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站的队就是对的……
别说美国站在同盟国一边,就算是美国在俄国革命后保持中立,那么从东线抽出百万大军并且获得大量资源的德国也足以把英法联军压垮……
不存在这个问题,美国站谁,谁就能赢
美国站谁 谁赢。美国仅仅是认为没必要付出那么大代价而已。实际上一战之后美国仅仅只是花了点小钱(不超过一战美国军费的1%)资助爱尔兰独立,就把英国打跪了。收到美国资助款的爱尔兰国父迈克尔柯林斯,还觉得钱太多花不完,还借了十分之一给俄国 伊里奇。
美国何必亲自上阵多死很多人呢。
但是,要打肯定能赢的。胜利者不存在站错队。
美国又不是没做过总动员后直接推了加拿大的方案。
如果准备加入同盟国直接推平协约国,也没必要非得在1917年4月6日宣协约国啊。
1917年4月6日宣德国的时候,海军摩拳擦掌,但陆军还没做好准备。但那是因为无所谓啊,反正也要开到法国再整编训练的。
美国在1917年动员不足、训练陈旧、技战术过时,但推平加拿大仍然不成问题。加拿大能打仗的小伙子们早就搜罗一空送去欧洲为不列颠陛下当炮灰去了。加拿大当时剩下的战斗力,恐怕还是那些残障退役兵能放两枪抵抗一下吧。
注意,不要觉得美英是什么同文同种,宣战找不到借口。美国WASP的传统可是包括“恨英国佬”这一条的。从19世纪末开始WASP上层开始和英国贵族联姻,逐渐转为世界帝国主义者,但中下层WASP。,包括很多州、郡、县级小世家家族们,仍然以“恨英国佬”为传统。这才1916-1917年陆军动员拉跨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1916-1917年的美国陆军动员,远比1861年南北战争时的动员慢得多。1861年时,州、郡、县级小世家家族们基本上就是一听到林肯总统的召集令,就自带干粮奔赴华盛顿DC的。林肯靠这支几个星期就集结到华盛顿DC的十万大军,强行攻占了属于北方州但拒绝支持统一战争的马里兰州。(弗吉尼亚是南方分离州,马里兰又强行中立,实际上等于同意南方分离。)避免了夹在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之间的首都华盛顿DC变成孤岛。
而1916-1917年小世家家族们很不情愿参战,不愿帮助英国。但如果叫他们去打英国打加拿大,动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陆军的任务其实也就是攻占加拿大,然后进行反登陆防御战。完全没有问题。
在太平洋,丢掉菲律宾殖民地不是大问题。日军也没有能力进攻夏威夷。袭扰美洲西海岸基本上不痛不痒。
在大西洋,美国海军有充裕的力量屠杀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一旦商船运回本土的殖民地输入不足,协约国很难抵挡得住德国的攻势。
尤其是1918年东线停战后,德国得以将东线兵力调往西线。是依靠美国生力军的巨大伤亡才顶住了。一加一减,德国的攻势还能被顶住吗?
美国下场帮忙,协约国都够呛。美国中立,协约国就命悬一线了。何况美国站队同盟国呢?
