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很多国家的入境审核中是和韩国混在一个水准线上的,我认为各国的外交部对情况的了解应该比网民清楚。
【最新关于日本疫情的总结性答案链接如下,各位可自行查阅,此答案不再更新】
【感谢大家点赞,更加魔幻的更新内容请参阅答案尾部】
2020.3.11更新的内容放答案最后边了,查看可移步。
2020.3.10更新一大家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放答案最后边了,查看可移步。
2020.3.16更新。由于问题从上周的“是不是我杞人忧天了?”现在变成了“为什么没有发生医疗物资挤兑”。这里给大家通过一些最新资料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原因并放在最后,查看可移步。
2020.3.17更新的内容放答案最后边了,查看可移步。
是不是杞人忧天,我这里提供另一个角度来供大家参考
——一个国家应对疫情的方式,能不能杞人忧天最终是需要“资格”的。
简单的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占领舆论的高地,是可以杞人忧天的;
没有占领舆论的高地,即便严肃认真的对抗疫情和灾难也会被淹没在国际舆论的口水里,从而形成舆论对其该国的合法性质疑——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其无。
这里引用几则日本民众对今天(2020年3月9日)早上新闻的反应来说明。
首先,截止今日,意大利累计确诊人数达7375人,单日新增破1000;法国累计1126人,;德国累计1018人。而日本累计疫情1198(502+钻石公主号696)。
看到这个最新疫情新闻报道的日本民众是这么反应的:
同时,日本的自媒体也出现了这样的论调:
可以看到,日本已经有一部分民众和媒体,将疫情的扩大的原因归结到了积极检测这一点上,并认为目前日本采取的策略是没有太大问题。
传播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十分聪明的,既能稳定社会,也能安抚人心。同时加上日本发达的医疗水平,减少公众接触,勤洗手,戴口罩的相关措施,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认为,最终仅从日本官方公布的疫情水平来说,日本会控制住疫情。
但前提是不被两种情况打脸:
1、 疫情爆发推迟;
2、 不出现或者少出现,死亡后确诊的案例:
而事实是,就在今天,日本出现了第二种情况,即“死亡后确诊”的案例。
具体的情况如上图大体翻译所示,日本名古屋有一名有和感染者接触史的80多岁的男性,在感染病毒的第7天急速恶化并死亡,而他在确认和感染者接触过后的前6天里,没有任何异常。同时,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是在死后。
但是,现阶段根本无法说这打了“日本策略正确论”的脸,毕竟案例太少,同时即便未来出现了更多的案例,可案例的曝光被压了下来,那也不构成了打脸。
个人观点:虽然积极检测会构成人员聚集的感染扩大,但这根本成不了不检测和少检测的理由,事实上已经造成了有感染接触史的患者的死亡,任何国家采取的正规策略应该是充分检查并采取足够的措施避免因为扩大检查而造成的感染。
评论里有人说抗疫态度不端正,在民众看来,正是如此。
但现实是另一回事,未来如果日本官方口径的疫情被控制住,那么从结果来看,所有外界和日本民众自身对日本疫情的判断都是“杞人忧天”的——一定都是“杞人忧天”的。
并且国际媒体和国际舆论,并不会太多的苛责日本的做法,哪怕他们采取的对待疫情的策略十分“讨巧”。
所以,日本疫情是有“杞人忧天”的资格的,世界媒体和舆论也不会太多的苛责日本,疫情风浪过去后,日本也会把自己的逻辑拿出来,作为日本对待疫情策略十分完善和正确的佐证。
不抄中国的卷子?——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只会是中国第一遍答题不及格,补考过后才刚刚及格,而日本是不仅满分,还早交了卷子。
至于推特上那些已经发烧在家所谓“轻微症状患者”,也会被整个社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就和网上一个热点持续不了几天是一样的。
这里再提供四种逻辑供各位参考,假如你是日本政府的官僚或者内阁成员,你会怎么选:
1、防疫---疫情得到控制---耽误奥运---内阁全体政治生命终结;
2、防疫---疫情还是爆发---耽误奥运---内阁全体政治生命终结;
3、不大规模防疫---疫情爆发---耽误奥运---内阁全体政治生命终结;
4、不大规模防疫---疫情自己好了或者疫苗开发成功了---奥运成功---内阁NB!
