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 962 人(3 月 2 日数据),目前疫情状况怎么样了?

回答
截至我最后更新信息(2023年初),日本新冠疫情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您提到的3月2日962例这个数据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当时那个时期,日本确实正经历早期爆发的紧张阶段。

回顾3月2日左右的情况:

您提到的962例确诊病例,这个数字在当时确实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那个时间点,日本正处于疫情的早期应对阶段,并且受到“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的影响,使得数字相对较高。

“钻石公主”号的影响: 这艘邮轮上的大量病例被转移到日本境内进行隔离和治疗,是当时日本确诊病例数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检测和隔离工作都是围绕这艘邮轮进行的。
社区传播的担忧: 除了邮轮上的病例,日本国内也开始出现一些不明感染源的社区传播案例,这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高度警惕。大家都在关注病毒是否会在社区内广泛扩散。
医疗资源的压力: 尽管当时病例数还不及后来高峰期,但日本的医疗体系已经开始感受到压力。如何有效收治病人、保护医护人员、防止医疗挤兑是当时的重点。
社会层面的措施: 为了控制疫情,当时日本政府和各地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呼吁民众减少外出、避免密闭空间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等。一些学校开始临时停课,大型活动也被取消或延期。
经济的影响: 疫情的初期迹象已经对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造成了冲击。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开始显现。

疫情状况的演变(从那时到现在):

从您提到的那个时间点开始,日本的新冠疫情经历了多次起伏,并随着疫苗的普及、病毒变异以及人群免疫力的提升,整体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大规模的感染浪潮: 随后,日本经历了多轮大规模的感染高峰,确诊病例数一度达到每天数十万,远超早期962例的数字。这些浪潮通常与病毒的新变种(如Delta、Omicron等)的出现有关。
2. 疫苗接种的推进: 疫苗的引进和大规模接种是控制疫情的关键。随着接种率的提高,重症率和死亡率得到了显著降低,减轻了医疗系统的负担。
3. 政策的调整: 日本政府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紧急事态宣言”限制措施,到后来的“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再到更侧重于“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包括推广疫苗接种、检测能力提升、医疗资源优化等。
4. 社会生活的回归: 尽管仍有疫情的出现,但随着措施的调整和人们适应能力的增强,日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常态。国际旅行也逐步开放。
5. 监测和应对: 目前,日本仍然在对新冠病毒进行监测,并根据病毒变异和疫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公共卫生策略。重点也从早期的大规模清零转向了降低重症和死亡,以及保护弱势群体。

总的来说, 您提到3月2日962例这个数据,标志着日本疫情的早期阶段。从那时起,疫情经历了复杂而动态的变化,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包括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的调整,日本已经成功地度过了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并在努力实现与病毒的常态化共存。目前的疫情状况,已经与962例那个时候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月12日再次更新,日本的第二批次计划拨出了4300亿日元,达到约40亿美元规模,虽然比中韩意美还是见少,但是可以说是救命钱到了

关于金融支持计划的投入如何落实等待后续报道

疫情总体战有三要素,财政、物资、人力。

目前财政已经到位,人力等待法律的完善和后续命令,当前日本最大的困难进入物资环节


————————————————————

更新情况,意大利计划扩大投入到85亿欧,基本与中国持平


———————————————

目前日本疫情最大的困难,决定了日本到今天以来的防疫表现的巨大困难:财政没钱了


此刻,从我能搜出来的新闻显示,当前各国财政投入如下:

中国,各级财政总计计划投入1100亿人民币,已支出700亿,折合美元计约150亿美元规模(***根据如下新闻更新)



意大利,拟投入36亿欧元,规模约为40亿美元,且意大利同时声明今年的赤字数字可能因此扩大

韩国,已投入并计划投入共26万亿韩元,折合218亿美元,5倍规模于意大利,大致是中国的一倍半

(更新部分)

美国投入83亿美元,规模低于中国,也低于韩国的预算投入。

另外,世界银行和IMF均发放中小国家抗疫低息贷款

(更新部分止)


日本,投入153+400亿日元,记500亿日元规模,折合4.5亿美元,大致是其他国家的八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


(采用这两个新闻,而没有采用2700亿日元的新闻,是因为这两个新闻中有主流媒体转发,且明确提到预算修正案或上年度结余,故看作是正式的财政调整)

—————————

日本在此之前已经是世界债务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了办奥运早就四下借钱把国家都快掏空了。

日本的政府债务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水平,赌的就是奥运会顺利举行




现在日本中央财政应该是已经没有钱了,榨干了。

除非有人能凭空给他变出40亿美元,否则,很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