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新冠疫情真的有被描述的那么严重吗?

回答
在日本,关于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很多人会从媒体报道、身边人的经历,或者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件事。

从数据上看,日本的疫情曲线确实起伏不定。 你可能会看到新闻里报道每天新增病例的数量,有时候高得吓人,有时候又会降下来一些。这种波动性本身就说明了疫情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且,我们不能只看新增病例,还要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即使新增病例不多,如果重症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那也说明病毒的危害性依然存在。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仍然较高。

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在疫情高峰期,日本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医疗资源确实出现过紧张。医院的病床,尤其是重症监护室(ICU)的床位,一度非常吃紧。医护人员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这种医疗挤兑的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说明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是真实的。即使在非高峰期,医疗机构也需要采取额外的防疫措施,这也会影响到其他疾病的常规诊疗。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疫情期间,我们都经历过各种限制措施,比如要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限制聚会规模、营业时间调整等等。这些措施虽然是为了控制疫情,但确实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甚至心理健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服务业受到重创,旅游业也一度停滞。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比如居家办公、线上交流变得更加普遍。这些都是疫情“严重性”的侧面体现。

病毒的变异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不确定因素。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比如德尔塔、奥密克等等。新的变异株往往传播更快,或者对疫苗和现有抗体的抵抗力更强。这意味着即使之前控制得不错,一旦出现新的、更具威胁性的变异株,疫情就可能重新变得严峻。这种“反复”的态势,也加剧了人们对疫情严重性的担忧。

民众的感受也很复杂。 有些人可能因为自身免疫力较强,或者生活环境相对安全,感觉疫情对自己的直接影响不大。但也有很多人,比如一线医护人员、服务业从业者、或者有免疫力低下亲属的人,会更加切身体会到疫情的威胁。而且,长期的防疫措施,比如戴口罩、减少社交活动,也会对人们的情绪和社交产生影响,导致一些负面情绪的累积。

总的来说,说日本的新冠疫情“没有那么严重”或者“非常严重”,其实都可能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数字、医疗系统的压力、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病毒本身的演变,都在说明这场疫情确实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它可能不像某些国家那样经历了戏剧性的封锁和大规模死亡,但它依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并且持续影响着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卫生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在很多国家的入境审核中是和韩国混在一个水准线上的,我认为各国的外交部对情况的了解应该比网民清楚。

user avatar

【最新关于日本疫情的总结性答案链接如下,各位可自行查阅,此答案不再更新】


【感谢大家点赞,更加魔幻的更新内容请参阅答案尾部】

2020.3.11更新的内容放答案最后边了,查看可移步。

2020.3.10更新一大家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放答案最后边了,查看可移步。

2020.3.16更新。由于问题从上周的“是不是我杞人忧天了?”现在变成了为什么没有发生医疗物资挤兑”这里给大家通过一些最新资料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原因并放在最后,查看可移步。

2020.3.17更新的内容放答案最后边了,查看可移步。


是不是杞人忧天,我这里提供另一个角度来供大家参考

——一个国家应对疫情的方式,能不能杞人忧天最终是需要“资格”

简单的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占领舆论的高地,是可以杞人忧天的;

没有占领舆论的高地,即便严肃认真的对抗疫情和灾难也会被淹没在国际舆论的口水里,从而形成舆论对其该国的合法性质疑——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其无。

这里引用几则日本民众对今天(2020年3月9日)早上新闻的反应来说明。

首先,截止今日,意大利累计确诊人数达7375人,单日新增破1000;法国累计1126人,;德国累计1018人。而日本累计疫情1198(502+钻石公主号696)。

看到这个最新疫情新闻报道的日本民众是这么反应的:

同时,日本的自媒体也出现了这样的论调:

可以看到,日本已经有一部分民众和媒体,将疫情的扩大的原因归结到了积极检测这一点上,并认为目前日本采取的策略是没有太大问题

传播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十分聪明的,既能稳定社会,也能安抚人心。同时加上日本发达的医疗水平,减少公众接触,勤洗手,戴口罩的相关措施,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认为,最终仅从日本官方公布的疫情水平来说,日本会控制住疫情