德国将顺利攻陷巴黎,降服法国。
英国本土舰队依靠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把德国公海舰队堵在北海里面。但英国能抽出多少兵力和美国海军决战大洋?抽多了,德国公海舰队就杀出来的,抽少了,被美国大舰队屠杀。
等到法国崩溃,英国就将面临合围。
美国直接吞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炮轰伦敦,完全可以。只是直接吞并不太经济罢了。
所以历史上美国参加了协约国,然后用海军造船竞赛和爱尔兰独立,不战而屈人之兵,把英国打跪了。
“《凡尔赛条约》会不会对美国严惩。”题主你想多了
其实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在欧洲战场,就是欧洲统一战争。说白了就是,欧洲各国实力强大了。欧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之后,必然会出现欧洲的秦始皇。之前是拿破仑,后来是希特勒。因此上,一个分裂的欧洲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按照平行历史剧本。希特勒应该在统一西欧以后,在东欧修长城,挡住蛮族罗斯人。之后慢慢发展,干掉英伦三岛。但是,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经验不足啊。。
再加上东方北极熊非常强大,海外还有白头鹰。欧洲统一终究功亏一篑。
那美国崛起的进程将被打断,成为超级大国将推迟很久,甚至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了。
说美国站谁谁赢,基本是把1917年的美国,当成1941年的美国算了。
当时的美国,确实有工业生产力的优势(GDP一国和整个欧洲差不多)和人口优势,但贸然和协约国开战,近乎等于自杀。
因为当时美国的军队规模和战斗力,陆军属于是列强里最弱的一档,唯一值得称道的美国海军,但如果和当时的协约国开战的话,将直接面对近乎无损,且有英国资源支持,同样在上升期的日本海军。美国的生产力和人口优势真正形成战斗力,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但这对当时的协约国,尤其是对无战损状态的日本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并且,当时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已开通,西班牙中立(且对美国并没有什么好感),意大利已跳反协约国,从印度洋到地中海,全是协约国势力范围,英法的海上生命线断不至于被当时的美国海军封死,英法日等国的军队,反而有可能通过加拿大逆推到美国本土(整个加拿大都是当时的英国势力范围,千万别说凭当时的美军一开战就能闪电突袭占领加拿大全境,当时美军没那个实力,加拿大也没那么弱)。
同时,站队德奥的话,会导致本世界线里美国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吸人”能力大大降低,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被削弱了,
因为当时美国的很多移民就是英帝国范围内的吸收的,和英法开战,这部分移民基本相当于被堵住了,原本在英帝国体系里对美国有好感的加拿大和南非也将被迫跳反,而且当时的印度虽然有离心力,但仍然是站队英国的,美国还开不出更高的价码给印度。
而资源储备上,美国的加入,并不会使德奥一方突然就有了依靠(因为美国的资源也输送不到德奥本土,只能和德奥许诺个“两面包夹芝士”,牵制一部分协约国兵力),二战时美国资源能输入到欧洲大陆,是因为有英国本土这个支点,但和英法开战的话,这两个支点就都没了。
二战时美国的“爆兵”和造舰“下饺子”能力,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生产力强大,也是建立在美国本土几乎不会受到轴心国海空军打击这一前提上的。
而如果和协约国打的话,这点优势就不存在了。当时英日同盟还在,美国当时的主要工业区还是在加拿大打击范围内的,当时的日本相对实力比珍珠港之前还强,并且还没陷进中国战场,英日的海军都足够给美国的造舰能力进行直接打击了,美国造舰能力受到影响的话,即便爆兵成功了,难道还能游过太平洋和大西洋吗?更何况,当时很多美国人对英法有好感,美国社会的风气也没像后来那样“穷兵黩武”,是不太愿意参战的。
此外,当时美国的发展,是依靠外资和市场的,产品输出很强,金融影响力很强,但军事输出很弱,和英法开战,对欧洲的很大一部分“贸易顺差”也将从此消失,部分投资也将打水漂,且当时的德奥是补不上这个空缺的,而拉丁美洲诸国当时并未完全变成美国的“后花园”,一旦美国和协约国开战,那么拉美诸国的动向,更有可能是对美国不利的,一旦拉美诸国中立或者跳反,当时的美国并不能应付这么长的战线,而另一方面,原本对中国市场的“门户开放”也将至少短期内破产,美国的在华布局(以及在菲律宾的布局),可能直接被更有不良居心的日本连同其他协约国盟友帮助直接清盘,美国的输血包就又少了一个。
这样的美国,能否有1941年那种站谁谁赢的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更可能的情况,是一战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延长,从而真正意义上两败俱伤了。
美国在1917年这个时间点不会站错队。
美国如果站在同盟国一方对协约国开战,则原本僵持的战局顷刻就会逆转,两大集团浴血搏杀三年,都已筋疲力竭。
美国对协约国宣战后,作为英法两国海上生命线的大西洋就会变成屠宰场。
数万艘英法商船,将直面美国舰队。
英国、法国本就极度紧张的资源,面对新下场的生力军美国,撑不过一年。
历史上德国本就被锁死在北海,美国庞大的海军舰队无用武之地,但面对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协议国....杀伤力极大。
甚至美国不需要一名陆军士兵踏上欧洲,只靠攻击他们的海上运输线,就足以让深陷堑壕战的英法两国彻底崩溃。
一旦殖民地的资源无法足额抵达本土,这场全面战争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美国站谁谁赢,不可能站错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