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低欲望?

回答
最近几年,“低欲望”这个词在年轻人中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感觉身边好多人,包括我自己,好像都进入了一种“佛系”状态。不是说完全没追求,但那种曾经被大张旗鼓宣扬的“拼搏奋斗、出人头地”的激情似乎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温和、更随遇而安的态度。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透彻点。

1. 信息爆炸下的“天花板”感知与内卷加剧: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太方便了。刷刷手机,就能看到各种成功人士的光鲜亮丽,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实现财务自由,看到别人年纪轻轻就买房买车、环游世界。这就像打开了一扇潘多拉的盒子,里面有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可能性”。但问题是,这种可能性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和那些成功者的差距。

以前,信息相对闭塞,大家可能觉得努力了就能怎么样,因为“怎么样”的标准比较模糊。现在不一样了,各种“精英案例”像一把尺子,让我们时刻感受到自己离那个“成功”的标准有多远。这种强烈的对比,加上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焦虑营销,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拼也拼不过,努力也看不到希望”的无力感。

更何况,所谓的“内卷”现象也让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无论是在学业上、职场上,还是婚恋市场,都好像有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别人花十倍的力气,才能勉强达到你原来花五分力气就能达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会觉得,与其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卷”,不如选择“躺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一些更能让自己感到快乐、满足的事情上,哪怕这些事情在世俗的成功标准看来微不足道。

2. 经济压力与现实困境:

这个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之一。房价、物价、教育成本、医疗成本……这些现实的压力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年轻人身上。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年,攒下的钱可能还不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或者连支付高昂的学费都捉襟见肘。

当“想要”的东西(比如买房、结婚生子、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所需要的代价远大于“拥有”的可能性时,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降低自己的欲望。与其为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而焦虑,不如把目标定得更低一些,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有自己的小日子就不错了。这种“知足常乐”并非真的满足,而是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奈调整。

而且,不确定性也在增加。经济下行、行业波动、就业市场变化等等,都让未来变得更加难以预测。过去那种“好好学习,就能找到好工作,升职加薪,买房结婚”的线性发展逻辑,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已经不再适用。这种不确定性,也会让人不敢轻易许下宏大的愿望,而是更倾向于活在当下,保守一些。

3.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个体意识的觉醒:

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成功学”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应该被简单地定义为金钱、地位或权力。

很多年轻人开始反思,为什么一定要按照社会设定的轨道去奔跑?为什么一定要结婚生子,一定要买房买车?他们开始更关注内心的感受,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比如兴趣爱好、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对世界的好奇心等等。

当“赚钱买房买车”不再是唯一的“高光时刻”,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出真实的样子”也被认为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时,那么自然会有一些年轻人选择不去追求那些物质的、功利的目标。他们的“低欲望”可能只是“不追求你所认为的欲望”,而是在追求另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

4. 消费主义的反思与“精明消费”: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被裹挟着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消费主义时代。商家通过各种手段制造“需求”,鼓励我们“买买买”,用消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和年轻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很多人开始对这种“被消费”感到厌倦。

他们发现,很多东西买回来之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需要打理、需要空间、需要维护)。而且,过去的消费体验也让他们明白,很多所谓的“潮流”、“爆款”不过是短暂的流行,很快就会过时。

因此,很多年轻人在消费上变得更加理性,甚至可以说是“精明”。他们不再轻易为品牌的溢价买单,不再追求盲目的攀比,而是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性价比,甚至会选择二手物品或者自己动手去满足需求。这种“精打细算”的态度,也是一种对过度消费的抵制,自然也会让一些物质层面的欲望降低。

5. 精神内耗与情绪困扰: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年轻人长期处于一种“精神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卷、信息过载、不确定的未来,都会消耗掉一个人大量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已经没有余力再去燃烧“大欲望”了。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一种让自己感到舒适、平和的生活状态。与其去追求那些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实现的目标,不如把精力放在自我疗愈、放松身心上。比如,喜欢宅在家里看看书、看看剧,玩玩游戏,和朋友聊聊天,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平静和快乐的事情。这并非完全没有欲望,而是将欲望的重心从外部的成就转移到了内部的感受上。

总结一下:

