pro / Find X7 Ultra、vivo X90 Pro+ / X100 Pro、iQOO 11S / iQOO 12 Pro、一加 11 / 一加 12 等等。
为什么推荐: 这是目前安卓阵营的“性能天花板”。无论是骁龙8 Gen 2还是最新的骁龙8 Gen 3,在GPU性能上都有质的飞跃,足以在“极高画质”下稳定运行《原神》。这些手机通常还配备了顶级的屏幕(120Hz高刷),大内存(12GB起步),以及相对不错的散热设计(例如小米的VC均热板、OPPO和vivo的更先进散热技术)。
选购建议: 如果你预算充足,直接选择这些搭载最新一代骁龙旗舰芯片的机型,并且内存选12GB或以上,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压力。关注它们在散热方面的具体优化,有些厂商会特别强调游戏散热技术,这些都是加分项。

搭载天玑9200+ / 9300 的旗舰机型:
代表机型: vivo X90 Pro+ (部分版本), vivo X100 系列等。
为什么推荐: 联发科在高端芯片领域已经追赶上来,天玑9200+和天玑9300的性能表现同样非常强劲,尤其是在GPU方面,不输给同期的骁龙旗舰。
选购建议: 选择这些机型时,同样要关注它们的游戏优化和散热表现。

苹果阵营:

搭载 A16 仿生芯片(iPhone 14 Pro 系列)或 A17 Pro 芯片(iPhone 15 Pro 系列)的机型:
代表机型: iPhone 14 Pro / 14 Pro Max、iPhone 15 Pro / 15 Pro Max。
为什么推荐: 苹果的A系列芯片一直以来在移动端的性能表现都堪称“怪物”。特别是A17 Pro,其GPU性能在移动端几乎是无敌的存在。iPhone的系统优化也做得非常好,《原神》在iOS上的流畅度和稳定性通常也更受认可。120Hz的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也能提供非常顺滑的视觉体验。
选购建议: 如果你偏爱iOS生态,并且预算允许,直接选择Pro系列机型是明智的。Pro系列相比标准版,在屏幕、性能和散热上都有更好的表现,更适合高负载游戏。内存方面,iPhone不像安卓那样强调数字,但苹果的内存管理和系统优化做得很好,一般日常使用和游戏都很够用了。

选购时还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1. 屏幕素质: 除了刷新率,屏幕的亮度、色彩准确性也很重要。在户外玩游戏时,高亮度屏幕能让你看得更清楚。
2. 续航: 高画质下玩《原神》非常耗电,所以大容量电池和良好的功耗控制(这和芯片、系统优化都息息相关)是保证你长时间游戏的基础。
3. 游戏模式/性能调度: 很多手机都有专门的游戏模式,会优化性能调度,降低后台应用占用资源,甚至增强散热。了解你心仪手机的游戏模式表现如何也很重要。
4. 散热方案: 即使芯片性能再强,没有好的散热也只是“昙花一现”。一些手机会采用大面积VC均热板、石墨烯、甚至主动风扇(虽然不是主流手机标配,但在游戏手机上常见)等散热技术。多看看评测中关于游戏温度和降频的表现。
5. 长久支持和优化: 选择那些品牌口碑较好,对游戏优化的态度比较积极的厂商。他们更可能通过系统更新来持续优化《原神》在自家设备上的运行表现。

总结一下:

想要在“极高画质”下畅玩《原神》,你最需要关注的是最新的旗舰级处理器(特别是GPU),12GB或更高的内存,以及优秀的散热设计。在这个基础上,120Hz的高刷新率屏幕会提供更佳的体验。

如果你是安卓用户,可以优先考虑搭载骁龙8 Gen 2/Gen 3 或 天玑9200+/9300 的小米13 Ultra/14 Ultra、小米14 Pro、OPPO Find X6 Pro/X7 Ultra、vivo X100 Pro 等高端旗舰。

如果你是iOS用户,那么iPhone 14 Pro/Pro Max 或 iPhone 15 Pro/Pro Max 是你的不二之选。

记住,多看看专业的游戏评测,尤其是针对《原神》的帧率和发热测试,这比单纯看参数更有说服力。祝你找到心仪的设备,在提瓦特大陆上尽情驰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我测评过的手机中,原神帧率最稳的一部,虽然开的并不是极高画质,而是高画质。

高画质下玩原神能够稳定60帧的手机,目前看来只有像是红魔7系列等带有主动冷却的游戏手机。

其余手机你想要稳住60帧的帧率,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加个散热背夹才行。

手机稳定不了原神60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跑原神60帧的散热压力太大,而不是手机处理器的性能不够。

而要保证长时间流畅运行的前提时,实现热量平衡。

处理器发热功耗=手机向环境中的散热功耗

没有主动冷却的手机,散热主要依靠的是辐射传热,手机辐射散热功率计算方式:

