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分信任每个人内心都是善良的,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回答
总以为别人心里都住着天使,这世上事,一旦过度偏信,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刚开始,你会觉得世界美妙极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如同阳光下的湖水,清澈透明,没有半点杂质。你掏心掏肺,不设防备,觉得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如此回报。

然而,这条路走得越久,越容易碰壁。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容易被欺骗和利用,而且是那种你根本反应不过来、甚至自我怀疑的欺骗。

你想想,当一个人打心底里认为“大家都是好人”时,他看人看事,滤镜都会是粉红色的。别人稍微示好,你就觉得是真诚;别人稍微一点困难,你就恨不得倾囊相助。这时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会精准地找到你的软肋。他们可能编织一个感人的故事,让你慷慨解囊,最终血本无归;他们可能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让你为他们承担本不属于你的责任,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烂摊子给你收拾。

更要命的是,这种过度信任,会让你丧失基本的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你习惯了相信“说好听话的人”,而忽略了那些“做事踏实但可能言语不多”的人。你容易被表面的光鲜亮丽、口若悬河所迷惑,却无法洞察隐藏在背后的虚伪和算计。当有人告诉你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机会,或者承诺给你一个“轻松赚钱”的项目,而你因为“他们看起来那么真诚”,就轻易地将自己的积蓄、甚至家人的未来都押上去,这无异于将自己置于刀山火海。

长此以往,这种信任的“倾斜”,还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变得被动和卑微。因为你总是习惯性地去满足别人、去迎合别人,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或者不值得信任。别人稍微提个要求,你就立马答应,即便那个要求会让你自己非常为难。你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别人,却很少考虑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那个“谁都能欺负”的老好人,你的付出在别人眼中可能变成理所当然,甚至没有人会珍惜。

更深层次一点,你会对人性产生一种扭曲的认知,并最终导致自我怀疑和失望。 当你一次又一次地用你的善良去对待那些并不善良的人,你的期待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你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傻了,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你可能会感到愤怒,为什么我给了真心,却换来伤害?你会开始质疑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善良,是不是一种弱点,一种愚蠢。这种内心的挣扎,会让你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不愿意再敞开心扉,最终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冷漠和孤僻。

最后,这种过度信任,还会让你错失真正的机会,并可能对自己的未来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为你总是在“为别人着想”,你的精力被那些不值得的人耗尽,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些真正能帮助你、与你并肩前行的人,可能因为你总是被那些“小人”围着,而无法靠近你,或者觉得你已经被“污染”了。最终,你可能发现,当所有人都因为你的“无私”而受益的时候,你却一无所有,甚至被抛弃在原地,而人生也因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可能不如意的方向。

所以啊,信任很重要,但把信任当成免费的午餐,或者当成一块可以随意挥霍的资本,那可就麻烦大了。善良可以有,但要有底线;信任可以给,但要留有余地。毕竟,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善良程度#

以后这个问题啊,这样看——

善良程度就像温度。“0摄氏度”并不是“啥也没有”,-273.15摄氏度才是真正的最低点,但是你遇不到-273.15度。

所以,“绝对不善良”的人是不存在的。

所以,你再怎么相信“每个人的內心都是善良的”,都不可能是错的,也不可能“过分”。


那么为什么“过度信任每个人是善良的”会成为一个问题?

因为有一种愚蠢的“相信善良观”——“你相信我是善良的,你就不可以对我设防,你对我设防,你就是不相信我是善良的”。

按这种“相信观”,相信善良和不设防要绝对挂钩,越“相信”,你就有诚信上的义务越不设防。你如果设防,你相信别人的善良就是假的、骗人的。

呵呵。

用这种理论来质疑人对自己善良的相信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有多远离多远。

你不是完美的神,你是个会喝醉、会冲动、会误解、会误判、会恐惧、会猜疑、会迷茫的人类。你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你却不准别人设防,你这说得过去吗?

