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客观来说,韩国有什么地方超越了日本和中国?

回答
从客观角度来看,韩国在某些领域确实展现出了超越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势头或独特优势,但这并非是全面的碾压,而是某些特定方面的突出表现。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并尽量避免AI的刻板痕迹。

首先,在文化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方面,韩国无疑走在了前面。

Kpop的全球化战略与执行: 这一点是韩国文化输出最显著的标志。日本虽然有长久而深厚的动漫、游戏产业基础,但其文化影响力更多集中在亚洲区域,或在特定圈层(如动漫迷)有广泛认知。中国的文化输出在近年来也在加速,但整体的全球化影响力与韩国相比仍有差距。韩国的Kpop,以其精心策划的练习生制度、高度工业化的制作流程、极具魅力的表演形式以及精准的海外市场营销策略(包括社交媒体的深度运用、跨国合作等),成功地将韩国偶像团体打造成了全球性的文化符号。从音乐本身到MV制作、粉丝互动,再到周边产品和演唱会体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且这种模式已经影响了全球音乐产业的运作方式。像BTS、BLACKPINK这样的组合,其全球号召力和经济效益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能够影响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

韩剧的叙事深度与情感共鸣: 相较于日本电视剧通常侧重于细腻的生活观察或职业剧,以及中国电视剧在历史剧、家庭剧等题材上的优势,韩剧更擅长于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社会议题以及浪漫情感。很多韩剧能够巧妙地将社会现实(如阶级差异、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境)融入引人入胜的剧情中,触及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共鸣。例如,《寄生虫》在奥斯卡获奖,就是韩剧叙事能力和反映现实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证明。虽然中国和日本也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但韩国在“软输出”和建立情感连接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其次,在某些科技应用与用户体验方面,韩国也展现出领先。

智能手机与移动通信技术: 韩国在智能手机的创新和普及方面,长期以来都是世界级的领导者。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不仅在硬件制造(如屏幕技术、芯片制造)上具有全球竞争力,更在用户界面设计、智能手机功能整合和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多引领行业潮流的解决方案。你拿起一部高端韩国手机,从解锁方式的多样性、相机功能的强大,到流畅的操作体验,都能感受到其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的细致打磨。相比之下,虽然中国在通信技术(如5G)和手机出货量上非常庞大,但其品牌在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的精细化程度上,虽然在进步,但整体给人的“领先感”可能稍弱于韩国头部品牌在某些时期所达到的高度。日本虽然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步伐和全球影响力,尤其是在智能手机这个领域,已经明显不如韩企。

互联网服务与移动支付的普及: 韩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生活便捷性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例如,韩国的网速普遍较快,互联网服务渗透率极高。在移动支付和在线服务方面,韩国的普及率和便捷性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许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线完成,并且体验非常流畅。这一点可能不如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样一骑绝尘,但韩国在“无现金社会”的建设以及互联网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方面,也走在许多国家的前面。

第三,在部分制造业的精细化与创新上,韩国也有其独到之处。

汽车设计与品牌形象的重塑: 起亚和现代汽车在过去二十年中完成了令人瞩目的品牌形象重塑。它们在设计语言上的大胆创新,以及在车辆性能、配置和安全性上的持续提升,使得韩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尤其是在设计方面,它们能够抓住全球消费者对时尚、运动和科技感的追求,推出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成功地改变了过去“性价比”的标签,迈向了“品质与设计并重”的行列。日本汽车工业虽然整体实力强大,但在某些细分市场的设计前卫性和品牌话题性上,可能不及近年来崛起的韩国品牌。中国汽车品牌虽然发展迅猛,但要达到韩国品牌在设计和品牌国际化上的成熟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家电产品的用户导向与智能化: 韩国的家电产品,如三星、LG等,在用户体验设计、智能化功能以及外观设计上都非常注重。它们的产品往往能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需求进行优化,并且在智能化互联方面走在前列。比如,许多韩国家电产品能够实现跨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更便捷的生活解决方案。虽然中国也有强大的家电制造能力,但韩国品牌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智能化体验的打磨上,往往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日本家电品牌虽然也有其优势,但在某些创新性和用户界面设计的吸引力上,可能不如韩国品牌那样具有现代感。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日本和中国在各自领域都有着极其深厚的积累和独特的优势。例如,日本在精密制造、传统工艺、动漫游戏产业的深度和影响力、以及汽车工业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依然是世界顶尖水平。中国则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应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市场潜力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说韩国“超越”了日中,更多的是指在文化产品的全球化传播力、某些科技应用的用户体验,以及部分制造业在设计创新和品牌形象重塑方面的突出表现,并且这些领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韩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独特形象。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而不是一种全面的否定或捧一踩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韩国现代化自行重炮数量压倒中日——更准确地说法是压倒中美俄,全球第一。

战后第一代自行火炮是敞开式炮塔或者固定炮架的自行榴弹炮,第二代的标准是旋转炮塔可以360度射击,第三代就得是自动化开火、数字化定位,否则在21世纪强国对抗中根本没用。