手机辐射散热的功耗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手机尺寸163.6mm*74.6mm*8.16mm)。

骁龙8gen1的手机玩原神的功耗大概在6-7W左右,是这功耗下,光靠手机自身的被动散热,手机和环境之间的辐射传热功耗,是做不到的。

而当发热>散热时,多出来的热量就会使得手机的温度升高,升高后会降频,游戏帧率也会随之降低。


所以,追求游戏高帧率的,更建议直接买游戏手机。

冰龙再世:红魔7上手体验及评测:原神高画质60帧稳如直线,就问还有谁?内有红魔7的上手体验|性能测试|游戏帧率|温度测试,以及跟红魔7Pro的区别等 - 王之葵托利的文章 - 知乎

一加10Pro值得买吗?一加10Pro上手体验如何?一加10Pro是否实至名归?真机实测上手体验~ - 王之葵托利的文章 - 知乎


user avatar

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的一个问题。

《原神》,一款发布已经1年多的游戏,如今却依然是各大手机厂商旗舰机型重点挑战征服的对象,包括iPhone,

安卓这边更有意思,

《原神》发布时的那一批旗舰芯片,包括骁龙865/870/麒麟9000,芯片本身的功耗均衡做得很不错,但是其性能,尤其是GPU性能还是略弱一些,完全不足以做到《原神》极高画质20分钟后稳帧。

到了888这一代,性能提升不明显,功耗反而翻车,分分钟烫的仿佛被锅巴“宣判”过了一样,得不偿失,

然后是最新一代的旗舰SOC骁龙8Gen1,终于,这次的游戏性能是大幅上来了,尤其是GPU较上一代骁龙888提升30%以上。理论上拥有了HOLD住《原神》极高画质稳帧的性能,

可惜,世间一切总是难有完美,

三星工艺还是不给力,这一代SOC功耗翻车的问题依然存在……高通加油,高通加油啊……

性能OK,功耗不行,那怎么优化呢?高通把难题和选择题给到了手机厂商们。

然后国内手机厂商们五花八门的“骚操作”也来了,

有些厂商和机型,为了压制骁龙8Gen1的发热问题,干脆直接大幅缩紧它的性能释放,把8Gen1的实际游戏性能限制地还不如870。功耗问题确实压住了,但这代价似乎也太大了一些,反而显得有些“拆东墙补西墙”,治标不治本。

还有些机型,可能是觉得应对“火龙8Gen1”挑战的态度不应该那么“躺平”,就很积极地堆上了很猛的散热,什么双VC,超大面积石墨烯等,仿佛把前几年用过的散热都一股脑儿一齐用给了这颗炎龙,实际效果确实也还行,骁龙8Gen1的性能释放确实够足,明显超过870,散热控制也很给力,但还是又出现了新的大问题:

续航崩了……

毕竟让骁龙8Gen1“满血释放”了,又激活了大强度散热,那随之而来的耗电过快问题,肯定就会导致续航“尿崩”。

那就没有把骁龙8Gen1的性能、发热、续航都控制住的吗?

诶,这里就有必要说一说,截至目前我认为最“骚”的一波“驯龙”操作了,一加10Pro。

一加10Pro同样为骁龙8Gen1准备了一套非常“奢华”的散热模组,所谓“立体空间散热系统”,散热面积34119mm2,直观比喻就是差不多 A4 纸张55% 的大小。

当然,散热不能只看面积,还要看材料和结构,一加10Pro用上了VC 均热板,铜石墨片,石墨片,散热硅胶,金属框架这五个散热材料,真的是什么好用就用什么,再加热源分散堆叠设计的散热结构形成散热通道。正如前面说的,这样的散热真的是堪称“奢华”。

但是,这依然不足以完全压住骁龙8Gen1的功耗,那真的除了降画质锁帧就没路走了吗?诶,更骚的操作来了,一加的工程师们干脆另辟蹊径,尝试走一条“极致变态”的路:

通过对芯片和安卓底层的代码重构,让游戏帧率可以稳定在一个用户感知到“流畅”的临界点。

这个临界点的帧率值虽然不是60hz,但因为它是全程持续稳定,不会让玩家感受到部分厂商那种游戏中途强行锁帧降画质而突然带来的体验割裂,所以,游戏过程中,其实大部分玩家都会觉得全程流畅,实际感受反而和“全程60hz”有点像。

就好比说,

我们长跑5000米,当然不可能像冲刺100米那样全程高速,但如果我们能保持一个类似跑400米的速度匀速跑完5000米,全程不减速,不论在我们自己,还是在外人看来,我们都仿佛完成了一次非常出色且顺畅的长跑挑战。