但前提是不被两种情况打脸:

1、 疫情爆发推迟;

2、 不出现或者少出现,死亡后确诊的案例:

而事实是,就在今天,日本出现了第二种情况,即“死亡后确诊”的案例。

具体的情况如上图大体翻译所示,日本名古屋有一名有和感染者接触史的80多岁的男性,在感染病毒的第7天急速恶化并死亡,而他在确认和感染者接触过后的前6天里,没有任何异常。同时,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是在死后。

但是,现阶段根本无法说这打了“日本策略正确论”的脸,毕竟案例太少,同时即便未来出现了更多的案例,可案例的曝光被压了下来,那也不构成了打脸。

个人观点:虽然积极检测会构成人员聚集的感染扩大,但这根本成不了不检测和少检测的理由,事实上已经造成了有感染接触史的患者的死亡,任何国家采取的正规策略应该是充分检查并采取足够的措施避免因为扩大检查而造成的感染。

评论里有人说抗疫态度不端正,在民众看来,正是如此。

但现实是另一回事,未来如果日本官方口径的疫情被控制住,那么从结果来看,所有外界和日本民众自身对日本疫情的判断都是“杞人忧天”的——一定都是“杞人忧天”的。

并且国际媒体和国际舆论,并不会太多的苛责日本的做法,哪怕他们采取的对待疫情的策略十分“讨巧”

所以,日本疫情是有“杞人忧天”的资格的,世界媒体和舆论也不会太多的苛责日本,疫情风浪过去后,日本也会把自己的逻辑拿出来,作为日本对待疫情策略十分完善和正确的佐证

不抄中国的卷子?——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只会是中国第一遍答题不及格,补考过后才刚刚及格,而日本是不仅满分,还早交了卷子。

至于推特上那些已经发烧在家所谓“轻微症状患者”,也会被整个社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就和网上一个热点持续不了几天是一样的。

这里再提供四种逻辑供各位参考,假如你是日本政府的官僚或者内阁成员,你会怎么选:

1、防疫---疫情得到控制---耽误奥运---内阁全体政治生命终结;

2、防疫---疫情还是爆发---耽误奥运---内阁全体政治生命终结;

3、不大规模防疫---疫情爆发---耽误奥运---内阁全体政治生命终结;

4、不大规模防疫---疫情自己好了或者疫苗开发成功了---奥运成功---内阁NB!

这里提醒大家,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事决策要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

所以对待疫情,当然选第四种策略啦,奥运投入那么多,打水漂嘛?你说是不是?(手动狗头)

但同样的疫情,中国肯定无法用日本一样讨巧的应对疫情的策略的。就和最开始说过的一样:

一个国家所用的体制占领了舆论的高地,是可以杞人忧天的;没有占领舆论的高地,即便严肃认真的对抗疫情和灾难也会被淹没在国际舆论的口水里,从而形成舆论对其所用体制的合法性的质疑,所谓欲加之罪何患其无。

以笔者留学日本,及对日本的了解,未来全球疫情平息后,肯定会出现这样的论调——“中国现为对抗疫情牺牲的3000多人的医疗人员,完全没必要,扩大对抗疫情才是问题,那3000多人的医疗人员甚至是传染疫情的传染者。”(PS:目前日媒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论调,其实并非死亡3000名医疗人员,而是感染,但为了维护自身对抗疫情策略的正确性,用“牺牲”这样的字眼,是日媒正在做的事情)

真是可叹,但对我们来说,没有他们的牺牲,疫情肯定不会这么快就被抵抗住。

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啊。


【2020.03.10更新内容】

【日本静冈县议员通过买口罩获利888万日元】。

该议员虽道歉,但认为自己卖的是自己名下公司仓库里的存货,所以不是转卖,也没有牟取暴利,是正常盈利

同时,新闻发布会上,议员表示,为了负上身为议员的道德责任,他卸任了名下公司的董事职位,改由他妻子担任,并会考虑是否将卖口罩所得捐出


【2020.03.10更新内容】

【日媒开始大幅报道意大利疫情,认为意大利医疗系统已经“崩坏”,民众也渐渐倾向认为这是积极对抗疫情的结果

看到上图里日媒的断章取义没有?