年轻人的“低欲望”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可能是对不确定未来的担忧,可能是对内卷化竞争的消极抵抗,可能是对传统成功学价值观的反思,也可能是对过度消费主义的清醒认知,甚至是长期精神内耗后的一种自我保护。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简单地将这种“低欲望”视为一种消极或懒惰的表现。它可能更像是一种在复杂现实中,年轻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和重塑。他们可能不是“没欲望”,而是“换了一种欲望”,或者“降低了欲望的门槛”,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真实的自我感受。理解这一点,或许才能更好地与这一代年轻人沟通和相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唱片业有句话不知道谁说的,大意是50岁的选题,40岁的操刀,30岁的制作,20岁的唱,十几岁的年轻人听,

也就是说十几岁的人以为的时尚和流行,背地里都是老家伙们辛勤播种和掌舵的结果。

很多人奉为圭臬的,穿普拉达的女王里这段台词,说的也是同一个意思,

资本本来无名无姓,也没有好恶和品味,

全靠着有水平的人操盘才能达成一个拾级而下的良性的结果。

这句话中几十岁几十岁,并不是一个确数,更多的是一个类比,指的是有响应能力的人,在这个链条上担任的位置。

我们刷抖音或者b站,确实有些人是真牛,拍出来的东西或者自己的才能太强了,跟他们比感觉自己的手只配擦屁股,啥也不会,

仔细想想,这些有才华的人按理来说应该进入各个链条中,配合上下环节,源源不断地产出文化和商品的供给了,

但是没有,这些牛人像天桥撂地耍把式一样,辛辛苦苦地赚点流量钱,根本就没在应该的位置,

问题出在哪了?

一句话概括一下,社会目前就是驽马恋栈豆,

low人赖着太久了,创新和治理的成本都极大提高了。

要知道,二元结构在很长的历史里都是普遍的,

高级的审美,诗词文学等等都是一种从统治阶层为中心发散的形式,哪怕是最昏聩麻木的晚清民国,依然有大批的精英,在外交科学建筑军事交通等等领域有很高水准,

如果顶层自取灭亡或者军事层面出现了短板,那就是周期律了,改朝换代,农民起义,数见不鲜了,

在更多相对稳定的时候,生产力富集的统治阶级和资本总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拔擢人才,比如科举和征辟,总之尽量把聪明人选拔出来,哪个朝代也不会蠢到钦天监净用些不懂数学的人,

像日本的门阀或者财团为了家族延续,会招徕有能力的人做婿一样,把这个高位运行的东西继承下去,

从人性角度讲,其实没人想让外人分一杯羹,但是企业的经营,政治的博弈就是这样,大家都是几代人拼到这个局面的,如果平均水平都很高,就这一家蠢,那很显然,蠢的那家大概率会倒霉催的。

反观我们,建国后,随着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

一代人出现的断层,要波及往后的两三代人,

简单来说就是上位机制和退出机制都不理想,

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还处于法律制度相对不健全的阶段,那时候胆子够大和路子够野就大概率行了,赌性大于才能。

却也不妨碍有才能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崭露头角,也打下一片天地,这个过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代,毕竟经济突飞猛进,大家怎么腾挪都有各自的位面,

反倒是中层的断档更为致命,

2000年前后毕业的年轻人,往往出生于80年代,而父母都是那个时代的亲身经历者,

少数的人能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有十分开阔的眼界,有赖于好的家庭氛围,

而大部分童年记忆和成长环境其实都是高度趋同的,要么怎么80后的共同记忆之类的帖子为什么风靡全网呢?因为都一样,玩的差不多,干的事差不多,思维方式也差不多。

自由意志和兴趣在他们择业和工作中占比其实不大,

这部分人跟着大领导干了二十年承上启下的工作以后,社会渐渐从贫困中走出来了,文化向着多元层次迈进了,

现在的00后基本很难有什么共同的回忆了,可供选择的亚文化实在是太多,加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尤其是80后开始成批制造富二代了以后,

继承上的天差地别对社会的塑造是一锤定音式的,

那问题就来了,

这个所谓的唱片工业链条怎么延续呢?

70后不太懂选材,80后不太有热情,90后不一定会运营,

00后等着被投喂,一看都没人喂,那算了,我们自娱自乐,圈地自萌吧。

为什么房地产成了这二十年的主旋律呢?

