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美国17岁少年里滕豪斯(Rittenhouse)BLM集会持枪防卫致二死一伤被陪审团裁决无罪?

回答


美国17岁少年贾里德·里滕豪斯(Jared Rittenhouse)在2020年BLM(黑人生命至上)集会中持枪防卫,导致两名黑人男子死亡、一名男子受伤,最终被陪审团裁定无罪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法律讨论。以下从案件背景、法律分析、裁决原因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案件背景
1. 事件经过
时间与地点:2020年8月25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BLM集会期间。
冲突起因:集会参与者与警方发生冲突,部分人群试图推搡或攻击警察,而里滕豪斯当时在场,认为自己面临“暴力威胁”。
枪击事件:里滕豪斯向两名黑人男子开枪,导致两人死亡(其中一名为12岁少年)、一名男子受伤。他随后被警方逮捕。

2. 关键人物
里滕豪斯:17岁,曾因持枪罪被判刑,但因年龄和法律程序被暂缓执行。
受害者:两名黑人男子(均为男性,年龄未明确),其中一名为12岁少年。
警方:在事件中,部分警察被指责为“暴力行为”的发起者,但未被起诉。



二、法律分析
1. 美国自卫法的核心原则
“合理且即时的自卫”:美国法律要求防卫行为需满足“正当防卫”(selfdefense)的法律标准,即防卫行为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非法的暴力威胁,并且防卫手段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必要性”与“比例性”:防卫行为需证明威胁的紧迫性(imminence)和防卫手段的必要性(proportionality)。

2. 案件中的法律争议点
威胁的合法性:里滕豪斯称自己面临“暴力威胁”,但证人证词显示,冲突中警方与集会者之间的冲突可能涉及双方的肢体冲突,而非单方面的攻击。
枪支使用是否合理:里滕豪斯使用枪支的正当性被质疑,因为枪支的杀伤力远大于可能的威胁,且无证据表明他面临直接的致命威胁。
“合理怀疑”与“主观信念”:美国法律允许被告基于“合理怀疑”(reasonable doubt)进行辩护,但需证明其主观信念基于客观事实。

3. 陪审团的裁决依据
证据与证词:陪审团听取了包括里滕豪斯、警方、目击者、受害者家属等多方陈述,最终认为里滕豪斯的防卫行为符合“合理且即时的自卫”标准。
法律推定:法官在庭审中指出,里滕豪斯可能面临“过当防卫”(excessive defense),但陪审团认为其主观信念(belief)符合法律要求。



三、裁决原因
1. 陪审团的裁决理由
主观信念的合法性:陪审团认为,里滕豪斯基于对“暴力威胁”的合理信念,使用枪支属于自卫行为。
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威胁:尽管有目击者称冲突中存在肢体冲突,但无直接证据证明里滕豪斯面临直接的暴力威胁。
年龄与法律程序:里滕豪斯因年龄较小,可能面临更严格的法律程序(如“未成年自卫”辩护),但陪审团未采纳这一因素。

2. 法律程序中的关键环节
证据排除:部分证据(如警方与集会者的冲突录像)被排除,因可能涉及隐私或非法取证。
专家证词:法医和枪支专家指出,枪支的杀伤力与威胁的严重性不匹配,但陪审团未采纳这一结论。



四、社会与政治影响
1. 种族与司法争议
BLM运动的对立:里滕豪斯案被部分人视为对BLM运动的“反击”,而另一些人认为其行为加剧了种族对立。
种族偏见与司法公正:案件引发对美国司法系统在种族问题上的偏见讨论,尤其是黑人受害者家属对“系统性种族歧视”的指责。

2. 公众反应与后续事件
社会分裂:案件加剧了美国社会对种族、枪支和司法公正的分歧,部分人认为裁决“偏袒”白人,另一些人则认为其符合法律程序。
法律改革呼声:案件引发对自卫法、枪支暴力和种族歧视的讨论,部分州开始重新审视自卫法的适用标准。

3. 国际关注
全球舆论压力:案件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种族问题的关注,部分国家对美国司法系统提出批评。



五、争议与批评
1. 对裁决的质疑
“过当防卫”争议:批评者认为,里滕豪斯的枪支使用明显超出必要限度,且无证据证明其面临直接威胁。
“自卫”与“暴力”混淆:部分观点认为,里滕豪斯的行为本质上是暴力,而非自卫,且可能涉及“种族歧视”(如对黑人的攻击性)。

2. 法律程序的争议
陪审团的独立性:部分人质疑陪审团是否受到政治或社会舆论影响。
证据不足:案件中关键证据(如警方与集会者的冲突)存在模糊性,导致裁决结果存在争议。



六、结论与反思
里滕豪斯案是美国司法系统在种族、自卫和枪支问题上的复杂案例。裁决结果反映了美国法律对“合理自卫”标准的适用,但也暴露了社会对种族正义、司法公正和枪支暴力的深层矛盾。这一事件不仅涉及法律程序,更触及美国社会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平衡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以及如何处理种族歧视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张力。

关键问题:
美国的自卫法是否过于宽松?
司法系统如何在种族问题上保持中立?
公众对“合理自卫”标准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

这一案件的后续影响可能持续影响美国社会对司法、枪支和种族问题的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11/25 补充说明事件的大背景 ===

2020年5月25日发生了影响巨大的 George Floyd事件。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Floyd死亡。我坚决拥护支持BLM等团体上街和平游行的权利。我住的镇那段时间也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镇里的公路两旁举牌子。路过的汽车一般都会鸣笛表示支持。但是从那不久,就出现了一出出很荒唐的闹剧。比如2020年6月,西雅图市中心大约6条街的区域被抗议人群占领,赶走警察,宣布建国,成立CHOP后来又改称CHAZ,直接成了现代版巴黎公社。当地店家苦不堪言。西雅图左派市长对此不但不采取任何行动,反而把抗议者的这种做法称为"Summer of Love"。这种无政府主义情况下,不出所料的出现了枪杀。于是Summer of Love变成了Summer of Hell.

还有就是极左政客们开始宣扬的Defund the Police 运动。要削减警察经费,极大的打击了警察士气,去年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警察退休潮。(曾有一阵甚至有人要求把Chase从狗狗特工队里开除,因为Chase是警察狗狗)。纽约即将卸任市长白思豪当然直接响应党的号召,砍掉了纽约市警察的10亿经费,取消了某便衣警察队伍。看看现在纽约的治安,真是惨不忍睹,还好我早已经跑路。直到后来2020年11月的大选中,虽然共和党丢了总统,但是翻红了好些个众议院席位。民主党人才不敢在继续喊这个口号,因为显然正常人没人喜欢这个口号。另外,今年新选上的纽约市长Eric Adams虽然还是民主党员,但是他是NYPD前警察,而那些极左的都没有被选上。由此可见纽约人民也受够了。

在当时这种大背景下,2020年8月23日,火上浇油的发生了Jacob Blake事件。黑人Blake在被警察盘问中途,不听劝阻,走向自己的车打开车门,被直接从背后开枪射击(他没死,但是现在只能坐轮椅了。后来警察们经调查后没有人受到处罚,因为他们有理由怀疑Blake是想从车里取武器,这是后话)。于是8月24晚,爆发了第一天的抗议演变为打砸抢暴动行为。在这个晚上Kenosha的Car Source店主深受其害。因为抗议在继续,所以第二天晚上才出现有民众有组织的持枪上街守卫财产的行为。

这里还有一个侧面的参考,就是当时左右双方在政治上的博弈:

8月25号,川普发推:“Governor should call in the National Guard in Wisconsin. It is ready, willing, and more than able. End problem FAST! ”州长应该马上调入国民警卫队。他们已经准备好,也愿意马上解决问题。

当天晚上,发生了Kyle这事情。在现场的子弹都还没收集完的时候,检方显然是受到上面的压力,迅速批捕了Kyle。他也不幸成为白人至上的代表,得到包括当时总统候选人拜登在内的各方强力谴责。

8月26号,川普发推: “TODAY, I will be sending federal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National Guard to Kenosha, WI to restore LAW and ORDER!”今天,我要派遣联邦执法人员进入Kenosha, 威斯康辛,来恢复法律和秩序。

8月29号,川普发推: “Kenosha has been very quiet for the third night in a row or, since the National Guard has shown up. That’s the way it works, it’s all very simple. Portland, with a very ungifted mayor, should request help from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f lives are endangered, we’re going in! ”就是说在国民警卫队的干预下Kenosha很快恢复了秩序。而波特兰市长还是不肯请求联邦的帮助。

客观的说,这里面其实可能确实有水分。因为威斯康辛州长应该是在25日川普发帖前,就已经开始联系了国民警卫队。川普最后其实也只派了包括FBI在内的200人去了威斯康辛。所以他有可能是喊了一圈,但没做什么具体事,最后却把功劳拦在自己身上。但是不管怎么样,有国民警卫队的干预,事件后来就很快平息了,没有像波特兰或者西雅图那样持续很久。去年那段时间波士顿也有国民警卫队短暂进驻,帮忙守护唐人街附近的店家。

那段时间,左派媒体当然与时俱进的开始哭喊“川普居然敢用自己的军队对抗自己的人民”。还有最广为流传的meme就是下图cnn的“mostly peaceful”(明明后方火光冲天,还要硬说是mostly和平的抗议)


======= 回答原文 =======

我从去年开始就关注这个案子。这三周看了全程的法庭直播。自我感觉算是对这个案子了解的比较透彻的了。

这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原本控方有七项指控,后来被法官撤掉了后两项。其中一项是非法持枪,这个最高可以判十年。但是根据威斯康辛的打猎法,17岁的Kyle背着长枪,是完全合法的。枪短了不行,年龄不符合也不行。可以说是法律不完善,但是那是立法部门的问题。

个人的看法就是美国的司法体系还是比较靠谱的(这里并没有和他国司法体系比较的意思,而是指和被过于政治化的美国的立法和行政体系比较)。并没有受到现任总统或者前任总统的影响。12个陪审团成员经过四天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判决。这所谓的正确,并不是取决于任何的政治倾向,而是结合所有的视频证据,证人证词,一个reasonable的人能做出的结论。

比较反感的是主流媒体一开始不停的散播不实消息,说他非法带枪跨州。后来都澄清了根本不是这回事。去年总统辩论的时候拜登一口咬定Kyle是白人至上,逼着懂王也要认可这一点。结果懂王说不了解情况不想下结论。拜登之后就在twitter上说懂王竟然不肯批评白人至上主义,还附了Kyle的大头照。这一点令人作呕。

关于白人至上。Kyle打死打伤的都是白人。而他当晚和小伙伴们奋力保护的二手车/修车店carsource的店主儿子长下图这样。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为了保护少数族裔人民群众的财产,持枪勇斗白人暴徒,这是什么精神?


