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定义那个年代16-28岁里1%的人是年轻人,另外99%的人不是。
因为我们不敢背叛自身的阶级,舍不得放手既得利益,所以沉迷于幻想各种方式的向上跃迁,却往往求而不得。
说难听一点儿,我们是一群获得少量分配的既得利益者,我们想要的并不是重塑乾坤,而是争权夺利。
说的再难听一点儿,我们是一群妥协的失败者。
不要认为革命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不要认为觉醒是没有成本和代价的纯收益。
现代的精致利己主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既不满足于目前的收益,又不想支付更大的成本。
低欲望的躺平,或许能称之为非暴力不合作,你看看现在又多少人去做了?
妥协式抗争都不敢,还谈什么理想、激情与朝气?
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你拿百姓比精英?
有啊。
去看看那些家世显赫,top 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当然有理想有激情朝气了。他们有足够的人脉时间资源金钱,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
余晚晚没有朝气吗?万宝宝没有朝气吗?连姚安娜身上都有自信从容的朝气。
我们大多数人呢?作为一名初中生,每早6:30到校,下午7:30回家,还有作业要完成。高中5:30到班,10:30下晚自习。你跟我谈朝气?我们没有朝气吗?是的,我们没有,我们的方向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高中,考上一所好大学。而有自己心仪的学校专业的人,属实难得,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枯燥劳累填得满满当当。
那些青年人呢?他们大多数应该与我们一样,早已经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迷失了自我。或许不是时代的问题,因为无论何时,以命搏饭的人都无理想可言。
他们或许是学生时代的佼佼者,可毕了业要面临的还不是生存问题?他们用引以为傲的学识来换一份996甚至是007的工作,要面临的还有腰肌劳损劲椎疾病及中年被辞的疾病与风险。或许有人选择安稳,于是他要面对职场勾心斗角,上司官僚主义,拿着微薄的薪资去贷款一套背负一生的房子。
这是我的未来,更是青年们的现状。我们都将被湮没在人海中,平庸一生。因为我们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人的才智,我们的梦想早已经被生存的问题所遮掩。
这不是个需要拼命的时代。而普通人能做的,却只有拼命,拼命学习,拼命工作,拼命攒钱。
我们的思想被束缚,成为了资本主义的韭菜,成为了廉价劳动力,自以为已经足够悲哀,可这时却有人在道德制高点用他自以为的满腔热血批判为何没有朝气。甚至于连做些能够放松的事情都要被冠以假精致的名号。
我们是有朝气的,我们的朝气不过是拥有更好的生活,有一个舒服的窝,吃的了喜欢的菜。是我们的这些基本理想配不上朝气二字吗?
家人们我回来了
两个月没有上知乎了,这段时间内心路历程改变了很多,再看这个回答感觉有些太过激进了。
最近我总觉得内心有一种感动,这种感动是一种感谢,也是一种自豪。我一直都觉得改变阶级太难了,但是最近我才开始思考到为什么非要做人中龙凤呢?每天在职十二小时的老师会为了学生送的一和金嗓子感动,美团外卖员会因为碰到熟悉的同行喜悦,我作为一个学生会因为做出一道难题欢呼。我觉得这恰恰是一种朝气,是不分年龄,不论教育程度都怀有的一份对生活的热爱。题主说《觉醒年代》里的青年人有朝气,可我在看的时候觉得为家国奋斗的中年工人阶级有朝气,有大局意识的辜鸿铭这样的老人也有一份朝气。朝气从不是某个特定阶级或者特定人群所拥有的,它应该是所有心中怀有爱的人都拥有的。