现代高强度战争中,双方的搜索和打击能力都很强,自行火炮必须不断移动或保持隐蔽状态才能生存,必须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进入阵地开炮才有用。为实现这个目标,传统老炮要么得进入工兵早早整平的预设阵地,要么花半个小时以上拉杆子测绘。美国人的M109A5帕拉丁开创了数字式自行火炮时代,自带数字式地图和定位系统,停车随便找个场地就能打炮,打完马上就能跑,和二代火炮相比油滑得像泥鳅,更重要的是步兵兄弟再不用再苦挨半小时才能等到火力支援了。

同时,现代军队的反炮兵能力也越来越强,炮弹出膛以后两分钟敌人反击就到,所以射速也很重要,快速打几发就得跑路。德国的PZH2000代表了完善的三代自行火炮的射击能力——停车就开火,在敌人反击过来之前起码能打十发,实际投送能力比上一代翻倍。

未来的大规模战争中,比较先进的二代坦克如96或者T-72,在战场上还有一定价值,未经数字化改造的旧式火炮几乎输出不了什么火力,等于20世纪还在用燧发枪。比如说俄国2S19自行火炮虽然炮塔部分跟我们的05自行炮是亲戚,但是每门炮自己都没有定位导航系统,得靠炮兵连的测地车才能进入阵地,一个连6到8门,火力也就相当一门真三代炮,而且得十几分钟才能开火,在高强度战争中聊胜于无。

总之,现代陆军的野战能力,主要体现于先进主战坦克和三代自行火炮(以及数字化改装的二代火炮)数量。对比一下各国的现代陆军装备,结论很惊人:

这几年,韩国的自行火炮出过不少段子,但客观评价,基本技术指标配得上三代标准,数量则碾压全球。中国300多辆貌似不少,但就算把较落后的自行122算上,也最多第二。美国即便把M109A6这种半自动装填火炮拿来凑数,和韩国比也望尘莫及。实际上,全世界数字化+自动装填的自行火炮,三分之一以上在韩国。

为什么韩国如此“强大”?

当代国家的重装备数量、质量,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国力、需求、经济、历史积累。韩国在几方面都处于“合适”的位置,所以自行重炮的质量和数量都非常惊人。

从国力来说,足够大的国家不太担心全面战争,就算打起来也足够的纵深来争取时间,转型工业生产装备,所以最先进的装备不一定多;而小国就算再努力,军队规模也不会太大。韩国有5100万人口(比西班牙多,比意大利少),在工业国里的排名不高不低,需要大量的先进装备提供安全感。

从需求来说,美国虽然在全球打仗,但主要是海空军干预,少量陆战还可以依靠世界最强的空军火力支援,不需要太强大的陆军炮兵。俄国中国都不面临全面战争的威胁,反而在美国压力下要抱团取暖;欧洲各国集体防御加少量海外干预,也没有动力养太多先进重装备。更何况大国要在广阔范围内作战,更倾向于调动方便的空军输出火力。人口众多又在小区域内面临强大陆战压力的工业国,只有韩国了。

从经济来说,巴基斯坦和印度和以色列都有强大的陆战需求,俄国也逐渐卷入一些高烈度地面冲突,但他们的经济水平都太差,尤其是经济增量不足,没法像韩国那样不断更新重武器。(韩国gdp高于俄罗斯)

从历史积累来说,苏联冷战时投资大,俄国对一些老装备修修补补还能欺负小国,中国陆军长期低水平发展,开始造新装备没几年,90年代和21世纪都没造太多的重武器。

以上原因综合下来……韩国综合打分最高,于是就拥有了全世界最强的自行火炮队伍。

当然这并不说明韩国强大,只能说明比韩国有钱的国家不需要像它这样穷兵黩武,比它穷兵黩武的国家又没有它有钱,既有钱又穷兵黩武的沙特没有工业,没法自己升级装备。结果造就了“宇宙第一野战炮兵”。难怪北方的金同志总结说:

现代战争就是炮战。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韩国能有如今的国际地位,的确是有几把刷子的。

人家的长处,我们要承认、要学习、要奋起直追,

否则我们和某些愚蠢自大的韩国人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问题下面大多是耍嘴皮子、调侃、讽刺韩国,