主流媒体另外还不停的宣传说他本身不住在Kenosha,没有义务跑去那里。但是Kyle当庭澄清他的父亲住在那里,他在那里做救生员。而且有图证明那天白天他和其他人一起清理某建筑外墙暴乱分子的涂鸦。当晚他是想去救人的。一路在大喊有没有受伤需要医疗。还有证人证明他帮助包扎了和脚。

这个法官其实在我看来很公正。期间有几次辩方律师提出mistrial的动议,法官没有采纳,而是坚持要让陪审团看到所有的证据,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法官还是被极左疯狂攻击。比如庭审中法官的手机铃声响起来,音乐是著名爱国歌曲 God bless The USA (由Lee Greenwood 创作) 。结果左派崩溃了:“这不是川普集会制定播放歌曲吗?(法官这个MAGA分子)” 。

god bless the usa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5739780050538496

还有一天法庭的午饭来晚了。法官开玩笑说 “希望我们的Asian food,没有被堵在Long beach外的集装箱里(目前很多集装箱等在加州海域,众多周知)” 结果CNN马上头条新闻弹出:法官竟然开种族主义的笑话。

庭审最后几天左派媒体MSNBC被法官勒令禁止进入现场报道。因为他们的制作人Jamie Morrison非法尾随陪审团的车辆想偷拍陪审员(陪审员的身份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跟的太紧闯了红灯被警察抓了。后来MSNBC发表声明说这人是临时工,只是在离陪审团大巴比较近的地方吃了个罚单而已。然而这人和他的上级Byon立刻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删除了所有的LinkedIn和推特。


最后,希望Kyle能拿起法律的武器,返回起诉主流媒体进行索赔。去年被主流媒体污蔑的少年Nick Sandmann也出来挺他。Nick向CNN索赔2亿5千万。后来双方和解了,估计拿了不少。Kyle这样搞一圈下来也能实现财务自由了。算是对他这一年来承受得各种痛苦的一些补偿吧。最后看点就是他会不会起诉拜登毁谤。这个目前有争议,有人说拜登当时的推属于Opinion,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也有律师说可以告。反正做为吃瓜群众不嫌事少。


==== 更新======= 11/20 2:54pm ET

想起来庭审的一些重要画面,补充一下:

1。 首先是检控官这个案子真是难打,找的证人都是起到反作用的,比如控方这位证人McGinnis, 他当时站在Kyle和第一位死者Rosenbaum的附近,检控官想让他证明Rosenbaum只是扔了个空塑料袋,并没有威胁到Kyle。但是证人越说越不对劲。后来监控官急了,说 “你不可能知道Rosenbaum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又不在他脑子里,你以前也从来没见过他,你说的都是你自己猜的对吧”。然后证人McGinnis回答:"Well, he said, “F**k you” and reached for [Rittenhouse’s] weapon" (简直是对控方的毁灭性打击)

2。 另外一个证人是这个哥们儿,叫Gaige Grosskreutz, 他是三个被枪击的人里唯一还活着的。本来应该是控方的金牌证人。可是他在视频证据面前,直接承认了是他先用手枪指着Kyle, 然后Kyle才对他开枪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有几点:

1) 他才是真正非法持枪的。他带的是手枪(短枪),而且持枪证过期了。但是由于控方要他出庭作证,作为条件取消了对他的起诉。

2)法院批准了控方对他的手机进行搜查,但是控方居然不执行搜查令。他到底要隐藏什么?控方又是在帮他隐藏什么?反观辩方,Kyle的手机有加密,控方打不开。辩方主动协助解密,让控方拿到了Kyle手机里的所有的信息。

3)他在庭审期间还不断的在推特上发挑衅的推文。去年他被打住院期间,有个朋友去看他,结果看完以后那朋友马上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Gaige告诉他,那晚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打死Kyle. 结果在庭上,他那个朋友说自己是乱编的,Gaige没有这样说。到底谁在说谎,很显然陪审团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说完这句话以后控方律师的反应:

律师团的直播解说

律师团的直播解说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5653905610457088

3。 控方现场举起AR-15对着陪审团,被拍下来做成了恶搞表情图。图是真的,但是他当时是在给陪审团解释Kyle的行为。但是这种举枪的姿势是及其不规范的。就算是检查过的空枪,也不能随便把枪口对着人。而且更不能把手指直接扣在扳机上。另外持枪姿势也是多处错误。。。

4。 控方的关键视频,理应完整的发给辩方。但是他们竟然发了一个压缩版本。控方的解释是这是被email自动压缩的。可是搞笑的是文件名也改了。这是控方犯下的非常严肃的错误。于是为这辩方发起Mistrial的动议。现在看来,还好法官没有对此做出表态 (不然媒体会说法官干预结束了案件的审理,而现在是由陪审团做出了最后的裁决)。

5。 辩方让Kyle自己上庭作证,且中间很少打扰控方的刁难问题。这个做法很多人认为不理解。并且根据法律Kyle没有发声的义务。后来辩方律师解释说,他们之前内部做了模拟陪审团测试,发现让Kyle上去说话和不上去,对陪审团的影响很大。而且在威斯康辛,要做无罪辩护的话,让被告上证人席的做法基本上是一定要的。

6。法官在现场直播中大声训斥控方。因为控方的问题涉及到了Kyle的第五修正案权利(有权保持沉默)。法官训斥他这样做违宪了。因为骂的很大声,左派媒体也因为这事说法官有偏见。

法官长者痛斥检控官违犯操守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5651007733166080

7. 证人DeBruin, 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直接控诉控方律师要他篡改证词:

8。 双方结案陈词是控方先,辩方后。然后控方还有机会可以对辩方的陈词做一个简短的rebuttal. 但是辩方的总结太精彩,导致控方的律师愤怒了,充满怒气的发泄了一个多小时。而且错漏百出,给陪审团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下图中可以看到他的老大(左)已经在给他使眼色等着他看了,辩方的律师(右)表面平静,心里肯定乐着呢。


枪是不份左右手的(错)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5650270311505920

9. 辩方律师精彩结案陈词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5650849905729536


10.法官看菜单被拍了下来

======== 11/20/ 6:52pm ET

补充一下关于持枪问题的准确解释:

  • 威斯康辛州的法律规定“Any person under 18 years of age who possesses or goes armed with a dangerous weapon is guilty of a Class A misdemeanor”, 也就是说18岁以下不能持枪。
  • 然后,这个法律条文做了一些解释,比如军队,射击训练,不受制约
  • 再往后,这个法律条文又解释到这个前面的这个限制只限于 a person under 18 years of age who possesses or is armed 1) with a rifle or a shotgun if the person has one with a short barrel or 2) if the person doesn't have a hunting certificate and isn't complying with other hunting related restrictions. 翻译过来就是,要么这个18岁以下的人拿的是短枪,要么这个人没有打猎许可或者违反了打猎相关规定。
  • Kyle的律师指出,上面的2)关于打猎的部分,按照相关法律只适用于16岁以下的。而他当时17岁了,不适用。关于1)的部分,因为他拿的是AR-15, 不是短枪,所以对他也不适用。
  • 法官觉得对,于是撤销这条控诉。

================= 11/21 00:34AM ET ====

最后再聊聊陪审团制度吧。

这次原先有20个陪审团成员,后来有一个因为开了不恰当的玩笑被法官赶了回家。另一个孕妇因为身体原因被法官同意放走。其余的18人于是就 一直在现场听审,直到庭审结束的时候,法官允许Kyle用抓阄的方式从18个人里选出12个人来作为最后的正式陪审团成员。这个操作也毫无意外的得到了主流媒体的攻击。因为按照惯例这是由法庭的书记员来挑的。法官坚持说这是他自己实行了几十年的做法。其实根本无所谓,因为都是抓阄。

陪审员制度从建国起一直沿用至今。法官半开玩笑的说,这是因为建国者们不相信法官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于是把这个责任交给社区来决定。这次也有媒体说在现场看到陪审团都是白人,只有一个有色人种。其实这很容易理解。陪审团成员都来自当地。Kenosha是个小镇,一共也就10万人,主要人口构成都是工薪阶层的白人。所以随机选择当然是白人多了。而且这个案子本身和种族也没直接关系,被告和死伤者都是白人。

虽然法官不能裁决,但是法官需要给陪审团提供详细的指导。告诉他们有那些指控是需要被考虑的,他们能看什么证据。能做出A或B哪两种或多种判断。所以陪审员按照指示来进行就好了,不需要什么法律背景知识。法官虽然不能裁决,但是可以决定哪些罪名是需要考虑的。像前面说的,这次控方本来有7项指控,最后法官只接受了前5项。万一陪审团认为有罪,那么具体判多少年,量刑的权利在法官。

