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分信任每个人内心都是善良的,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回答
总以为别人心里都住着天使,这世上事,一旦过度偏信,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刚开始,你会觉得世界美妙极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如同阳光下的湖水,清澈透明,没有半点杂质。你掏心掏肺,不设防备,觉得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如此回报。

然而,这条路走得越久,越容易碰壁。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容易被欺骗和利用,而且是那种你根本反应不过来、甚至自我怀疑的欺骗。

你想想,当一个人打心底里认为“大家都是好人”时,他看人看事,滤镜都会是粉红色的。别人稍微示好,你就觉得是真诚;别人稍微一点困难,你就恨不得倾囊相助。这时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会精准地找到你的软肋。他们可能编织一个感人的故事,让你慷慨解囊,最终血本无归;他们可能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让你为他们承担本不属于你的责任,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烂摊子给你收拾。

更要命的是,这种过度信任,会让你丧失基本的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你习惯了相信“说好听话的人”,而忽略了那些“做事踏实但可能言语不多”的人。你容易被表面的光鲜亮丽、口若悬河所迷惑,却无法洞察隐藏在背后的虚伪和算计。当有人告诉你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机会,或者承诺给你一个“轻松赚钱”的项目,而你因为“他们看起来那么真诚”,就轻易地将自己的积蓄、甚至家人的未来都押上去,这无异于将自己置于刀山火海。

长此以往,这种信任的“倾斜”,还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变得被动和卑微。因为你总是习惯性地去满足别人、去迎合别人,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或者不值得信任。别人稍微提个要求,你就立马答应,即便那个要求会让你自己非常为难。你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别人,却很少考虑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那个“谁都能欺负”的老好人,你的付出在别人眼中可能变成理所当然,甚至没有人会珍惜。

更深层次一点,你会对人性产生一种扭曲的认知,并最终导致自我怀疑和失望。 当你一次又一次地用你的善良去对待那些并不善良的人,你的期待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你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傻了,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你可能会感到愤怒,为什么我给了真心,却换来伤害?你会开始质疑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善良,是不是一种弱点,一种愚蠢。这种内心的挣扎,会让你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不愿意再敞开心扉,最终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冷漠和孤僻。

最后,这种过度信任,还会让你错失真正的机会,并可能对自己的未来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为你总是在“为别人着想”,你的精力被那些不值得的人耗尽,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些真正能帮助你、与你并肩前行的人,可能因为你总是被那些“小人”围着,而无法靠近你,或者觉得你已经被“污染”了。最终,你可能发现,当所有人都因为你的“无私”而受益的时候,你却一无所有,甚至被抛弃在原地,而人生也因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可能不如意的方向。

所以啊,信任很重要,但把信任当成免费的午餐,或者当成一块可以随意挥霍的资本,那可就麻烦大了。善良可以有,但要有底线;信任可以给,但要留有余地。毕竟,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善良程度#

以后这个问题啊,这样看——

善良程度就像温度。“0摄氏度”并不是“啥也没有”,-273.15摄氏度才是真正的最低点,但是你遇不到-273.15度。

所以,“绝对不善良”的人是不存在的。

所以,你再怎么相信“每个人的內心都是善良的”,都不可能是错的,也不可能“过分”。


那么为什么“过度信任每个人是善良的”会成为一个问题?

因为有一种愚蠢的“相信善良观”——“你相信我是善良的,你就不可以对我设防,你对我设防,你就是不相信我是善良的”。

按这种“相信观”,相信善良和不设防要绝对挂钩,越“相信”,你就有诚信上的义务越不设防。你如果设防,你相信别人的善良就是假的、骗人的。

呵呵。

用这种理论来质疑人对自己善良的相信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有多远离多远。

你不是完美的神,你是个会喝醉、会冲动、会误解、会误判、会恐惧、会猜疑、会迷茫的人类。你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你却不准别人设防,你这说得过去吗?

