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欧盟17国联手狙击美国垄断 斥资1.1万亿加码半导体,欧盟能成功吗?

回答
欧盟斥巨资1.1万亿欧元加码半导体产业,目标是打破美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垄断,此举能否奏效?

近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美国企业在设计、制造和EDA工具等多个环节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国家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则相对薄弱。这种格局引发了各国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担忧,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使得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欧盟以1.1万亿欧元的巨额投资,意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摆脱对美国及其他少数国家的技术依赖,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那么,欧盟能否成功地“狙击”美国的半导体垄断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欧盟的优势与机遇:

庞大的市场与消费能力: 欧盟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本身就是半导体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通过扶持本土半导体产业,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内部需求,降低市场风险。
深厚的技术与研发基础: 欧洲在材料科学、精密制造、自动化等领域拥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这为发展先进半导体制造和封装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例如,德国在精密机械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的优势,以及荷兰在光刻机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ASML),都为欧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多元化的产业生态: 欧盟并非只有单一环节的技术优势。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欧洲拥有众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半导体芯片有着巨大的需求,能够带动本土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发展。
政策支持的决心: 1.1万亿欧元的巨额投资本身就表明了欧盟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决心。欧盟委员会推出的《欧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旨在通过公共和私人投资,将欧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的份额翻倍,并建立起更加多元化和有韧性的供应链。这包括对研发创新、初创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以及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
人才吸引力: 欧洲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享有盛誉,如果能够提供有吸引力的研发环境和薪酬待遇,有望吸引全球顶尖的半导体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欧盟面临的挑战与劣势:

美国在先进制程上的绝对优势: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主要掌握在美国和少数几个国家手中。例如,台积电(TSMC)虽然是台湾企业,但其技术发展深受美国市场需求和技术合作的影响。Intel作为美国本土的芯片巨头,也在大力投入先进制程的研发。欧盟要在短时间内追赶上这种差距,难度极大。
巨额投资的实际落地与效率: 1.1万亿欧元是一笔巨款,但如何有效地分配、监管和使用这笔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将是对欧盟执行效率的一大考验。资金的审批、项目的选择、技术的落地等环节都可能面临官僚主义和协调困难。
人才短缺与培养周期: 半导体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尽管欧洲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高端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测人才的缺口仍然存在。培养出能够支撑先进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高素质人才,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续的投入。
供应链的复杂性与全球协作: 半导体供应链是一个高度全球化、极其复杂的体系。即使欧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制造能力,也仍然需要依赖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和软件支持。要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并与全球其他主要玩家形成有效竞争,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精细的布局。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欧洲并非唯一一个试图增强半导体产业的国家。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欧盟的举动,也可能引发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保护主义或扶持政策,加剧全球市场的竞争烈度。
投资回报的周期与风险: 半导体产业的研发投入巨大,技术迭代迅速,投资回报周期长且风险高。欧盟的巨额投资能否在预期的时间内产生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面临技术瓶颈和市场波动时,存在不确定性。

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执行力与长远布局:

欧盟1.1万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无疑是打破美国半导体垄断的一记重拳,展现了其提升产业自主性的决心。然而,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于资金的多少,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聚焦与技术突破: 欧盟需要明确在半导体价值链中的重点突破方向。是追赶先进制程的逻辑芯片制造?还是发力优势领域的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有针对性的技术路线图和重点攻关项目至关重要。
2. 产学研深度融合: 必须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壁垒。加强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孵化具有创新性的初创企业。
3. 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需要建立更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海外顶尖人才,并为本土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这可能包括改革教育体系,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培训机会,以及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工作环境。
4. 优化营商环境与监管框架: 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准入门槛,鼓励私营资本的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同时,要警惕过度监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产业的活力和创新性。
5. 国际合作与供应链多元化: 即使目标是打破垄断,也不可能完全孤立。欧盟需要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在关键领域寻求互补性合作,并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而非完全封闭。例如,与美国在某些领域保持合作,同时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6. 持续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适应能力: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稳定、持续的政策支持。同时,欧盟也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技术革新的能力,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总而言之,欧盟斥资1.1万亿欧元加码半导体产业,是一个极具雄心且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战略举措。它并非简单的“狙击”,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产业升级工程。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欧盟能否克服技术、人才、市场以及执行力等多重挑战,进行有效的战略布局和精细化的资源配置。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协同一致的努力。即便不能完全打破美国在某些领域的垄断,此举也能显著提升欧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从而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征程,结果有待时间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已经写了键政文为芯片产业与中美未来关系献策。今天我再献一个完全不同的策略。