归根结底,他们想不出别的什么东西是年轻人喜欢的,干脆就搞年轻人必须的,再没欲望的人,也不能睡立交桥底下水泥管子吧。

而各种打压各种强调,红线立了一大堆,最后全嗝屁也说明了,

管理层的贪婪和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问题。

无论是各种史诗级车祸现场,

还是房地产暴雷,

还是百度那个low出天际的ppt,

都反映同一个事情,那就是资本沉淀在一堆没水平的人手里,

年轻的合理的欲望不能通过良性的生产创造机制来纾解出来,

上两代人,挟资本之威在钳制这两代人,

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困境,

并不是说年轻人甘愿走入低欲望,而是分配机制不能创造需求,也无意创造需求,

在豢养而不是在抚养,

在制造而不是在创造。

光靠几个白手起家的幸运儿或者老家伙的与时俱进是很难的,关键就在于一些岗位是如此地需要创造力和热情,但是一些人的灵魂又是如此地无趣和贫瘠,

你给一个卡祖笛接一个大奥,出来的还是屁声,只不过屁更高保真了而已。

user avatar

不是年轻人低欲望,而是他们越来越活的像个正常人了。

一个正常的身体健康的人的每日需求无非就是吃健康的食物,睡在安全舒适的床上,与最亲的人生活在一起找到精神寄托。除此以外的消费和欲望都是资本主义强加在年轻人身上的。

毕竟年轻人没有欲望就不会买资本主义设计的高附加值的商品,资本家也就没有韭菜可割了,所以资本家就急了,跑出来指责年轻人低欲望

所谓的低欲望是资本主义强加在年轻人身上的紧箍咒:把本来正常活着的人类定义为低欲望人群,把高附加值商品的购买欲定义为标准欲望(中产阶级),把抽风炫富的高欲望叫做人上人。

年轻人不消费不乱花钱就是躺平,低欲望

年轻人加班996还房贷车贷就是奋斗的有志青年。

操纵欲望利用人性弱点本来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的设计逻辑

孙猴子想回花果山水帘洞做美猴王吃香蕉跟猴子猴孙玩耍

结果天庭的既得利益者官僚神仙暴跳如雷,喊着:哪里来的野猴子敢自封为齐天大圣?

21世纪了资本家也该读点书了,请尊称觉醒的年轻人为卧龙先生/凤雏女生好吗?别再张口闭口把欲望这类动物性的词语挂在嘴边。

21世纪了做食利阶级的就请低调点别瞎嚷嚷。哪来的低欲望年轻人?还不是韭菜不够你们子子孙孙割了嘛。

user avatar

随着金融资本的扩张和政府持续超发货币,劳动在财富扩张中的比例越来越小。

说人话就是:2010年以后,勤劳不能过上好日子。

user avatar

年轻时候欲望低。所以找了个没出息的老公结婚。现在已婚妇女。人生已经躺平。

回答里大部分月薪都在7000+或者一个人还5000+其实这种收入对于我就是高薪。我最高工资拿过一次3700。我老公拿过一次5500。

我全职了四五年。刚开始辞职了一个又夜班轮转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熬人。所以在家休息。然后这几年老公一个月多了4000+少了2000多的拿工资。有时候觉得过不下去了。可是还是活下来了。孩子也健健康康养大了。三线城市。工资算是拖后腿了。没办法。我大专,努力拿了很多证。但是真的意义不大。孩子也被我养成了出去一次只能买一种零食的习惯。哪怕是一根棒棒糖,一次也只能买一种。玩具爸爸发工资可以买一个大的。平时,偶尔可以买个十几块钱的。今年开始上班,因为孩子去了幼儿园。我可以有一定时间了。没人带孩子。所以,只能找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客服。觉得真的在浪费人生。可是,没有办法。看看周围,大家过的都差不多。朋友1,女的在家,老公卖二手车。工资高的4000+低的时候1000保底。两口子在亲戚公司挂职。一个月8000。可是,干了三年,发了半年工资。朋友2 女的刚开始做快递客服,4000左右,老公开个店,收入1000多。现在女的辞职太累,男的关店做销售了。朋友3,女的干微商,被骗十几万贷款。回家时候还了五万。前一段发现,老丈人还了15万,男的还了7万。还有十几万。男的工资才4000左右。