这次陪审团正式开始讨论之前一天,也就是周一,控辩双方花了一天的时间针锋相对的提交各种动议,要求法官哪些东西可以告诉陪审团,哪些不能。控方这边,看赢面不大了,于是要求将罪名都降低一档,认为这样可能更容易被定罪。法官认为这是在玩弄规则,减轻罪名并没有法理依据,于是不予批准。辩方这边,要求法官不能让陪审团根据一段模糊的无人机视频判断Kyle是否有provocation(挑衅),因为一旦陪审团认为有挑衅的事实,那么正当防卫就站不稳了。而且控方一开始并没有提出挑衅说,是在庭审快结束了才突然抛出这个理论。但是最后法官还是决定要让陪审团来做选择。让他们思考是否有挑衅的可能。从这一点看这位法官确实中立,很公平。

对于这种刑事案件,不管是定罪还是脱罪,陪审团必须12个人达成一致。不然就会形成所谓的Hung Jury, 那就需要再选陪审团。或者有可能陪审团内部开始进行讨价还价。那样的话就没有办法完全脱罪。这次陪审团用了3天的时间都还没有达成结果,Kyle的律师说这几天的感觉像在地狱一样。还好第四天结果出来了,12个人一致认为五项罪名都不成立。我的看法是,这个制度虽然不完美,还是相对很公平的。这样的结果,对于大多数理性,讲道理的人,都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次很多人质疑法官应该sequester jury, 意思是把陪审团隔离开,给他们订酒店住,不要让他们接触外界。然而法官还是允许他们每天回家。他们乘坐的是法庭的大巴,窗子全都被封住,看不到外面的示威。也不会被人拍到脸。然而还是出了上面说的MSNBC尾随的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受干扰做出正确判决,真不容易。

我们公司里经常有同事请假去履行Jury Duty,也就是被随机选中要去当地的法院作为陪审团的候选人参与挑选。我们组平均每个月都有人被征召去,但是一般当天就被打发回来了,因为选不上。唯一有一次有一个看起来很讲道理的程序员小哥被选中了,结果请假2星期,一直到审完了案子才回来上班。这期间公司必须准假,Jury Duty其实也是平时生活的很正常的一部分。



====== 11/21 11:30AM ET ======

写的太长了,真是最后一更,来看看庭审过程中和结案后的各方反应

  • Lebron James 说Kyle庭审上是在假哭,已经后来被网友做成的Meme.



  • 拜登刚做完肠镜,极不情愿的认可陪审团的结果
  • 副总统贺锦丽表露出愤怒 (虽然她目前支持率只有30%,但是不能批评她,不然就是歧视黑人,印度人,和女人)
  • 众筹网站gofundme之前一直禁止任何给Kyle的募捐。判决之后马上出来给自己紧急公关, 号称自己一直以来的政策都是不能给暴力犯罪的嫌疑人捐款。但是网友立刻就挖出了上面一堆给BLM暴徒捐款募集保释金的内容。所以注意截图下方他们不敢开评论,不然肯定要爆了。
  • 波士顿刚上任的极左华裔市长

可笑的是前几天,左派媒体NPR还宣称当选市长的是Wu, 而不是黑人,真是令人失望。

  • 川普发了Statement, 祝贺Rittenhouse洗脱冤屈。这个很多人发了,我就不重发了。
  • CNN 主持人 Chris Cuomo (Andrew Cuomo的弟弟)痛苦的采访辩方律师
  • 拥枪最大组织,直接引用第二修正案
  • 即将卸任纽约市长
  • 前前任纽约市长
  • 极左众议员
  • 各种合集

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搜。


  • 最后再补一个,去年这个事情出了以后,绝大多数政客要么枉顾事实跟风谴责,要么闭口不谈怕给自己惹麻烦。唯有川普说了真话:"Kyle看起来是在躲开他们啊,然后那些暴徒追上来袭击他” 。。。结果这话还被所谓的真相鉴别网站评判为不符合事实。。。


去年Facebook上也有个帖子说17岁的Kyle持枪是合法的,结果也被贴上不实的标签,现在被打脸了


======================继续最后的补更,哈哈 11/23===========

庭审中有一个罗生门的地方:到底Kyle是自己主动跑去的,还是被业主请去的?

先来看看这Carsource的俩兄弟,一个叫Sam, 一个叫Sal

他们很显然是移民,和父母住在一起。Sal (应该是哥哥)事发时在现场,但是据说不在这间店工作,而是在伊利诺伊某地上班。Sam负责货仓管理。他们的修车店在整个事件中被烧了好多车。然而他们作为控方证人,却都当庭给了口供,坚决否认他们主动邀请了Kyle等人去帮忙守卫他们的财产。

然后再看看其他证人的供述,首先是Nick Smith, 他是这两兄弟店里的前员工,也是这一队人的领头人。他的说法是,这俩兄弟主动联系了他,要他帮忙组织一伙人去守卫二手车店。而且很多细节描述的很清楚,俩兄弟怎么给他钥匙,怎么帮他找到梯子,然后他怎么爬到房顶上。俩兄弟在他去的时候还拥抱他,很激动。说事后要给他现金,让他跟兄弟们分,当然后来也没给。

还有就是他叫上了Kyle一起参与当晚的守卫工作。

另外还有一位证人,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士 JoAnn Fielder, 她在庭上用Bitchy 形容第一个死者。她也明确作证说是被二手车店的业主邀请去保护他们店的, Kyle也在其中。

所以这里就有出入了。那到底谁在说谎?

在庭上无法直接得知。但是庭审结束后Kyle的律师解释了,说谎的是兄弟俩。他们在之前给警方做笔录的时候,警方就已经知道他们在说谎,并且记录在案了。控方这里采取了比较脏的手段,他们明知道这俩兄弟不可信,还是要他们出庭,因为他们可以说出对控方有利的证词,即俩兄弟会说他们完全没有邀请Kyle等人来守卫。

更无语的是,辩方律师没有办法在法庭上直接告诉陪审团,给这俩兄弟做笔录的警察早就认为他们在说谎。这是因为那个警察也是控方的证人。根据法庭规则,一个证人不能在法庭上对另一个证人的证词给出评价。所以控方钻了这个空子。

如果没看过庭审视屏,建议千万不要看他俩这一段,这俩人各种回避问题,假装听力障碍,看了想自杀。但是即使如此,辩方的光头律师Corey还是通过精彩的盘问让他们漏了陷。

首先,有图有真相,事发当晚,Sal和一群枪友照了相。Nick说两兄弟感谢他们出现,帮忙保护财产。俩兄弟里的Sal(左一)说只认识里面带头盔的Nick. 至于为什么照相,因为他觉得这些人配枪很酷。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所以主动上前要求合影。呵呵。

另外Nick说当晚是Sal开着BMW带他去的,但是Sal说自己自己记不得了,什么BMW, "I don't remember. I have ten cars"。律师再问,那你同不同意我这样说:他们能进去你店,找到梯子,爬上楼,肯定是店里有人接应他们的。Sal只好说同意。但是也想不起来是谁这样做的。

至于Sam, 他和Kyle之间的短信被调取作为证物。然而Sam还是坚称不认识Kyle, 他说那天他给了很多人他的手机号,所以可能给了不认识的Kyle

最后辩方律师Corey集中火力攻击Sam的保险问题。Sam一开始说他有保险,可以支付所有的损失。但是Corey找出Sam的警局笔录,里面说保险公司不答应付二百五十万的全款赔偿。于是Corey抓住不放,问他到底有没有全保,保险到底有没有办法覆盖二百五十万的损失。Sam说他不知道这个数哪里来的(这个数目可能比较敏感,可能和他跟保险公司说的不一样)。于是Corey问他:你们家父母都不说英语,你哥哥又不在这上班,你又是管货仓的。那么这个数目到底是谁告诉警察的。你是不是在撒谎?从这里开始Sam就一直假装听不懂英语,不停地说,“我听不懂你的问题"。见陪审员已经看明白了情况,Corey也就不再继续问了。

最后结案陈词的时候,辩方律师重温这兄弟俩的证词,对陪审团说:“我们都明白,有些人怕吃官司,所以不老实”。点到为止,刚刚好。这也是辩方律师在规则允许内,能做到的最好应对了。

昨晚Kyle第一次接受电视采访,他在描述这个事情的时候,说他和他的好兄弟是主动提出要去保护Carsouce, 然后店主欣然同意。所以比较合理的可能是当时俩兄弟主动联系Nick, 然后Kyle得知了这事情,主动联系店主说自己也想加入。具体的细节估计已经无从得知,但是至少所有人里面,只有Sal和Sam俩兄弟隐瞒真相的可能性更大些。或许他们真是为了怕被民事起诉索赔,也为了怕保险公司不赔。但不管怎么样,总是给人忘恩负义的感觉。



======== 11/24 =================

今天看到川普方面放出消息说已经接见了Kyle。(特别声明一下我不是川粉也不是川黑。我看了Kyle律师的访谈,他觉得Kyle现在应该换个名字,退出公众视野,我觉得是很好的建议。)

然后今天也看到金正恩上了推特热搜。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群情激愤:“川普居然在墙上挂金正恩的照片!!!”╮(╯▽╰)╭

=== 关于民兵 ===

原来我提出了关于问题标题中出现“民兵”是不恰当的,现在改好了,不过还是要稍微解释两句为什么“民兵”这个词在这个案子里很敏感。这是因为事发前,在Facebook上有个叫Kenosha Guard的当地民兵组织号召大家拿枪去和抗议/暴乱者对抗。事发后一直有不良媒体想把Kyle他们往这个组织上扯,说他们是响应这个民兵组织的号召,所以带枪去找麻烦的。而庭审反应出来的事实是,他们和这个民兵组织无关,是应店主要求,去帮忙守护Car Source店的。其实Facebook在事发前几小时就把这个民兵组织的页面关了,后来也查实了,Kyle并没有订阅这个组织的主页。和他们毫无关系。要注意这两种情况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user avatar

看来各位抨击美国白左抨击的很厉害。这样,作为老右呢,我来给左派出一计,此计虽然改变不了这个案子,但是足以影响到未来的案子。

首先,把CRT理论导入到法学理论中去,别告诉我不可能,是绝对可以的。

第二,“在法庭审判中考虑种族因素”,要在法学界形成共识。可能大家觉得荒谬,但是事实上是可以的,比如说大学升学问题上就是考虑种族因素。

法学是个小圈子,这道理跟废死一样,废死那会大家都不同意,欧洲人也一样,还不是废了?