没有朝气的是那些以吸血为嗜好的资本家,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蔑视比他弱小之群的有某些成就的人和像题主这样只会拿起手机去鄙视自己所以为的世界之人。
我承认我只是一名初中生,对很多事情都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我已经有了最基础的对世界的认知,也拥有对所热爱的国家最初的憧憬。
心怀热爱永远是朝气蓬勃,用鄙弃看到的世界也永远是一份黑暗。
以上均为个人见解,只是初中生的心理成长经历,拒绝阴阳怪气,家人们我要搞学习去了再见
ps.等我考进年级前五十会来还愿
上一代年轻人,走的是一条崎岖坎坷的上坡路。
这一代年轻人,走的是一条康庄通达的下坡路。
说到底,人就是一种朝三暮四的动物。
一从小吃糠,长大吃肉的人,和从小吃肉,长大吃糠的人,幸福感天地之别 -- 虽然只是变了顺序。
上一代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生于一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青年时赶上了改革开放和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潮,不管是投身于下海经商或是投资买房,中年都是一大波财富积累。 即使是在国企事业单位呆一辈子看看报纸喝喝茶,现行的养老金和物价也足够让他们过上很好的生活了。
这一代人的不幸在于:他们的人生历程几乎是反过来的。 90年前后出生,小康家庭出生的打工人,可能是幸福感最差的一代。
年轻时赶上独生子女政策,消灭了父母的性别歧视(就一个孩子,想性别偏袒也做不到啊)。 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经济腾飞,又搞大修基建,用十几年见证了一个中国从大国到强国,财富疯狂聚积得过程。 但好日子从他们踏上社会开始,就戛然而止了。 08年全球危机的余波影响是深远的:工作岗位日趋紧张,导致国内公司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愈演愈烈。房价因为全球都在经济放水,已经彻底与工资脱节。
于是社会残酷的一面就体现出来了: 你的任何一点劣势都会在竞争和内卷中被无限放大。 你不是985毕业?对不起你被淘汰了,虽然我们招的是街道办主任。 你超过35岁?对不起你被淘汰了,虽然你的经验和能力都不错。 你是女性?对不起你被淘汰了,虽然我们不是体力劳动。 我们只需要:年轻,没家庭负担的,体力好肯加班的。
这成了这一代人痛苦的来源: 他们走入社会的时候,刚好踩中了社会由盛转衰的时间点上,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
你说他们生活的好不好?
相比于上一代“缝缝补补又三年”,红烧肉只在过年吃,攒一年的钱才能买一台黑白电视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简直就活成了共产主义。
但你说理想、激情与朝气?
一个不能凭借努力掌握自身命运的人,是不配拥有这些的。
如图。
11年读大学,恰逢公知美分顶峰时期,特别是就读于法学院,大一刚学了一点天赋人权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跟提问者有同样的疑惑。
当代大学生究竟怎么了,我们为什么不当个愤青?女的就流行中性风,男的就流行娘炮风,我们的五四精神哪里去了?我们的年轻人为什么还没有觉醒?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政议政,为社会不公发微博!然后转了很多社会敏感话题,被微博删掉,偶尔有一两个粉红替ZF说话,我们就嘲笑他被洗脑了,或者污蔑他是个五毛。
学校说学习五四精神,我们就嘲讽学校说我们有游行示威的权利吗?突然爆发了日本钓鱼岛国有化事件,还有人提出罢课游行!