我们几个都有娃。平时出去吃饭。火锅人均不到50。要不就麻辣烫。幼儿园我们这边城市,公立500,私立才1000。上的起。房子也都有。旅游需要时候就开车附近县城的山上。玩年票免费的。某网红景点因为门票,我们一直没去。一趟带住也就1500左右。

我们家算是拆迁,三房。但是婆婆一套,我们一套。基本是换不起。刚需。好的是没房贷。但是,安置房真的跟旁边商品房没法比。干脆不去看。

没工作时候我一个月拿2000-3000。生活费。小城市买菜一顿饭50能吃很好。所以,平时也就30一顿饭。早上10块。中午不做。所以,余钱可以买衣服护肤品玩具什么的。衣服都是淘宝拼多多,品牌折扣。护肤品欧莱雅,兰芝也用的起。最喜欢买u先试用。用朋友各种号撸。玩具的话,我觉得并没有很亏待。看小区很多小孩用的吃的玩的。我觉得不如我家孩子。可能我们小区比较穷。有时候老公会冒出来一句,买彩票吧?然后我俩还会讨论中奖了可以干啥。我老公就说,不买房。就存着吃利息。天天吃吃喝喝,过毫无意义的生活。我俩最大的爱好是打游戏。也不咋花钱,上瘾就上瘾吧。

全款一辆10万多点的车。我俩还有8w存款。我爸妈退休金应该有6000。比我们多。唉。存款不知道。公婆一方退休金应该2000。存款50万。也够应急。

接受孩子也最好过平平淡淡嗯人生。如果他有本事想去发展,我们支持。如果他想在这小城市过的碌碌无为。我们也支持。


————————————

我来更新了。

平时很喜欢看知乎。可是知乎真的让我觉得很奇幻。我身边朋友月薪1w以上的只有一个。朋友的老公。朋友已经全职在家至少8年。也是我们朋友几个里过的最好的。

也没有觉得自己过的有多底层。小区有个很破的小二层。有几个大爷大妈,在垃圾堆里捡纸盒瓶子。我还经常攒快递盒子给大爷送去。喜欢的汤馆旁边有个五金店。两口子开。三个女儿最后才生了一个男孩。天天几个孩子衣服穿的让人心疼。大冬天,还有个孩子穿单鞋。看着自己孩子的半旧的衣服。真想送过去。可是我老公不让,觉得那样不好。

我终于开始找工作了。一个月了。面试了好多。有个大公司面试的hr细节都跟我谈了。结果人事经理把我刷了。

小公司不是客服,就是销售。还是拿身边人开单的那种。工资还不超过3000。大部分都是2300-2800。孩子园长说我有资格证让我去当学前班老师。算了下,7.15-6点。一个月才1800-2300。更恐怖。

小城市的双休简直奢望。我老公天天忙到低也才3500。有时候多了能拿5000。

欲望,我也有。我想换手机。想换电脑。平板。网上的精致主义我也很想要。可是,我就是个普通人。也没有那么大本事。

好的是夫妻感情不错。甚至觉得过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有朋友忙着还贷款,天天工作,也就三四千。我们还能半年去一次旅行。别人冬天泡温泉都是大汤池。我们虽然一年一两次,但是也是几百一晚的私汤。认识了卖花的小哥。偶尔二三十一把鲜花,也可以把家里装扮漂亮。用朋友老公号撸u先。雅顿,雅诗兰黛。一二百也能撸到正装的量。小朋友衣服没有很多,感谢国外品牌的闹腾。我也光明正大的买安踏,361,乔丹,木木屋这种品牌。养不起猫狗。那就一缸鱼一只仓鼠。周末免费的公园带孩子亲子野炊。汽车因为油价贵,几乎不开。

他们以前是村子。占地后开发商的租金每年还能给每户一个人5000的年底分红。这也是我们平时攒的钱。而且我还有个好爸爸。压岁钱都给小朋友2000-3000。也能给娃攒起来。