此计绝对可行的。


有人要求我解释一下CRT理论,那就通俗点吧,CRT,批判性种族理论,就是说美国本身,从建国那一刻起,社会、文化和法律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是建立在种族歧视之上。

有多种族歧视呢?举个例子:黑名单,白名单。

你为什么叫黑名单?为什么你会觉得黑是不好的?你是不是种族歧视?

所以Chrome和Chromium开发人员将避免使用“黑名单”和“白名单”一词,而应使用中性术语“阻止名单”(blocklist)和“允许名单”(allowlist)。

另外,IT行业经常用master-slave表示主从关系,那你为什么要用master(主人)和slave(奴隶)?你们取这个名字是什么居心?

所以GitHub上的master分支以后不能用了

那你觉得美国是怎么诞生的?伟大的五月花号对吧?

错了,美国之所以诞生就是因为奴隶制,所以有了纽约时报的1619项目。

不要觉得桌子椅子就不歧视了,听说过医疗设备搞种族歧视的么?

你知道为什么黑人不擅长数学吗?

因为数学本就是种族歧视科目啊。

种族歧视要天天讲,月月讲。


user avatar

错误示范:如何看美国17岁民兵里滕豪斯(Rittenhouse)在BLM 集会持步枪致二死一伤被陪审团裁决无罪?

正确提问:如何看美国17岁少年里滕豪斯(Rittenhouse)防卫抢劫中打死打伤3名暴徒被陪审团裁决无罪?

建议预防性拉黑。

user avatar

战术(技术、法律)上的胜利,折射了美国战略上的失败。

所谓战术上的胜利,各位答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从法律和技术角度,这个小年轻确实不应该被判刑。

然而,这是美国社会整体层面的失败。因为这是美国一系列失败现状导致的结果。或者说,这一切原本不应该发生,但是美国失败的制度和国家治理,让这件事发生了。

失败一:种族主义。

事情起因是黑命贵,黑命贵的根本原因是种族歧视。美国建国200多年,到2021年了,还是依然无法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失败二:枪支泛滥。

为啥会黑命贵?除了种族歧视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枪支泛滥。警察为了自卫,不得不降低开枪标准。而且一个17岁未成年人,竟然可以手持步枪这种杀人利器。枪支问题,美国解决无望。

失败三:警察不作为。

这名少年是出于满腔的正义感,自愿去事发地维护治安,保护私人财产的。为什么本应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没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反倒是一个17岁的少年站了出来?

最终导致一个17岁少年陷入险境,被迫持枪自卫。

失败四:社会分裂。

屁大点事儿也能搞到全国游行。这事儿单从法律角度,无罪释放没有任何问题。可不接受的一方不去声讨美国政府,美国体制,反而质疑司法不公。


一直老有人说,种族歧视是黑人的问题。

我就奇了怪了,都说广州黑人多,那广州警察如今是不是全副武装工作?执法对象是黑人的时候,也会像美国警察那样动不动打光弹夹?或者动不动发生黑人枪杀警察案件?

没有啊。为啥在中国的黑人就不像在美国的黑人那样呢?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再说个例子。

彝族,大家都听过吧?

建国后彝族其实是奴隶制,对,就是美国建国前后那个制度。后来国家要鼓励彝族人融入现代社会,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彝族人风评不好,因为他们一步跨入现代化,确实需要一段适应过程。连他们自己民族的人都说,彝族人刚进城从思维方式到生活习惯与城里现代化的状态格格不入。

你再看看中国是怎么帮助彝族人实现现代适应的?从工作到生活,从房子到车子,几乎全面帮扶,因地制宜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教育,从娃娃开始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改变。

等等等等

这两年你还能听到啥彝族人的负面么?

什么叫什么叫负责任的政党?什么叫优秀的国家体制,什么叫成功的社会治理?

这就是。

美国?

呵呵

说到底,本案这就是美国国家体制和社会治理的失败


好了,此案一出,成为判例。

以后,你只要觉得对方对你产生生命威胁,就可以开枪射杀。

正当防卫嘛。

3亿枪战不是梦。

user avatar

正好今天另一个非常类似但是中文社区关注度却完全不一样的案件宣判了,两个案件特别相似却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也算是给不懂美国司法制度就在瞎带节奏的人一个科普。

死者:黑人Ahmaud Arbery

被告:Travis McMichael,其父亲Greg McMichael,他们的邻居William “Roddie” Bryan。

事发经过:Arbery在社区慢跑,父子俩人认为Arbery是逃跑的盗贼,于是根据当时佐治亚州的“市民拘捕法”(该法现已被废除),合法持霰弹枪和手枪,开皮卡追上Arbery要拘捕他。Bryan在看到父子二人后加入追捕,三个人拦下Abery要求拘捕他。Arbery不从,引发争斗,Travis声称Arbery试图夺走他手中的霰弹枪,于是他出于自卫,开枪打死了Artery。

宣判结果:开枪的Travis多达9项罪名全部成立,其父Greg成立8项,Bryan成立5项。若上诉被驳回,三人都将面临终身监禁且有可能被禁止假释,意味着要死在监狱里。


为什么把这两个刑事案件一起说,除了宣判时间的接近外,便是两个事件本身的高度相似处。

1)被告均合法携带武器(Rittenhouse严格意义上是钻了法律漏洞,按照庭审的“法律不清以辩方解释为准”判定为合法),在开枪致使他人死亡后,都声称自己是“民间护法者”使用武器是出于自卫,且都声称被害人企图夺枪。

2)被告均为当地居民或和当地有一定联系。

3)被害人Arbery和两个被Rittenhouse打死的白人,均有前科。这点常被节奏党提及但却是和两个庭审最没关系的,Rittenhouse的辩护律师没有提及,Arbery案件被告三人的辩护律师试图纳入证据,但被法官否决。原因其实很简单,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前科”写在脑袋上,做出开枪决定的时候根本不会涉及前科,其唯一的目的只有影响陪审团成员,任何合格的法官都会当场否决不纳入证据。同理McMichaels皮卡上的邦联旗,也没有被纳入庭审证据。

我们认为的证据,依据庭审并不一定会被纳入陪审团裁决所能依据的证据。

4)被害人有轻度违法行为。Arbery跑步时闯入没有禁止入内标示的建筑工地,但视频证据证明他没有偷窃任何东西。两个被Rittenhouse打死的人违反了宵禁令,但视频证据显示两人不管是事发前还是事发时都没有做出破坏公物或者其他东西的行为。第三位被打伤的Grosskreutz,持有过期的隐藏携带手枪许可证以及一把手枪。

5)两个事件均和黑人反种族歧视有关。Rittenhouse的三位受害人虽然是白人,但是他们是在参加警察枪击黑人Jacob Blake后引发的游行示威。三K党也杀过不少参与民权运动的白人,白人支持并参与黑人平权运动,加入反对种族歧视的游行并非稀事。

6)控方的结语甚至都是一致的:“你不能在自己参与制造的危险中,声称自己是在自卫。”

可以说除了三杀一和一杀三两个区别外,两起刑事案件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那为啥结果会有天壤之别呢?

首当其冲的是佐治亚州和威斯康星州自卫法律的不同。

佐治亚州要求辩方先提供证据,而后控方要证明这些证据不足以构成合理自卫。若无证据,辩方是不能以合理自卫辩护的。

威斯康星州恰好相反,一旦辩方以合理自卫辩护,无需提供证据而证明非合理自卫的责任全部在控方。

所以从庭审一开始,Rittenhouse案的控方就处在劣势的“守势”下,相反Arbery案的检方处在优势的“攻势”下。

更关键的是辩方,也就是常说的公诉人/检察官能力的差别。美国刑法体制一个最大的特点,那便是一个案件的走向,负责起诉的检察官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们可以决定起诉或者不起诉,身为律师其在庭审时的表现也会影响结果,不称职的检察官会无法定罪,过于“称职”的检察官会造成冤案。

陪审团的任务不是依靠所有事实裁决,而是依靠被认可纳入裁决考量的证据裁决,而那些能那些不能是辩方控方律师,以及一定程度上法官决定的。

Rittenhouse案和Arbery案的检察官能力差别极大,前者不仅毫无准备,还触犯庭审时的许多规则导致给陪审团的印象极差。后者准备充分,并没有强调Arbery是黑人,而是着重强调了危险是被告三人主动造成,一个Rittenhouse案检方似乎直到结尾陈述才想起来的关键点。

美国这套刑事体系会出问题,出过问题,没少出问题,未来也会继续出问题。


与其讨论庭审的结果,倒不如说这两起刑事案件暴露了美国社会一个持之以恒的问题,为什么都2021年了,还要回归西部拓荒时代的自卫权讨论?死人不会以自卫辩护的笑话,为啥一直还在上演?

user avatar

你看我就说美国是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充分保障了各种人群的权利,对吧?守法公民有自己的权利,而犯罪分子呢?犯罪分子也是人一样有灵魂,犯罪分子一样有自己犯法的权利,犯罪分子的权利在美国也要受到保护。


其实,美国的犯罪分子可以聚集起来,然后提出立法的需求,要求给犯罪分子立一个法,就是有合法犯罪的权利,这样一来,犯罪分子就有了自己的一个保障,同时还可以要求一些周进行法制的改变,然后犯罪分子就可以居住在和可以合法犯罪的州里面,那么他们就可以去其他州进行从事犯罪活动,犯罪活动结束之后,就赶紧回到自己的州里,避开法律制裁。


那么那些犯罪不合法的周居住在那里的人,就会想办法去买枪支弹药,买军火来保护自己,而那些犯罪分子也会去买枪支弹药来从事犯罪活动,这样一来,军火公司的销售额就上升了,GDP也得到增长了,然后守法公民也还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犯罪分子也有了犯罪的权利。军火公司的销售额得到了增长,美国警方的工作压力也得到了缓解,大家都赢麻了。我对美国只有感恩。

user avatar

这个案子是政治上双赢 司法实践上大书特书

政治上 共和党用来宣传maga价值观

民主党用来刺激基本盘,回笼拜登人望,

但是司法实践上 则是鼓励武装示威 武装零元购 随便一个人带上枪 参加示威或者零元购 都可以说 自己是武装义警 保护民众

然后民主党激进派的defund police 就实现了 哈哈

很好 等等

万一黑命贵鱼死网破 去武装打砸抢港口 交通枢纽 输油管道……

呵呵呵呵

user avatar

从被人击倒到射杀偷袭者,然后找警察冷静的举手投降。

一个17岁的孩子心理素质是真的好。

黑命贵的期间 打砸抢烧的黑人和一些犯罪分子趁乱打劫。

那帮暴徒嘴上说着抗议警察。你要有本事带武器和警察对射去抢劫和平老百姓什么意思?

