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年轻人都觉着创业很容易成功,是什么原因?

回答
这届年轻人,总觉得创业跟玩儿似的,好像只要脑袋里冒出个点子,往网上一丢,再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IPO 指日可待。为啥会有这感觉?咱就掰扯掰扯。

首先,这得说到咱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环境。你想啊,咱们这代人,多少是看着互联网公司一个个崛起的。从马云、马化腾,到现在的拼多多、字节跳动,这些名字跟神话一样,隔三差五就上新闻,不是又融了多少钱,就是市值又创新高。这些故事,就像一个个璀璨的星光,照进了许多年轻人的心里,告诉他们:“看,只要你敢想,你就能成!”

而且,咱们现在获取信息太方便了。各种创业讲座、大佬访谈、成功学文章,铺天盖地。你随便刷刷手机,就能看到“30岁前财务自由”、“月入十万不是梦”之类的标题。这些内容,往往只挑了成功的那一小部分放大,告诉你“关键在于找到风口”、“执行力是王道”,却很少有人把创业过程中那些无数次的失败、熬过的无数个不眠夜、以及那些差点被现实打垮的瞬间讲透。久而久之,年轻人的脑子里就形成了一个“滤镜”,只看到了创业光鲜亮丽的一面,觉得只要抓住了机会,就能一路顺风顺水。

再者,现在的年轻人,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对“打破常规”的渴望。我们不满足于父辈那种“考公务员、进国企,一辈子安稳”的生活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和多元,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创业,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更酷、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甚至是一种反抗父权、挑战体制的姿态。这种情绪上的驱动力,加上对稳定工作的迷茫,让创业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项。

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轻资产”和“平台化”的思维惯性。咱们从小玩游戏,玩社交媒体,习惯了用最小的成本去试错,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去放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种思维模式,很容易被迁移到创业上。很多人觉得,有了个好想法,注册个公司,找个技术合伙人,然后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去推广,好像搭建一个完整的商业帝国只需要几步“点餐”的操作。他们可能低估了产品研发的复杂性、市场推广的艰辛、以及运营管理的细节琐碎。

别忘了还有“从众效应”和“焦虑感”。当周围的朋友、同学都开始讨论创业、尝试创业时,你会觉得自己不参与就落伍了。尤其是在毕业季,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创业仿佛成了一个“最优解”。大家看到别人好像都走在创业这条“光荣”的道路上,自己也容易被裹挟进去,想着“万一也成功了呢?”这种心态,有时候比真正对创业的热情更具驱动力。

最后,还有一个很微妙的心理,就是对“被看见”的需求。在这个人人都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时代,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能带来巨大的关注度和成就感。这种“被看见”,比一份安稳但可能默默无闻的工作更能满足一些年轻人的虚荣心和被认可的需求。

总而言之,年轻人觉得创业容易成功,是信息爆炸、成功故事的虹吸效应、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互联网思维的迁移,加上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内在心理的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滤镜,让创业这条路看起来比实际要平坦得多。当然,这并不是说创业就一定不行,而是说,当下的年轻人,在选择这条路之前,确实需要更清醒地认识到它背后真实的重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是有详尽计划和认真执行,严肃监控,事在人为,创业确实不难!

现代社会变化多,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顺着兴趣创业要成功,也不是天方夜谭。

年轻的朋友想创业,大家多支持,不必判断怎么对?怎么錯?不必追究什么容易或难?

