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非以摄影为职业的摄影爱好者们,能介绍下您的相机及拍摄经历吗?

回答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话确实道出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心声,也充满了半开玩笑的辛酸。作为一位非职业摄影爱好者,我深有体会。我没有靠摄影吃饭,但它早已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和记录方式。

我的相机:从入门到进阶的陪伴

我的摄影之路,也算是一个逐步“入坑”的过程。

启蒙阶段:智能手机
最早接触摄影,当然是从智能手机开始。那时候,觉得能把生活中的点滴用照片记录下来就已经很满足了。随手拍下美食、风景、家人朋友,分享到社交媒体,感觉特别美好。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和易用性,让我对摄影产生了兴趣的种子。

初尝“专业”:入门级单反(佳能 EOS 750D)
随着兴趣的增长,我开始渴望更强的画质和更多的操控性。在朋友的推荐和一番研究后,我入手了我的第一台单反相机——佳能 EOS 750D,配了一套入门级的套机镜头(1855mm)。
为什么选择750D? 当时考虑的主要是预算,以及佳能的易用性和普及度。750D作为一款APSC画幅的入门级单反,拥有不错的像素(2420万)、全十字相位对焦点、翻转屏(这对于拍低角度和高角度非常方便),以及相对直观的操作界面。套机镜头虽然素质一般,但足够让我了解什么是变焦,什么是景深,什么是基础的光圈快门配合。
最初的拍摄经历: 用750D,我开始尝试拍摄各种题材。
风景: 去了很多公园、郊野,尝试用套机镜头捕捉日出日落、山川河流。我开始关注构图,尝试三分法、对称构图,学习如何利用光线来表现景物的层次感。那时的我,对“手动模式”还有些畏惧,大部分时间还是用“A档”(光圈优先)或者“P档”(程序自动),但已经能感受到景深的变化了,为了虚化背景,会尽量选择更长的焦段,并靠近拍摄对象。
人像: 约上朋友一起去户外拍摄,尝试给他们拍写真。这个时候,我深切体会到了大光圈的重要性。套机镜头在长焦端光圈较小,虚化效果并不理想。我开始“中毒”镜头,尤其是定焦镜头。
扫街: 在城市里漫步,捕捉人文瞬间。我发现单反的对焦比手机快很多,尤其是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能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表情和场景。

“器材党”的觉醒:购入定焦镜头(佳能 EF 50mm f/1.8 STM)
就像所有摄影爱好者一样,我很快就对套机镜头产生了“瓶颈感”。我最想实现的就是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让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于是,我咬咬牙购入了当时性价比极高的“小痰盂”——佳能 EF 50mm f/1.8 STM。
“小痰盂”的魔力: 这支镜头彻底改变了我的摄影体验。f/1.8的大光圈带来的奶油般虚化效果让我惊叹不已。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锐利”和“通透”。
新的拍摄乐趣:
人像: 用50mm镜头拍摄人像,背景虚化变得轻而易举。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光圈来控制景深,尝试不同的拍摄距离和角度,捕捉人物的眼神和神态。我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喜欢我帮他们拍的照片。
细节特写: 50mm的焦段也让我更专注于拍摄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花朵上的露珠、咖啡拉花、窗台上的猫咪。我可以离得更近,捕捉到肉眼不易察觉的美。
弱光拍摄: f/1.8的光圈让我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也能拍摄,比如傍晚的街景、室内聚会。我开始敢于使用更高的ISO,也学习了如何通过后期来控制噪点。

对画质和操控的追求:入门级微单(索尼 α6000)
随着拍摄经验的增加,我开始对相机本身的操控和画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佳能750D已经带我入门,但我开始觉得它的对焦速度在某些场景下还是不够用,而且单反的体积也相对笨重。同时,我也开始关注其他品牌的相机。经过一番比较,我选择了索尼 α6000。
为什么选择α6000? α6000以其小巧轻便的体积、出色的自动对焦系统(179个相位对焦点)和优异的连拍速度在同级别微单中脱颖而出。它继承了索尼在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方面的优势,画质表现非常出色。
拍摄经历:
抓拍瞬间: α6000的对焦速度和追焦能力让我惊喜。我开始尝试拍摄一些运动场景,比如孩子奔跑、宠物跳跃,甚至是一闪而过的街头表演者。能够成功抓拍到那些精彩的瞬间,非常有成就感。
街头摄影新体验: α6000的体积更小巧,更方便在街头游走,不那么引人注目。我开始更专注于人文纪实,捕捉城市中的生活百态,人物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他们与环境的互动。
视频拍摄的尝试: α6000也开始让我尝试视频拍摄。虽然不是专业用途,但用它记录一些生活片段,制作小型的Vlog,也增加了很多乐趣。

