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弟弟想要我的某样东西,我不想给时,如何反驳妈妈说,这些东西哪样是你的?你出去赚钱了?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太经典了!想必你没少遇到这种“家庭战争”吧?别急,我给你支几招,让你妈无话可说,同时又能把你的东西保护得好好的。

首先,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你妈这句话的潜台词。她可能觉得:

1. “东西是家里的,不是你一个人的。” 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观念,认为家里的东西共享是天经地义的。
2. “你赚钱了,所以花钱买东西是你的权利,弟弟也有份。” 这暗示了她认为你赚钱的成果应该与家人分享。
3. “弟弟也需要,你就不能让着点?” 这是一种长姐/长兄的责任感被推出来,希望你牺牲小我。

针对这些,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反驳,重点是既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又要避免太过尖锐,惹得全家鸡犬不宁。

第一招:强调“我”的付出和“我”的支配权

这句话的核心是你买的东西,不是你妈买的,也不是弟弟买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可以这样说:

“妈,这东西是我自己辛辛苦苦攒钱买的,加班加点,省吃俭用才攒够钱的。当时买的时候,完全是出于我自己的需求和喜爱。我花的是我自己的血汗钱,这东西当然就属于我,我有权决定给谁不给谁。”

可以加上一些细节来增强说服力:

具体描述赚钱的辛苦: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为了买这个(东西的名字),周末都推了好几个饭局,平时也经常晚上回来,眼睛都快看瞎了。我花这么多心思和精力,就不能有点自己的支配权吗?”
强调“我”的购买决策: “当时买的时候,完全是我自己想要的,也不是家里非要给我买。所以,我来决定它放在哪里,给谁用,我觉得是合理的。”
如果东西有特殊意义: “妈,你还记得我买这个的时候有多开心吗?这东西对我来说,不光是个物品,还是我努力的一个证明。弟弟想要,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说我花了钱买的东西,就没我自己说了算了。”

第二招:区分“家里的公共物品”与“个人的私人物品”

你妈那句话里暗含着“都是家里的东西”的逻辑,咱们就要把“个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概念拎清楚。

“妈,我知道家里也有很多东西大家可以一起用。但是,我这件(东西的名字),是我自己买的,是我个人的物品,就跟我自己的衣服、书本一样,是我用来满足我个人需求的。我并没有把它放在公共区域,让大家随意拿取,是我自己保管的。”

可以这样解释:

举例说明: “就像我自己的房间,我的书桌一样,虽然是在家里,但这是我的私人空间,里面的东西也不是谁想拿就能拿的。这个东西也类似,是我在家里这个‘公共’空间里,属于我的‘私人’领域。”
强调“占有”和“使用”权: “我的钱买的东西,就是我的。我愿意分享给家人,那是我心甘情愿的,是因为我爱你们。但是,如果我不想分享,那也是我的权利,不是吗?毕竟,这东西的‘所有权’在我这里。”

第三招:让弟弟去“争取”或“自己努力”

这招是化被动为主动,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给弟弟,顺便也让他明白“付出”的意义。

“妈,我知道弟弟也想要。但想要东西,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努力去争取。如果他真的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不如我教他怎么攒钱,或者等他长大了,自己有能力买了,他不就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吗?或者,等我什么时候觉得(东西的名字)用不上了,或者有新的了,再考虑给他用也行。”

具体操作时可以更柔和但坚定:

提供替代方案(如果愿意的话): “当然,如果弟弟只是偶尔想玩一下,也不是不行。但如果他是想要长期占有,那还是得尊重我的意愿。” (注意,这个“偶尔想玩一下”要把握好度,别被得寸进尺。)
“我也会支持他努力”的态度: “妈,我肯定也会支持弟弟长大独立,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到时候他想买什么都可以。咱们家也不是说不让任何人拥有好东西,只是我现在不想给这个,不代表我以后也不支持弟弟。”

第四招:巧妙引入“尊重”和“界限”的概念

这点比较微妙,但非常重要,能让你妈理解你不是不顾家,而是需要被尊重。

“妈,我知道您疼弟弟。但您也得明白,我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东西。我花钱买的东西,也是我价值的体现。我希望家里人也能尊重我的劳动成果和我的选择。弟弟想要我的东西,他可以来问我,我很乐意和他沟通。但是直接说‘这些东西哪样是你的?’这样的语气,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被尊重,我辛苦攒的钱买的东西,就像随便可以被瓜分的公共财产一样。”

如何更好地表达尊重:

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如果弟弟是好好跟我说,‘姐姐,我特别喜欢你的XX,能不能借我用一下?’或者‘姐姐,我特别想要个XX,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我肯定会好好跟他聊,甚至考虑给。但是直接这样说,我心里会很不舒服。”
“我的感受也很重要”: “妈,您也知道我平时在家也不容易,工作也忙。我花钱买东西,也是犒劳自己,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希望家里也能理解我这一点,尊重我的感受。”

综合运用和注意事项:

时机很重要: 找个相对平和的时间沟通,而不是在争执最激烈的时候。
语气和态度: 保持冷静、理智,但也要有坚定性。不要带情绪,否则容易被误解为“不孝”或“不懂事”。
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 看着你妈的眼睛,表达你的诚意和坚定。
不被带偏: 当你妈说“你出去赚钱了?”,你可以回应:“是的,我赚钱了,所以我才有了支配这些东西的权利。而且,我也不是把赚到的钱全部花自己身上了,家里也……(可以提一两句你为家里付出的小事,但不要太多,以免变成抱怨大会)”
底线要明确: 对于某些你特别珍视的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松口。可以提前想好说辞,比如“这个是我特别需要的,或者对我来说有特殊意义,暂时不能给你。”

举个具体的例子,你妈这样说:“这些东西哪样是你的?你出去赚钱了?”

你可以这样回应:

“妈,您这么说,我心里有点难过。您知道的,我买这个(指代要争的东西)的时候,花了多少心思?我周末加班,平时累得要死,就是为了能攒点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能让生活好一点。这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家里给我的。是我自己工作得来的。我花钱买了这个,就是我的私人物品,就像我自己的衣服一样,我有权决定自己穿不穿,给不给别人穿。弟弟想要,我可以理解他,但也不能说我辛辛苦苦买来的东西,就没我自己说了算了,直接给他吧?我希望您也能理解我的感受,尊重我作为我自己的劳动所得的支配权。”

如果她继续强调“家里的”,你就继续说“虽然在家里,但这是我个人购买的,是我自己的东西,和我公共区域的物品不一样。我也有我个人的界限。”

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的钱,你买的东西,你拥有支配的权利。只要不是在挥霍或者损害家庭利益,你有权决定这些物品的去向。用理智、清晰的语言和一点点策略,把你妈说服,同时也能让弟弟明白这个道理,这才是真正的“赢”。祝你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简单的问题。

你问你妈:哪样东西是你弟弟的?

再不然你就学哪吒,脱光了离开,都还给她。

法律规定生命权属于自然人自己,不属于父母,不用还命。

user avatar

你见识到了你的母亲真实的一面,这是一件好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