原新闻本来是转载了部分意大利某媒体对医生的采访,治疗措施全是意大利医生的原话,“但,因为传染的急速扩大,人工呼吸器已经变得不够用了”这一点是日媒自己加上去的,然后原新闻自己加了一个【意大利医疗系统崩溃】的标题。

而这篇新闻下的日本民众反应大概如下:

接下来,给大家看点儿更为魔幻的:

世界银行驻日投资代表的发言,好像“一带一路”和新冠没什么关系吧能否不要那么阴阳怪气?

给意大利提供医疗援助,明明是共同扑灭病毒,同时也是控制反向输入,解决自己的问题,能不能不要那么狭隘?

媒体的花样和无节操简直世界大同,但疫情之下不要这样好不好?


【2020.03.16更新内容】

问题从上周的“是不是我们杞人忧天了?”变成了现在的“为什么没有发生医疗物资挤兑”。

这里给大家通过一些最新资料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一】日本疫情不爆发的第一个质疑:——为什么没有发生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

首先,我们这里把医疗资源分成两类

1、高端医疗资源,如医院病床呼吸机医用防护服抗艾滋病毒药物检测试剂盒以及医务人员,这些一般人正常生活无法接触到的资源。

2、日常医疗资源,如口罩护目镜消毒水酒精消毒洗手液、体温计等。

给医疗资源分了类其实就已经可以下结论了,目前日本的高检测门槛的政策,其政策目的本身就是为了避免出现高端医疗物资的短缺

所以,目前日本客观上不可能出现高端医疗资源的短缺。

但,相对大众一些的日常医疗资源是否出现了短缺呢?——答案是出现了短缺。

上图的几则新闻,都是今天3月16日下午的最新消息,可以看到,在日常医疗资源的层面,日本已经不是是否出现挤兑的问题了,是已经没了的问题。手绢口罩,牛仔裤口罩,日本民众已经开始用其他的措施来缓解日常医疗资源的不足。同时,国家储备的口罩也被上升到了高端医疗资源的定位,并只给指定医院提供,一般民众根本没有获取渠道,自然不会出现挤兑

【二】日本疫情不爆发的第二个质疑:——为什么死亡人数迟迟不上升。

这里的分析就涉及到了,日本英国这两个在对抗疫情的策略上采用消极保守策略的国家的政策逻辑了。

1、促进民众的“社交疏远”(自我隔离);

2、采用较高的检测门槛,降低数据上的感染人数;

3、轻症自愈,只关注重症来保证医疗资源够用;

4、前三条成功的前提下,数据上的感染峰值处于低水准

5、重症要么死亡要么被治愈,轻症因自愈自然获得免疫力;

6、全社会获得免疫力,今年的疫情过去;

这里进入分析,不得不说,这种消极保守策略的成功与否完全依托于前三步是否能成功实施并被遵守

——而日本的前三步是成功的,特别是第一步的“社交疏远”

① 政策方面:日本在2月下旬出现了巨大的爆发可能性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停靠和在家办公。

② 文化方面:接触过日本人的人,别看日本人表面那么温和有礼,大多数日本人的内心其实是十分孤独的。单身人较多,年轻人搬出去不和父母住,孤独死,厕所吃饭等代表孤独的文化现象的在日本长期存在,也就是说,所谓“社交疏远”政策的成功土壤,在日本一直都有

所谓孤独死就是,因自己独居生活,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在自己的住所中默默死去。

综上,消极保守的新冠疫情策略,想要成功的前提已经给大家理清楚了,并且可以说,日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这里,我不认为英国用和日本同样的策略会成功