抖机灵可以,但人家的长处,该承认的要去承认,

想要成为未来的第一名,就得盯着现在的第一名。


目前韩国领先中国和日本最重要的一块是消费电子领域。

日本整体开始溃败,但很多局部技术还是最领先的。

中国整体开始追上,但很多高端技术还没有掌握。

只有韩国,实现了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通吃。

拿大家喜闻乐见的手机领域来看,

三星一家的利润就相当于华为、OPPO和小米之和。

这还是三星在遭遇各种负面事件、老板身陷囹圄下做到的。


三星在手机领域内的统治力来源于他的全产业链通吃。

苹果手机有N个零部件,来源于成百上千个厂商。

而三星手机的零部件,却几乎都来自三星自家的工厂。


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明明是竞争对手,

但苹果手机的处理器仍然有一半来自三星

因为全世界只有三星和台积电可以生产满足苹果要求的处理器。


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彻底掌握28纳米制程芯片制造技术,

但韩国已经量产10纳米制程芯片,明年将要量产7纳米制程芯片。

华为、小米、蓝厂、绿厂的处理器生产,不是靠台湾就是靠韩国。

三星NOTE7炸机事件后,很多人都以为三星会因此利润大减,

没想到三星的利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增加不少。

因为三星是NAND市场的霸主,三星用NAND涨价弥补了手机的损失。


去年固态硬盘、内存条、优盘甚至闪存卡在内的几乎全部闪存产品都涨价了

这股涨价潮,就是三星带动起来的,因为全世界只有韩国的三星、海力士,

美国的美光、日本的东芝四家主要供应商,其中韩国的两家最大。

2013年,韩国海力士在无锡的晶圆工厂爆炸后,全球存储芯片价格暴涨25%


去年,苹果推出了苹果X手机,价格将近万元,消费者大多觉得太贵了。

但实际上,苹果公司自己却说,苹果X的利润率比同期的苹果8低很多。

因为手机零部件里成本最大的一块就是屏幕,而屏幕又是韩国的领先之处。


韩国在面板上的领先,让中国吃了多年的亏,直到现在。

当年长虹等一批中国彩电企业,在CRT电视领域,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

韩国的LCD电视,不仅打垮了中国的CRT电视,还打垮了日本的等离子电视。

于是,中国电视企业多年来只能高价购买韩国的LCD面板。

中国政府不得不斥巨资支持京东方等国产面板企业研发LCD面板技术。

但是,韩国企业一直让追赶的中国企业很难受。


当中国企业投入巨资,刚刚研制出一代面板时,

韩国企业迅速把一代面板疯狂打折甩卖,

让中国企业无利可图,不能收回投资。


韩国企业可以通过高价卖新一代面板来盈利,

但中国企业没有收回投资,很难继续研发新一代面板。

幸亏中国政府十几年来一直投入巨资给从未盈利的京东方,

这才让中国的面板企业存活至今,并逐步追赶上来。


但是,这场战役远远没有结束。

如今中国面板企业已经掌握了高世代LCD面板技术,

但韩国已经开发出更先进的OLED面板技术。


iPhone X所使用的AMOLED屏幕全部由三星提供,

三星以每块150~160美元的高价卖给了苹果,

目前只有三星的AMOLED屏幕能够达到苹果要求,

无奈之下苹果公司都不得不只能压低自己的利润。

如今,OLED面板技术几乎是韩国的天下。

小尺寸的OLED屏幕是三星的天下,

大尺寸的OLED屏幕是LG的天下。


综上所述,韩国在芯片、闪存、屏幕这三大领域内都领先,

使得韩国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内都占尽优势,

我国的消费电子工业还有很多差距要弥补,

一定要认清形势、奋起直追。

user avatar

先说说造船。


2010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首次全面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且超越得还不少。

2010年数据如下:

  • 造船完工量占全球43.6%,韩国30.9%,日本20.9%
  • 新接订单量占全球54.8%,韩国33.6%,日本5.3%
  • 手持订单量占全球41.2%,韩国32.9%,日本17.4%

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按照2010年及前几年的增速,中国造船业用不了几年就能彻底碾压韩国。

PS:中日韩加起来占了全球造船吨位份额的95%+,欧洲主要生产豪华游轮和海洋工程船,美国造船业基本只剩军舰。


下面是2011-2017年中韩日在世界造船完工吨位的份额:

  • 2011年,中国41.2%,韩国33.3%,日本20.0%
  • 2012年,中国42.5%,韩国31.8%,日本19.3%
  • 2013年,中国41.4%,韩国33.3%,日本22.9%
  • 2014年,中国39.9%,韩国28.5%,日本24.9%
  • 2015年,中国40.8%,韩国30.5%,日本21.9%
  • 2016年,中国35.9%,韩国36.3%,日本21.9%
  • 2017年,中国41.2%,韩国33.3%,日本20.9%

7年过去了,中国并没有甩开韩国。以5000万人口的体量,咬住近14亿人的中国,甩开1.2亿人的老师傅日本,实属不易。


重要的是,以上数据只是载重量,并没考虑船只的类型和附加值。

中国过去十年造船技术突飞猛进,LNG运输船、海上钻井平台、巨型集装箱船等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但是,韩国也没停下,目前韩国在高附加值船型上的优势依然明显。


以中国几大船厂前几年接的一个著名大单为例——30艘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全球最大矿砂运输船,每艘运载量40万吨,造价8800万美元

前几年的另一个著名大单是韩国大宇承接马士基公司的20艘1.8万箱集装箱船(当时全球最大),命名为“3E”级(Economy of scale, Energy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improved),注意这个名字,后续还会碰到

该型集装箱船的载重能力是16.5万吨(当然,不同船型不好直接对比载重),造价1.85亿美元


近两三年是全球集装箱船军备竞赛的高峰期,每隔几个月世界纪录就会被刷新一次,下面是目前已下水的巨型集装箱船排名(同型只列一条),感受下韩国企业在这一高附加值船型上的绝对优势。

其中,“中海环球”号很有名,曾经上过新闻:

下面这个图片传播很广。这艘曾经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是现代重工制造的。

去年,一条新闻另人振奋:沪东、外高桥从韩国人手里抢来了2.2万箱集装箱船的大订单,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最大。

然而,没用多久,马士基宣布将从韩国订购2.3万箱集装箱,再一次领跑军备竞赛。


再来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随着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力度的加强、“煤改气”的大力推进,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暴增,2017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3813.41万吨,同比增加46.40%

曾经,LNG运输船是被日韩垄断的船型,中国在2008年建造了第一艘LNG船,运载能力14.7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中日韩都从法国引进专利建造)。

