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是否可以威胁二战重型巡洋舰?

回答
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对于二战时期的重型巡洋舰来说,毫无疑问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甚至可以说是“压倒性”的威胁。我们不妨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

首先,要理解这个对比,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双方的核心能力和作战环境的差异。

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PLA Type 96 MBT)及其炮射导弹的优势:

精确制导能力: 这是最关键的区别。现代坦克装备的炮射导弹,例如普遍认为其可能装备的类似“红箭12”或其早期型号的出口版本,是具备激光驾束制导或红外成像制导能力的。这意味着导弹在发射后,可以被坦克的操作员精确地引导至目标。
瞄准与跟踪: 现代坦克的火控系统极其先进,集成了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热成像仪以及高精度稳定系统。这使得它们可以在复杂地形、恶劣天气条件下,精确锁定并持续跟踪目标。一旦锁定,即使目标进行机动,导弹也能通过反馈信号修正弹道,保持命中。
末端机动: 这些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能够根据指令改变方向,克服目标的规避动作。
穿甲能力: 现代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通常采用串联战斗部或高爆反坦克(HEAT)战斗部设计。
串联战斗部: 这种设计是为了克服主动防御系统(如爆炸反应装甲)的抗衡。它的第一个战斗部可以引爆反应装甲,然后第二个战斗部紧随其后,直接命中主装甲。即使不考虑反应装甲,现代HEAT弹的聚能装药技术也远超二战水平,能够轻易击穿二战时期绝大多数装甲。
破甲深度: 现代重型反坦克导弹的破甲深度轻松达到几百毫米甚至近千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当量。
射程: 现代坦克炮射导弹的有效射程通常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远超二战时期坦克炮的有效交战距离,也通常比二战时期舰炮的某些口径的有效射程更远(尤其是在坦克火控系统能够稳定射击的情况下)。
隐蔽性与机动性: 坦克虽然不如飞机或潜艇,但在陆地战场上的机动性已经非常高。它可以在战场上找到掩体进行射击,减少被发现和反击的机会。其低矮的轮廓也使其在某些情况下比高大的军舰更难被早期雷达或目视发现。

二战重型巡洋舰的防御与弱点:

装甲防护: 二战重型巡洋舰确实拥有厚重的装甲,特别是对付当时的主流炮弹。例如,排水量在1万吨左右的重巡洋舰,其主装甲带厚度通常在150毫米到250毫米之间,甲板装甲也有几十毫米到一百多毫米不等。这些装甲是为了抵御同代战列舰的副炮或早期战列舰的主炮炮弹,以及巡洋舰之间的炮战。
反击能力: 二战巡洋舰的主要反击手段是其强大的舰炮(如203毫米主炮),以及防空炮火(如100毫米、40毫米、20毫米的机关炮)。
弱点:
侧舷装甲: 虽然厚重,但其装甲设计是针对从前方或侧面迎面而来的炮弹轨迹。垂直或倾斜的装甲面对高速、高穿透力的现代反坦克导弹,尤其是其命中角度时,防护效果会大大折扣。
顶部及甲板: 甲板装甲相对于侧舷装甲通常要薄得多。现代导弹可以采用“攻顶”模式(topattack),从相对脆弱的顶部角度俯冲攻击,这对于二战巡洋舰来说是极大的威胁。
缺乏现代化防御系统: 二战巡洋舰没有任何反导弹防御系统。它们没有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没有主动防御系统(APS),也没有先进的电子战设备来干扰来袭导弹。它们的防空手段主要是被动瞄准和射击。
目标暴露: 相比于陆地上的坦克,一艘静止或低速航行的重型巡洋舰是一个非常庞大且显眼的目标,尤其是在开阔水域。它提供的“靶子”非常大。
战损反应: 即使导弹未能完全摧毁,其强大的爆炸和穿透力也足以造成严重的内部损害,例如引燃弹药库、破坏引擎、瘫痪火控系统等,使其丧失战斗力。

具体威胁分析: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辆九六式主战坦克在远离海岸线的陆地上,利用其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地形掩护,对一艘正在航行的二战重型巡洋舰进行射击。

1. 发现与锁定: 坦克操作员可以通过其热成像仪或光学瞄准镜,在数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发现并锁定巡洋舰。即使在白天,巡洋舰的巨大轮廓也很容易被捕捉。
2. 导弹发射: 坦克发射一枚炮射导弹。这枚导弹,以其“红箭12”为例,射程可达数公里,以亚音速(约200米/秒)飞行。
3. 命中可能性:
穿透: 导弹的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在以其巨大的动能(即便速度比现代战机慢,但其穿甲能力是设计目标决定的)和优化的命中角度(无论是瞄准侧舷还是甲板)命中巡洋舰的装甲时,能够轻易击穿。即使是主装甲带,也难以抵挡其破甲能力。如果导弹采取“攻顶”模式,直接攻击甲板,则防护将更加不堪一击。
精确性: 即使巡洋舰试图通过规避机动来躲避,导弹的制导系统也会进行修正。二战舰艇的机动性远不如现代舰艇,其转向半径和加速性能相对笨拙,很难有效规避一枚能够持续修正弹道的导弹。
规避无效: 巡洋舰唯一的“反制”手段是依靠其自身的舰炮和高射机枪进行防御性射击。然而,二战时期的舰炮,即使是副炮,其精度和射速也无法与现代高射速、高精度防空武器相比,更不用说拦截一枚亚音速但已飞至近距离的导弹了。而其使用的弹药对导弹的防护作用微乎其微。

结论:

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能够轻易地穿透二战重型巡洋舰的任何装甲防护,并具备高度的命中精度和杀伤力。缺乏现代化防御系统使得重型巡洋舰对此类威胁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因此,答案是明确的:是的,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可以极其有效地威胁,并且很可能轻易击毁二战时期的重型巡洋舰。

这不仅仅是装甲厚度的问题,更是技术代差带来的“降维打击”。就像用一把激光剑去砍一把青铜剑一样,虽然青铜剑本身也很坚固,但面对激光剑的原理性优势,它显得束手无策。在军事技术发展史上,这种代差往往意味着一种武器系统对另一种系统近乎完全的克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枚飞鱼导弹都不一定能拿4000吨的军舰怎么样(1982年命中“谢菲尔德”的第一枚飞鱼),你一个个头小得多,装药少得多,有效穿透深度浅得多的炮射导弹能起到啥作用?

顺便一问,有没有屏蔽某个话题发布者的办法?最近类似无聊问题越来越多了。

user avatar

单论破甲深度没问题。

问题在于

1:HEAT打穿了就那么大点杀伤区,车里设备乘员弹药挤得跟酸梨一样,军舰空间可没这么紧张。

2:炮射弹打多远,人家一座8吋打多远。

3:乌克兰内战期间有坦克被152糊中首上然后车体侧面被撕开的记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