日本可以关学校,让大家在家办公,而且全社会能遵守

英国政府刚不让千人以上的活动,社会就给你搞一个999人音乐会。真搞笑~

最后,再强调一点:中国无法使用消极保守的新冠疫情策略——原因在于:

1、春节中的中国,文化上是不存在任何“社交疏远”的可能性;

2、既然文化上不可能,那就只有强制疏远,并利用本身就是假期的春节,采取高强度的对抗疫情策略,这样节后才能尽快恢复经济发展,否则,疫情周期会变得非常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打击更大。

以上。


【2020.03.17更新内容】

既然很多人觉得,“日本不检测”“日本隐瞒有大量感染病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同时说“日本隐瞒有大量病人的观点站不住脚”,那就用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的内部文件,以及日本厚生劳动省专家的文件来打打脸吧。

先说一下,有人私信和评论质疑,认为日本不检测和日本隐瞒有大量感染病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同时,他们抱有疑问就是,日本死亡率为什么不高?

那这里,有一份可以证明日本对疫情有隐瞒行为的日本官方证据,现在我拿出来,大家来自己判断一下日本政府有没有隐瞒实际疫情。

首先,资料出处

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不需翻墙):

日本厚生劳动省内部文件网址(需翻墙):

然后资料内容:

上图内容显示,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日本的专家组其实已经对疫情有了自己的推测模型和推测数字,并且这些信息也在日本高层间传播,以供日本政府做出相应的决策。

但这些信息和推测数据,并没有很好的被分享给民众。

最“此地无银300两”的问题是,上图的文章为3月8日我在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刷关于新冠疫情实时情报时刷到的,之后想写这篇答案的时候回去找链接,发现链接没了,原有的链接所在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不过最近几天我通过网页浏览历史找到了,PDF还在。

原链接所在网址及页面位置:

当然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官方的疫情推测文件,放在实时发布疫情的链接中间,同时数据差距又有些过大,好像是有点自己打自己脸,链接撤销了可以理解。当然,

可是,这让我们不得不觉得日本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有意隐瞒自己所掌握的疫情情报——和孙杨的事情一样,没问题的话你删链接干什么?

那目前事态既然目前具备了两点,即①、日本没有大规模检测;②、日本政府有隐瞒疫情信息的行为——那在提出“为什么日本新冠疫情死亡率不高?”之前,不该先问问日本政府到底隐瞒了多少疫情吗?

当然,又会有很多人提出疑问,即那为什么日本人还在挤地铁?家里人因新冠疫情死亡但被隐瞒为什么不站出来抗议?

我要告诉大家,日本真是一个羊群社会,头羊没变方向,社会舆论没变方向,下面的小羊们是不会跳出来的。还记得前几年ISIS绑架杀害日本人的事件吗?被害人的母亲开了新闻发布会,不是哭诉儿子的悲惨遭遇,而是向日本社会(羊群)和日本政府(小半个头羊)道歉,道歉给大家添麻烦了。

疫情之中,周围人都在挤地铁,怕吗?怕!那为什么还要挤,因为大家都在挤。

有人因为不检测疫情而抱怨吗?有,推特上不少,那要实际反抗吗?还算算了,不当出头鸟。

拜托,刚刚的西浦博教授的文章都说了“北海道多出来的人是没办法接受检测的人”,为什么没办法。因为不然检测啊,因为消极被动的对抗疫情策略啊。

最后,大家作为普通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很难像北海道大学的西浦博教授一样达到非常高的专业权威级别。那既然进不了顶层专业圈,获取不了专业权威级别的信息,自己还说自己是理客中,反而只不过会更容易让在国家层面持对立立场的非理性声音所利用,被达成共识,然后被当枪使。

user avatar

仅从公开信息进行推论,如有漏洞请轻喷。


怎么传染?