我老公更是欲望低。穿衣出行更是没要求。我们俩都爱吃。偶尔出去吃喝。有好吃的,我回家还会研究菜谱回家复原。也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身边但是想赚大钱的,没几个好结果。婆婆5万扔掉了担保公司打水漂。朋友媳妇跟人跑到外地做微商被骗了几十万。老公表叔,厂房拆迁赔了200多万。也是被担保公司吃死了。朋友老公创业做管材。现在还有十万的货压在那。

倒是我们几个躺平的。仗着爸妈喜爱也算是过的舒心。

医保都有。连小朋友都有城镇医保。就算有坏事,一二十万也拿的出来。第三套房已经决定了给娃,或者卖了给他置换。再差也值五六十万。

找个能摸鱼的工作。够我社保就行。熬到老了。饿不死。撑不到。

挺好的。

user avatar

你不用试着去安慰他,

是个人都有欲望

繁衍的,未来的,

但是,现在的女性被洗脑,总觉得一定程度的正确,然后享受着未来需要偿还的性别和年轻红利,把自己从无产阶级剥离出去,这是何其可笑和悲哀的事情。总觉得自己生命中有白马王子。那种开豪车撒钱纸醉金迷生活的人,最后他爹妈也是需要会过日子的女人,最好还能门当户对,而不是技术好的,整的好看的。但是很多女性并不能清晰的认知,导致郭楠失去了繁衍的欲望,岛国做的逼真的挺牛逼的。

然后在生活上,一个月在城市的生活费加房租,正常一点的,也需要2000多,那么到底能攒多少钱?房价和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异导致人失去奋斗的欲望,就如同我经常说,指定一个目标,必须是踮脚就能够一够,只要跳起来就能达成,这种目标才有短期意义,因为人都是短视的动物。巨大差异的目标,只会让人觉得完成目前是遥不可及的,心态就会变得无所谓!

在信息上,比如破乎,年薪百万打底,人均985.别人晒豪车,玩嫩模,让嫩模排队好了玩俄罗斯轮盘;网红裸露一下就是就打工人10年工资;唱跳rap都不行,一个月比打工人带爹妈一辈子的钱还多的多。信息的透明和教育普及,造就了人民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地位,知道一堆毒鸡汤,知道有钱人并不是努力。就如同中关村劳模雷军一样,如果他不是转换赛道,他还是后进之辈嘴里的互联网老前辈罢了。人民见识到这些以后,就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年轻人,为了红,其实并没有底线,鬼畜和审丑才能红的时候,我不知道整体被资本主导的导向到底会如何。

85后,90初这代人,还是有着父辈的压迫,天性解放没那么奔放。再往后的人,会感受到更大的社会差异,和阶级差异。生育率还会进一步下降,甚至断崖式下降,就如同一场赌局中,都是一方是赢,或者一方赢2次,另一方看不到机会的时候,他会选择双输。就如同死了也要拉个垫背的一样。另外,城市的少民同样呈现这样的情况,对就是你们想的会生的多那种,我在宁夏自治区有蛮多这样的朋友,都是晚婚晚育,生的少。

人民对于队伍的纯洁性,一直是持怀疑态度,比如长沙的公务员,比如校门口的喝牛奶,最后结果就是冠冕堂皇的宣讲。民众也知道怎么回事,zf也知道,就是要糊弄一下洋鬼子,洋鬼子都会中文,都糊弄不清楚了。而地方越小,这种表现越明显。从古至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好好看看古籍,什么都写了,祖先们看待问题其实也很清楚,但是解决不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随便问人都知道,但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光脚的,找到机会,就想尝尝养在深闺的滋味。这在无数次农民起义中就体现出来了,而教员的队伍一定程度的纯洁性,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并且因为给地,待遇好,领导同甘共苦,还有指导思想。那现在思想有多少在,这个问题就太大了。教员认为他可以改变5000年以来的循环,事实在他晚年,他也发现人力有时穷。