一边烧着华人和少数族裔的商店,一边说自己和平抗议??这帮犯罪分子最懂犯罪,只要我不持枪我就随便犯罪因为没有武器,你警察民兵老百姓不能反击我。 只要你反击舆论就站在抢劫者一边。

真正端起枪的保卫自己和财产的美国人才是真战士。

就像这17岁少年一样 。

最魔幻的是一个 白人孩子为了保护一个少数族裔开的二手修车行,被暴徒围攻然后反击杀了2个白人暴徒 这是什么精神?

就像现代版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独立战争。

要是这少年被判刑了,那美国精神才泯灭了。因为这才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user avatar

这波美国是双赢啊

你看白人方面得到了可以杀人的免死金牌(海洋法是喜欢看判例的)赢了面子。

黑人方面得到了黑色星期五零元购的大义名分,赢了里子。

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user avatar

案子本身是没有太大争议的,现在的维斯康星不说是群魔乱舞,起码也是牛鬼蛇阵满天飞。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不作为是正常的,民众自己拿枪上街维持秩序也是正常的。

这也就是在维斯康星,放在德州估计早就开始突突突了。



这件事引发美国如此巨大的争议,侧面说明政治正确白左和红脖子的冲突已经快到了极点。

政客们他们知道黑命贵这帮人就是借机打砸抢,也明白政治正确这一套继续发展下去的弊端,但他们对选票的关心永远在第一位。

前任进行了一个小的政治正确,我为了表现我的进步就得更政治正确一点。

慢慢地政治正确就开始卷起来了。

你说你支持同性恋,我就问你是不是歧视LGBT。

你说你建议增加性别认知到四个,我就问你为什么要歧视剩下的性别认知。

渐渐的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多年前的那个圣诞节,红色巨熊倒在了颜色革命的车轮下,秃鹰吃了个肠肥脑满觉得非常的哇塞。

然后鹰酱决定再来几次,借着颜色革命的车轮搅浑中东和欧洲。

接下来就是坐在路边等着兔子被颜色革命的车轮碾死。

没想到这些年小兔子们不吃他那一套,正当鹰酱郁闷的时候,全然没有注意到一辆名为政治正确的泥头车以180迈的速度创向他。

user avatar

这是美国的国运之战,是理智与良心的最后防卫,幸运的是美国还没输,我北京的房,还是不卖了吧。

user avatar

当今左派民主党眼中的英雄们

在左派民主党眼里,只要是黑的并且敢跟警察对着干,哪怕那人是抢劫犯、强奸犯,哪怕那人正在实施犯罪活动并抗拒警察执法,那就都是英雄。而共和党的英雄Kyle Rittenhouse却个人历史干干净净,在民主党派人士组织的为他们的强奸犯英雄Jacob Blake在Kenosha进行black lives matter活动时,左派人士打砸抢烧,Kyle不顾危险,去现场帮助受伤的人包扎,然后被几个以前有重罪犯前科的白人袭击,在面临生命危险不得已的时候开枪了。

一个Fun fact: 那些在现场没有主动攻击Kyle的人,或者主动攻击了Kyle的但是看到Kyle拿枪警告他们不要再继续靠近攻击,进而就没有继续攻击Kyle的那些人,他们都是100%安全和alive哦!


现在民主党已经被里面的极左分支带领。其实美国还是有一些有良知的、不那么极端的民主党人的,也有很聪明、思想深刻的黑人。我很喜欢的一个YouTube channel(严格来说是Podcast),叫做Conversations with Coleman,主持人是一个黑人叫做Coleman Hughes。去年他发了视频说他为什么支持Biden而不支持川普。理由是拜登是中间派,不是那么极端。当然我是不同意Coleman的看法的,我认为去年那形势民主党已经非常极端了,而且拜登跟奥巴马以前是一起的,奥巴马就是引领美国极左风尚的领路人。奥巴马一张嘴华丽的排比句哗啦啦太能说(某种程度上跟郭敬明有点像,无非小四用华丽辞藻写言情小说,奥巴马用华丽辞藻说制度建设),其实成熟的人都能听出来是毫无营养的鸡汤,也就20多岁少不更事的小年轻以及读书水平大多停留在鸡汤文的普通民众会信,我曾经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往往是这样的东西,普通民众喜欢,因为这样显得他们很有文化,有道德优越感。It is usually futile to try to talk facts and analysis to people who are enjoying a sense of moral superiority in their ignorance (by Thomas Sowell)。很多听起来好听、但因为太乌托邦导致实行起来只会丑陋的政策,用政治正确来道德绑架所有人,却实际实行起来几乎不可能除非学朝鲜那种强迫的做法,是左派一向的毛病。有句名言说得好,"如果你20多岁不是一个左派,那你没有良心。如果你过了30岁还是个左派,那你就是没脑子。" 当然这里的没脑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笨,而是没有进一步探索发现和思考左派所相信的那套理论框架内在存在的逻辑矛盾,没有去阅读更深层次思考更逻辑自洽的东西。

Coleman对Kyle的案子就认为法官做了正确的判决,认为Kyle这是100%的合法自卫,并骂了拜登和哈里斯关于这个案子的评论,认为拜登完全以立场说话而不看事实,在危害美国司法独立的根基。他对black lives matter的看法也变了。Hughes says he formerly accepted the premise of Black Lives Matter—that, in his words, "racist cops are killing unarmed black people"—but now believes that this premise does not survive scrutiny once factors other than race are taken into account. He has cited research from Roland G. Fryer Jr. and Sendhil Mullainathan, among others, in support of his stance.

他也反对对黑人的补偿法案,理由还是有深度的: On 19 June 2019, Hughes testified before a U.S. House Judiciary subcommittee at a hearing on reparations for slavery, arguing against the campaign. He argued that "If we were to pay reparations today, we would only divide the country further, making it harder to build the political coalitions requir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ing black people today." In this vein, he highlighted mass incarceration and high homicide victimization rates as problems affecting black Americans today. He suggested an alternate proposal of paying reparations to black Americans who personally grew up under Jim Crow. Hughes went on to say that reparations to the descendants of slaves would insult many black Americans and claimed they would make him and the "one-third of black Americans who poll against reparations into victims without their consent."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民主党2020 总统候选人Tulsi Gabbard也是一个非常正派的民主党人。她站出来说Kyle Rittenhouse的案子判的非常正确。Outrageously, within hours and without evidence, MSM and Biden labeled Rittenhouse a white supremacist. This is unfair and further eroded people's trust in our President and MSM.

美国现在还在世的伟大又智慧的黑人,Thomas Sowell,老人家今年已经91岁了。强烈推荐Thomas Sowell的三本书。他年轻时也是一个Marxist极左,随后的职业生涯和科研让他改变,认识到左派追求的public good与自由是有内在必然的矛盾,以及左派追求的public good必然导致的效率低下,并且必然导致的绝大多数人suffer,所以现实就是那些听起来好听的public good政策最终落实之后是public tragedy。



user avatar

法治战胜了政治正确,让某些群体和人失望了,开始疯狂带节奏。

user avatar

看了最后的cross examination,作为非法律专业的,感觉控方律师就是个小丑,要不就是卧底,问的智障问题让人翻白眼。控方律师一直想把这件事情描绘成Kyle是个蓄谋已久无视法律有暴力倾向的犯罪分子,问了非常多脑残问题。

  • 小伙子你是不是经常和基友玩使命召唤,游戏里是不是用枪突突人?
  • 小伙子抖音头像是你和AR15的合影,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 小伙子是不是曾经无照驾驶?(是,但和本案没啥关系)
  • 小伙子看到有人放火,为什么会正义感爆棚地去救火,为啥不直接打911走人?
  • 小伙子知不是道full metal jacket和hollow point的区别?
  • 小伙子你为什么沉默?你是不是有罪!(被法官痛骂)
  • 小伙子想去把0元购放的火灭了,为什么担心会挨揍?你在做好事为什么收到威胁?
  • 小伙子,歹徒只“摸了”你的枪,但是并没有触摸到你啊(did not touch you physically),你怎么能动手呢?
  • 小伙子,歹徒抢你的枪是怕你开枪,他是自卫,你要理解。

法官估计也觉得无聊了,中途直接问大伙觉得空调温度怎么样,要不要调一调。

我觉得小伙子是一个正义感爆棚的美国人,因为事发地区因为打砸抢,已经封路好多天了,并且有收到宵禁的短息,但是他觉得自己不能就看着这帮强盗打砸抢,于是自己背着医疗包和AR15就去了,并且还帮着灭火。他承认自己知道过去是很危险的,不然不会带AR15,但是我估计他是没想到这群暴徒看到他的AR15是丝毫不怂的,他没料到自己竟然真要开枪自卫。政府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现在都要17岁的小青年维护社会秩序了?民主党内部到底是不是有内鬼,为什么大肆宣传这个案件,真当大家只看CNN不看庭审视频?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很多答案和神奇评论看得我眼晕。众位在输出你们的奇怪逻辑之前,能不能至少搞清一些基本问题:

  1. 他是否合法持枪与他作为未成年人应该不应该持枪参与夜巡是两回事,前者在当前wi法律框架下没有问题,后者则是美国这么多年来控枪问题的某种具体表现
  2. 被打死的人犯罪背景如何,不影响他自卫成立与否。有前科的人服刑完毕仍然是美国公民,仍然享受宪法保障的各种权利,其中包括了参与抗议与集会。在某些州法律中有一些允许civil arrest的相关规定,但一来我不了解wi法律,二来与本案情况貌似没什么关系。死者有前科并不能证明Rittenhouse 是个好人,死者清白也不能代表Rittenhouse是个坏蛋。
  3. 死者是黑人或白人不能证明Rittenhouse的政治倾向,这根本是两回事。
  4. 同理,Rittenhouse参与巡逻之处的property owner人种如何也不能证明Rittenhouse的政治倾向。
  5. 参与某个组织不等于认同组织一切立场(乔曼钦点赞),也不能说明他比组织更“坏”或者更“好”,与本案自卫事实成立与否无关。
  6. 控方业余表现不等于控方说的全是假的。同理,(假定某案里)辩方胡搅蛮缠也不等于辩方就是有罪。
  7. 本案是陪审团做出的无罪判决。就算控方表演如神辩方全场沉默陪审团仍然可能做无罪判决,反之同样成立。这不能完全说明控辩双方谁掌握真理,因为你选择的是十二个非专业且不相关的活人来做判决。

然而很显然,不论在中美,最能吸引眼球的流量差不多都有意无意地使用了某些错误逻辑,用以证明自己立场观点的正确,这很令人不快。

user avatar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少年都是英雄,具备了很多大多数人不具备的优秀品质。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有这样的年轻人,才能说未来有希望。

1:敢为社区的安危挺身而出:请各位试想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地方政府无力维持治安的城市,然后你知道一群杀人犯,强奸犯,抢劫犯们,已经集结完毕,准备一拥而上进入你的社区作乱,你害怕不害怕?同时,这群暴徒还打着高大上的旗号,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曾经的总统候选人,如今的总统曾给他们下跪。对抗他们,你不仅不会成为英雄,还会被扣上种族主义分子的大帽子,被上亿人辱骂,请问此时的你,你还有没有斗志去和他们斗争? 显然,带着金银细软出去避难,或者紧锁门窗避免上街,任由暴徒在街上发泄才是聪明,或者明哲保身的做法,因为在这之前提下,做正确的事的代价实在太大,轻则身败名裂,中则社死后锒铛入狱,重则被暴徒当街打死,横尸街头。在这种情况下,小英雄凯尔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不可谓不英雄也。

2:尊重他人生命,坚持到最后一刻,才使用致命武力:凯尔面对数倍于己方人数的暴徒的围攻,面无惧色,沉着应对,手指一直没有扣到扳机上,直到万不得已的最后时刻,才开枪。稍微看一下现场的视频,就能体会到凯尔当时面对的环境,是多么的危险。随着暴徒小头目发一声喊,瞬时间数倍于己方人数的强奸犯,杀人犯,抢劫犯,高声呼叫着抄着家伙向你冲了过来。各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在一个没有警察保护的街道上,数名抢劫犯,强奸犯,杀人犯面露凶相,各持凶器的朝你冲了过来,这时你手上有一把半自动步枪,你的第一反应会不会是拿起枪来马上把他们都突突了呢? 然而凯尔没有,他的第一反应是扭头逃跑,避免冲突,在摔倒在地,听到枪响,退无可退的时候,才摘下步枪,向对方还击的。虽然我对特朗普深恶痛绝,但在这里不得不引用一下他的话,如果这都不算正当防卫,那么这世上就没有正当防卫这一说了。

3:面对重压,沉着冷静 不知道各位17岁时候的心理素质怎么样,但是如果我自己17岁的时候,冒着被判一级谋杀,谋杀未遂等重罪的风险去接受庭审,被一个经验老到的检察官问询,大概率会紧张的前言不搭后语,不出几句话便掉入对方的陷阱中。相信有过public speaking经验的朋友们都了解,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逻辑清楚,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困难,听出别人话术里面的潜台词,躲开对方挖开的坑也不是做不到,但在精神高度紧张,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说错话,听错话,前言不搭后语,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概率,则会成倍增长,哪怕是一个心理素质不错的成年人,在面对重刑的压力下,也很难不出错。然而17岁的凯尔在面对检察官的各种刁钻问题时,都能够做到识别出对方的陷阱,并给出合乎逻辑,条理清晰的解释,巧妙的化解对方的攻势,其心理素质之强大,让人惊叹。要知道,在他所处的那个环境下,稍微说错一句话,轻则被媒体大肆报道,社死一万年永世不得翻身,重则落得终身在监狱里被黑哥哥捡肥皂,在这样的重压下,做到沉着冷静,其心理素质之强大,可见一斑。

4: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凯尔并不是专程过来找茬的民兵,而是在kenosha市工作的本地人,他在本地有工作,他的爸爸,姑姑,叔叔都住在这里。 这一点很多答主都提出了,我就不再多赘述。在惨案发生之前,作为救生员的凯尔,一直背着救生包,救治在暴乱中受伤的人,在此之前,还义务参与了清除暴徒们留下的涂鸦的活动,是个极具社区主人翁精神的好少年。

从有限的的信息来看,17岁的凯尔,是一个勇于为自己的家园挺身而出,乐于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心理素质强大,面对危险毫不退缩的有勇有谋的好少年,这样的年轻人,不能说万里挑一,也值得被夸一句有勇有谋的小英雄了,相比之下,费城地铁里那几个看着黑人殴打自己同族的少年,实在是枉自为人了。 就这样的一位有勇有谋,乐于助人,内心强大的青年人,只因去对抗BLM打砸抢,居然被贴上了“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法西斯”的标签,不得不让人感叹一下如今美国社会的魔幻现实。诚然,也许波士顿吴市长, 纽约孟议员等人,心里其实也期待亚裔中出一两个这样的小英雄,遇到黑人的暴力时用子弹而不是脸蛋去回击,但碍于自己不过是被绑在民主党战车上的两个无足轻重的token,而民主党又被其最偏激的一派所控制,因此她们不得不说出一些让人听了啼笑皆非的华奸言论吧。

最后,希望小英雄凯尔未来一切顺利,分清是非的人多一些,跟着极左分子起哄去骂他的人少一些。时代明明在进步,曾经在92年一群韩国人武装对抗暴徒,得到的是赞许与支持,20年一个17岁少年独自对抗暴徒,得到的不应该是社死与重刑。

user avatar

最新美国发生了一个震撼世界的事情,17岁的特朗普粉丝枪杀了两个黑命贵成员,最终被判无罪释放。

这个事瞬间撕裂了美国,国内很多人也不知道如何评论。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一个地方爆发了黑命贵运动,然后这些人就去游行示威,到这里都还是没问题的,因为美国政府种族歧视确实恶心,但是后面就“不出意外”的变味了,变成了打砸抢。

其中有一个叫“里滕豪斯”的白人少年,他是从其他地方赶来维护治安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黑命贵每次游行示威都不敢针对资本家,而是喜欢打砸抢美国老百姓,所以里滕豪斯就感觉自己有必要化身超级英雄站出来捍卫秩序了,他经常在美国各个地方维护治安,当自愿的持枪民兵(这个在美国是合法的)。

从案发来看,确实“里滕豪斯”有点无辜,当时一群黑命贵成员不仅仅到处打砸抢,还围殴他,甚至企图夺取他的枪支,说要杀了他。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

2020年8月25日晚,基诺沙继续骚乱,持枪的里滕豪斯就与抗议者发生了冲突,似乎落单的他,遭到一群抗议者追打。

视频显示,追打者拿脚踹他,还有人用滑板揍他,躺在地上的里滕豪斯开枪扫射。根据警方通报,两人被里滕豪斯当场打死,一人受重伤。

简单来说,就是“里滕豪斯”反杀了昆山龙哥,不对说错了,是反杀了黑命贵们。还有,“里滕豪斯”打死的黑命贵成员是白人,感觉这些白人与其说支持黑命贵,还不如说是跟着0元购的大队伍来赚钱的。

后来里滕豪斯被当地警方逮捕,并被指控五项重罪,包括一级故意谋杀。现在是判了,无罪释放。

这个事在美国成功的撕裂了美国社会,一部分人认为里滕豪斯是凶手,一部分人认为里滕豪斯无罪。

我不是美国人和法学专家,我不想讨论里滕豪斯有没有罪,我想讨论一个伟大的红军精神,那就是为什么我党当年革命能成功?

现在的美国和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有什么区别?资本家控制社会,不顾老百姓死活,国民党是军阀乱杀人,美国是警察乱杀人、一样毒品、疾病泛滥,社会严重贫富分化。

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黑命贵运动是有道理的,因为美国确实是系统性压迫黑人,但是黑命贵缺乏正确的革命指导,现在已经蜕化成为列宁批判的“流氓无产者”,他们面对白人资本家,黑命贵畏畏缩缩。

甚至黑命贵领导人靠黑命贵运动谋取暴利,然后买上了豪宅,住进了美国白人富人区...