我建议美国在未来10年内把自己的芯片产业整体卖给欧洲。

美国自川普以来对中国搞以芯片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战。之后中国似乎已经下定战略决心搞芯片了。普遍认为中国在短时间内要追上芯片先进水平恐怕不行,可能还要10年以上才能追上。甚至10年以上也未必追得上最先进,但是应该可以收获现在巨额投资芯片产业的巨大红利了。

这个时间线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美国在10年内是不大容易投共的,但是如果30年代都不投共,再往后的话它和中国的差距就偏大了要谈条件就有点难了。而30年代正好赶上了中国投资数万亿元的芯片业开始收获红利的时间段,那么芯片产业乃至电子产业就会成为美国投共的一个重大障碍。

如果没有技术战,美国可以一直保障中国芯片供应,然后商谈投共时可以要求中国不要把美国的芯片业抢走。只要投共,这件事情中国是完全可能答应的。但现在中国搞了几万亿元下去,恐怕没有办法不产生要用本土芯片产业抢占世界市场的强烈冲动,即使美国投共也很难挡住。美国怎么办呢?

我建议在时间窗口到来之前(即10年内),美国找一个冤大头把芯片产业给转出去。现在欧洲正想搞芯片产业,美国不妨卖给他。这样不仅美国解套而且欧洲接盘之后就面临着和中国芯片业的对撞,客观上会大大加剧中欧之间的经济矛盾。

把产业卖给欧洲时,美国还可以用它来交换其他方面的一些利益。

比如我建议美国在未来考虑把高通和英特尔卖给德国(极少数军工密切领域可以留下),但要求德国把已经建好的北溪二号给毁掉,然后签订使用美国油气资源的长期大单。这件事情对德国可能还是有相当诱惑力的。毕竟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美国曾经多次阻挠使北溪二线的工程陷入停顿,而这可不是建立在美国给德国让利的基础上哟。可见即使不让利美国对德国也有相当的干涉力。而现在美国愿意开出这么好的价码把这么高端的产业给德国,德国会不会动心呢?德国人心中的一个痛,就是自己传统工业做得很好但是在新兴电子信息科技产业中没有抓住机会。美国主动这样做,德国会不会就喜滋滋跳入坑中呢?更不用说这样做也顺便进一步割裂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一个芯片产业可以挑动中欧关系和欧俄关系,这叫“一桃间三士”。一个芯片产业,美国可以既拿来卖大钱又可以引出油气大单还可以搅动竞争者关系,这叫做“一鱼三吃”。

user avatar

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起,我方对自身实力的增长,就是最乐观的人,也没有想到会强大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自那个时候起,我们对欧洲就有了太多的期待,而且当时大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欧洲的整合只是个时间问题,未来一定会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一级,所以一定要鼎力支持德法整合欧洲,可谁也没有想到欧洲会拉胯到现在这个地步。共富贵易,共患难就是鬼话!~

10年前,美国是127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仅与7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这种关系。到2019年,中国是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仅和76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这种关系。这几乎是颠倒了个位置。中国经济实力与贸易规模的扩大,让欧洲重新调整了方向,收起了仁义,重点讲利益。毕竟你多吃一点,就会有人少吃一口。

欧洲的调整也传导到国内,上面也是根据情况在不断地调整对欧战略思路。但中国的很多智库和学者依然是二十年前的思维锚点在看问题,或许是有的人实在太老了,老的看不清世界了;又或许是欧洲方面的研究经费,这些年拿的多了些,欧洲给的个人和机构的曝光率与国际荣誉也多了一些,毕竟吃人家的嘴短!