国强人民不一定幸福,强大的苏联解体了,而被认为苟延残喘的俄罗斯,现在还是前三的强国,但是人民幸福吗?幸福个巴子,普京开始为了维持稳定,和上任的阻力,还是选择跟一部分寡头妥协,有一次妥协,就有无数次妥协。俄罗斯能强大吗?不能,只要寡头不倒就不可能。

zf如果不能正确的认知,大而不倒,而被资本绑架,问题总想拖一拖,留给下任,那么出事的时候,烟花会放的更大,至于底层民众,除非没有饭吃,要不也不会惨太多。如果没有饭吃,那就该去深闺体验一下了。苏宁要救,力帆万救,恒大要救。百姓?百姓才欠了银行10万块,那他卖儿卖女卖肾也得还。至于欠我10个亿的,明天让分行行长去拜访一下,提点东西,可不能让着凉生病心情不好了。p民,失业就失业啊,中年男人有三宝,快递,外卖,滴滴跑。啥?没五险一金,没保障?0.12.7?那谁让你买房子,结婚,生孩子的?你回乡下啊。许皮带的公司要倒闭了,那赶紧凑钱安抚好许首富,要不那么多失业员工咋办啊!他个人是个人的钱,老婆小孩是老婆小孩努力挣得钱,公司是公司的钱,公司倒闭了,还能让老婆小孩和自己辛苦挣得,在瑞士银行的钱吐出来啊?

要么呢就是让民众不读书了,改宗教,这个管用!但是一旦工业化就退不回去。要么呢,就是灯塔那套,反智教育,事实也不管用,红脖子都成什么样了!要么呢,就是能把毛选弄好,但是呢,也不容易,邓时代,谈税改都得zy下来人。所以大家歇歇吧!韩国和日本的血液里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农民起义。但是我国有传承的

user avatar

因为互联网的网络社会已经无奇不有,万分绚丽,各种情欲供需极致“麻木”,可能达“不仁”之程度,不少年轻朋友完全没了自我感觉,凡事只要上上网就觉得大开眼界,沉浸在无感无知无思想的枯井之中,这是严重的现象。

结论是不必问为什么?不论男女老少,必要直接反求诸己,由感知开始学起!

user avatar

到现在还不承认是分配出了问题,反而不断的责备年轻人的低欲望。

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就是不断的培养中产,然后收割中产的过程。除非这个人天赋异禀搞出了惊天的成就,要么这个人颜值情商学习能力超凡脱俗,否则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是被养肥然后宰掉的“年猪”。

但年猪好歹还可以享受一段时间食物充足,相对优厚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长膘才能下崽。而现在很多人甚至都不愿意给我们这些年猪多喂一点饲料,希望你996,007,还希望你最好一个月只拿两三千块,而自己却利用法律的漏洞逃避大量的税收,然后再把资产子女转移。反过来指责你躺平不结婚不生孩子不承担社会责任。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低欲望,人口生育率又率创新低?王思聪们又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可以和美女夜夜笙歌?那些流量明星又有什么资格可以日入百万?一个靠着房地产吸全国人民的血,一个靠着资本运作践踏社会的底线?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向上的通道基本上关闭了,除非你愿意拿命去搏一下,读了书的可以去华为阿里感受下福报,没读书的也可以买辆小电驴送送外卖全年无休挑战月入过万。卷出来了,前者或许35岁前可以攒出首付,后者或许可以干几年可以回家盖个二层小楼。