我们已经知道,新冠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传播的时候,需要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血液。或者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毛细血管也可以进入血液。但一般无法穿透皮肤和消化道。这种基本原理,决定了最佳传播方式,就是和病人近距离接触,将对方的飞沫吸入体内,其他方式传播的概率都太小暂不讨论。

基于上述传播方式,任何多人聚集都是有一定概率会被传染,从宏观来看。

  • 在医院聚集(包括看病、探视、工作等):高风险,因为几乎肯定会有患者在你周边;
  • 在公共场所聚集(包括工作、聚餐等):中等风险,有一定概率你的身边会有患者。在疫情初期,患者人数较少,这种概率较低,但是患者总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概率就会直线上升。毕竟每个人在正常生活中,上下班交通、办公室工作、餐厅吃饭、逛街等,每天可以说在公共场所聚集的时间可不短,要把所有的概率叠加起来看;
  • 私人场所聚集(固定家庭成员):低/高风险,因为家庭成员固定,数量也比公共场所有交集的人要少很多,相互对健康状态比较了解,在一般情况下都属于低风险。但是,如果家庭成员里面出了一个患者,那么这个风险就一跃为高风险,甚至高于医院,毕竟在家的防护措施没法和医院比;


通过这个推理,大约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归纳,并制定一个事后诸葛亮的策略:

  • 疫情初期:仅有极少数的患者。这时候除医院外,其他地方还是相对安全的。应该采取的策略是。1堵住源头,比如清理事发地相关易感人群,输入性案例做好边境控制,把所有患者都放在医院。2让群众不要向医院聚集,避免恐慌的舆论控制在这个阶段是说得过去的。
  • 疫情中期:源头已经堵不住,少量患者可能已经混在人群重。这个时候除了继续堵住源头,还需要在民间清扫不知底细的患者。呼吁在中等风险的公共场所戴口罩,以减小感染概率,如果有可能的话对疑似人群进行大规模的检测,只要传染的速度小于收治患者的速度,就可以控制住疫情的发展。
  • 疫情爆发期:医院和确定有患者的家庭都属于高风险,公共场所风险也成倍增加。把确定的病人隔离,无论是隔离在家还是隔离在医院都可以,只要是和健康人隔离开就行。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或者干脆消灭公共场所(关门)。中国选择了把病人隔离到医院和方舱,这当然是效果最好的策略,同时也是代价最大的策略。


这样分析一下,日本、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初期选择的策略,不能说没有道理,很大程度取决于各自团队对于疫情阶段的判断,完全照抄中国作业,轻易采取疫情爆发期的策略也是不太容易的,毕竟他们的政府承受不起这么大代价。况且中国为世界争取来的这一个月,让各国至少在心理和技术上准备更充分,试一试能不能更小代价的控制住,也是一个正常的心态。


对谁的危害大?

引用一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2月27日)对病例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看,新冠到底对那些人来说是一种流感,对那些人来说就是死神。


80岁以上病死率15%,70岁以上病死率10%,60岁以上病死率6%,都明显高出3%的平均病死率,因此一定要保护中老年,他们一旦被传染后果是非常严重的。60岁以下1%的病死率,似乎确实没有比流感更可怕。

报告里面实际上还提到了基础疾病对病死率的影响,但是由于数据颗粒度不足,就不把这个因素参与讨论了。


怎么保护高危人群?

结合传染渠道来看,如果能在疫情初期堵住源头,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等到了疫情爆发后,就要想办法切断高危人群的传播渠道,因为这个时候无症状感染者已经很多了,很难和健康人区分。

  • 家庭,最难防御的场所,中国采用了疑似患者也隔离的措施,而其他国家在这部分基本上就失控了。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老人和子女一起居住的传统,比如日本,虽然缺少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是各种信息里面,还是说明老人和子女分局比例很高;
  • 养老院,中国很少,但是日本、美国很多,欧洲国家不了解;
  • 公共场所,戴口罩;
  • 医院,没事别去;


总结

各国在总结防疫策略的时候,肯定很大程度上做了更加完善的分析,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从上述分析过程,可以倒推一下各国的考量点和决策依据。