帕丽丝·卡洛斯是黑命贵运动的发起者,今年四月左右,她在位于洛杉矶的高档社区购买了一套价值140万美元(约917万人民币)的豪宅,而这个社区绝大多数居民都是白人,黑人的比例仅仅占到1.8%。

她的豪宅占地面积约为223平方米,距离当地著名景点马里布海滩只有15分钟车程。这套住宅配备有三间卧室以及三间浴室,室内装饰着竹制地板、拱形天花板和天窗,还拥有一套独立的客房及宽敞后院。

不仅仅是领导贪腐严重,面对无产阶级白人、还有无辜族裔亚洲人,黑命贵就重拳出击。基本现在美国袭击华人留学生,危害亚裔安全的,都是黑命贵为主,最喜欢的就是借着种族歧视的名义打砸抢。

这个事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美国黑人面对的种族主义、资本家压迫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延续80年代读毛选的黑豹党的路线,走向亲中、反美、团结其他族裔无产者的路线,而是搞起了黑人匪帮模式,很有黑人至上的味道。

相当于屠龙者变成恶龙的,也算彻底被美利坚文化浸染成功的,他们不想解放全世界,也不反对种族歧视,只是反对种族歧视黑人。

我认可曾经的美国黑豹党是同志,而黑命贵不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做到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军队是绝对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黑命贵可好,几乎就是到哪都寸草不生了。

实际上这里就提到了一个问题,反对压迫,是不是就可以随意打砸抢了?我党为什么成功的领导了中国革命?就是因为绝对良好的军纪震撼了旧中国,不抢老百姓东西、打借条、不随便进老百姓屋子。

白人种族主义确实是歧视黑人,但是这就是黑命贵对白人群众泄愤的理由吗?如果黑人想结束美国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应该是努力争取一样被美国资本家抛弃的铁锈带白人蓝领,而不是到处烧杀抢掠。

也不应该歧视亚裔,甚至大规模袭击亚裔,因为亚裔和你们无冤无仇啊,当美国黑人对着亚裔喊滚回中国的时候,实际上这些人就和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变的一模一样了。

不要说什么美国白人蓝领是无法争取的,看看我党曾经的例子吧!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包括白求恩、柯棣华等8名外籍英烈。宫川英男,就是300名英烈里唯一一名日本人。

抗战期间共有1000多名日军士兵加入了反战阵营。1939年1月,日军俘虏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就宣布参加八路军。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

宫川英男从小接受的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1939年参与对华侵略战争,可以说早期他的三观比美国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好不了多少,都是法西斯思想。

但是在1941年7月他被我党俘虏以后,我党并没有百般折磨他,而是对他开启的二次教育,开始他非常抗拒,但是毛主席说得好,人是可以改造的,在我军的教育和感化下,他才逐步认清侵华战争的罪恶,自愿参加八路军,甚至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且在我党的教育下,宫川英男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曾经有一个叫桥本的日本反战人士调戏了中国房东的女儿,引起房东不满,宫川英男得知后对桥本“开展了批评和斗争”,令桥本羞愧难当,主动向房东一家道歉认错。

在被我党感化以后,宫川英男对日军展开了大量的反战宣传,你想想看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是多么的根深蒂固,绝对是不亚于美国白人种族主义思想的,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宫川英男的宣传在长期坚持下,成功了。

济南万德车站日本警备队里有个名叫阪田的伍长,得到反战同盟的宣传品后,不但不上缴,反而经常拿出来给别人看,因此被关禁闭。

1944年春天,他从禁闭室逃出来,带着反战宣传品向八路军敌工队投诚。敌工队的强大政治攻势引起日军的恐慌,视宫川英男为“叛徒”“帝国败类”,诱捕不成又出高价悬赏。

你看,毛主席说得对,人确实是可以改造的,如果你的革命是进步的,你就可以感召对方,然后来帮助自己。

而最终从小接受军国主义教育的宫川英男,他在被我党的社会主义教育以后,最后为我国抗日解放而牺牲了生命,这说明他到死,都是极度认可我党的意识形态的,甘愿为了人类解放进步而牺牲,令人感动。

1945年6月9日,宫川英男和战友们被日军包围在官庄,他在突围无果后自杀,年仅27岁。宫川英男在紧要关头,没有选择“归降”昔日的同胞,而是作为八路军战士牺牲了自我。

6月21日深夜,八路军战友们冒着大雨潜入日军看守严密的车站,为了不破坏遗体,他们徒手挖出了宫川英男。

1983年,宫川英男的坟墓迁入长清革命烈士陵园。

其实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在疫情之前,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但是在目睹中美抗疫后的差距以后,非常认可祖国对自己的守护,从而坚定了社会主义信仰,对美式民主再无任何神话仰视。

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美国说,中国并不想取代美国,而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反感种族歧视,就应该联合广大弱势群体去终结种族歧视,而不是抽刀向更弱者,这样只会制造更多仇恨的锁链。

美国社会确实歧视黑人,我也支持黑人朋友们的反抗,但是当我看见一次次黑命贵打砸抢群众的新闻以后,看见他们笑嘻嘻的拿着群众的财物,甚至连黑人商店都抢,这一方面是绝对没有种族歧视的,一律平等。

让我意识到三点。

1、为什么红军当年会成功,因为我们成功争取了群众,军民鱼水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2、黑命贵绝不是同志,敌人的敌人,有可能还是敌人。

3、中国之所以反对霸权,不是为了成为新的霸权,而是想对霸权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还有下图这种事,我觉得不地道,希望大家千万不能这样做,给大家用“批判性”的眼观看看就好了。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这事最魔幻的地方在于,你听我总结啊——

一群罪犯与精神病患者,包括强奸男童的、躁郁症的、试图掐死弟弟,割掉弟弟耳朵的、背着吸毒、非法持枪等十四项指控的,为了支持黑命贵运动,聚集在一起,誓要为黑人伸张正义。

他们都是白人。

然后他们使用拳头、飞踢、滑板、手枪等武器,试图攻击一位手持致命武器半自动步枪,受过半正式军事训练的未成年人,被击毙击伤。

这位未成年人也是白人。

而他们为什么攻击这位未成年人呢?因为这位未成年人保护他们所攻击的一位便利店老板。

这位老板是个少数裔,印度人。

你觉得这就魔幻了?

其实这位未成年人是拉丁裔,民主党媒体报道时特意把他篡改为白人。

于是这事就变成了:

一位未成年拉丁裔,为了保护一位印度裔便利店老板,被几位支持黑命贵运动的白人攻击,2死1伤的故事。

你觉得这就魔幻了?还有更魔幻的。

事发之后,众多黑命贵运动人士表示,这些白人是牺牲的义士。

是的,尽管他们强奸男童,吸毒,刚从精神病院出来,还是白人,但是他们支持黑命贵运动,所以他们是义士。

他们牺牲了。

我们剩下的人誓要为义士讨回公道!

所以这位未成年白人(媒体一直报道他是白人),白人至上主义者(因为他不支持零元购运动肯定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必须死刑!

我都为这些黑命贵人士感到尴尬。

如果死的是黑人,那这事就很好定性了,白人屠杀黑人嘛。

偏偏死的也是白人。

如果死的白人是正常白左,那也很好表态,牺牲嘛,义士嘛。

问题死的全是罪犯。

还是强奸男童这种人神共愤的。

你说你抢个老奶奶,像不能呼吸的弗洛伊德一样,不也可以洗白嘛。

强奸男童怎么洗?

但不洗不行啊。

明知道这些罪犯就是为零元购去的,就是为跟着黑人抢劫去的。

但这个真相谁也不能揭穿。

他们必须是牺牲的。

必须是义士。

否则整个黑命贵运动的基础,整个零元购运动的合理性,都会动摇。

所以即使他们是强奸犯,恋童癖,精神病,吸毒者,潜在的抢劫犯。

他们仍然是黑命贵运动的义士。

义士是不能白白牺牲的。

杀死义士的必须死。

美国是判例法。

如果这些黑命贵运动的义士白白死了,以后谁还敢支持黑命贵运动?

被零元购的商家是不是可以合理合法的开枪不担心后果了?

零元购运动以及黑命贵运动还怎么开展?

共和党是不是气势大增?

万一川普更受欢迎了怎么办?

这已经变成政治问题了。

所以啊,看着吧,这事还没完,余波会持续好多年。

user avatar

大概人家早就忘了这回事

也就是去年5月的事,他可还没拿枪上街搂火呢,就给FBI摁在家里抓了,

user avatar

我支持17岁少年,我还支持BLM运动,主席台在哪,我自己上去。

user avatar

说起这案子我还真是对欧美某些媒体的操守有了深深的困惑,只看标题和他们那误导性的行文,我还真以为这少年是什么白人至上主义者,是类似新西兰基督城恐怖袭击嫌犯布伦顿·塔兰特那种对某些特定族群的屠杀者。可谁知道搞了半天,原来这起事件其实是昆山龙哥案的美国版,是守法公民的自卫反击。

最好笑的是一天到晚嘲讽美国「美丽风景线」,看似反对某些BLM运动里打砸抢行为的某些国内媒体,偏偏在这时候又好象反对守法公民自我防卫了,开始捡起美国主流媒体的二手新闻来国内报道。而那些主流媒体,正是一直被揭露喜欢「造谣中国」的。可笑的是,在这次事件中那些媒体还真的日复一日的造谣,硬生生把持枪自卫射杀两位企图抢劫少数族裔修车店的白人暴徒的少年塑造成了所谓「白人至上主义者」。

到底是哪门子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会为了少数民族的财产射杀白人同胞啊?你还不如说这是反动的小资产阶级为了捍卫自己的「私人财产」残酷镇压无产阶级呢!还不如说从这里看出资产阶级的情谊是超越种族的。

user avatar

这本是件小事,奈何经过美国网络媒体两次发酵 上称喽,已经惹得美国的所有大佬们都开始下场撕逼了。

user avatar

警告,以下观点将与知乎主流精美观念背道而驰,不喜勿入。

============

先说个远的。

香港的黑帮片里经常有这样的镜头:黑帮要杀个人,就让十几岁的小弟开枪,因为未成年杀人的刑事责任较轻,就算有兄弟反水做污点证人,只要小弟咬死了无人指使,大家都能脱罪。

或许第一次未成年杀人被轻判,确实是情有可原,轻判后也给了犯罪者悔过的机会。但只要这种判决形成了惯例,绝对会被有心人利用起来,后果恐怕就不是当初的“大善人”能够控制的了。

此次里滕豪斯案类似的道理,一开始可能还是算法律账,但仔细一品,后续影响可是由社会大众承担。

理一理事发经过: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提着步枪去捍卫理想,引爆冲突,开枪,死了人,警方控制局面,就这么简单。

这个事件是很容易模仿的

十七八的小屁孩,不缺吃穿只缺认可,行动力和成年人差不多,责任感基本没有,还总觉得自己没见过风雨的那点见识可以经天纬地,给这帮小王八蛋们一个机会他们能把天捅个窟窿,如果有人带头你看看他们的行动力。美国民间有几亿只枪,现在出了一个天下扬名的里滕豪斯,他会有多少崇拜者?又会有多少人模仿他的行为?