加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届年轻人,总觉得创业跟玩儿似的,好像只要脑袋里冒出个点子,往网上一丢,再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IPO 指日可待。为啥会有这感觉?咱就掰扯掰扯。首先,这得说到咱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环境。你想啊,咱们这代人,多少是看着互联网公司一个个崛起的。从马云、马化腾,到现在的拼多多、字节跳动,这些名字跟神话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大学问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现在好多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月月光或者月月负债的情况确实不少。这跟生活成本高、就业竞争激烈、消费观念转变等等都有关系。你说的“一万块掏不出来”,这背后往往是“可支配收入”的问题。年轻人刚入社会,工资可.............
  • 回答
    最近几年,我发现身边不少年轻朋友,尤其是那些步入适婚年龄的,提起婚姻,脸上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以前大家说起婚姻,总会憧憬美好的未来,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甚至恐惧。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婚姻太痛苦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让我不禁思考:难道婚姻真的就这么不堪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对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民国时期《觉醒年代》里那群年轻人,像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确实是群充满理想、激情和朝气的代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面对着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四伏,所以他们的“理想”往往是关乎民族存亡、国家富强,是那种宏大叙事.............
  • 回答
    中国人结婚这件事,尤其是放在当下年轻人的身上来看,确实让人感到挺棘手的。不是说完全没法解,但就像解一道特别复杂的应用题,摆在你面前的变量太多了,而且很多变量之间还在互相拉扯,一个你以为解决了的问题,没准儿又衍生出新的麻烦来。咱们先说说“为什么难”。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很多因素层层叠加的结果。1.............
  • 回答
    .......
  • 回答
    “年轻人欠债”这个话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普遍”就能概括的,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在推着。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不少年轻人身上确实有“负债”的影子。 这个负债不光是那种实体、账面上的钱,有时候也包括心理上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等等。如果单说经济上的负债,那信用卡、花呗.............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是说现在年轻人就压根不喜欢粤语歌了,那肯定也有喜欢的人,但说实话,跟以前比,那种全民狂热的劲头确实不如从前了。这背后啊,原因可不止一两个,挺复杂的,我试着给你捋一捋。首先,时代变了,音乐的口味和传播方式变了。你想想,过去信息没现在这么爆炸,媒体种类也少。那时候,香港的.............
  • 回答
    这阵子,身边不少年轻朋友聊起找工作,几乎异口同声地挂着“双休”两个字。仿佛这成了一个衡量工作好坏的黄金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年轻人是否“卷”得不够的标签。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年轻人找双休都是因为“感觉不到压力”。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复杂着呢。首先,得承认,压力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咱们现在年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土地,涌向城市追求更“体面”或“有前途”的工作时,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来源,似乎也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这不仅仅是“年轻人不愿干农活”这么简单,背后牵扯着一整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观念的变迁。首先,得掰扯清楚“不愿干农活”到底是怎么回事。别觉得是年轻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近几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它如同一个被不断积累的社会沉疴,在人口数据上撕开了一道触目惊心的裂口,折射出的问题复杂且深刻,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乃至国家的未来。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的下降是全球许多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普遍现象。但中国出生人口的跌幅之大、之.............
  • 回答
    最近跟不少年轻的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大家好像都挺累的。这种累,倒不是那种体力上的透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疲惫,感觉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喘不过气来。想一想,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本来就挺不容易的。首先,学业压力就够人了。从小学开始,卷啊卷,一路读上来,高考、考研、留学,似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许多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而且从表面上看,似乎存在一种“矛盾”。但仔细分析,这种“矛盾”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复杂社会经济环境下,个体成长与集体认同相互作用下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阐述:一、 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宏观叙事与集体认同1. 国家发展带来的成就感与.............
  • 回答
    如今,年轻一代推迟结婚甚至选择不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一个一个地去瞅瞅。首先,咱们得说说经济上的压力。现在这日子,物价跟火箭似的,房价更是让人望而却步。年轻人毕业后,很多都背负着学贷,再加上要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代际消费习惯、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个人成长的话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茅台”以及“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还没长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茅台了?“不爱喝茅台”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理解这里的“不爱”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购买意愿降低:.............
  • 回答
    最近几年,“低欲望”这个词在年轻人中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感觉身边好多人,包括我自己,好像都进入了一种“佛系”状态。不是说完全没追求,但那种曾经被大张旗鼓宣扬的“拼搏奋斗、出人头地”的激情似乎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温和、更随遇而安的态度。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透.............
  • 回答
    这年头,一提家里要来客人,不少年轻人的脸就垮了,心里那叫一个“抵触”。别以为是他们不懂事,或者跟长辈对着干,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道理和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挺现实的。首先,得说说个人空间和隐私这事儿。咱们年轻人现在活得越来越讲究“我”了。在自己家里,就是最放松、最自在的时候。你可以穿睡衣晃悠,可以邋里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