然而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觉醒时代也好,五四精神也好,我们只看到大学生反抗zf,反抗权威,我们只看到游行示威,罢课。我们没看到的事,五四精神实际上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反对国民政府的卖国求荣运动。
我们该学习的不是运动或者游行本身,而是前辈为改变落后的国家付出的努力。
你要是有那里面那种理想,激情与朝气,按现在的法律你是违法了,你已经进去了。
如果看人均。
现在年轻人的理想、激情与朝气,远超觉醒年代。
为什么要觉醒,因为多数人在睡着,混混沌沌的只关心明天的口粮钱。
一个民国年代的包身工少年,你让他考虑理想,这真的是一种奢望。
北京拉洋车的年轻人,努力没白没黑的干,一个月收入6块钱大洋。
跟大学教授的收入差30倍。
温饱都需要挣扎的时候,连字都不认识的时候,年轻人谈什么理想呢。
非要用普通年轻人去跟陈独秀李大钊来比,不合适。
这两位是早稻田大学学生,放在现在的人口比例上,大概相当于清北本科,MIT博士了。
而且历史还有一个真相。
需要年轻人当救世英雄的年代,都是最黑暗的年代。
拿普通人和敢于改天换地的那群人去比,就是耍流氓。
欧洲人觉得过去人人都是骑士、日本人觉得过去人人都是武士、美国人觉得过去人人都是牛仔。。。你觉得民国年轻人充满理想、激情、朝气,但其实民国的普通年轻人也是浑浑噩噩不知所谓。鲁迅的作品里最痛心的就是国人的麻木,现在年轻人还只是一种理想破灭后的虚无感,而民国的年轻人很多连理想不曾有过。
这是因为对于历史,能够留下资料的都是站在第一排的人,即便有普通人能够在历史中留下姓名,也是因为他们做了足够有影响的事情。但咱们身边的人都是彻彻底底的普通人,即便是有可能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因为还没有经历时间的筛选,还没有能显露出来。
另外的原因就是现在并没有民国时期亡国灭种的危机,没有危机感就会懈怠,这是人之常情,只有最睿智的那些人,才会在王朝繁盛期嗅到危险的味道。多数人都在以力谋私、以智谋私、以权谋私。。。。。。每个人都在谋私的状态下怎么可能有你要的那种精神?连那些被寄予厚望的人都禁不住现实的诱惑,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了。
最后,大家可能有对现实的各种不满,但还没能找到解决方法,这一点和你提到《觉醒年代》也是极大地不同。那时候虽然多数人都在沉睡,但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已经找到了那条能够走通的路,所以他们才会拥有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现在那条路虽然理论上还在,但已经被挂上了“闲人免进”的牌子。
如果真羡慕《觉醒年代》中年轻人的理想、激情与朝气,那就请无视那个“闲人免进”的牌子,走到那条路上看看,哪里的风景会让你有理想、有激情、充满朝气的。
因为《觉醒年代》当中的年轻人就算切实存在,相对于当时的年轻人口仍然是很小的比例。
这样的中国年轻人在当时也是存在的:
初来乍到中国,一定对那里显而易见的弊端感到震惊:乞丐成群,贫穷惊人,疾病横行,社会混乱,政治腐败。每个有正义感的西方人,无不首先强烈地期待中国人能革除这些弊端。中国理所当然地应进行改革。
但是,中国人,甚至是那些本来可以避免充当不幸的牺牲品的人,对外国人的这种激情表现出无动于衷和麻木不仁的态度。他们就像等待苏打水的泡沫会自行消失一样,等待着中国现状中的弊端自行消失。而且,这种盲目的观望等待态度,也逐渐影响到被搞糊涂的外国旅游者的理智。
在我快要离开中国之前,有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诚恳地要求我谈谈中国人性格的主要缺点。我以犹豫的心情谈了三点:贪心,懦弱,缺乏同情心。说起来很奇怪,这位作家非但不生气,反而承认我的批评公正中肯,并和我继续讨论可以对这些缺点进行医治的办法。这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最大美德。
中国人的缺乏同情心,使每个西方人感到震惊。他们缺乏人道主义的冲动,而这种冲动促使西方用百分之一的精力,去安慰自己用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给他人造成的不幸。例如,我们一再禁止奥地利加入德国,阻止他们移民和获得工业原料,结果,除了一部分维也纳人愿意靠我们的救济行善而活下来以外,许多人都饿死了。中国人没有花精力去饿死维也纳人,也不会仁慈行善,让一些维也纳人活下去。
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几百万人死于饥荒。有的人为了几块钱将自己的孩子出卖当奴隶,如果得不到这样一笔钱,他们甚至会杀死这些孩子。救济饥民这种行善事业,许多都是白种人在那里干,极少有中国人所为。即便有极少的救济金,也被贪官污吏所吞噬。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西方人之所以这样做,与其说是帮助中国人,倒不如说是出于安抚自己的良心。只要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和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如故,发生饥荒将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这一次饥荒中靠别人的慈善救济幸存下来的人,也许在下一次饥荒中很难逃生。