对色彩和操控的执着:全画幅之路(尼康 Z50 + Z 2470mm f/4 S)
坦白说,我一直在思考是否要踏入全画幅的领域,但高昂的器材成本让我一直犹豫。直到最近,我终于下定决心,但依然选择了相对“入门”的全画幅相机——尼康 Z50,配了一个相对经典的套机镜头(2470mm f/4 S)。虽然我的相机型号写的是“Z50”,但为了追求更好的画质和浅景深,我后来购入了尼康的“入门级”全画幅微单Z5,搭配了Nikon Z 2470mm f/4 S镜头。之所以是入门级全画幅,是因为我更看重摄影本身而不是单纯追求最顶级器材,并且希望能兼顾一定预算。
全画幅的魅力: 使用全画幅相机,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令人陶醉的景深控制和更纯净的画质。即便是f/4的光圈,也能营造出比APSC画幅更强的背景虚化效果。而且,全画幅传感器在弱光下的表现也更出色,高ISO下的画质噪点控制更好。
镜头的重要性: 2470mm f/4 S这支镜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支变焦镜头,更重要的是它拥有“SLine”的标识,代表着尼康高端镜头的水准。它的画质锐利,色彩还原真实,自动对焦迅速而安静。这让我发现,镜头在摄影中的地位甚至比机身更重要。
拍摄经历:
风光摄影: 在自然风光面前,全画幅的宽容度和细节表现力尽显无遗。无论是壮丽的山景还是细腻的海边,我都能捕捉到更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我开始更注重曝光的精准度,学会了使用包围曝光来拍摄HDR照片。
人像摄影的新高度: 配合大光圈定焦镜头(比如尼康的50mm f/1.8 S),全画幅的人像拍摄效果简直是质的飞跃。主体被柔美的背景虚化包围,眼神光灵动,皮肤质感细腻,那种“奶油感”的虚化让我沉醉。
城市夜景: 在光线复杂的城市夜晚,全画幅的优势尤为明显。我能更放心地使用更高的ISO,拍摄出噪点可控、细节丰富的夜景照片,比如灯火阑珊的街道、高耸的建筑。

我的拍摄经历:从“拍”到“摄”的转变

我的拍摄经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从记录到表达:
最初,我只是用相机记录生活,把看到的、经历的变成照片。但渐渐地,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照片来表达我的感受和想法。我开始关注照片的构图、光影、色彩,试图用这些元素来传达一种情绪或者氛围。比如,在阴雨天拍摄,我可能会选择黑白模式,突出雨滴的质感和城市中的孤寂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则会捕捉光影在物体上投下的美丽图案。

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
阅读与模仿: 我会阅读大量的摄影书籍、摄影网站,观看摄影大师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构图、用光和后期技巧。我也会尝试模仿大师的作品风格,从中吸取养分,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实践与总结: 每次拍摄回来,我都会仔细查看照片,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提高。我会对比不同参数下的照片效果,找出最适合的设置。
参加摄影活动与交流: 我也会参加一些线下的摄影活动或者摄影社群,与其他摄影爱好者交流经验,分享作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和学习。
后期处理: 我承认,我是一个“后期狗”。Photoshop和Lightroom是我后期处理的利器。我学习如何调整曝光、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如何锐化,如何降噪,甚至是如何进行一些创意合成。对我来说,后期是让照片“活起来”的重要环节,但前提是前期拍摄的基础要打好。