这里提醒大家,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事决策要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
所以对待疫情,当然选第四种策略啦,奥运投入那么多,打水漂嘛?你说是不是?(手动狗头)
但同样的疫情,中国肯定无法用日本一样讨巧的应对疫情的策略的。就和最开始说过的一样:
一个国家所用的体制占领了舆论的高地,是可以杞人忧天的;没有占领舆论的高地,即便严肃认真的对抗疫情和灾难也会被淹没在国际舆论的口水里,从而形成舆论对其所用体制的合法性的质疑,所谓欲加之罪何患其无。
以笔者留学日本,及对日本的了解,未来全球疫情平息后,肯定会出现这样的论调——“中国现为对抗疫情牺牲的3000多人的医疗人员,完全没必要,扩大对抗疫情才是问题,那3000多人的医疗人员甚至是传染疫情的传染者。”(PS:目前日媒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论调,其实并非死亡3000名医疗人员,而是感染,但为了维护自身对抗疫情策略的正确性,用“牺牲”这样的字眼,是日媒正在做的事情)
真是可叹,但对我们来说,没有他们的牺牲,疫情肯定不会这么快就被抵抗住。
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啊。
【2020.03.10更新内容】;
【日本静冈县议员通过买口罩获利888万日元】。
该议员虽道歉,但认为自己卖的是自己名下公司仓库里的存货,所以不是转卖,也没有牟取暴利,是正常盈利。
同时,新闻发布会上,议员表示,为了负上身为议员的道德责任,他卸任了名下公司的董事职位,改由他妻子担任,并会考虑是否将卖口罩所得捐出。
【2020.03.10更新内容】;
【日媒开始大幅报道意大利疫情,认为意大利医疗系统已经“崩坏”,民众也渐渐倾向认为这是积极对抗疫情的结果】。
看到上图里日媒的断章取义没有?
原新闻本来是转载了部分意大利某媒体对医生的采访,治疗措施全是意大利医生的原话,“但,因为传染的急速扩大,人工呼吸器已经变得不够用了”这一点是日媒自己加上去的,然后原新闻自己加了一个【意大利医疗系统崩溃】的标题。
而这篇新闻下的日本民众反应大概如下:
接下来,给大家看点儿更为魔幻的:
世界银行驻日投资代表的发言,好像“一带一路”和新冠没什么关系吧,能否不要那么阴阳怪气?
给意大利提供医疗援助,明明是共同扑灭病毒,同时也是控制反向输入,解决自己的问题,能不能不要那么狭隘?
媒体的花样和无节操简直世界大同,但疫情之下不要这样好不好?
【2020.03.16更新内容】;
问题从上周的“是不是我们杞人忧天了?”变成了现在的“为什么没有发生医疗物资挤兑”。
这里给大家通过一些最新资料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一】日本疫情不爆发的第一个质疑:——为什么没有发生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
首先,我们这里把医疗资源分成两类:
1、高端医疗资源,如医院病床,呼吸机,医用防护服,抗艾滋病毒药物,检测试剂盒以及医务人员,这些一般人正常生活无法接触到的资源。
2、日常医疗资源,如口罩、护目镜、消毒水、酒精、消毒洗手液、体温计等。
给医疗资源分了类其实就已经可以下结论了,目前日本的高检测门槛的政策,其政策目的本身就是为了避免出现高端医疗物资的短缺。
所以,目前日本客观上不可能出现高端医疗资源的短缺。
但,相对大众一些的日常医疗资源是否出现了短缺呢?——答案是出现了短缺。
上图的几则新闻,都是今天3月16日下午的最新消息,可以看到,在日常医疗资源的层面,日本已经不是是否出现挤兑的问题了,是已经没了的问题。手绢口罩,牛仔裤口罩,日本民众已经开始用其他的措施来缓解日常医疗资源的不足。同时,国家储备的口罩也被上升到了高端医疗资源的定位,并只给指定医院提供,一般民众根本没有获取渠道,自然不会出现挤兑。
【二】日本疫情不爆发的第二个质疑:——为什么死亡人数迟迟不上升。
这里的分析就涉及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两个在对抗疫情的策略上采用消极保守策略的国家的政策逻辑了。
1、促进民众的“社交疏远”(自我隔离);
2、采用较高的检测门槛,降低数据上的感染人数;
3、轻症自愈,只关注重症来保证医疗资源够用;
4、前三条成功的前提下,数据上的感染峰值处于低水准;