但凡你有一点懈怠想休息一下,马上你的老板就会找你谈话,你的家人就会骂你懒惰,甚至成了整个社会攻击的目标。那还玩个毛啊。

来一趟也不容易,很多东西本来就不是我们必须要去背负的,如果是为了国家,比如疫情期间,去不了一线,也可以做个志愿者,守一方平安。但你说要我们为了资本家换新车换老婆换大别墅而努力,呵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几年,“低欲望”这个词在年轻人中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感觉身边好多人,包括我自己,好像都进入了一种“佛系”状态。不是说完全没追求,但那种曾经被大张旗鼓宣扬的“拼搏奋斗、出人头地”的激情似乎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温和、更随遇而安的态度。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透.............
  • 回答
    这年头,一提家里要来客人,不少年轻人的脸就垮了,心里那叫一个“抵触”。别以为是他们不懂事,或者跟长辈对着干,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道理和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挺现实的。首先,得说说个人空间和隐私这事儿。咱们年轻人现在活得越来越讲究“我”了。在自己家里,就是最放松、最自在的时候。你可以穿睡衣晃悠,可以邋里邋.............
  • 回答
    这些年,我身边确实听到不少年轻人对体制内工作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是羡慕,有时候又带着点瞧不上。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挺多原因掺和在一起,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信息差和认知差异是挺重要的一点。 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互联网让很多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了。大家能看到体制外很多新潮的.............
  • 回答
    眼下,失眠似乎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年轻人的坎”。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烦恼,如今却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中间蔓延开来。这背后绝非单一原因能解释,而是当下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精神压力是夜不能寐的“罪魁祸首”要说年轻人失眠最普遍的原因,精神压力绝对是当之无愧.............
  • 回答
    如今,放眼望去,不少年轻人都对婚姻显得有些犹豫,甚至可以说是“望而却步”。这背后并非是简单的“不想”,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首先,经济压力是横亘在许多年轻人面前的一座大山。在许多城市,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不断攀升,攒下一笔.............
  • 回答
    最近走在街上,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感觉周围的年轻人好像都在穿“爸爸的衣服”?没错,就是那种看起来肥肥大大的、廓形感十足的衣服。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太在意,直到我发现这种风格渗透到了各种场合,从休闲逛街到一些稍微正式一点的场合,都能看到宽大款的身影。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这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得说说.............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追逐演艺圈的光鲜亮丽,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相对较低?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与文化导向的演变: “流量为王”与“名利至上”的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大学问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现在好多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月月光或者月月负债的情况确实不少。这跟生活成本高、就业竞争激烈、消费观念转变等等都有关系。你说的“一万块掏不出来”,这背后往往是“可支配收入”的问题。年轻人刚入社会,工资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个普遍现象。您提到2016年左右,那时候确实能看到不少同学穿着新百伦,而且像LV、Chanel这类奢侈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时代背景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与品牌的诱惑首先得承认,2016.............
  • 回答
    在当今社会,我们确实观察到许多年轻人虽然年龄尚轻,却已经开始对30岁后的生活感到焦虑。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这种焦虑意识是否能帮助他们避免“年龄危机”,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年轻人对30岁后生活产生焦虑的原因:1. 社会对“成功”定义的固化与压力: 职业发展瓶颈: 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似乎特别热衷于批判社会,而且很容易只看到它的“阴暗面”,甚至表现出一种偏激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得说说“批判社会”本身。这事儿吧,其实一直都有。古今中外,哪个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有点心酸的问题,也是当下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境。仔细想想,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 代沟。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现在的年轻人,从小接触的信息渠道、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他们的父母那一辈,有着天壤之别。举个例子,父母可能习惯于通过.............
  • 回答
    2021年武汉事业单位的招录人数大幅增长,达到3573人,与往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事业单位视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职业选择。究其原因,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铁饭碗”的吸引力依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尤其是咱们年轻人。老听人说“何不食肉糜”,这句古话现在时不时就跳出来,而且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好像真的有点这个意思。咋回事呢?我琢磨着,这事儿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明白的,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信息爆炸下的认知偏差:看到的是高楼大厦,没看到背后的砖瓦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相比于上一辈,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普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经济层面的压力: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压力来源。 高企的房价与租金: 上一辈: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民国时期《觉醒年代》里那群年轻人,像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确实是群充满理想、激情和朝气的代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面对着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四伏,所以他们的“理想”往往是关乎民族存亡、国家富强,是那种宏大叙事.............
  • 回答
    “感觉现在的当打之年足球球星都很平庸”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颇具争议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既有足球运动本身的发展变化,也有我们作为观众的观察角度和期望值的影响。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足球运动的整体发展与战术演变1. 战术的成熟与均质化: 现代.............
  • 回答
    这届年轻人,总觉得创业跟玩儿似的,好像只要脑袋里冒出个点子,往网上一丢,再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IPO 指日可待。为啥会有这感觉?咱就掰扯掰扯。首先,这得说到咱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环境。你想啊,咱们这代人,多少是看着互联网公司一个个崛起的。从马云、马化腾,到现在的拼多多、字节跳动,这些名字跟神话一.............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确实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十多年里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2011年,您提到1.8T发动机在SUV领域还不算普遍,而现在却成为了许多国产SUV的主流选择。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技术、市场、政策和消费者需求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技术进步与涡轮增压技术的成熟这是最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