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个性比较冷淡的人,如何维持和朋友的关系?

回答
确实,对于那些天生性格稍微有点“冷”的朋友们来说,维护友谊可能需要多花点心思,但绝非不可能。这并不代表你不够在乎,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也可能需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下面我就来聊聊,咱们这类人怎么才能把朋友关系经营得有声有色:

首先,理解“冷淡” ≠ “不在乎”: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觉得热情洋溢、经常联系才是朋友,而我们可能更习惯于观察、倾听,不轻易流露情感。但内心深处,对朋友的珍视程度一点不亚于其他人。所以,千万别因为自己不擅长表达而误会自己,也别让朋友因为你的“不主动”而产生误解。

第一步:明确友谊的价值,并主动传递“我重视你”的信号

内在驱动力: 想想你为什么重视这些朋友?是因为他们让你感到舒服?有共同话题?在你需要时给予支持?找到这个内在的“为什么”,会让你更有动力去维系。
小小的“破冰”和“连接”:
有意识地主动联系: 虽然不是时时刻刻都想找人聊天,但可以设定一个频率。比如,每周或者每两周,主动发个消息,可以是分享一件有趣的事、问候一下近况,或者仅仅是“最近怎么样?”。这条消息不一定要引出长篇大论,但它是一个信号:“我心里有你”。
利用共同兴趣点: 这是我们的优势!如果你们有共同的爱好,比如电影、音乐、游戏、运动,那就以此为切入点。看到一部好电影,可以私信朋友“嘿,你最近看了XXX吗?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或者参加一个线下活动,事后可以分享一下感受。
非语言的肯定: 有时候,不需要说话。朋友发朋友圈,你可以在下面留个简短的评论,比如“真棒!”、“好美!”或者一个表示赞同的表情。这种小小的互动,也是一种“我在关注你”的表达。

第二步:建立信任和安全感,让朋友觉得在你这里是安心的

倾听者的角色: 很多冷淡的人是很好的倾听者。当朋友愿意向你倾诉时,认真地听,给出真诚的回应。即使你不太会说安慰的话,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适当的点头,或者事后的一句“今天听你说了那么多,辛苦了,希望你没事”都能传达你的关心。
靠谱和诚信: 说到做到,答应的事情尽力完成。我们的沉默寡言有时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值得信赖,因为我们不会轻易许诺又食言。这种“靠谱”本身就是一种很重的友谊分量。
不八卦,不背后说人: 我们的性格往往不容易卷入是非。保持这份“清流”,朋友们和你在一起会觉得很放松,不用担心被评判或者被传播隐私。

第三步:找到适合自己的互动模式,不必强求“热情似火”

高质量的深度交流: 相比于泛泛之交的闲聊,我们可能更喜欢有深度的交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和朋友聊聊彼此的想法、感受、对事情的看法。这种高质量的交流,即使次数不多,也能极大地加深友谊。
陪伴也是一种支持: 有时候,朋友需要的不是你滔滔不绝地安慰,而是静静地陪伴。比如,朋友失恋了,你不用说太多大道理,只是默默地陪他出去散散心,或者一起做点什么分散注意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支持。
利用共同的“静谧时光”: 如果你的朋友也喜欢安静,那么一起去看个展、去咖啡馆坐坐、或者在家一起看电影,享受这种共同的“静谧时光”,也是非常棒的维系方式。

第四步:克服障碍,主动解决潜在的误解

坦诚沟通(如果合适): 如果你觉得你的“冷淡”真的引起了朋友的困惑,并且你们的关系足够好,可以考虑坦诚地沟通一下。比如,可以跟朋友说:“你知道吗,我其实不太擅长表达,有时候可能看起来比较沉默,但我真的很珍惜我们的友谊。” 这种坦诚反而能拉近距离。
观察朋友的“语言”: 很多时候,朋友对我们的期待,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表达方式传递出来。他们会主动联系你吗?他们对你的回应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你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作出适当的回应。
偶尔的“小惊喜”: 即使不擅长,偶尔也可以尝试一些小小的惊喜。比如,朋友生日时送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或者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默默地送去一些实际的帮助。这种不常有的举动,反而会让他们感受到特别的被重视。

总结一下:

维护冷淡型友谊的关键在于 “少即是多”和“真诚为本”。不需要刻意模仿别人的热情,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真诚的方式去表达关心。用你的行动、你的倾听、你的靠谱,去证明你对朋友的重视。当你能做到这些,你会发现,即使性格冷淡,也能收获一份份坚实而珍贵的友谊。

记住,真正的朋友懂你,也会理解你的方式。祝你友谊长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灵鸡汤式的社交宝典并不适宜每个人,尤其是天性比较冷淡的人。
有的人建议题主主动表示友谊例如记住所有朋友生日、主动送礼物,但你信不信这些看似轻松的琐事对于一些天性冷淡的人就会觉得疲惫不堪?他们不可能一秒钟变成社交达人。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不是那简单的事情。

