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看不起体制里的人?

回答
这些年,我身边确实听到不少年轻人对体制内工作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是羡慕,有时候又带着点瞧不上。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挺多原因掺和在一起,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首先,信息差和认知差异是挺重要的一点。 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互联网让很多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了。大家能看到体制外很多新潮的、看起来很有活力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大厂、新媒体、文创设计等等,这些行业往往能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和服务,给人的感觉是创新、自由、有闯劲。相比之下,体制内一些传统岗位,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按部就班、流程繁琐、变化不大。这种反差自然会让一些年轻人觉得体制内“没劲儿”、“跟不上时代”。

而且,网上关于体制内的一些讨论,有时候会放大一些负面信息。 比如,关于“体制内卷”、“论资排辈”、“关系学”、“官僚主义”等等的吐槽,这些东西一旦被广泛传播,很容易在年轻人心中形成一个刻板印象:体制内的人就是靠关系、靠时间熬、而不是靠能力。即使知道这不代表全部,但负面例子往往比正面例子更容易吸引眼球,也更容易被记住。

其次,价值观的变化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的年轻人成长在相对富裕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对“成功”的定义可能和父辈们不一样了。父辈们可能更看重稳定、福利、社会地位,觉得进了体制就是“端上铁饭碗”,是人生赢家。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可能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工作的兴趣、创造力以及工作的自由度。他们可能觉得,即使冒点风险,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创造点什么,比在体制内按部就班地生活更有意义。当他们觉得体制内的工作不能满足这些诉求时,自然会产生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觉得体制内的人“安于现状”、“缺少追求”。

对“体面”与“能力”认知的转变也挺明显。 过去,考公、考编是很多人的目标,这代表着一种稳定的、被社会认可的“体面”。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体面”不应该只是靠一个职位来定义,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才华,靠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当他们看到一些在体制外通过个人能力获得成功、声名鹊起的人,他们的目光自然会更多地投向那边。而体制内的一些工作,如果仅仅是为了维护一个“体面”的壳子,但实际工作内容和产出并不突出,就更容易被年轻人贴上“能力不足”、“尸位素餐”的标签。

“同辈压力”和“比较心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年轻人之间非常喜欢互相比较,包括工作、收入、生活方式等等。当他们看到身边一些朋友在体制外创业成功、或者在某个热门行业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过着他们认为更精彩的生活时,他们自然会将自己和体制内工作的朋友进行对比。如果发现自己体制内的朋友虽然稳定,但在收入、生活体验、个人成长空间等方面似乎不如其他朋友,这种失落感和不甘心也可能转化为对体制的一种看法。

当然,还有一些年轻人对体制的某些运作方式存在质疑。比如,对效率、创新和灵活性的担忧。 有些年轻人认为,体制内的很多决策流程相对缓慢,创新性不强,而且一些制度和文化可能束缚了个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他们会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人的能力和才华可能被埋没,甚至会退化。所以,他们对体制内的人可能有一种“被耽误了”的看法。

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对“既得利益者”的天然警惕。 一些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家庭背景相对普通,但又有抱负、渴望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他们可能会觉得体制内存在一些不公平的起点和机会。比如,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些职位并非完全靠实力就能获得,而是受到某些潜规则的影响。这种不公平感,会让他们对体制和体制内的人产生一种疏离感和抵触感,甚至是不信任。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年轻人价值观、信息获取方式、社会竞争压力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追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并非完全否定体制的价值,而更多的是在对自身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实现进行衡量后,表达出的一种不认同或者一种选择上的差异。这种“看不起”,有时候是一种批评,有时候也只是一种与自己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符的简单标记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四上学期,考上了老家市区的编制教师,教的是音乐。工作了两年就辞了,因为是广东的四线城市,工资一个月拿到手就4000左右,算上其他的一年大概也就8万…家里有房只要供车,但是,这几千块根本没办法维持你较好的生活品质。

做老师的确很安稳,有事可以随时请假,节假日有钱还能放假(因为我教的是小学,所以六一不仅有礼物,还能放假…哈哈哈),社会地位还可以,可是我做着并不快乐,工作内容枯燥无味,每天处理不完杂务,你会觉得教学是次要的,打杂是主要的,非常多形式主义。每周17节课,如果要比赛或者领导检查(还经常检!)就得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一说,是义务的…哦,加班福利→盒饭一个。唯一庆幸的是…我不用当班主任,如果当班主任,你的衰老速度会是普通人的三倍…

熊孩子捣乱你不能骂不能打,就连罚站都要掂量,有些熊家长就惯着自己小孩,如果小孩做错了事,第一时间就觉得是不是老师的问题………我(゚ペ?)???曾经学校有个三年级的小孩,打架骂脏话,往钢琴上倒胶水,趁老师没在办公室偷了几百块,上课捣乱这已经不算事了。他啊,就那9岁瘦成猴样的小身板竟然敢勒索同学!你以为勒索几毛钱么?不,一个星期勒索了一百多!!有个学生实在拿不出钱和爸妈讲了,这事才败露。他威胁同学说:每天给我拿10块,不给我就打死你。

你以为事情结束了么?没有。当他班主任拿出手机微信视频他妈,说了这事,他妈要求与孩子交流,第一句就问:“儿子呀,这个事是真的吗?还是老师逼你承认的?”…当时整个办公室的老师真是气笑了。最后叫了警察来给这个熊孩做思想教育,老师已经没法教。

一份好的工作,就三个条件:

1.这份工作让你开心

2.能提升自己能力

3.钱

如果第3个条件能满足,那1和2没达到我也能忍了…谁不想赚钱呢?