中国:很明显湖北跨过了初期和中期直接跳到了爆发期,其他省作为中期来对待,具体措施就不提了,大家都知道。补充一个个人意见,跨过初期和中期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人为事故,但也确实难度实在太大,毕竟全民戴口罩这事,非得把大家都吓怕了才做得到,但是还没等吓怕,恐怕医院就被恐慌人群挤满了。进医院必须戴口罩,医生护士早点穿防护服,恐怕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城市国家,全都是输入病例,堵住源头的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入境必须在家隔离14天,这个措施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加上天气加成。总之,效果目前不错,对中国大部分地方来说没有借鉴意义,到了疫情末期,输入性病例成为主流,除湖北外其他省的策略也转变了,和新加坡很像。


日本:先不考虑日本因为不检测就不确诊这个操作带来多少数据偏差,但是从死亡人数来看确实控制的还不错。之前我也不是太理解,直到我看到这张图。不让你去医院,公共场所带口罩,老年人和子女分居多,这个国情优势确实也日本政府做出现在决策的一个原因。


意大利:欧洲的湖北省,超级爱自由和爱社交的国家,疫情初期政府的隔离令还造成了新的聚集,到现在已经上万了,还是不能接受戴口罩,看给中国专家团接机的小哥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意大利也是个老人和子女同住的国家,家庭内传染可是很不好控制。看下图,西班牙和波兰也已经开始快速上升了,其他比例更高的国家咱们观望一下。