题主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性格冷淡的人不一定需要转变为社交达人

(上图截取自天宝·葛兰汀(Temple Grandin)著《我心看世界:天宝解析孤独症谱系障碍》一书,天宝是世界著名的孤独症患者兼孤独症专家,这本书虽然是谈孤独症谱系患者的,但是亦可借鉴于其他有社交障碍的社会人。这一章的题记中天宝指出:教师和父母犯下的巨大错误是试图把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变成完全相反的另一种人,比如,把古怪的专家变成社会人
这个世界大着呢,有着各种不同角色的社会人,社交明星林志玲很可爱,那么萌呆宅物谢耳朵就不可爱了吗?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剩下社交达人,也会很乏味呢。
题主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社交达人呢?还是提高自己社交能力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即可?前一个目标不是不能达到,好比手短的人励志做钢琴家,你将花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而收获的成果未必有普通人那么好。从题主自述看,题主无意变成交际花,更希望做到的是后者,即消除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麻烦而已。

要做到这点,可以有思路可循,大致有三步:
第一步:学习社交规范、掌握社交礼仪,成为一个社会环境能接受的人:你可以不必取悦大众,但你能做到不被大众讨厌。
第二步:在以自身爱好/特长为内容的小圈子里建立自己的社交信心:好朋友不在多,而在精。
第三步:避免涉入需要高功能社交能力的环境:如果在专业岗位上做的很好,未必需要晋升到管理岗位上。


以下详细:

第一步:学习社交规范、掌握社交礼仪,成为一个社会环境能接受的人:你可以不必取悦大众,但你能做到不被大众讨厌。

刻薄点说,人性自生而来就是“利己”的动物(“利他”这个概念是2岁左右在社会性交流中学会的),我们生活周边的人其实并不太在意我们是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你不在社交中不冒犯到他们,你冷淡也好热情也罢,他们才懒得关心呢。题主之所以在社交圈中被他人评价为“太冷淡”,很可能是是因为无礼行为(无礼行为很可能是题主无意的、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冒犯到他们,因而对方用“你太冷淡”来委婉表示自己的不满。

其实你还真不用时时去主动巴结你生活周边的人你仅仅需要做到在与他们社交互动的时候做到及时、礼貌、友好的回应即可


社交能力弱的人,经常是在阅读他人想法方面出现障碍。举个例子,假如某个女同事唠唠叨叨说她老公笨的要死,画了一大笔钱给她买了一条暴贵的丝巾。你是会选择哪种回应方式呢:A-不回应,B-回应说“是啊男人办事情就是那么蠢”,C-回应“唉你老公宠你爱你才给你买这么好的围巾嘛”,D-回应“这条围巾很漂亮啊,特别衬你的肤色”。社交能力弱的人,往往会仅从字面上阅读对方给出的信息,从而给出B答案,这是最容易触怒对方的回应。或者A答案,也会让对方失望。社交能力弱的人,往往不善于结合当事人的身份背景、当时的场景来解读对方的谈话,不能代入对方的角色(即:假如我是对方,我说这一摊话是什么目的?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应?我会以怎样的情绪对待各种不同的回应?)。回到这个例子,如果选D,也算差强人意,反正夸女人漂亮总不会出错的——只要你措辞是合理贴切的。选C,才是真正符合对方期待的答案。任何时候你会错意,当然会被对方抱怨为“冷淡”或者“讨厌”。

社交规范并非一条条冷冰冰的规则,而是与他人沟通的智慧。你生性冷淡,不一定需要你在社交中担当“逗哏”的角色,但你必须掌握“捧哏”的技巧,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出怎样恰到好处的回应(例如,在朋友圈里多点赞,这个比较容易的吧——但如果你朋友晒的是TA挂吊瓶的照片就不用点赞了谢谢),那样,纵然你不是舞台的主角,你仍然可以在社交中提供精彩的演出,你的朋友们不再会评价你是“冷淡的家伙”,而会夸赞你为“恬静可亲的女孩”。你不需要改变你的性格,你需要改变的是你的社交能力。


第二步:在以自身爱好/特长为内容的小圈子里建立自己的社交信心:好朋友不在多,而在精。

如果你担忧自己缺乏社交能力、不足以在朋友间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那么,你可以尝试从你的爱好/特长方面的圈子入手。无论在豆瓣或者同城贴吧都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组织,如果没有,你也可以自己主动组织。如果你还觉得羞涩、缺乏信心,你可以邀请一位社交能力强的蜜友和你一起筹建这件事情。
在圈子里,你的专业能让你熠熠生辉,掩盖你在社交技能上的一些不足。大家会因为赞叹你的才华而更宽容的认可你这个人,可以极大的帮助你建立自身的社交自信心。不再会因为自己缺乏朋友关怀而“有失落感”(好朋友不在多,而在精)。
同时,通过圈子里的互动,你有机会多多练习自己的社交技能,这对你大有好处的。


第三步:避免涉入需要高功能社交能力的环境:如果在专业岗位上做的很好,未必需要晋升到管理岗位上。

我很喜欢题主形容自己“自得其乐”,题主比较能从容的享受自己的生活,有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不知道题主目前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到什么职位;要提醒题主注意的一点是:很多社交能力弱的人才,在专业岗位上表现出色,被提升到管理岗位上之后面对大量人际关系之后会显得力不从心。管理岗位和专业岗位对技能要求不同,涉及到大量社交活动,什么样的人都需要应付,将来恐怕由不得题主继续“自得其乐”了。

人生嘛,自然有舍有得,将来题主遇到相应机会的时候,要三思慎行,权衡自己的能力和欲望,再做出一个合理的抉择。





我是钝感代言人徐慧琳,专业交流账号【徐慧琳】,生活分享账号【徐大徐徐】,全网通用。相关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