在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三集“赶超之路”中,沪东造船厂建造的LNG船登上了荧幕。

目前,沪东是我国唯一能建造超大型LNG船的船厂,建造过的最大吨位LNG船运载能力是17.2万立方米(2015年首艘)。

但是,韩国建造的最大LNG船的运载能力是26.6万立方米——三星重工的Q-Max船型(2007年开始建造),日本船厂目前也主要建造16-17万方的船型。

韩国三大船厂在大型LNG运输船领域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且在17万方以上的市场基本独霸天下。对比下中韩最大的LNG船:

  • 三星“Q-Max”:长345米,宽53.8米,26.6万立方米。
  • 沪东“巴布亚”:长290米,宽46.95米,17.2万立方立方米。

下图为截止2016年的全球LNG运输船交付和在建量,韩国厂商超越中日,占据主导地位。

2018年除夕的《新闻联播》中,一则全球各地中国人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其中一条拜年视频来自中俄合作的“全球最大北极LNG”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光第一期工程就将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万立方米LNG。

由于深入北极圈600公里,夏季运输路线走北冰洋航线,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需要有一定的破冰能力。

该项目的LNG运输船由大宇建造,这也是世界首级能在冰区航行的LNG运输船。15艘船造价48亿美元,平均每艘3.2亿美元,比同尺度的集装箱船贵了一倍。

日前,由韩国大宇造船巨济船厂建造的全球首艘Arc7冰级LNG船“SCF Yamal”号顺利下水,该船也将是世界首艘能在冰区航行的LNG运输船舶
该艘船舶全长299米,宽50米,可以一次性运输1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并有俄罗斯Sovcomflot下单订造,用于服务Novatek运营的Yamal LNG项目。该船具有极强的破冰能力,能在夏季从亚马尔项目萨别塔港沿北极东北线航道向亚洲地区运送液化天然气。


看完LNG运输船,再看海洋工程领域。

先看一艘全球最大、最贵的海洋工程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Pioneering Spirit”,造价高达30亿美元

该船的造型奇特,可以看做由两条巨型油轮拼起来。全长382米,宽124米。船头U型空间的作用是把海上石油/天然气钻井平台“夹起来”、“抬起来”、然后拆走。拆完后由船尾的2.5万吨起重机把钻井平台导管架拆走,可以看下图: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上,韩国目前还是第一,无论金额还是质量。

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共产生了101亿美元的海工订单:

  • 韩国拿到了54亿美元,第一,手持订单平均每座5.95亿美元。
  • 中国20亿美元,第二,手持订单平均每座8300万美元。
  • 新加坡13亿美元,第三,手持订单平均每座2.55亿美元。

为什么韩国的单座平台价格优势领先那么大?因为世界上许多类别的海工产品中,最大规模、最昂贵的,都在韩国制造,少数创纪录的顶尖产品直接拉高了单价。

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为例,这是一种集成了海上石油生产、处理和存储的船只。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FPSO是三星重工制造的。Egina FPSO,长330米,宽61米,排水量50万吨,日产原油20万桶,存储量230万桶(约30万吨),造价30亿美元。

和FPSO类似的就是FLNG,顾名思义,前者负责石油,后者负责液化天然气。FLNG是一种出现不久的新船型,最大的FLNG也是三星制造的。

Prelude FLNG,长488米,宽74米,排水量60万吨,造价125亿美元。这个数字堪比美国的福特级核航母,或者100多座深海石油钻井平台。

回忆一下此前大宇给马士基建造的20条3E级集装箱船,看看他们的大小对比。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这些年在许多高附加值船型上取得了零的突破,但和韩国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韩国的策略是:集中力量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集中突破,扶持该领域的国际巨头,让其具备能和国际一线巨头pk、甚至保持该领域全球领先的优势——三星、现代、SK,芯片,造船、汽车等都是如此。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虽然经济体量远大于韩国,但韩国就只在少数几个领域和大家同台竞争,这让超级大国也很难做到在该领域比韩国公司投入得更大。


举个例子,三星电子去年的资本开支440亿美元,位居全球上市公司之最,远超第二名

前10的其他公司:4家石油公司、4家通讯/电视运营商。除三星电子以外,只有一家制造业——大众汽车,其资本开支不到三星的一半。

这440亿的开销中,2/3用于半导体,1/3用于显示屏。这让三星电子在芯片上的投入超过英特尔+台积电的总和,达到全球半导体资本投入的29%。

对比一下:中国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第一期的规模是1400亿人民币,正在规划中的第二期是1500-2000亿人民币。

该基金2014年成立,到2017年底,实际投入了794亿元,也就是三年投了120亿美元——就算考虑所谓的1:3拉动社会资金,也只是三年拉动了360亿美元社会资金(是否落实存疑)。

而三星电子在集成电路上一年的投资就是260亿美元。

虽然韩国只有5000万人,但由于集中突破,让其在优势领域的投资不亚于、甚至远超于中国、美国这种体量的对手。

PS:有关我国近两年在集成电路和液晶面板上新建设的项目及其进展,可以参考我的这个回答:

中国目前正在投资上千亿元,在武汉、合肥、成都、南京等地新建自主的NAND/DRAM 闪存/内存工厂。

位于武汉东湖不远的“国家存储基地”一期工程已经主体工程竣工(三期工程总投资240亿美元,预计2020年完工),今年将开始小规模量产32层64G闪存。

2017年,三星花费140亿美元在平泽建立的64层512G闪存工厂竣工。

2018年,三星花费130亿美元的平泽二期即将投产,用于生产DRAM。

三星的计划是,2021年前,在平泽继续投入280亿美元

也就是说,三星在平泽工厂的资本开支,是我们在武汉的“国家存储基地”的2倍多,且技术领先3-5年。

2017年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半导体事业屡屡刷新业绩,高达65兆韩元(约612亿美元)的营收更助三星一举超越英特尔(Intel),荣登全球半导体业界龙头宝座,相关部门员工奖金高达月薪的400%。
位于三星华城厂区旁的高耸建筑物落成于2017年4月,是三星设备解决方案研究所(DRS),聚集众多研发人才,为三星半导体事业蓄积能量。目前有1.3万名硕博士研发人员与2000名辅助人力,共1.5万人在DRS办公室内工作。
2017年7月三星在平泽工厂一楼生产先进的64层3D NAND,计划在二楼增设DRAM产线,最快2018年5月就能量产DRAM。业界认为三星电子积极扩大存储器产能,为的是提防2018年下半年大陆业者进入市场。


三星在芯片上的巨额资本投入,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感到胆寒,可以说,韩国人基本控制了全球闪存/内存市场的周期和节奏。

未来几年,当我国落后三星1-2代的闪存/内存工厂大规模投产后,三星就可以凭借自己巨额的垄断利润来搞降价倾销。

凭借其成本、良率上的优势,将芯片价格持续打压到中国芯片厂的成本以下、而在三星的成本以上。从而让中国芯片厂离不开国家补贴,而不能做到自身的正向循环。


当然,韩国优势产业的成功,也是其十余二十年持续保持不计成本的投入、国家金融支持的成果。中国想要在造船、芯片领域赶超韩国,就要有和韩国人一样的战略定力。


中国的优势在于——最大的市场、最全的产业链。我们是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中枢,也是全球航运量、石油进口量的冠军。

市场的需求+持续不计短期回报的持续投入,韩国在造船、海工、电子、芯片领域的奇迹,也将在中国诞生。


用我微博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韩国是个“非典型发达国家”,其人均gdp从1万美元到3万美元的过程中,制造业比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略有增长,金融业的比重反而还降低了。

中国也是个“非典型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时就拥有如此庞大、技术水平也不低的制造业产业链。

所以中国和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增速最快的两个非资源型中等以上国家。

中韩两国人民的工业品消费数量和质量都高于同等水平国家,而且韩国在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还保持发达世界中较高的经济增速,这对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是有启示的:

  • 金融互联网产业只需存在于极少数地区,对于韩国和中国的绝大多数省而言,不可能依赖这俩行业成为发达世界。
  • 制造业是非资源型地区产业升级的不二法宝,老老实实做实业,不要过早地脱实向虚。
  • 汽车、石化、钢铁、电子、造船,是韩国的五大制造业支柱,很巧地也是中国最发达的上海市的几大制造业支柱,人均gdp不到三四万美元以上时,不要被人忽悠去抵制这些产业的正规大厂。

总的来说,韩国和中国很像,都是苦逼奋斗命,就像两个比较呆板的只会努力学习的苦孩子。

只要肯奋斗,肯干脏活累活,就能出头。如果还没富裕就被忽悠要享受、要比谁会玩,那就完蛋了。


相关回答:

微博:黔财有话说_塞冬

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user avatar

最厉害的是文化输出和带来的评价。

在所有亚洲(亚洲!)国家中,韩国男人是世界范围内最受女人欢迎的。当然作为男性对这一点很难接受,韩国男人抠,丑,虚伪……可惜只是我们认为。

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泰国。信绿的沙特还是信天主的西南欧。纯客观来讲,当地女性们对棒子和对日本人中国人看法完全大相径庭,说实话k pop也没有那么的流行。可在外国女性眼中:

日本人=有钱 矮小 有礼貌 色老头 虚弱

中国人=暴发户 不团结 身体较日本人更好 隐藏的威胁 自以为比别人聪明和优秀 打肿脸充胖子(因为在他们的认识中中国没有那么发达)

韩国人=多金 帅气 男子气概 小眼睛的帅哥

如果这个韩国人不幸猥琐了些,她们会把他们归为中国或者日本人。

我们的文化输出,和这个人口以及经济总量真的太不匹配了。

user avatar

韩国在文化扩张,在国家整体宣传上的用力与恐怖程度,可以堪称世界第一。而这样获得的,与面积人口体量不相称的巨大的国际名声和影响力,进一步为它的产业与经济发展(比如娱乐业输出,旅游业)提供着持续强劲的动力。


以下是正文:

恐怖的韩国人。


四年前的这个秋天,我去了一次韩国。

当时觉得跟去日本一样,应该将来会去多次,于是花费800多办了五年多次签证。

然而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年(签证已经要过期),我还没有再去韩国第二次。


韩国的那篇文章《韩国真的是“东亚之光”吗?》,也是在我周游世界各国后,在全世界感受到韩国无孔侵入的现象后才创作出来——韩国本身的旅行,比起这个国家在韩国以外的土地给人的印象冲击,实在是不值一提。


事隔三年,我想再写一篇韩国的文章——因为这半年我主要在泛亚洲地区旅行,从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蒙古国,再到后来的孟加拉国,如今的印度洋岛国塞舌尔。我,一个东亚人,在这半年,没有哪一次旅行成功逃离过韩国元素的轰炸。

我的情感是复杂的。为东亚的面孔,东亚的文化在泛亚地区开花结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危机感。

为什么会有危机感?为什么日本都没有给我这种感受呢?