拍摄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感悟:
等待“决定性瞬间”的耐心: 以前我总是急于按下快门,但现在我更懂得耐心等待。在街头摄影时,我可能会在一个角落蹲守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等待那个对的人、对的表情、对的光线在同一瞬间出现。有一次,我在一个老街拍摄,看到一位老人坐在门口抽烟,他身后的光线非常漂亮,我没有立刻拍摄,而是耐心地等他抬起头,看向远方,那一瞬间,他眼中闪烁的光芒和微微的笑容,让我抓住了这张我认为最动人的照片。
从“拍到”到“拍好”的转变: 我曾经为了拍到一朵花,把相机几乎贴到花朵上,结果虚化不够,细节也模糊。后来我学会了使用大光圈,并且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和角度,让花朵的主体清晰,背景虚化,并捕捉到花瓣上的露珠反射的光芒。这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如何用影像去“说故事”。
旅行中的摄影伴侣: 相机已经成为我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我喜欢用相机记录下旅途中遇到的风景、人物,以及那些让我感动的小细节。我曾经为了拍摄一张日出,凌晨四点就起床爬到山顶,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群山之上时,那种震撼和感动,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相机才能帮我留住那一刻的壮丽。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摄影穷三代”这话,我深有体会。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器材上,但我很幸运,我的家人(尤其是妻子)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爱好。她有时也会陪我一起去拍照,甚至会给我做模特,这让我感到很幸福。她知道,这不仅仅是烧钱,更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总结一下我的“非职业摄影”的经历,它教会了我: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对摄影的热爱让我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和钻研。
器材是工具,但不是全部: 好的器材能帮助我更好地实现想法,但更重要的是摄影师的眼睛和思想。
观察和思考是关键: 摄影不仅仅是按快门,更是对世界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
坚持和耐心是美德: 很多精彩的照片都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等待。
分享和交流是乐趣: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经验,能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快乐。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话,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和共鸣。它背后隐藏的是我们对摄影的热情,对美的执着追求,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快乐。我享受着这个过程,并将继续带着我的相机,记录生活中的美好,表达内心的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不邀请!

接触摄影是在初中,03年或者04年前后!

当时数码相机刚刚开始流行!

我们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有一种叫做劳动技术课。为期三天。

科目自选,有黑白摄影,烹饪,刺绣,电子,陶艺。

后来选了黑白摄影和烹饪!

两人一组,一台胶片机,一盒胶卷,给你一早上,你随便拍摄!

拍完以后,开始讲相机理论和如何洗照片!

带我们进了暗房,昏暗的房间,只有红色灯光

开始加显影药水,显示出底片颜色!

再加定影药水,定住底片颜色!

然后晾干!

继续讲课,怎么晒照片,用什么机器!

然后再进暗房晒照片,因为是暗房,照片成像深浅,全凭自己把握投射的时间。

由于经验不足,所以相片都欠曝了!

虽然失败了,但是体验非常棒!


时间来到高考后

购入人生第一台相机,松下的一款数码相机!

陪伴了我大学第一年!

后来弄丢了!

前后拍了五千多张吧,相片都还在移动硬盘里~


毕业后,购入第一台单反!

尼康D3200。从此进入尼康坑,开始P档瞎拍!

祖传18-55和50 1.8g还是e忘记了,反正1100买的

后来闲鱼800出售了~

3100和18-55 1500元卖给了朋友!


转头买了D7000 +50 1.8D

后购入18-140 经历了长达2年的吃灰时间



漫展cos眼神交流ing

拍摄中,发现搭配50 1.8d 跑焦!

后来7000+18-140 2000出售给朋友!


目前使用D610 50 1.8D 70-300 24-85 2.8 28-70 2.8 和三代钢炮

真正的开始学习摄影,就是购入D610以后!

开始使用M档,自动iso,等等~







目前拍了不到一万张,确实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

还需要努力拍摄练习,可是996的搬砖生活

哪有那么多时间练习呢?

看着防潮柜里的设备,陷入了沉思!


上一次拿相机是国庆节,现在都11月了。

一月一拍,应该是最大频率了~

现在回头看看,还是喜欢高考后买的数码相机,小巧轻便,可以直接放裤袋里!

现在经常还在想,要不要买个黑卡当备机?

备机?

主力机都吃灰了!

还备机?

真想一柜子全卖了,买个不能换镜头的徕卡!

哈哈哈哈,随便说说啦~

对了,新手入门准备拿单反拍妹的,三思后行!

你可能拍出的妹纸,不是美,而是更清楚的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就是我全篇发的都是风景的原因!