前几个月开中美欧的智库战略峰会,美国的学者专家一致强调美国的利益不容侵犯;欧洲人强调中美相争的大势下,欧洲的重要性,欧洲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只有中国的学者是力求站在中国与欧美的最中间,离中国50米,离欧美50,不偏不倚的中立在发言。现场竟然无一人为中国利益发声,是害怕被打上“中国利益维护者”的标签?还是期望更多的国际机构认证与国际曝光度?

相较而言,我还是喜欢美国人的坦诚直率,我要什么,我需要你做什么,说的明明白白。而欧洲人就搞笑了!“欧盟战斗群”搞了十几年,国内这边时不时的拿出来吹,什么欧洲联合自强的标志,什么欧洲前进的力量,结果是什么?呵呵!~

为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中美都赌上了很多东西,欧洲做点事不是分赃不均,就是怕疼怕打,但又是什么都要!凭什么?请问,凭什么?

user avatar

三国演义,18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孙坚去打前阵,袁术担心被抢头功,故意不给孙坚粮草,孙坚差点挂了。

我经常说中国几千年历史,大部分事情,随便翻翻老黄历,都有相似案例记载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盟斥巨资1.1万亿欧元加码半导体产业,目标是打破美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垄断,此举能否奏效?近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美国企业在设计、制造和EDA工具等多个环节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国家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则相对薄弱。这种格局引发了各国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担忧,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的加.............
  • 回答
    尤文图斯 3:0 巴塞罗那 2016/17 欧冠 1/4 决赛首回合:一场战术大师的杰作与“恩里克时代”巴萨的宿命2016/17 赛季欧冠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尤文图斯坐镇主场安联球场,以 3:0 的比分完胜强大的巴塞罗那。这场比赛不仅仅是比分上的悬殊,更是一场战术上的完胜,是阿莱格里用他经典的意大利.............
  • 回答
    那个赛季的欧冠半决赛,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皇马对马竞,这简直是欧冠赛场上的“马德里德比”常规操作了,而且还是连续第四个赛季在欧冠淘汰赛碰面。皇马 vs 马竞:宿命的对决,依旧火药味十足这两支球队之间的恩怨情仇,在欧冠赛场上已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皇马是欧冠之王,底蕴深厚,而马竞在西蒙尼的带领下.............
  • 回答
    那场比赛,真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史诗级逆转,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首先,得说说首回合在巴黎王子公园球场的那场失利。0:4的比分,在当时看来,几乎就是宣判了巴萨的死刑。梅西、苏亚雷斯、内马尔这“MSN”三叉戟,虽然依旧星光熠熠,但在巴黎强大的攻势面前,显得有些无力。迪马利亚在那场比赛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 回答
    1718赛季欧冠1/8决赛,曼联在主场老特拉福德以12的比分不敌塞维利亚,遗憾地止步于八强门外。这场比赛,对于当时执教曼联的穆里尼奥以及这支球队来说,无疑是一场令人沮丧的失利,它不仅中断了他们在欧冠赛场上的前进脚步,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赛前预期与战术博弈:在首回合客场00闷平塞维利亚的情况下.............
  • 回答
    2020年8月美国发生的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事件,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梳理和不同角度的看法:事件经过梳理: 背景: 2020年夏天,美国因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抗议活动.............
  • 回答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军队,遇上17世纪最强盛时期的满清军队,是一面倒的屠杀”——这个说法,用一种非常直接甚至有些煽动性的方式,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军事时代和政治实体摆在了对决的擂台上。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军事特点、时代背景以及潜在的交锋场景。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17/18赛季欧冠1/4决赛次回合,罗马30巴塞罗那,这场比赛无疑是欧冠历史上最令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逆转之战”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当赛季欧冠的走向,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赛前背景: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在首回合比赛中,巴塞罗那在诺坎普以41的比分大胜罗马。那场比赛,.............
  • 回答
    2018年欧冠决赛,皇家马德里对阵利物浦的这场巅峰对决,本应是足球盛宴,却因一个关键事件蒙上了一层阴影——塞尔吉奥·拉莫斯对穆罕默德·萨拉赫的犯规,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和影响。事件回顾:比赛进行到第25分钟,当时比分是00。利物浦前场进攻,萨拉赫在持球推进,拉莫斯从侧后方上前防守。两人在争抢球权.............