user avatar

对于病毒传播这个事,我倒是宁愿中国人对全世界的态度是杞人忧天


问题是病毒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病毒:我的增长趋势是蓝线


日本:不,在我这你得是橙线


user avatar

检测的起步标准太高了。

玩火者必自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关于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很多人会从媒体报道、身边人的经历,或者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件事。从数据上看,日本的疫情曲线确实起伏不定。 你可能会看到新闻里报道每天新增病例的数量,有时候高得吓人,有时候又会降下来一些。这种波动性本身就说明了疫情并.............
  • 回答
    21年了,日本的新冠疫情确实还没有画上句号,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从头细细梳理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疫情结束”?在普通人眼里,“疫情结束”可能意味着病毒彻底消失,或者社会生活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再也没有新增病例,没有人再.............
  • 回答
    日本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这种“看不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日本疫情独特的轨迹。如果我们要深入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梳理:1. 早期防疫策略的“宽松”与“期待”的落差:最初,日本政府采取的策略似乎与许多国家不同,并没有采取.............
  • 回答
    日本的新冠疫情,就像很多国家一样,一直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与其说有一个“真实情况”,不如说是一系列不断演变的趋势和挑战。一、 感染情况与趋势: 周期性波动: 日本的疫情并非直线下降或平稳,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通常,我们会看到几个月一个高峰期,之后逐渐回落,但很快又会出现新的变异株或.............
  • 回答
    日本政府考虑将新冠疫情指定为“历史性紧急事态”,这一举措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一决定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历史性紧急事态”的提法就非同寻常。通常,紧急事态(Emergency)在日本的法律体系中,是指国家面临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需.............
  • 回答
    截至我最后更新信息(2023年初),日本新冠疫情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您提到的3月2日962例这个数据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当时那个时期,日本确实正经历早期爆发的紧张阶段。回顾3月2日左右的情况:您提到的962例确诊病例,这个数字在当时确实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那个时间点,日本正处于疫情的早期应对阶段,并且.............
  • 回答
    关于日本新冠确诊人数“悬崖式下降”以及全球日增确诊下降超过50%的现象,以及是否意味着德尔塔病毒在“自我灭绝”并导致疫情自动消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澄清“悬崖式下降”和“下降超过50%”的数据来源和背景。 如果这是指特定的时间段内的数据变化,那么要理解其原.............
  • 回答
    新冠疫情似乎正在给日本首都圈带来一丝喘息的曙光。经历了两个多月的严格管控,当地居民正翘首以盼解封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那么,目前首都圈的疫情防控形势究竟如何呢?首先,从最直观的感染数字来看,首都圈(包括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的新增确诊病例数确实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东京都.............
  • 回答
    1月7日,日本新冠确诊病例确实出现了持续攀升的态势,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蒙古国首次报告奥密克戎病例,也再次提醒我们,病毒的变异和传播从未停止,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且充满变数。日本的情况: Omicron变异株带来的挑战与应对日本的疫情反弹,主要矛头指向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此前,日.............
  • 回答
    在日本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12个地区同时举办马拉松大会,且预计参赛人数可能达到50万,这一决定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举动。 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非常可能加剧疫情的传播,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首先,我们来谈谈举办这些赛事的直接动因和逻辑。日本的马拉松赛事,特别是地方性的大.............
  • 回答
    日本政府即将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这并非一个轻描淡写的决定,背后蕴含着一系列严肃的考量和对社会生活层面的深远影响。这标志着政府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常规的防疫措施已不足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必须采取更强力、更具约束性的措施来保护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究.............
  • 回答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初期,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确实展现出了一种相对友善和积极的姿态,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其说是“特别友善”,不如说是它在特殊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符合自身文化背景和国家利益的策略,并在某些方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首先,从 “邻里互助” 的角度来看,日本虽然与中国并非陆地相连,但地理距离.............
  • 回答
    日本新冠疫情形势确实令人担忧,近期确诊和死亡病例数屡创新高,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以下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分析为何日本目前疫情如此严峻,并力求用更自然的叙述方式呈现:一、病毒变异株的快速迭代与传播力增强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新冠病毒本身一直在进化。当前导致日本疫情严峻的主要元凶,很可能是已.............
  • 回答
    韩国新冠肺炎疫情为何比日本要严重?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疫情暴发的“点”不同,导致了初期应对策略的差异。 韩国: 最早出现大规模聚集性感染的是“新天地教会”。这是一个宗教团体,很多成员生活在一起,或者有频繁的聚会活动。当疫情在这个.............
  • 回答
    日本政府近期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事实上已在日本国内开始流行,这一消息无疑给原定于今年夏天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究竟会对这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参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是摆在首位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奥运会汇聚了来自世.............
  • 回答
    日本解封后,新冠疫情确实出现了一波起伏,其中奥密克戎BA.2亚型扮演了关键角色。自从日本在2022年5月26日全面解除“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以来,社会活动逐渐恢复,旅游业也迎来了复苏。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新冠感染人数的逐步回升。奥密克戎BA.2亚型的主导地位奥密克戎BA.2亚型,作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 回答
    日本一名出租车司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这无疑给日本当前本就十分微妙的疫情形势带来了一抹不祥的阴影,其潜在影响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对整个疫情防控的走向产生微妙而深远的变化。首先,让我们聚焦这名出租车司机本身。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与社会大众接触的频率和范围都极其广泛。他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
  • 回答
    东京奥运会期间,的确传出了与奥运相关的十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报告。这无疑让大家对东京的疫情状况捏了一把汗。那么,目前东京的疫情防疫情况究竟如何?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留意的关键信息呢?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东京当前的疫情防疫情况:复杂且需要警惕首先要说的是,东京的疫情形势绝对不是“一片大好”那么简单。虽然奥.............
  • 回答
    最近日本的新冠疫情确实牵动人心,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你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相对来说,在日华人分享感染新冠经历的帖子或视频,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普遍或者那么“爆炸性”的传播。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值得我们仔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即使在日本的华人社群里,肯定也有不少人感染过.............
  • 回答
    中国向日本紧急捐赠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无疑会对日本的疫情控制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帮助,尤其是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一、提升检测能力,实现早发现、早隔离: 扩大检测规模,降低漏诊率: 核酸检测是确认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拥有充足的试剂盒意味着日本可以大幅增加检测的数量。这有助于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进行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