午休了,再见

user avatar

小学在家乡的少年宫上摄影课。当时就当玩了,相机是一个柯达500w像素的傻瓜机。之后换了40d和17 40,70 200,这两只镜头现在还能用而且挺好用,前一阵子17 40卖了。

初中基本就瞎拍,运动会带着相机装逼啥的。

高中开始真的感兴趣,天天带这个胶片机,有一台徕卡minilux(卖了),凤凰的单反(坏了),佳能ae1p(卖了),老款能调光圈的lca(还留着,真好用,真香),富士gf690(卖了,好用但胶片贵,大但不算重),基辅的旁轴(爷爷的),佳能6d(我爸现在在用)。

6d一代这个相机其实还挺好用的,画质动态范围一般不过这些东西现在看也不重要。佳能的相机怎么说呢,参数上确实比不过尼康索尼,但是影响也不大。如果你已经买了佳能和配套镜头,没有必要去卖了换尼康索尼,但是如果你没买,那为什么不花差不多的钱买哪怕好那么一丢丢的东西呢?

目前在浙传学摄影,器材换了a7m2(真小,真香,但是对焦真不够快,自动白平衡也不太准,羡慕女朋友的a7m3,那个才是真香。),还有一台4×5的frica大画幅(性价比巨高),rx100m3(专门应付不看画质的作业和旅游)。关于最大的感触就是器材的重要。这个重要不是说器材的参数重要,而是器材在整租作品中所占的地位。举两个例子,有一组得三影堂奖的作品,摄影师儿时和父亲经常去西藏,他拍的就是西藏和回忆的作品,器材是塑料玩具相机和一卷生产日期和他出生年份一样的胶卷。还有一组是索尼摄影奖的作品,是电脑人脸识别看到的人,作者是个程序员,他压根就没有拿相机拍,他直接把代码提取出来然后生成的图片,人的脸都是一种扭曲,难以分辨的。