5、重症要么死亡要么被治愈,轻症因自愈自然获得免疫力;
6、全社会获得免疫力,今年的疫情过去;
这里进入分析,不得不说,这种消极保守策略的成功与否完全依托于前三步是否能成功实施并被遵守。
——而日本的前三步是成功的,特别是第一步的“社交疏远”。
① 政策方面:日本在2月下旬出现了巨大的爆发可能性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停靠和在家办公。
② 文化方面:接触过日本人的人,别看日本人表面那么温和有礼,大多数日本人的内心其实是十分孤独的。单身人较多,年轻人搬出去不和父母住,孤独死,厕所吃饭等代表孤独的文化现象的在日本长期存在,也就是说,所谓“社交疏远”政策的成功土壤,在日本一直都有。
所谓孤独死就是,因自己独居生活,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在自己的住所中默默死去。
综上,消极保守的新冠疫情策略,想要成功的前提已经给大家理清楚了,并且可以说,日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这里,我不认为英国用和日本同样的策略会成功。
日本可以关学校,让大家在家办公,而且全社会能遵守!
英国政府刚不让千人以上的活动,社会就给你搞一个999人音乐会。真搞笑~
最后,再强调一点:中国无法使用消极保守的新冠疫情策略——原因在于:
1、春节中的中国,文化上是不存在任何“社交疏远”的可能性;
2、既然文化上不可能,那就只有强制疏远,并利用本身就是假期的春节,采取高强度的对抗疫情策略,这样节后才能尽快恢复经济发展,否则,疫情周期会变得非常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打击更大。
以上。
【2020.03.17更新内容】
既然很多人觉得,“日本不检测”和“日本隐瞒有大量感染病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同时说“日本隐瞒有大量病人的观点站不住脚”,那就用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的内部文件,以及日本厚生劳动省专家的文件来打打脸吧。
先说一下,有人私信和评论质疑,认为日本不检测和日本隐瞒有大量感染病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同时,他们抱有疑问就是,日本死亡率为什么不高?
那这里,有一份可以证明日本对疫情有隐瞒行为的日本官方证据,现在我拿出来,大家来自己判断一下日本政府有没有隐瞒实际疫情。
首先,资料出处
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不需翻墙):
日本厚生劳动省内部文件网址(需翻墙):
然后资料内容:
上图内容显示,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日本的专家组其实已经对疫情有了自己的推测模型和推测数字,并且这些信息也在日本高层间传播,以供日本政府做出相应的决策。
但这些信息和推测数据,并没有很好的被分享给民众。
最“此地无银300两”的问题是,上图的文章为3月8日我在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刷关于新冠疫情实时情报时刷到的,之后想写这篇答案的时候回去找链接,发现链接没了,原有的链接所在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不过最近几天我通过网页浏览历史找到了,PDF还在。
原链接所在网址及页面位置:
当然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官方的疫情推测文件,放在实时发布疫情的链接中间,同时数据差距又有些过大,好像是有点自己打自己脸,链接撤销了可以理解。当然,
可是,这让我们不得不觉得日本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有意隐瞒自己所掌握的疫情情报——和孙杨的事情一样,没问题的话你删链接干什么?
那目前事态既然目前具备了两点,即①、日本没有大规模检测;②、日本政府有隐瞒疫情信息的行为——那在提出“为什么日本新冠疫情死亡率不高?”之前,不该先问问日本政府到底隐瞒了多少疫情吗?
当然,又会有很多人提出疑问,即那为什么日本人还在挤地铁?家里人因新冠疫情死亡但被隐瞒为什么不站出来抗议?