中国只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结合移民和大规模的控制生育,是可以永远消除饥荒的。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们采用不同于白人靠单纯救济的方法去拯救饥民。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缺乏同情心都有一种同样的解释,并且对许多有关问题的看法是趋向一致的,但这里仍然有一个问题无法理解。
如果一条狗被汽车严重辗伤,十有八九过路的中国人会停下来对这条可怜的狗的痛嚎感到好笑,并以此取乐。看到痛苦本身并不会引起一般中国人多少同情心。事实上,他们好像看到别人痛苦还感到很惬意开心。
从中国历史以及1911年以前刑事法典来看,中国人决不是没有残忍行为的心理冲动,但我本人并未遇见这种情况。有一点必须指出,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是残忍行为的实践者,只不过我们西方人用伪善部分地掩盖了我们的残忍行为。
懦弱,是中国人的令人一看便知的一个缺点。但是,我并不相信他们真的就缺乏勇气,贪生怕死。在战场上两军相战,双方都想逃离战扬,胜利就属于首先发现对方溃退的一方。但是这只能说明中国士兵是明智的人。因为没有什么重大的冲突,军队也纯粹是由雇佣兵组成。当势态严重时,例如,“太平天国起义”,据说中国人打得非常勇猛顽强,特别是他们在有良帅骁将时更是如此。
然而,我认为中国人与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相比,中国人可算不是勇敢的人民,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只知消极地忍耐。中国人的忍耐精神是少有的。中国人会为了在许多好战的民族的人看来全无必要的动机,如只是为了不肯说出别人隐匿被盗物的地方而忍受折磨,甚至死亡。尽管比较起来他们缺乏战斗的勇气,但他们一点也不比我们西方人更怕死,他们随时准备承担自杀的义务就是一个明证。
贪心,我以为是中国人最大缺点。生活艰苦,很难挣钱,为了得到金钱,除了极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外,许多人会贪污犯罪。仅仅为了几分钱,几乎所有苦力阶层的人都会甘受一次死的危险。中国与日本打仗陷入困境,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中国政治家根本不能抵制日本人的贿赂。
我认为这种贪婪的缺点可能是根源于经济条件。也许多少年代以来,品行廉洁的人在生活中吃亏了,得不到所需要的钱。只有当经济条件改善了,这种贪婪的情况才会减少。
我不相信今日中国的贪污腐败,要比欧洲18世纪的情形还要糟。我从没听说过中国的将军比乌尔伯勒公爵更腐败,也没有听说中国的政治家比卡迪纳尔·杜布瓦贪污受贿更甚。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人完全有希望变得像我们西方人那样的诚实。当然至少西方人实际上如何廉洁,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已经说起过,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多聪明能干而又多神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尽管我很少见到,但这无疑是事实。“义和拳”运动的兴起就证明了这点。中国历史上也或多或少地充满了这样的动乱。
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得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于预料。你可以想像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疯狂的基督教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我认为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才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不顾一切后果的冒险者,尽管他们平时一贯小心翼翼。虽然浪漫主义的爱情在中国远远比在西方更受蔑视,但是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由于追求浪漫主义的爱情而丢掉皇冠。
今天更新一下,同志们,你们真的了解当前人心的变化吗?我们来看一张图:
2015年时,还有人在酒桌上唱歌侮辱伟人,而不过几年时间,如今毛选的销量已经是倍速上涨了。为什么毛选会涨,因为人民在逐渐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对过去的定调开始产生了xx。
万历十年的时候,人们纷纷骂张居正的十年是恶政。天启年间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思念张居正辅政的十年。崇祯年间,就已经有无数人开始为张居正说话了。而明朝亡了之后,文人们纷纷说明亡于万历,而张居正治国十年,延续了六十年的国祚。
也就是说,人对一个事物的感知是有滞后性的。你们今天受困于环境,没看到希望,但我却看到了我们民族之大好希望。