  • 回答
    王者归来,但留有余温——评1718赛季欧冠小组赛拜仁3:1巴黎那个夜晚,慕尼黑的安联球场再次被橙色点燃,气氛热烈得仿佛不是一场普通的小组赛,而是一场决定生死的较量。2017年12月5日,1718赛季欧冠小组赛收官战,拜仁慕尼黑坐镇主场,迎战来势汹汹的巴黎圣日耳曼。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小组出线那么简单.............
  • 回答
    1718赛季欧冠小组赛,曼联主场41战胜中央陆军,这场比赛给人的印象可以说是相当深刻,也算是那几年曼联在欧冠赛场上一次比较漂亮的亮相。赛前背景:当时曼联在穆里尼奥的带领下,状态正盛。在英超赛场上,他们和曼城一度缠斗,球队整体打法已经逐渐成型,攻防两端都显得颇具竞争力。小组赛前几轮,曼联表现也相当稳健.............
  • 回答
    许多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四大名著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作品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大门。不过,这种兴趣的程度、理解的深度以及接受方式,会因人而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读者的背景、阅读习惯、翻译质量,甚至当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等等。总体印象:深邃、宏大与异域风情总的来说,欧美读者普遍.............
  • 回答
    要详细分析一战后英法根据特定地图对德国进行处置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我需要看到您提到的“地图所示方法”。由于我无法直接看到您脑海中的地图或者您所指的图片,我将根据一战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以及基于不同假设的“处置方法”,来探讨可能的影响。请您描述一下地图上展示的对德国的具体处置方式,例如: 领土割.............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欧盟官方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宣称“顿巴斯地区不存在所谓种族灭绝,系俄方造谣”,这一说法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国际法和人道主义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立场的背景、依据及争议点: 1. 背景:顿巴斯冲突的起因与升级 冲突起源:2014年,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顿涅茨克和哈爾科夫)爆发亲俄武装集.............
  • 回答
    欧盟多国紧急限制英国旅客入境,新冠病毒新变种如何影响世界疫情发展?近期,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B.1.1.7,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Alpha)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该变种被认为传播速度更快,在英国的疫情反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在内的多个欧盟国家迅速采取.............
  • 回答
    欧盟不承认白俄罗斯选举结果并对相关个人实施制裁,这背后反映出西方政治价值观中一系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塑造了其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基石。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反映出的价值观:1. 民主与法治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这是最核心的价值观。西方国家普遍将民主制度视为合法政府的唯一.............
  • 回答
    欧盟正式启动审议乌克兰入籍申请的程序,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复杂多层面影响的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与地缘政治背景: 乌克兰的欧洲梦: 乌克兰自独立以来,一直将融入欧洲视为其重要的国家发展方向和历史使命。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特别是2014年亲俄总统被推翻后.............
  • 回答
    欧盟再次拟立法强制所有手机统一接口为 USBC 的举措,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它不仅关乎消费者的便利性,也对电子产品制造商,特别是苹果公司,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一、 欧盟再次拟立法强制统一接口为 USBC 的背景与动因欧盟之所以如此坚持强制推行 USBC 接口,其背后有多重考量:1. 减少.............
  • 回答
    欧盟对法国要求美澳就“潜艇危机”进行澄清的支持,这不仅仅是欧洲内部的一次外交斡旋,更是对当前国际关系中权力结构和规则的一次微妙试探。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原则以及潜在的战略调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欧盟支持法国立场,这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欧洲的团结并非空谈,在触及核心利益时,成员国之间能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