下面,我会分别从这五个国家的博物馆和街头,所看到的一些现象,来讲清楚韩国现在正在做的一件事,我们大部分人还并没有清晰的觉察到,以及这件事有多么的危险。


乌兹别克斯坦


除了韩国第一遍所讲到的产业,游客,宗教的输出。


现在越演越烈的,是韩国对于各个国家博物馆的控制。

就像当年我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或者是在波黑的萨拉热窝,在这些和犹太人关联并不大的国家,却看到在首都的国家博物馆,用了一整层或者是半层楼,来展示二战犹太人的苦难史的奇怪感受

犹太人用钱,用资本,在侵略各国博物馆,提升种族形象的同时,亦在全世界诉说强调自己的苦难,以避免将来苦难的再度上演。


而韩国人同样是用钱,用资本,乃至用主动联系拥抱的姿态,去控制泛亚地区的国家博物馆,去影响着包括蒙古在内的很多内亚国家人民的史观。

乌兹别克斯坦

我在撒马尔罕古城的博物馆的影像厅看到一个视频,主要描述唐高宗时期粟特人政权(中国称康国,疆域在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的辉煌。

在视频里,有详细介绍博物馆里“万国来朝康国国王”的壁画,在讲解中,把唐使臣和高句丽使臣并列,并用清晰的英语与当地文字,称“高句丽”为“古代韩国人”

视频结束之后,鸣谢一栏显示的是,由韩国财团资助拍摄。


这部韩国财团资助的科普片在乌国著名博物馆播放,每个乌兹别克斯坦儿童都会被组织参观这个博物,以及观看这个视频。而造成的影响可能就是慢慢的让每一个乌兹别克斯坦人从小都认为,韩国故土包括中国东北,辽东是韩国的。

注意看右下角,高句丽使臣也被翻译成了“korean guards”

这个博物馆主要讲唐时期中亚地区的繁荣,有很多唐朝的元素与壁画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游记还没开始写,先不多说,看看我当时的朋友圈感想。

在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国立博物馆的第二楼,讲少数民族时几乎只有大量展物讲朝鲜族文化,而哈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其它少数民族基本没有展示。这背后韩国的资本影响不言而喻。


孟加拉国

令我惊讶的是,在依然和韩国没什么联系的南亚穷国孟加拉国的首都博物馆,在展示海外文化的展厅,第一个出现的就是韩国展区(下面图一,Korean Corner),面积是中国展区的两倍。

大韩民国看来是下定决心和血本,要在泛亚洲地区的博物馆给全世界人民教育,“渤海国”(然而在图二的地图里,渤海国只包括古渤海国的中国东北部分,俄罗斯的部分是不敢画上的)是韩国人的祖宗与故土了。

真牛逼。

海外展厅一半面积都是韩国区

渤海国地图算在韩国上面了??


大量韩国民俗,服装,历史的展示

韩国为什么叫韩国?


前面说了很多在国外博物馆的见闻,着眼点就是韩国人在第三国的国立博物馆,名正言顺的把“高句丽”认为是韩国前身(乌兹别克斯坦博物馆的案例),要么把“渤海国”认定为韩国领土(达卡博物馆的案例)。


下面我们细讲为什么这样的宣告是不恰当以及危险的。

从人种学和历史来看,韩国人的祖先是朝鲜半岛最南端的三韩部落

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

而朝鲜半岛北部则一直与中原有着较大的联系,从最早的“箕子朝鲜 ”,到“卫满朝鲜”,再到中国的西汉时代,朝鲜半岛北部变迁为汉四郡(卫满朝鲜被汉朝所灭,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史称汉四郡)。在这一时期,半岛北部政权的掌权人均为中原人及后裔。


半岛南部的的“三韩”后来演变成百济和新罗。之后,百济被中国唐朝和新罗所灭。第一次统一朝鲜半岛中南部的新罗国,是“三韩部落”中“辰韩”的直系后代。


现在的韩国国号“大韩民国”之“韩”,来自于朝鲜王国的末代国号大韩帝国(韩语:대한제국;英语:Korean Empire,1897年—1910年),而大韩帝国的国号便来自于古代的三韩联盟。现在的朝鲜民族的成员均称自己为“三韩子孙”,这一点和华人自称“炎黄子孙”的缘由类似。

君主制大韩帝国的国旗,太极旗。也是现在韩国国旗的雏形

总之,半岛本土政权的主要历史沿革是三韩部落-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各个统一朝代之间存在着分裂的时期,而从三韩到李氏朝鲜,韩国的领土一路往北扩张的,在明初的朝鲜王国建立时,第一次到达了如今中国和朝鲜的东部界河——图门江。