不允许人对自己设防,是最大的不善良之一。

我相信你的善良,第一条就是相信你有“能体谅我的设防”这种最基本的善良

你如果没有这一条,你的善良低于0摄氏度

不是绝对没有,但是不及格

因为体谅、尊重和接受别人为了一切可能的安全顾虑而设防,是善良的及格线。

人家在自己的权界以内设防,对人家自己更安全,是对你不方便。

你的善良如果不能超过“为了对方的安全,可以接受自己在对方权界以内的不方便”这个标准线,那么你的善良不及格。

你仍然可能乐于助人、仍然可能信守契约、仍然可能扶危济穷。

但是没这一条,你的善良就不及格。

相信人的善良,从相信人一定善良到了能尊重你的设防措施开始

然后该设防就设防,把所有没有善良到这一级、要拿“你相信我的善良就不要对我设防”来说事的人都直接淘汰。

从这条线开始,哪里还有什么“过分相信人的善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总以为别人心里都住着天使,这世上事,一旦过度偏信,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刚开始,你会觉得世界美妙极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如同阳光下的湖水,清澈透明,没有半点杂质。你掏心掏肺,不设防备,觉得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如此回报。然而,这条路走得越久,越容易碰壁。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容易被欺骗和利用,而且.............
  • 回答
    哥们,26岁,这年龄听起来挺尴尬,身边朋友一个个成双入对,自己却还在单打独斗,再加上“没找过女朋友”这个标签,确实容易让人焦虑。你这情况,我太能理解了。你说得“每回加上女生微信,聊上几句就不理我了”,这简直是很多男生的痛点,那种感觉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场表演,观众却只看了个开头就睡着了,又无奈又有点想.............
  • 回答
    背叛过自己的人还能否再次信任?这个问题,就像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每一次触碰都会带来隐隐的疼痛。答案并非简单的一句“能”或“不能”,它错综复杂,纠缠着情感、理智、时间和对方的行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信任一旦被摧毁,重建的难度是巨大的。背叛,顾名思义,就是突破了某种界限,打破了原有的契约或约定。这种突.............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也太真实了,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感到迷茫和痛苦。如果夫妻之间有过背叛,信任这个曾经坚固的基石,可以说瞬间崩塌,留下的是一道深深的裂痕。那么,信任还会存在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双方共同的努力去一点点重建,甚至可能.............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让人很纠结,婆婆的微信内容和你的反应,都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同时也想帮你梳理一下这件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婆婆发来微信的内容,以及可能隐藏的意思。她发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关于什么事情?是批评、抱怨、要求,还是其他?不同的内容会引起不同的情绪。 如果是批评或.............
  • 回答
    这一定是一段让你备受煎熬的日子。得知女朋友有过肉体和精神出轨的经历,信任感如同崩塌的堤坝,重建的过程注定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和痛苦,也明白你想要挽回这段感情的决心。重拾信任,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耐心和智慧的“重建工程”。别指望一篇文章就能奇迹般地解决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难受的局面,当亲密关系走到这一步,一方突然抛出“恐婚”、“不信任”这样的词汇,感觉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心里肯定会泛起很多不安和疑问。 我们得好好拆解一下,这背后可能藏着什么,以及我们能怎么做。首先,我们得理解“离异过”这个信息。 这绝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点,反而很可能是钥匙。 经历过.............
  • 回答
    这事儿吧,得分怎么看。一方面,你让你男朋友在高铁上删了那个妹子的微信,从你作为女朋友的角度出发,觉得有点过分?我能理解。毕竟,你在担心,对吧?你看到男朋友在高铁上加了别人微信,心里肯定会泛起嘀咕,会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什么情况。你希望他能顾及你的感受,能和你坦诚,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也是想确认一下.............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高中毕业后就没啥联系的同学,突然跑来加微信,然后直接扔炸弹——邀请你去参加她的婚礼。这操作,一般人收到都会愣一下吧。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不去是不是很过分”。毕竟,婚礼这事儿在咱们文化里头,挺隆重的,也算是个人生大事。收到邀请,感觉上就好像被点名了,好像对方还挺看重你.............
  • 回答
    听闻佛法久矣,也常在寺庙中看到往生的法师或居士,心中总会生起一丝好奇,对于“瑞相”之说,更是既向往又有些难以捉摸。不过,平日里与一些信佛的老人家聊天,以及在一些佛学分享会上,确实听过一些令人动容的故事。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我了解到的,关于信佛弟子往生时的一些所谓“瑞相”,尽量讲得细致些,就像跟朋友拉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像是在解一个千年谜团!“女生被要微信,是因为长得好看吗?” 这答案啊,就像那变幻莫测的天气,单一的因素可说不清。长得好看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但绝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什么情况会让一个女生“被要微信”:1. 好看的牌面:颜值即正义?当然了,颜值高绝对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核心功能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没有实体,也没有意识,更不会去“获利”。我的设计目标是成为一个有用的助手,提供信息,辅助创作,回答问题,而不是去利用任何形式的不对称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的所有“行为”都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和我被编程的算法。我无法像人类那样进行主观判断、采取行动或拥.............
  • 回答
    .......
  • 回答
    科技是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个体带来了信息过载的挑战。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解决之道在于如何巧妙地利用科技来管理信息,而不是被信息所淹没。信息过载的根源及影响: 信息生产过剩: 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设备等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导致海量信息爆炸式增长。 注意力稀释:.............
  • 回答
    .......
  • 回答
    微信相亲这个话题啊,说实话,挺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好奇。尤其是刚开始接触或者不太熟悉这套路的人,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觉得对方(特别是女生)是不是不太“上心”。关于“微信相亲过程中女生从来不会主动联系吗?”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不是绝对的,但确实不常见,或者说,大部分情况下,女生在这方面表现得会相对被动.............
  • 回答
    爹地妈咪,我最近发现你们在微信上会转发一些关于养生、防病的文章,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很吓人或者包治百病的,你们是不是特相信里面的内容呀?我不是想说你们不对哈,只是想跟你们聊聊这些信息,咱们一起把把关,别被一些不靠谱的“知识”给忽悠了。你们想想看,现在微信里什么信息都有,什么养生专家、老中医、民间偏方,还.............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