不允许人对自己设防,是最大的不善良之一。

我相信你的善良,第一条就是相信你有“能体谅我的设防”这种最基本的善良

你如果没有这一条,你的善良低于0摄氏度

不是绝对没有,但是不及格

因为体谅、尊重和接受别人为了一切可能的安全顾虑而设防,是善良的及格线。

人家在自己的权界以内设防,对人家自己更安全,是对你不方便。

你的善良如果不能超过“为了对方的安全,可以接受自己在对方权界以内的不方便”这个标准线,那么你的善良不及格。

你仍然可能乐于助人、仍然可能信守契约、仍然可能扶危济穷。

但是没这一条,你的善良就不及格。

相信人的善良,从相信人一定善良到了能尊重你的设防措施开始

然后该设防就设防,把所有没有善良到这一级、要拿“你相信我的善良就不要对我设防”来说事的人都直接淘汰。

从这条线开始,哪里还有什么“过分相信人的善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总以为别人心里都住着天使,这世上事,一旦过度偏信,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刚开始,你会觉得世界美妙极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如同阳光下的湖水,清澈透明,没有半点杂质。你掏心掏肺,不设防备,觉得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如此回报。然而,这条路走得越久,越容易碰壁。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容易被欺骗和利用,而且.............
  • 回答
    哥们,26岁,这年龄听起来挺尴尬,身边朋友一个个成双入对,自己却还在单打独斗,再加上“没找过女朋友”这个标签,确实容易让人焦虑。你这情况,我太能理解了。你说得“每回加上女生微信,聊上几句就不理我了”,这简直是很多男生的痛点,那种感觉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场表演,观众却只看了个开头就睡着了,又无奈又有点想.............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让人很纠结,婆婆的微信内容和你的反应,都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同时也想帮你梳理一下这件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婆婆发来微信的内容,以及可能隐藏的意思。她发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关于什么事情?是批评、抱怨、要求,还是其他?不同的内容会引起不同的情绪。 如果是批评或.............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高中毕业后就没啥联系的同学,突然跑来加微信,然后直接扔炸弹——邀请你去参加她的婚礼。这操作,一般人收到都会愣一下吧。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不去是不是很过分”。毕竟,婚礼这事儿在咱们文化里头,挺隆重的,也算是个人生大事。收到邀请,感觉上就好像被点名了,好像对方还挺看重你.............
  • 回答
    背叛过自己的人还能否再次信任?这个问题,就像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每一次触碰都会带来隐隐的疼痛。答案并非简单的一句“能”或“不能”,它错综复杂,纠缠着情感、理智、时间和对方的行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信任一旦被摧毁,重建的难度是巨大的。背叛,顾名思义,就是突破了某种界限,打破了原有的契约或约定。这种突.............
  • 回答
    这一定是一段让你备受煎熬的日子。得知女朋友有过肉体和精神出轨的经历,信任感如同崩塌的堤坝,重建的过程注定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和痛苦,也明白你想要挽回这段感情的决心。重拾信任,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耐心和智慧的“重建工程”。别指望一篇文章就能奇迹般地解决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难受的局面,当亲密关系走到这一步,一方突然抛出“恐婚”、“不信任”这样的词汇,感觉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心里肯定会泛起很多不安和疑问。 我们得好好拆解一下,这背后可能藏着什么,以及我们能怎么做。首先,我们得理解“离异过”这个信息。 这绝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点,反而很可能是钥匙。 经历过.............
  • 回答
    这事儿吧,得分怎么看。一方面,你让你男朋友在高铁上删了那个妹子的微信,从你作为女朋友的角度出发,觉得有点过分?我能理解。毕竟,你在担心,对吧?你看到男朋友在高铁上加了别人微信,心里肯定会泛起嘀咕,会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什么情况。你希望他能顾及你的感受,能和你坦诚,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也是想确认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也太真实了,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感到迷茫和痛苦。如果夫妻之间有过背叛,信任这个曾经坚固的基石,可以说瞬间崩塌,留下的是一道深深的裂痕。那么,信任还会存在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双方共同的努力去一点点重建,甚至可能.............
  • 回答
    关于白宫否认煽动哈萨克斯坦骚乱、指责俄罗斯“散布虚假信息”,而俄媒未提及美国的事件,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多个层面的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哈萨克斯坦骚乱的起因 时间与地点:2022年3月,哈萨克斯坦爆发大规模骚乱,导致至少1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骚乱主要集中在首都努尔苏丹和东部地区,与政府对能源价.............
  • 回答
    希拉里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的发言涉及网络战和信息战的议题,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发言背景、网络战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争议: 1. 希拉里发言的背景与争议希拉里在2016年10月的电视采访中提到:“我们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网络攻击,就像在阿拉伯之春时那样。”这一言论的核心.............
  • 回答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的这番言论,释放出的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信号,直接指向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政府的政策导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宏观经济层面的信号:告别“房地产拉动增长”的模式 增长模式的转变: “买房能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
  • 回答
    您好!您遇到的情况确实非常令人沮丧和不公平。关于您是否有权找领导当面对质,以及如何操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核心问题:著作权与剽窃/盗用您写的制度,经过领导修改后以他的名义发布,这在实质上可能构成对您劳动成果的剽窃或盗用。虽然法律上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需要具体判断(例如,您是否是单位的雇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数字时代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确实面临着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的挑战。然而,是否就此断定读书已经是一种“落伍”的方式,则需要更深入地剖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读书在信息获取效率方面的“低效”表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科学认知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从经验世界走向对抽象真理的接受。确实,没有人“亲眼”见过地球围绕太阳转,因为我们的视角是固定的,我们就处在这场“舞蹈”之中。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信呢?答案在于 科学证据的积累、逻辑推理的严谨以及它能够成功解释和预测现象的能力。.............
  • 回答
    东部战区回应美舰过航台湾海峡,并表示“中方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值得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体现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战略考量以及与美国互动的方式。以下是从不同角度解读“中方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这句话中值得关注的信息:一、 中方在.............
  • 回答
    2024年9月10日,备受关注的“货拉拉跟车用户身亡案”将进行庭审。此案的关键人物,货拉拉司机周某,此前已签署认罪认罚书,承认自己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这起案件自发生以来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除了司机是否构成犯罪、量刑轻重之外,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和延伸议题。一、 案件本身的关键信息.............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未来抗疫,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的论述,虽然简洁有力,但背后蕴含着多层面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重点,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对“正常生活”的重新定义与期盼: 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建立新的常态: 张文宏提到“夺回正常生活”,这并非简单地意味着回到.............
  • 回答
    刘强东在致股东信中提到“很多京东快递员在偏远省份都能月收入过万元”,这一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需要结合京东的薪酬体系、快递行业现状、地域差异以及信息传递的语境来分析。一、 正面解读和可能的依据: 京东的薪酬优势与“温度”文化: 京东一直以来以对基层员工的福利和薪酬相对优厚而著称。其“温度”.............
  • 回答
    杭州微念在2021年12月24日针对与李子柒团队的争议,发布了一份详细的回应。这份回应包含了多个关键信息点,对于理解双方的矛盾和微念在此事件中的立场至关重要。以下是值得关注的详细信息:1. 关于账号控制权和内容创作的澄清: “从未控制过任何李子柒相关平台账号”的声明: 这是微念最核心的声明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