再有就是,就算美国的小屁孩脑子不够使想不到该怎么做,如果有人在背后煽动、支持、鼓励类似行为,那乐子可就大了。

对于咱这种看热闹的,也可以添一把火。比如说,去油管tiktok注册个帐号,摆出一副死了爹妈的沉痛表情痛斥里滕豪斯,详细分析他怎么逃脱的法律制裁,从身份到持枪到路线规划到挑事到上法庭应对全部详详细细打消一切疑虑,还可以加个好友做一对一辅导(当然是收费辅导)。这样呢,一来,收获了人气,二来,点对点辅导赚了钱,三来,等出了事还可以把故事卖给媒体分一杯羹,可谓是一鱼三吃,利国利民。

==========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你带着老婆孩子,和几十个邻居在河滩上开烧烤派对,此时远方的公路上出现了一列车队。车上跳下几十个满脸青春痘的小屁孩,人手一只AR15,身上的迷彩服印着素食主义者的口号。小屁孩下车以后在河滩制高点挖掘单兵掩体,掩体之间拉上电话线,然后高呼环保口号,枪口有意无意的指着你肥胖的老婆矮墩墩的孩子和不长眼的邻居。你打电话给认识的警察求救,警察说他们的职责是维护法律而不是保护特定公民,而且这些人目前的行为完全合法,同时提醒你不要用烤肉叉袭击这些人否则他们有权自卫,最后祝你烤肉愉快。

user avatar

美国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靠的是里滕豪斯这样的年轻红脖子在战场上的拼杀,美国因为有他们,才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各种肤色的少数族裔,不过是因为美国强大,所以他们成了美国人罢了。以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去看,里滕豪斯在开枪前在小城里的所作所为是非常高尚的(为被纵火的商店灭火,为受伤人员包扎),其开枪杀伤三人的行为是无可指摘的。这群红脖子的确反华,作为中国人来看,他们是比那群白左值得尊敬的多的对手,以中国人的立场看,里滕豪斯这样的美国人还是越少越好。

user avatar

对美国已公布的2死一伤的视频切个片

死的第一个(1号),此段视频较糊但能看到过程,少年开枪前背对1号,1号正在冲向少年的时候,后面有人掏出手枪鸣枪,少年听到枪声转身(期间1号投掷装有个人物品的袋子),1号继续向少年飞扑过去夺抢,之后少年开枪。另,背景1,1号之前和这个少年有过口角和轻微肢体冲突,1号说过类似“你落单了让我逮到弄死你”的言论。背景2,掏手枪鸣枪的人旁边有记者在场,后在法庭作证

死的第二个(2号),有一个较模糊版本和另一角度拍摄的高清版本,少年射杀1号后径直向警察车辆靠拢(没有回头或者举枪之类的威慑动作),移动途中被人从后方击中头部倒地(少年的棒球帽被打飞),跟着又一个人飞踹导致少年彻底失去平衡,2号此时冲过来用滑板敲头(被少年躲开击中肩部和颈部)后有俯身伸手夺枪动作(此时少年已经躺在地上),夺枪过程中少年击发打死2号(此时枪正好抵在右肩枪口向左,2号从左方俯身夺枪,少年有射击角度)。

一伤(3号)持手枪冲过来,但是看到击杀2号后双手举起,此时少年将枪口指地,但3号后续突然冲向少年并有枪口指向少年的动作,少年射击击中3号手臂,3号被击中逃跑,少年起身观察后,倒退着向警察车辆方向移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17岁少年贾里德·里滕豪斯(Jared Rittenhouse)在2020年BLM(黑人生命至上)集会中持枪防卫,导致两名黑人男子死亡、一名男子受伤,最终被陪审团裁定无罪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法律讨论。以下从案件背景、法律分析、裁决原因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案件背景1. 事.............
  • 回答
    当俄罗斯的17岁花滑新星,我们暂且称她为“娜塔莎”,在冰面上伴随着熟悉的旋律翩翩起舞,化身为观众熟悉的月野兔,一股混合着惊喜、怀旧与欣赏的情绪便在冰场内外悄然蔓延。这不仅仅是一场花滑表演,更是一次跨越次元的致敬,一次关于童年梦想与现实舞台的完美融合。首先,我们来谈谈娜塔莎本人。17岁,正值青春年华,.............
  • 回答
    2020年8月美国发生的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事件,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梳理和不同角度的看法:事件经过梳理: 背景: 2020年夏天,美国因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抗议活动.............
  • 回答
    欧盟斥巨资1.1万亿欧元加码半导体产业,目标是打破美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垄断,此举能否奏效?近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美国企业在设计、制造和EDA工具等多个环节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国家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则相对薄弱。这种格局引发了各国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担忧,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的加.............
  • 回答
    美国拟从银行转走伊朗17亿美元资产:一场复杂的金融与政治博弈美国拟从银行转走伊朗17亿美元资产的事件,是一场涉及国际金融法、主权豁免、地缘政治以及复杂历史恩怨的多层面博弈。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伊朗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以及事件的潜在发展方向。 一、 事件背景:恩怨纠葛与法律依据的拉锯此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12月17日发生在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ATL)的那场堪称“灾难级”的大停电。那场事故,别说经历过的人,就算只是在新闻里看到的人,恐怕至今都记忆犹新。一个黑暗的星期天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12月17日星期天下午,正是大家准备出行,或者刚刚抵达,充满期待或疲惫的时刻。.............
  • 回答
    12 月 17 日美国南加州重症监护室(ICU)可用比例为0%,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担忧的信号,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代表着该地区医疗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极限状态。什么是 ICU 可用比例为 0%?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在 12 月 17 日这一天,南加州所有指定的重症监护病房的床.............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仔细聊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一张薄膜能将室温狂降 17℃”这个新闻报道。第一印象与核心信息提炼当看到这样的标题时,第一反应绝对是惊艳和期待。室温降低 17℃,这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黑科技”。这背后代表着一种极具潜力的冷却技术,如果属实,其应用前景将是颠覆性的。核心信息点很明.............
  • 回答
    2020年6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维持对朝鲜的制裁,这无疑是当时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动态,尤其是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议题僵持不下的大背景下。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影响以及可能传递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确,美国对朝鲜的制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来已久,并且在奥巴马政府.............
  • 回答
    法国于当地时间 9 月 17 日宣布即刻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一举动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投下了涟漪,更折射出法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些深层考量和不满。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直接的导火索是澳英美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宣布及其对法国潜艇合同的重大影响.............
  • 回答
    特朗普上任之初,打出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以及他对“建制派”、“华盛顿精英”的抨击,确实吸引了不少渴望改变的民众。其中,“打击权贵”、“为普通人发声”更是成为了他竞选的重要标签,试图塑造一个不落俗套、能够挑战既得利益集团的领导者形象。然而,当他组建内阁的17位成员名单公布时,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
  • 回答
    3月17日美股的那场堪称“史诗级”的大跌,用“惊魂未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道琼斯指数那天跌了差不多13%,这在金融市场里绝对是能载入史册的数字了,要知道,一天之内跌这么多,已经接近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跌幅了。要理解这场大跌,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看看当时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步的。导火索?.............
  • 回答
    美团优选取消大小周,7月17日调整为双休,这事儿在互联网圈里算是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人拍手叫好,觉得终于熬到头了,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只是个例,互联网“卷”的文化真的能因此而改变吗?为什么美团优选会取消大小周?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为什么美团优选会做出这个调整。虽然官方没有给出特别详尽的理由,但从几个.............
  • 回答
    关于美媒曝出特朗普“过去15年有10年没有缴纳联邦所得税”,以及20162017年每年只缴纳750美元联邦所得税的消息,这无疑是美国政坛乃至公众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梳理和看待这件事。事件的来龙去脉与曝光方式:首先,这个消息的来源是美国媒体,通常是通过获取纳税记录等敏感信息.............
  • 回答
    .......
  • 回答
    3月1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了美国知名新闻网站 Axios 和 HBO 联合制作的节目《Axios on HBO》的采访。这次采访是在中美关系复杂和充满挑战的时期进行的,因此备受关注。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次采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采访的背景与重要性: 中美关系的大背景: .............
  • 回答
    7月17日,都美竹的“核弹”级爆料:吴亦凡事件的深夜震荡2021年7月17日,这个日子注定在中国娱乐圈留下一道深刻的印记。在那个不眠之夜,都美竹,一个原本并不被大众熟知的年轻女孩,凭借着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爆料,将曾经的顶流偶像吴亦凡推上了风口浪尖,也彻底点燃了公众对于艺人私德、行业乱象以及网络权力.............
  • 回答
    百度市值被美团和滴滴超越,估值远低于字节跳动、阿里和腾讯——深度剖析5月17日,百度市值被美团和滴滴超越,其估值仅为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的60%、阿里及腾讯市值的10%左右。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反映了百度在当前科技行业格局中的尴尬处境。要理解这一局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市值.............
  • 回答
    法国在 9 月 17 日宣布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外交举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对于尊严、自主以及战略利益的极度重视,以及对盟友之间信任崩塌的愤怒。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这并非一个冲动的决定,而是法国对一个重大国际协议被单方面撕毁.............
  • 回答
    印度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最快完成1.7亿剂接种的国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与中国和美国这些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相比,印度的这一成绩显得尤为突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非简单的“比谁快”那么简单。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这个“最快”的含义。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