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心理学+画地自牢的心理暗示。
电影《失控玩家》里面,程序设定了每个非玩家角色每天的行为循环和性格。
主角guy被设定成乐天派,每天起来穿同款衣服、喝同样的咖啡、去银行说同样的话,被同样的桥段打劫。
多数人类个体其实就是guy的加强版,在同一时间内,环境给予他的影响导致选择有限,而基因和原生家庭的模因,使他在这些选择时,策略有趋同性。
然后MBTI、九型人格把这些趋同性包装成心理科学,首先用标签去定义刚性人格。
然后再用这种刚性人格去心理暗示年轻人,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这玩意的科学性几乎是零,会造就大量,被标签心理暗示绑架行为的年轻人。
当你信了MBTI、九型人格、颜色人格,并开始用它来规范和预测自己的行为时。
就可以做心安理得的“非玩家角色”,过表面精彩,实际上循环的生活。
灵魂的成长是反本能的,同时也是反标签化自我的。
在交友上,除了兴趣标签和情商训练以外,其他的东西几乎没有意义,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
同时,从精神分析法衍生出来的所有心理学流派都无法量化,证真。
多数是玄学和安慰剂。
看的话,批判的看更好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