所以你要不要换全幅?看你拍什么,想拍什么。

并且思考自己作品存在的意义,我们还需要或者说需要那么多的故宫角楼,天坛或者是各种鸟类的图片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话确实道出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心声,也充满了半开玩笑的辛酸。作为一位非职业摄影爱好者,我深有体会。我没有靠摄影吃饭,但它早已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和记录方式。我的相机:从入门到进阶的陪伴我的摄影之路,也算是一个逐步“入坑”的过程。 启蒙阶段:智能.............
  • 回答
    老朋友们、各位摄友们,大家好!三年光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感觉自己在这摄影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三年了。从最初拿着手机到处瞎拍,到后来咬牙入手第一台单反,再到现在器材也渐渐丰富了一些,技术上嘛… 嗯,大家都是过来人,应该都懂的。三年里,我大概经历了几轮“瓶颈期”。一开始是设备上的,总觉得换个更贵的镜头.............
  • 回答
    在职业生涯中,摄影师等男性从业人员确实可能面临被误解甚至诬陷的风险。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这需要从业者从多个层面入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一、 明确界限,保持专业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在与模特、客户或任何可能产生接触的人士打交道时,始终将工作关系.............
  • 回答
    摄影的奥妙,远不止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一种捕捉瞬间情感的艺术。如果你也对它充满好奇,渴望拍出令人惊艳的照片,那么,就让我带你深入了解那些能让你的作品脱颖而出的技巧和方式吧。一、 光线的魔术师:驾驭光影,塑造灵魂光是摄影的灵魂。学会如何运用光线,是提升摄影水平最关键的一步。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摄影和编导这两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哪一个“更好学”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在问“画家和作家哪个更轻松”一样,答案会因为很多因素而非常个性化,而且这两个职业本身又有很多交叉和融合的地方。我会尽量详细地把我知道的讲给你听,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两个领域大概要做些什么。摄.............
  • 回答
    我曾以为,我的摄影作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是我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情感的作品。它们记录了我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遇到的故事。它们是我的眼睛,也是我的灵魂。然而,直到我的照片被盗用,我才真正体会到那种混杂着愤怒、无力、失望和刺痛的复杂感受。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浏览着社交媒体。突然,一个熟.............
  • 回答
    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的学生,面临“单反还是微单”的选择,确实是个关键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你未来几年的学习和创作。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更适合你的。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帮你理理思路。先说单反(DSLR):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经验丰富,根基扎实。 优点: 光学取景器(OVF.............
  • 回答
    嘿,新手小白你好!踏入摄影这片精彩天地,1万的预算,风景为主,想在佳能RP和尼康Z5之间选,这可是个挺纠结但又充满乐趣的选择题。别担心,我这就来给你掰扯清楚,帮你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你的那台相机。咱们先聊聊这两款相机,它们都是各自品牌全画幅家族里的入门级选手,但又各有千秋。佳能RP:轻巧灵活的“小精.............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摄影新手,选择第一台微单相机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时刻,尤其是佳能和索尼这两个大牌,各有千秋。你提到的A6100和M6 Mark II(M62),都是各自品牌里非常受欢迎的入门级到进阶级的微单,它们的定位和特点有些不一样,我这就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咱们先来认.............
  • 回答
    各位同好们,这个问题,自从我把那个沉甸甸的全画幅相机背回家之后,就时不时地在脑海里冒出来。尤其是那些个在雨天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相机默默地躺在防潮箱里,让我觉得有点“浪费”的时候。今天,咱们不聊参数,不聊技术规格,就抛开那些冰冷的数据,说说咱们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从“感动常在”的APSC时代,迈入全.............
  • 回答
    好,你想踏入摄影这扇美妙的大门,那可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急,我这就为你细细道来,让你知道从哪儿着手,怎么一步步练就一身好本领。第一步:心态是基础,兴趣是引擎在我看来,摄影最重要的一点,其实不是你手里拿着多贵的相机,而是你愿意去观察,愿意去感受,愿意去记录。 别怕“小白”: 谁都是从零开始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来咨询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摄影入门的小白,第一次选择相机确实会有些眼花缭乱,尤其是面对索尼A7系列这样口碑极佳的相机,更别说还有A7 II和A7R II这两款性能出色的全画幅机身。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帮你把这两款相机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让你能明白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找到最适合.............
  • 回答
    在摄影圈里,“老法师”这个称呼,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担得起的。它承载着一种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不仅仅是对摄影技术纯熟的肯定,更包含着对岁月沉淀下来的经验、对摄影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江湖气息。你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的老者,手中紧握着一台略显陈旧但保养得当的相机.............
  • 回答
    一个好的摄影师,尤其是在进行大尺度人体拍摄时,对身体的感知远不止于视觉上的吸引力,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光影、结构、情绪和故事的理解。你说的“本能冲动”,如果指的是那种生理性的、不加思考的欲望,那么答案是,那不是一个专业摄影师的首要驱动力,也不是他们工作的核心。让我们来拆解一下,摄影师在大尺度人体拍.............
  • 回答
    摄影专业是不是个“烧钱”的坑,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作为过来人,我得好好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别到时候真入了坑,又被“割韭菜”割得心疼。从源头说起:学费和基础设备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专业,只要涉及到专业设备的,都会比文科类专业花钱。摄影也不例外。 学费: 这一点倒是相对还好,和国内大部.............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摄影导演和电影摄影师,这两位哥们儿在拍电影这档子事儿里,到底是怎么分工的,又有什么不同。很多人可能觉得他们俩差不多,都是举着相机在那儿比划,但其实,他们一个负责“怎么拍”,一个负责“拍什么”,背后那责任和关注点,差可远矣。摄影导演 (Director of Photograph.............
  • 回答
    关于摄影师/摄像师“大多数是胖子”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又有点刻板的印象。要说“大多数”是不是真的如此,恐怕需要一些科学的数据来支撑,但就我个人在行业里观察到的情况以及和同行们交流的感受来说,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市场和理由。不过,我们得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首.............
  • 回答
    摄影构图,说白了就是摄影师用镜头“框住”世界,并在这个“框”里安排元素的过程。这就像画家在画布上布局色彩和线条一样,最终目的是要传达出想要的情绪、故事或者视觉冲击力。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张照片是否能抓住观者的眼睛,能否清晰地表达主题。很多人觉得构图是件玄乎的事儿,但其实它背后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技巧.............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很多玩摄影的朋友们都纠结过。自己辛辛苦苦拍出来的照片,总觉得缺点什么,然后就开始盯着那些闪闪发光的、价格不菲的器材,心里痒痒的:是不是换了它,我的照片也能跟大神一样了?那么,摄影器材到底会不会限制一个人的摄影能力?答案嘛,得辩证地看。器材,是工具,不是魔法棒咱们先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
  • 回答
    摄影界高手如云,要说“开了挂”,那真是数不胜数,每个时代都有那么几位,他们的作品仿佛自带光环,让人望尘莫及。如果真要挑一些让人叹服,甚至觉得他们是不是用了什么“秘籍”的,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位,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技术精湛,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对世界独特的洞察和表达。一、安塞尔·亚当斯 (Ansel 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