而高句丽和渤海国是起源在中国东北的国家,因为领土扩张,控制疆域才到达了半岛的北部,也就是如今的平壤附近乃至更加以南。

红色为高句丽疆域


其中,晚期的高句丽由于常年被中国的唐朝征讨,被迫将首都从中国东北的向南迁移到平壤,直到高句丽被唐帝国所灭。


高句丽灭亡后,中国东北的靺鞨人和高句丽遗民组成的渤海国掌控了原高句丽在大同江(平壤)以北的领土。再后来,渤海国被契丹人所灭,渤海国故土的北部归于契丹,平壤一带被当时半岛上的高丽政权逐渐蚕食。

渤海国起源于中国东北,首都亦位于现在的中国东北吉林省


渤海国和高句丽按照民族,应分属于东北亚史,此两国的主体民族如今已经和东北历史上出现的大部分强权民族一样(如辽国的契丹族),已经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而由于核心地带与大部分时候的首都皆在现在的中国,所以一般认为,应该属于中国(东北)历史。

事实上在古代,半岛本土政权的国名定名,也总喜欢扯上大国家,“新罗”两字确实源于三韩,但后来的“高丽国”,则是攀上了完全不同的已灭亡的“高句丽”。

李朝的时候,又攀上了“朝鲜”这个名字。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均为中原人所建立,所以“朝鲜”并不是三韩部落的本名。“韩国”才是他们自己的名字。


总之,古代东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高句丽和渤海国,是属于中国史还是韩国史,至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高句丽和渤海国的主体民族并不是现在的三韩民族,则是不争的事实。

韩国的渤海国地图,当时并立的新罗和渤海国,被韩国当成了半岛的“南北朝”,这就是韩国的史观。

现在非常危险的是,我们自认为这些历史,中国和韩国还在争议当中,但韩国已经不动声色的在亚洲,在非洲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非常理所当然,又不露声色的,把高句丽,渤海国等于韩国前身的理念与史观,传播到了全世界。

而我们的国家,虽然也在加紧“外扩”,但始终在着眼于经济外扩,“一路一带”,基建援助,在文化和历史观传播的方面,比起韩国,我们还是空白的很,也忽视得很。


塞舌尔


最后,送上另一个“惊喜”,我现在所在的非洲小岛国塞舌尔,仅有9万人口,离东亚距离也相当的遥远。

在如此偏远、和东亚完全几乎不存在地缘维系的国家,竟然也有韩国人的强输出。


这两天是塞舌尔一年一度的克里奥尔文化节,旨在展现本土文化。这个周末有街头的狂欢舞蹈,不同的花车引领不同的队伍,用舞蹈来展现民俗与文化。(以后会详写)

塞舌尔当局有邀请一些在地缘与历史上和他们有联系的“友国”,比如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马尔代夫,这些同为印度洋小岛国(地区)派来人来表演我并不奇怪,但除了这些小岛国,出现的另一个国家则让我违合感十足。

那就是韩国


以下是他们精彩,但又似乎与这个场合格格不入的表演。不得不说,这些韩国女生表演的很用心很卖力,因为一个花车的表演时间只有两分钟,韩国队的时间到了之后,前面的塞舌尔工作人员在催,但她们还是强杠着把舞蹈演成了四分钟,为了最后视频中这个美丽体面的谢幕动作。。


下面是视频,有兴趣的朋友一定看一看。其实更精彩的还是当地黑人的舞蹈表演,这些我会在将来塞舌尔的文章中整理发出的。

(视频在知乎发不出来,请去公众号原文观看现场舞蹈)

这篇文章,是韩国第二篇,但是我还是没有写到四年前韩国旅行的那次切身的经历,希望在韩国第三篇中,能真正的涉及这一部分内容。

以上。


- 相关文章 -

众所周知的原因,知乎我的很多文章都不在了,包括韩国第三篇在内更多被和谐的文章,请搜索同名微信公众号“大西洋鳗鱼”,回fu“韩国”阅读查看。

原创不易,感谢您点个赞。

user avatar

我对韩国这个非常悲催的国家真的表示同情。不过他们现在日子还过的不错。但是可惜的很,他们现在的好日子我看都是浮云,根本无法持续。

我说的直白了,很多人可能不赞同。

韩国说白了,就是接受美国产业转移的殖民地。而且还是二转的。美国最早是把电子工业转移给的日本,但是日本有自己的小算盘,而且日本体量也大,不好控制。日本自己发展的电子产业80年代已经开始全面超过美国了。然后美国干死了日本的电子产业,把它转移给了韩国。这种累活美国大爷是不干的。

吸取了日本的教训的美国对韩国的控制是十分严密的。因为韩国小,比日本容易控制的多。韩国想有什么产业,自己说了不算。想有什么样的教育,自己说了不算。无论我怎么看,韩国这种生死悲欢都操于人手的单一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国家那是非常悲催的。特别是还有一个相对自强自立的朝鲜对照着。韩国既没有什么研发能力,也没有任何能够保住自己产业的手段,除了抱大腿,叫声嗲真没招的。

这个国家要说有什么超越日本和中国的,那就是不但能躺平,甚至还能主动迎合?唉。我们有些人,真是,不能啥都看富裕程度的相对值好吧。富裕并不难,难得是怎么保得住这些财富。