今天读毛选的人比改开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多,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自发,主动的去了解共产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一个民族在重开觉醒的过程。
我们最朴素的、不加修饰、不挂黑猫的、非官僚的、非地主的、非买办的、团结工农及广大人民的共产主义信仰,正在缓慢的重建。
这些心怀信仰,敬畏人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们,终将会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
这里所说的年轻人是指润之、翔宇、延年、乔年、傅斯年那群年轻人吗?那些年轻人只占社会相当相当少的一部分。你拿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去和那个年代最优秀的那批年轻人做比较,不太公平。
这个社会上有三种人,自燃型、可燃型、不可燃型。不可燃型即是那些很难被点燃,长期麻木、冷漠、惰性、不抵抗的那些人;可燃型的人,需要被引导、被带领,需要一把火作为先驱让他们燃烧起来;
而自燃型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引领带领,不需要火源来点燃,他们自己就是光与火,自发的去实现自我价值,追寻理想,探索出路。像陈独秀就是这样的人。
民国时期,最多的就是不可燃型的人。他们固守陈旧思想,保守。所谓反动,就是反对变动。
但今天之广大青年,虽然自燃的少,但有相当量的青少年群体,都属于可燃型。和百年前的人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
诸葛亮都说了,人不要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拿自己和百年前的人比是不恰当的。对自己与民族未免太不自信。
今日之青年,你们更自信,不崇洋媚外,明日之中国也将更自信,不崇洋媚外;
今日之青年,你们更理智,不封建迷信,明日之中国也将更自信,不封建迷信;
今日之青年,你们更信仰马克思,反对资本买办,那明日之中国就会更有希望实现共产主义,消灭买办阶级。
今日之青少年远远超过了百年前的年轻人,六十年前的年轻人,四十年前的年轻人,二十年前的年轻人。所以才有明日之中国国力,超过百年前的中国,六十年前的中国,四十年前的中国,二十年前的中国。
你们才是时代的骄子,
缺少的只是一缕阳光,一阵东风,一丝希望,一方火种。
所以年轻人们,不要再躺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们身上的担子还很重,包括并不限于:
未来时代的体制结构,将是轻量化,扁平化,透明化的服务型政权。人民公仆要落到实处,人民要实施监督权,彻底打倒官僚主义。人与人共同富裕,平等共荣,将会是未来的主旋律。
而这一切,以过去人的意识思维是无法做到的,以今天人的意识思维也是难做的。只有受素质更高,觉醒意识更强的下一代血液,才能去逐步追寻这条人人共荣之路。
不要因一时的昏暗而迷惘、怀疑,心怀信仰,你们就能成为刺破乌云的光。
正着说叫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有朝气,反着说是他们当时都充满了对救亡图存的焦虑。
怎么理解呢,感觉上可能和如今的青年知识分子充满了对如何不做“燃料”的焦虑差不多。往坏了说是如今的个人命运看起来被时代束缚了(虽然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往好了说是国家已经发展到不管哪种知识分子今天都不会总想着救亡图存了。
“救亡”,“图存”。展开了就是我等若不行动则国破家亡之时必将到来,他们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去争取生存。这是两个时代的区别,如今我们已经不需要自己去争取生存的权利,但在当时不行。虽然按当代人的视角,在如今的局势之下争取自由或意义也不容易,但不管怎么说比起当初背负国家与民族去扭转其衰亡的趋势还是好多了。一代人的奋进犹如溺水者拼命抓住任何能抓住的东西,多悲壮啊……
现在还有几个想这么悲壮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这话是鲁迅说的,很有题主所指的“理想、激情与朝气”对不对?
但鲁迅也说过——他想躺平!
譬如一匹疲牛罢,明知不堪大用的了,但废物何妨利用呢,所以张家要我耕一弓地,可以的;
李家要我挨一转磨,也可以的;
赵家要我在他店前站一刻,在我背上帖出广告道:敝店备有肥牛,出售上等消毒滋养牛乳。
我虽然深知道自己是怎么瘦,又是公的,并没有乳,然而想到他们为张罗生意起见,情有可原,只要出售的不是毒药,也就不说什么了。
但倘若用我用得太苦,是不行的,我还要自己觅草吃,要喘气的工夫;
要专指我为某家的牛,将我关在他的牛牢内,也是不行的,我有时也许还要给别家挨几转磨。
如果连肉都要出卖,那自然更不行,理由自明,无须细说。
倘遇到上述的三不行,我就跑,或者索性躺在荒山里。
即使因此忽而从深刻变为浅薄,从战士化为畜生,吓我以康有为,比我以梁启超,也都满不在乎,好是我跑我的,我躺我的,决不出来再上当,因为我于“世故”实在是太深了。
————《鲁迅全集》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连鲁迅那样激昂的,以笔为刀的人,都有想躺平的时刻。
什么时候想躺平呢?
