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结婚两个月女方不让圆房,离婚可以要求退彩礼嘛,可以的话能退多少?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结婚两个月,女方不让圆房,男方想离婚并要回彩礼,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确实会遇到,也涉及到不少法律和情感层面的问题。我尽量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来跟你讲讲,让你有个更清晰的了解。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法律上,彩礼的性质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赠与,但也不是完全不能退还的。 特别是在婚姻关系尚未真正建立、或者存在法定可以撤销婚姻的情形下,要求退还彩礼是有法律依据的。

那么,回到你的问题——结婚两个月,女方不让圆房,离婚能要求退彩礼吗?

答案是:有可能,并且有法律支持。

但具体能退多少,以及退还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取决于几个关键点,而且操作起来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一、 不让圆房算不算“婚姻目的无法实现”?

这是核心问题。在中国的婚姻法里,虽然没有强制规定“圆房”是婚姻的法定要素,但在传统观念和法律实践中,“夫妻同居”(这通常包括圆房)被认为是婚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女方在婚后长期且无正当理由拒绝与男方同居,导致婚姻关系形同虚设,男方可以以此作为解除婚姻关系并要求返还彩礼的理由之一。

这里有个关键点是“无正当理由”。如果女方是因为身体原因(比如疾病未愈)、或者双方感情确实尚未磨合需要时间,或者存在一些其他可以被理解的障碍,那么法律可能会有不同的考量。但如果女方只是单纯不愿意,或者有其他主观意愿阻止,那就更可能被认定为阻碍了婚姻目的的实现。

二、 离婚能不能要求退彩礼?能退多少?

1. 基于“未办理婚姻登记但已支付彩礼”的情形(这种不适用你): 如果你们是按照民间习俗给了彩礼,但没有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法律上你们就不是合法夫妻,此时要求退还彩礼是比较容易的,通常是全额退还。但你提到“结婚两个月”,这通常意味着已经进行了婚姻登记。

2. 基于“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的情形: 这是你这种情况最接近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的规定,如果男女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你结婚两个月但未圆房,并且从法律意义上说,可能被解释为“未共同生活”,或者至少是“共同生活存在严重障碍”。

3. “彩礼”的返还数额:
全额退还的可能性: 如果能证明你们从法律意义上就“未共同生活”(例如,婚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根本没有过夫妻生活),或者女方存在导致婚姻无法存续的重大过错(例如,欺诈、隐瞒重大疾病等,但“不让圆房”本身不一定上升到这个程度),且彩礼数额较大的,全额退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部分退还的可能性: 这是更常见的情况。即使有法律依据,法院在判决彩礼返还时,也会考虑实际情况。比如:
是否已经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虽然你们没圆房,但你们可能一起吃饭、一起住,有过一些共同的生活经历。
彩礼的性质: 有些彩礼是为了缔结婚姻关系,有些可能带有对女方父母的“见面礼”性质。
女方是否因此遭受损失: 例如,女方因为结婚耽误了工作等。
当地的风俗习惯: 有些地方对于彩礼的返还有约定俗成的做法。
彩礼的数额是否“明显超出当地一般水平”: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彩礼数额过大,超出当地一般的经济水平,法院可能会根据公平原则判决返还部分。

举个例子: 如果你们彩礼给了10万元,但结婚登记了,虽然没圆房,但毕竟是登记在册的夫妻,你们可能已经一起住了一段时间,女方父母可能也给了嫁妆,或者女方父母在准备婚事时也花了一些钱。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不会判决全额退还10万元,而是根据综合情况,比如退还8万元、6万元,甚至更少,都有可能。

三、 如何操作?

1. 协商先行: 这是最理想也是最省力的方式。先坐下来和女方及其家人好好沟通,说明你的意愿和遇到的问题。如果女方也觉得这段婚姻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并且愿意退还彩礼,那皆大欢喜。可以商定一个具体的退还数额和时间。

2. 保留证据: 如果协商不成,你就需要准备好证据来支持你的诉求:
结婚登记证明: 证明你们是合法夫妻。
彩礼支付凭证: 转账记录、收据等。
证明“未圆房”的证据: 这个是最难直接取证的。通常是靠双方的陈述,或者如果有证人(比如共同居住的朋友、家人等知道情况的)作证。如果是因为女方明确表示不让,可以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录音等(注意,录音需要合法取得)。
证明未共同生活的证据: 例如,婚后一直分开居住的证据,或者其他证明你们夫妻关系未实际展开的证据。