当我辞职后,身边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这么好的工作就不要了,校长也劝了我很久,可是这个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只想认真教音乐,学校的氛围不适合我,所以毅然离职。

现在的我就教钢琴,非常开心,学生爱学,我也爱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些年,我身边确实听到不少年轻人对体制内工作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是羡慕,有时候又带着点瞧不上。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挺多原因掺和在一起,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信息差和认知差异是挺重要的一点。 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互联网让很多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了。大家能看到体制外很多新潮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似乎特别热衷于批判社会,而且很容易只看到它的“阴暗面”,甚至表现出一种偏激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得说说“批判社会”本身。这事儿吧,其实一直都有。古今中外,哪个时.............
  • 回答
    最近几年,“低欲望”这个词在年轻人中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感觉身边好多人,包括我自己,好像都进入了一种“佛系”状态。不是说完全没追求,但那种曾经被大张旗鼓宣扬的“拼搏奋斗、出人头地”的激情似乎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温和、更随遇而安的态度。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透.............
  • 回答
    这年头,一提家里要来客人,不少年轻人的脸就垮了,心里那叫一个“抵触”。别以为是他们不懂事,或者跟长辈对着干,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道理和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挺现实的。首先,得说说个人空间和隐私这事儿。咱们年轻人现在活得越来越讲究“我”了。在自己家里,就是最放松、最自在的时候。你可以穿睡衣晃悠,可以邋里邋.............
  • 回答
    眼下,失眠似乎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年轻人的坎”。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烦恼,如今却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中间蔓延开来。这背后绝非单一原因能解释,而是当下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精神压力是夜不能寐的“罪魁祸首”要说年轻人失眠最普遍的原因,精神压力绝对是当之无愧.............
  • 回答
    如今,放眼望去,不少年轻人都对婚姻显得有些犹豫,甚至可以说是“望而却步”。这背后并非是简单的“不想”,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首先,经济压力是横亘在许多年轻人面前的一座大山。在许多城市,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不断攀升,攒下一笔.............
  • 回答
    最近走在街上,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感觉周围的年轻人好像都在穿“爸爸的衣服”?没错,就是那种看起来肥肥大大的、廓形感十足的衣服。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太在意,直到我发现这种风格渗透到了各种场合,从休闲逛街到一些稍微正式一点的场合,都能看到宽大款的身影。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这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得说说.............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追逐演艺圈的光鲜亮丽,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相对较低?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与文化导向的演变: “流量为王”与“名利至上”的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大学问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现在好多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月月光或者月月负债的情况确实不少。这跟生活成本高、就业竞争激烈、消费观念转变等等都有关系。你说的“一万块掏不出来”,这背后往往是“可支配收入”的问题。年轻人刚入社会,工资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个普遍现象。您提到2016年左右,那时候确实能看到不少同学穿着新百伦,而且像LV、Chanel这类奢侈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时代背景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与品牌的诱惑首先得承认,2016.............
  • 回答
    在当今社会,我们确实观察到许多年轻人虽然年龄尚轻,却已经开始对30岁后的生活感到焦虑。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这种焦虑意识是否能帮助他们避免“年龄危机”,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年轻人对30岁后生活产生焦虑的原因:1. 社会对“成功”定义的固化与压力: 职业发展瓶颈: 社.............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有点心酸的问题,也是当下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境。仔细想想,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 代沟。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现在的年轻人,从小接触的信息渠道、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他们的父母那一辈,有着天壤之别。举个例子,父母可能习惯于通过.............
  • 回答
    2021年武汉事业单位的招录人数大幅增长,达到3573人,与往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事业单位视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职业选择。究其原因,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铁饭碗”的吸引力依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尤其是咱们年轻人。老听人说“何不食肉糜”,这句古话现在时不时就跳出来,而且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好像真的有点这个意思。咋回事呢?我琢磨着,这事儿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明白的,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信息爆炸下的认知偏差:看到的是高楼大厦,没看到背后的砖瓦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相比于上一辈,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普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经济层面的压力: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压力来源。 高企的房价与租金: 上一辈: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民国时期《觉醒年代》里那群年轻人,像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确实是群充满理想、激情和朝气的代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面对着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四伏,所以他们的“理想”往往是关乎民族存亡、国家富强,是那种宏大叙事.............
  • 回答
    “感觉现在的当打之年足球球星都很平庸”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颇具争议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既有足球运动本身的发展变化,也有我们作为观众的观察角度和期望值的影响。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足球运动的整体发展与战术演变1. 战术的成熟与均质化: 现代.............
  • 回答
    这届年轻人,总觉得创业跟玩儿似的,好像只要脑袋里冒出个点子,往网上一丢,再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IPO 指日可待。为啥会有这感觉?咱就掰扯掰扯。首先,这得说到咱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环境。你想啊,咱们这代人,多少是看着互联网公司一个个崛起的。从马云、马化腾,到现在的拼多多、字节跳动,这些名字跟神话一.............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确实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十多年里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2011年,您提到1.8T发动机在SUV领域还不算普遍,而现在却成为了许多国产SUV的主流选择。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技术、市场、政策和消费者需求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技术进步与涡轮增压技术的成熟这是最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