而且韩国走的路,日本走不了,中国就更不可能了。

还有人说,韩国有国际地位??什么是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看电影或者电视剧或者什么歌舞,服装在全球的流行程度,而是看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韩国在国际事务中有什么影响力?它能干啥?它连自己的利益都难以保证。萨德这事看得很清楚了。萨德这种东西对韩国有什么好处?基本没有啊,对美国倒是好处大。韩国如此愿意为美国牺牲自己的利益,他咋这么高尚呢?我承认韩国人,他们真的是能够艰苦奋斗,能够吃苦耐劳的,他们现在生活水平的确比我们好,电影,电视,吃穿,甚至一些工业水平的确也比我们强,但是这不能改变他们这个悲剧国家的现实。这个国家的存在,就是在给我们中国人民一种警醒啊。

还有说韩国这些企业的,比如三星。你真的以为三星是控制在韩国政府手里的么?不是的,三星完全由美国控制的啊。悲剧啊。韩国总统是世界上最名不符实的总统了。

韩国就是一个完全为美国金融资本控制的国家。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底蕴。韩国出钱养美国的军队,出钱让美国欺压凌辱他们,他们还要自己说自己很光荣。政府,企业,技术都控制在美国手里,人民一生都在为外国人奉献服务……。我觉得韩国这种模式,根本就不是什么正常的模式,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就是因为他们国家太小了,所以掩盖问题比较容易。或者说,依附于强者,就是这种小国的生存之道吧。

最后关于国家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建议大家去读温铁军老师,阎学通老师的相关书籍和讲座。关于我们自己国家革命的书,真心建议大家去读一下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我们新中国真的是来之不易的。不了解这些基础的理论,你就无法看清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你看到美国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那是真的。你看到韩国蛾儿雪柳黄金缕,宝马雕车香满路那却是假的,都是浮云而已。

user avatar

我想说的是艺术

之前有童鞋邀请我回答中国的”85潮“对韩国影响。

我后来仔细的梳理了一下时间,发现不只是韩国就连邻国日本。

现代艺术的起步也远远超过我们。如果说“博伊斯”是战后德国向世界输出的第一位世界级大师。

那么能够代表韩国甚至是亚洲的只能是韩国的白南准。

白南准 Nam June Paik(1932-2006)国际著名影像艺术家,世界级大师, Video艺术之父、 现代艺术大师,激浪派大师,多媒体艺术家。


白南准是第一位进入国际当代艺术大师级层面的亚洲人。

首先,他是一位杰出的跨文化艺术家,总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工作,拥有东西方特征的思维方式;

其次,白南准是一位跨学科的艺术探索者,从日本到德国,他为了学习正宗的欧洲文化传统,此后又开始尝试实验音乐和行为表演的创作,

同时,也加入席卷欧美的“激浪”艺术运动,并开创电视装置和视频装置的新形式;第三,白南准的艺术打破了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他的作品属于当代国际化和艺术家个人对社会与艺术资源的整合,而这正是当代艺术的本质体现。

早在1963年,白南准成为用电视机来表现艺术的第一人。他的作品将艺术、媒体、技术、流行文化和先锋派艺术结合在一起,如今世界的新媒体艺术,都能看到这位艺术家的影子,或者说我们在玩 白 南准50多年前玩剩下的。

1958年,白南淮在德国的塔姆斯塔特举办的新音乐讲习班上,遇到了前来讲课的约翰·凯奇。事先,他在自己的日本和德国导师那里听说过这位著名的美国前卫音乐家,知通这位大师对亚洲禅学思想很感兴趣,并试图将禅宗思想引入音乐创作。白南淮当时对凯奇还持有怀疑态度。后来,他这样描写自己戏剧性的变化。


我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去听他的音乐,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美国人怎样对待东方的遗产。但在音乐会进行当中,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到音乐会结束时,我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白南准惊讶地发现,他在听凯奇音乐时所获得的无聊感与他听禅学讲座时的感受一样,诸如“空”的概念等。白南准从凯奇的音乐中获得对西方音乐的革命性启发。他要放弃多年的唯西方化教育所培植的对古典音乐诚惶诚恐,顶礼膜拜的心态。这似乎有点奇怪,一位受东方思想影响的美国前卫音乐家却让一位饱学西方古典音乐的韩国人认识到自身文化遗产的潜力,从而和西方前卫艺术家一起反叛西方传统经典,重塑当代艺术新视觉,这其实正是文化交流与互渗所迸发出的灵感的火花。


而后白南准在视像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他最为精妙的艺术品之一的《电视佛》

以及融合了东方禅的含义的倒放的电视机



而作为中国第一批在国际上获得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陈箴先生)(1955-2000上海)

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装置艺术家之一

最早的艺术生涯也是从1989年起,

那时他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参加了上百个个展和各种重要的主题性艺术展

客观的来说我们的艺术进程比韩国与日本晚了一大截

而当下对于世界级的艺术家来说,他可能来自肯尼亚的丛林,又或者来自巴西的贫民窟

地域对于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小,国籍,民族,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 糊


我们占了整个世界的18.5%



可在ArtReview“2016年度艺术人物TOP 100”中只有7位亚裔上榜

这似乎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影评(人)艺评(人)自由撰稿(人)会画画,喜欢尼采

摄影师主页 18841129854.wixsite.com

相中我了|欢迎关注留言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