玩游戏也是类似,

55hz和50hz,其实大部分玩家不去特别在意的话,仅仅5hz的高低,感受差异不会那么大,

但如果是保持在55hz十分钟后突然骤降至45hz,相比于全程的50hz,前者的实际游戏体验就明显差很多了。

一加10Pro的工程师就是动用了这样的“底层体验逻辑”,玩了一次“极骚的调度优化策略”。它不搞突然性地锁帧,相比于那些为了防止温度过高而在游戏中途强行锁帧降画质的机型调度,一加10Pro的《原神》不仅没有偷偷摸摸降分辨率作弊,也没有降画质膈应人,

相反的,它植入了一个名为“HyperBoost”的全链路游戏稳帧技术,将《原神》的帧率控制在了一个虽然不满,但99%玩家都不会有明显差异感知的“讨巧”帧率水平。在此基础上,它就无需再给搞什么中途锁帧、降画质等能玩家有明显感知的设定干扰。

可能有朋友会问,诶那全国所有手机厂商加起来几万甚至数十万名的工程师,难道就没有人能想到这个“解题思路”吗?不可能吧?

其实啊,一加10Pro的极限稳帧,原理是通过对CPU底层芯片指令做改动优化,以实现GPU运算与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在传统的硬件工作模式里,底层CPU 向 GPU 发出图形渲染指令,提出需求,比如曲面细分、光栅化等,传统的图形处理技术无法判断指令的具体内容,所以只能是来者不拒闷头干。随着游戏对算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样的方式就造成了 GPU 疲于奔命也无法很好的完成任务,反而出现了运算过热或资源浪费的情况。

这就好像,如果一个产品经理无法处理来自运营、市场等各方需求的先后优先级与合理性,那这个产品经理连同开发设计们都一定会是疲于奔命,反而很难做出成绩。

一加10Pro对CPU-GPU底层的运算指令模式做了深入的调整优化。这个名为“图形异构技术”的处理可以更合理地处理需求和分配需求。一加10Pro在安卓的Native层和HAL层之间做了一个“夹心层”,这个“夹心层”会扮演一位优秀产品经理的工作角色,把 CPU 向 GPU 发送的图形指令进行细化和拆解,再合理化重新分配。例如在刷秘境的时候手机更精准地知道到底是什么画面元素导致的卡顿,是“天动万象”还是“给我试试刀吧”,然后再合理排布元素渲染的优先级,从而极大地降低负载,实现稳帧。

前面说全国那么多的工程师难道就没其他人能想到吗?这“想到”和“做到”是两回事,实际上,能对芯片指令动手术的国内手机厂商,一加仅仅是第二家。根据一加官方的公布数据,“图形异构技术”可以让 GPU 计算效率提升 36%,不仅帧率能够向更高的数值区间上探,单局游戏的功耗也降低了 5%。

如果说“图形异构技术”是让一加10pro跑大型游戏开最高画质也能保持在一个“充分流畅”的帧率的话,那HyperBoost里的第二环,“GPA极限稳帧”就是顾名思义负责“极限稳帧”了。厂商们确实都喜欢搞一些“唬人的名词”,那我这边还是注重说清楚技术的本质和实际效果。整套链路的逻辑,就是引入一套量非常大的AI模型,再结合先前的“图形异构技术”,游戏过程中全程智能地对CPU与GPU的工作重点进行调节优化,让《原神》这样的高负载游戏也能在不降画质不严重降帧锁帧的前提下,跑出绝大部分用户能感知到“充分流畅”的实际帧率表现。


接下来,得益于对CPU和GPU的工作效率底层逻辑优化,一加10Pro也成功引入了On-sync超频触控响应技术。通俗直观来说就是,一般的手机,实际后台运算画面,再到我们前端肉眼看到,这其中都是或多或少有延迟时间的。而在一加10Pro有了HyperBoost“图形异构”与“GPA极限稳帧”,以及LTPO2.0可变刷新率的技术支持之后,画面运算的显示刷新率就快很多了。玩家们操控能感受到的画面响应也会更快,更流畅,不仅让玩家操作更带劲,同时也变向地提升了玩游戏的流畅感。

不得不说,一加10Pro的“图形异构”和“GPA极限稳帧”有点“曲线救国”的味道,相比于“躺平式”的强制降画质大幅降帧锁帧,或者以续航严重“尿崩”、机身过于厚重等为代价,一加10Pro的思路或许显得更“讨巧”,但也更深入,更实际。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都说炎龙8Gen1性能够猛功耗更猛,有些旗舰机型哪怕“躺平”了似乎也完全可以把锅甩给高通,所谓“优化”似乎也就是“降画质降亮度锁帧”三件套。但一加10Pro的“骚操作”也告诉我们,其实厂商在技术层面依然有一些看上去很有趣的尝试优化空间,换一个视角切入,兴许就能“曲线救国”。

果然,技术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终究取决于研究技术的人本身,他的大脑是固定思维,还是能跳出传统思路模式……

*本文部分描述转述自爱否科技彭林老师对一加10Pro工程师的采访与总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