我要告诉大家,日本真是一个羊群社会,头羊没变方向,社会舆论没变方向,下面的小羊们是不会跳出来的。还记得前几年ISIS绑架杀害日本人的事件吗?被害人的母亲开了新闻发布会,不是哭诉儿子的悲惨遭遇,而是向日本社会(羊群)和日本政府(小半个头羊)道歉,道歉给大家添麻烦了。
疫情之中,周围人都在挤地铁,怕吗?怕!那为什么还要挤,因为大家都在挤。
有人因为不检测疫情而抱怨吗?有,推特上不少,那要实际反抗吗?还算算了,不当出头鸟。
拜托,刚刚的西浦博教授的文章都说了“北海道多出来的人是没办法接受检测的人”,为什么没办法。因为不然检测啊,因为消极被动的对抗疫情策略啊。
最后,大家作为普通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很难像北海道大学的西浦博教授一样达到非常高的专业权威级别。那既然进不了顶层专业圈,获取不了专业权威级别的信息,自己还说自己是理客中,反而只不过会更容易让在国家层面持对立立场的非理性声音所利用,被达成共识,然后被当枪使。
仅从公开信息进行推论,如有漏洞请轻喷。
怎么传染?
我们已经知道,新冠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传播的时候,需要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血液。或者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毛细血管也可以进入血液。但一般无法穿透皮肤和消化道。这种基本原理,决定了最佳传播方式,就是和病人近距离接触,将对方的飞沫吸入体内,其他方式传播的概率都太小暂不讨论。
基于上述传播方式,任何多人聚集都是有一定概率会被传染,从宏观来看。
通过这个推理,大约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归纳,并制定一个事后诸葛亮的策略:
这样分析一下,日本、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初期选择的策略,不能说没有道理,很大程度取决于各自团队对于疫情阶段的判断,完全照抄中国作业,轻易采取疫情爆发期的策略也是不太容易的,毕竟他们的政府承受不起这么大代价。况且中国为世界争取来的这一个月,让各国至少在心理和技术上准备更充分,试一试能不能更小代价的控制住,也是一个正常的心态。
对谁的危害大?
引用一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2月27日)对病例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看,新冠到底对那些人来说是一种流感,对那些人来说就是死神。
80岁以上病死率15%,70岁以上病死率10%,60岁以上病死率6%,都明显高出3%的平均病死率,因此一定要保护中老年,他们一旦被传染后果是非常严重的。60岁以下1%的病死率,似乎确实没有比流感更可怕。
报告里面实际上还提到了基础疾病对病死率的影响,但是由于数据颗粒度不足,就不把这个因素参与讨论了。
怎么保护高危人群?
结合传染渠道来看,如果能在疫情初期堵住源头,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等到了疫情爆发后,就要想办法切断高危人群的传播渠道,因为这个时候无症状感染者已经很多了,很难和健康人区分。
总结
各国在总结防疫策略的时候,肯定很大程度上做了更加完善的分析,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从上述分析过程,可以倒推一下各国的考量点和决策依据。
中国:很明显湖北跨过了初期和中期直接跳到了爆发期,其他省作为中期来对待,具体措施就不提了,大家都知道。补充一个个人意见,跨过初期和中期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人为事故,但也确实难度实在太大,毕竟全民戴口罩这事,非得把大家都吓怕了才做得到,但是还没等吓怕,恐怕医院就被恐慌人群挤满了。进医院必须戴口罩,医生护士早点穿防护服,恐怕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城市国家,全都是输入病例,堵住源头的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入境必须在家隔离14天,这个措施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加上天气加成。总之,效果目前不错,对中国大部分地方来说没有借鉴意义,到了疫情末期,输入性病例成为主流,除湖北外其他省的策略也转变了,和新加坡很像。
日本:先不考虑日本因为不检测就不确诊这个操作带来多少数据偏差,但是从死亡人数来看确实控制的还不错。之前我也不是太理解,直到我看到这张图。不让你去医院,公共场所带口罩,老年人和子女分居多,这个国情优势确实也日本政府做出现在决策的一个原因。
意大利:欧洲的湖北省,超级爱自由和爱社交的国家,疫情初期政府的隔离令还造成了新的聚集,到现在已经上万了,还是不能接受戴口罩,看给中国专家团接机的小哥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意大利也是个老人和子女同住的国家,家庭内传染可是很不好控制。看下图,西班牙和波兰也已经开始快速上升了,其他比例更高的国家咱们观望一下。
对于病毒传播这个事,我倒是宁愿中国人对全世界的态度是杞人忧天
问题是病毒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病毒:我的增长趋势是蓝线
日本:不,在我这你得是橙线
检测的起步标准太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