就是“三不行”的时候!
骆驼祥子不才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奋斗的代表?
话说,现在年轻人在知乎上没有朝气吗?
点评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今年万户侯。
那时候的大学生不也是干这么?
你说那些伟人?
那怎么,我们这批大学生四十年以后就没有当伟人的?
大多数人也就发个传单游个行,最后还有一批投降的。到哪也一样。
首先这个问题不成立,相当于你看了民国上海滩富贵人家的生活就感叹民国普通人的生活比现在的好;
最后如果你觉得生活中没有理想、激情、朝气,建议换换环境、多认识一些其他人。
有啊。
但是你们污名化他们叫“左壬”。
你们把他们的理想,激情,与朝气,称之为“魔怔”
当然,建政人大多数是软骨头,大多数学识浅薄,但他们是好的土壤。
民国时的建政人也大多数是软骨头,也大多数学识浅薄(以今天的标准看)。就连参加一大的13位,其中都有背叛革命的。
但这是土壤,极其重要的土壤。只有好的土壤才能结出合适的天才。天才不会凭空出现,天降猛男也不会凭空出现。
有《觉醒年代》那种朝气还得了
你要干什么?
顺带一提,你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庸俗化我们的革命史。
把反抗、斗争、革命解读成努力、奋斗、朝气。
当然,这很符合时代要求。
人是被外部环境造就和影响,反过来再改变外部环境的。
伟人们诞生的年代,国破家亡,饿殍遍野,军阀混战,国家危在旦夕。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所读的圣贤书和历史有巨大的差异,为了让中国再次崛起他们流血牺牲造就新中国。
咱们现在处的什么年代?已经没有迫在眉睫的灭亡危机,我们面对的只是一些内部的小问题,大部分随着发展就能解决掉。
不过反过来说,现在的年轻人照样很有朝气啊,刚成年就入伍的青年没朝气?为中国建设努力工作的人没朝气?只是不需要我们去救国图存罢了。
如果要找反例,上个世纪十里洋场那些地痞流氓有朝气?那些军阀子嗣横行霸道有朝气?
别啪的一下就否定掉一个群体,这玩意我们八零后被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人骂了差不多二十年,然后呢?请问提问者多大怎么深得那批人的精髓?
老毛出场那段镜头说明了一切:红花要有绿叶衬
你需要乞丐,卖孩子,病痨,少爷手里的葱油饼,这些绿叶,来衬托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红花
现在,这些绿叶元素,你的确也可以找到
但你把这些绿叶叠加在一起,集中在一个长镜头,同一个街景上
观众会有违和感
觉醒年代拍摄的重点角色是那一个时代最优秀的人中龙凤。
而且那个年代,大浪淘沙,不那么优秀的青年,都很容易陷入时代泥潭。很容易被磨砺淘汰,优秀青年就如锥立现了。
科普一下,陈公博、周佛海,都是大汉奸,叛徒。但是这两个人在那个时代也曾是朝气蓬勃极其优秀的青年。能力相貌也都万中无一。
今天这个时代,有很多正常的上升通路,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中龙凤,依然存在的。但是淘汰环境则不那么残酷,因此很多第二档次的人可以和最优秀的那一批一起进步成长,获得机会,这样混杂一下,优秀的个人就不那么突出了。
觉醒年代里拢共才几个青年,如果按照大家正常的人数比例去和民国一一对应,大概率,你现在在村里挑粪,大概率是个文盲,大概率活不过45,大概率你死的时候新中国也没成立,大概率你甚至等不到日本鬼子的屠刀。
觉醒啥觉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