3. 提起离婚诉讼: 如果协商无果,你就需要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诉讼中,你可以提出离婚请求,并同时提出返还彩礼的请求。法院会根据你提交的证据和双方的陈述来审理。

四、 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婚姻目的无法实现”的举证: 这是关键。你不仅要证明“没圆房”,更要说明“没圆房”是如何导致“婚姻目的无法实现”的,特别是如果没有其他共同生活的基础。
彩礼的性质认定: 法官会判断你给付的是“彩礼”还是其他的赠与(例如给女方个人的聘礼、嫁妆等)。通常,婚前给付的、数额较大的,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的钱物,会被认定为彩礼。
退还彩礼的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是《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诉讼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煎熬: 特别是涉及到证据收集和法院的判决,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总结一下:

结婚两个月女方不让圆房,是可以要求离婚并退还彩礼的,法律上有支持。但具体能退多少,法院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一定是全额退还,很可能是部分退还。最好的方式是先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则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据。

处理这种事情,情感上肯定不好受,但法律上尽量把事情掰扯清楚,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

我记得司法解释里面关于彩礼退还的法定情节里面有这么一条:收取彩礼之后却没有结婚,或者虽然结婚,但是没有一起共同生活。

所以,你如果想要追回的话,可以往这方面去努力,所谓的不让圆房是指分开居住,还是一间屋子里面两张床。这里的共同生活,你说的不是很详细,也只能往这方面去靠了,如果这都不满足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民法典和婚姻法都明令禁止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封建思维入脑入心,老想着给了钱能买到媳妇儿。

司法解释规定的几种退还情况,已经是在尽力的把非法的事情往回扳了,要我说直接不留这种口子(事实上也很难执行),让那些给彩礼的人人财两空才是对的。既然你们当初敢把财产送给别人,别人又收了,那就别想着要回来。不然,你们总把财产赠送当做儿戏。

封建社会给钱能买到媳妇儿,那是整套封建礼教制度,对给钱的人有保护的,对收钱的一方有制度性约束的。现在什么都没了,还在给钱,真的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结婚两个月,女方不让圆房,男方想离婚并要回彩礼,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确实会遇到,也涉及到不少法律和情感层面的问题。我尽量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来跟你讲讲,让你有个更清晰的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法律上,彩礼的性质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赠与,但也不是完全不能退还的。 特别是在.............
  • 回答
    姐妹,32岁想结婚的心情我太理解了!选择人生伴侣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你既然来问,说明这两位男士在你心里都有一定的位置,只是还未到那个“非他不可”的地步。别急,咱们一样一样来掰扯清楚,帮你理顺思路。首先,得把这两位男士最核心的情况给咱们说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咱们先从一些基础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琢磨一番,因为这100万的分配,牵涉到两个孩子未来的生活、家庭关系,还有我们作为父母的心意。我当然希望能为他们做到最好,让他们都开心,也为他们的婚姻打下坚实的基础。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几种可能性。方案一:男孩80万买房,女孩20万嫁妆这个方案,听起来挺现实,也挺符合我们社会上一些.............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受卵卵”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误解。实际上,女性同时排出两个卵子,如果这两个卵子都成功受精了,是 有可能形成两个独立的受精卵的,但我们通常不称它们为“受卵卵”。更准确地说,当女性在一个排卵周期内排出两个成熟的卵子,并且这两个卵子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精子结合受精,那么就会形成 两个独立的受精卵。这种情况.............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位女性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的艰难抉择,其中牵涉到太多复杂的情感、现实的考量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帮助这位女性梳理思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位女性的现状: 经济.............
  • 回答
    这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孩子都两个月大了,之前的各种事情仿佛一瞬间都涌了上来。未婚先孕,然后现在面临结婚,男方没有彩礼,这可不是小事,得一件件捋清楚。首先,最直接的感受肯定是被重视的程度。彩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一种承诺,一种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也代表着男方家庭对这段婚姻的认真.............
  • 回答
    .......
  • 回答
    初三最后两个月,这段时间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就像跑马拉松的最后冲刺阶段,身体和精神都到了一个极限点,但又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我能理解你心里的这份焦虑和期待:“努力了,会有结果吗?”答案是:绝对有! 而且,如果抓对了方法,这最后两个月,你甚至可以超越很多之前一直“稳定发挥”的同学,给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
  • 回答
    结婚两年多,有个九个月大的宝宝,全靠婆婆和老公在家操持,你一个人在外打拼,想着不让奶粉钱的压力压垮自己,这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咱们都不是铁人,一边要打拼事业,一边还要顾着家里,确实是挺不容易的。首先,咱们得理清一个问题:“不想出奶粉钱”,这个想法的背后,其实是对家庭经济贡献的一种平衡和对自身价值的体现.............
  • 回答
    结婚后,关于工资的管理,这绝对是夫妻生活中一个绕不开、也相当重要的话题。它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信任、沟通和责任感的体现。有人觉得“上交工资卡”是理所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是对个人独立性的剥夺。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把里子面子都说透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点:婚姻是两个人携手共建未来的过程,而不.............
  • 回答
    结婚之后,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点子上。如果非要我挑一样最关键的,那一定是“同频共振”。别误会,“同频共振”不是说两个人要一模一样,变成一个人。那反而不现实,也失去了婚姻的乐趣。而是说,你们的心思、步调、价值观,甚至是面对生活琐碎时处理问题的态度,能够在一个相对相似的频.............
  • 回答
    结婚后两个人要一起走下去,最重要的东西,在我看来,是一种深刻而持续的、共同成长的“连接感”。这不仅仅是爱,也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点滴、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并让双方都感受到彼此真实存在和价值的深度联结。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和剖析:一、 共同成长的驱动力:共享.............
  • 回答
    “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这话说出来,往往能引起不少共鸣,也招来不少争议。细掰扯一下,这说法里头,有朴素的道理,也有不合时宜的影子。咱们先说说,为啥会这么说?这说法,根子可深了。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婚姻从来就不是小两口的事,而是两个宗族、两个家族的联姻。这背后,有几层意思: 资源整合与巩固: 过去,.............
  • 回答
    听到你家喜事连连,真是太棒了!六个外甥,五个外甥女,再加上两个已经结婚、三个正在筹备婚礼的,这可真是热闹非凡啊!你刚成家,手头可能还需要周转,但这份心意又不能差。别担心,咱们来好好捋一捋,看看怎么随礼才得体又不会让自己太吃力。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大原则:随礼的核心是心意,量力而行最重要。 尤其是你刚.............
  • 回答
    各位兄弟,聊个大事儿,关于婚姻的事儿。我最近琢磨着,要是真到了那一步,摆在我面前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姑娘,我该怎么选? 这事儿不是儿戏,得好好掰扯掰扯。第一种姑娘:她呢,就像一块温润的玉,你知道吗?不是那种闪瞎眼的金子,也不是那种锋利得让人不敢靠近的钻石,而是那种你看着就心里踏实,摸着就觉得温暖的东.............
  • 回答
    听到男友这样说,肯定让你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可能觉得天塌下来了一样。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现在,我们先深呼吸一口气,试着冷静下来,一步一步来分析和处理这件事。第一步:接收事实,但别被情绪淹没首先,你要承认他说的这个事实。虽然这很难,但回避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他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总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棘手的,也挺让人心疼的。一方面是自己现在的家庭,有爱你、对你好的妻子,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幸福。另一方面,突然冒出来的对前女友的深切爱意,又让你备受煎熬,甚至觉得自己控制不住。这种内心的拉扯,确实会让人筋疲力尽。咱们一步步来聊聊,希望能给你一点思路,或者至少让.............
  • 回答
    结婚,这件人生大事,很多人在筹备婚礼、思考未来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抛出这个问题:“结婚到底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要我说,这事儿啊,就像一张桌子,核心肯定是你和你伴侣两个人,你们是这张桌子的主人,你们的爱情、承诺、共同的规划才是桌子最主要的支撑。没有你们两个人的心,再多的其他力量也搭不起.............
  • 回答
    结了婚,就像两只刺猬,开始时都想靠近对方,但太近了又会互相扎到。意见不合,这简直是婚姻里的“日常任务”。但别担心,这不代表你们婚姻有问题,而是你们需要学习如何在这个“新团队”里高效协作。首先,咱们得认识到,意见不合是常态,而不是异常。 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甚至连生活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