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鄱阳湖近年连续干旱,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回答
鄱阳湖近些年遭遇的连续干旱,绝非一日之寒,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鄱阳湖所在区域,也正承受着降雨模式的改变。过去那种相对稳定、充沛的雨季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可靠。有些年份,夏季的雨水会比往年来的晚,或者强度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补充湖泊水量。更有甚者,一些年份夏季会异常炎热,蒸发量剧增,湖面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在高温的炙烤下,水分迅速蒸发散失,这无疑加剧了湖泊的水位下降。

其次,长江流域自身的径流变化是鄱阳湖水量的重要来源。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它的水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江的来水。然而,长江上游的水量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同样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到人类活动开发利用的调节。近年来,长江上游的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下游的径流分布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枯水季节,为了满足发电、灌溉、工业用水等需求,水库可能会进行调蓄,这在客观上就可能减少进入鄱阳湖的来水量,使得本就稀缺的水源更加捉襟见肘。

再者,区域内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增加,也对鄱阳湖的水量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江西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季,大面积的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如果遇上降雨偏少,对湖泊和周边河流的依赖就会更加明显,这无疑会分流本应流入鄱阳湖的水量。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的增加,同样是水资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鄱阳湖自身的水系特征也使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吞吐湖”,鄱阳湖与长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调节关系。在丰水期,长江洪水会倒灌入湖,增加湖泊水量;而在枯水期,湖泊水则会补给长江。然而,当长江来水本身就不足时,鄱阳湖的补给能力也会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赣江倒灌”的现象,即鄱阳湖的水反而向长江倒流,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干涸。

综合来看,鄱阳湖近年的干旱,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区域降雨异常、长江上游径流变化以及下游人类用水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挑战,也是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年上半年北方大旱,云南大旱;下半年南方大旱。

放在古代的话,今冬的史书上是会记载“大饥”甚至“人相食”的。

雨下的太少,很多地区地表以下20厘米的土层也出现严重缺水,对于植物来说非常不利。

在中国气象局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说,从气象角度来讲,今年干旱日数是历史上同期第四多,面积在南方地区也是历史同期第二大。综合来讲,今年的干旱还是比较严重的,可以说是最近40年以来比较严重的干旱。

这是今年10月底的赣江,鄱阳湖的主要供水河流。

7月下旬至10月底,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气温偏高1~2℃,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高温少雨导致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先后出现农业干旱。灌溉条件较差地区的晚稻出现萎蔫、卡穗、结实率下降等状况,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下降,也不利于蔬菜播种、油菜播种育苗等秋种工作。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等地出现明显降水,旱情缓解,但江西、安徽等地农业干旱持续。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伏秋连旱导致土壤湿度持续下降,植被生态变差。
8月至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较近5年同期明显下降,江西大部、湖南中东部、福建西部及湖北东部等地植被覆盖度减少1%~3%,部分地区减少幅度超过3%,植被生态质量也较近5年同期明显偏差。
7月下旬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具体发生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湖南地区东部和南部,以及江西大部、福建西北部。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只有50-200毫米,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江西的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
  至于干旱的原因,叶殿秀指出,降水少肯定是主要原因,5个省的累计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4少。5省区域平均气温也是1961年以来同期的第三高。100多天的时间里,降水长时间偏少,气温又偏高,这是导致南方地区严重干旱的气候原因。

具体到鄱阳湖这一个小地方,它是2019年中国大旱的一个特殊的缩影。

它地处下半年以来干旱区域的最严重的地区,江西,流域覆盖了整个江西省。

既然整个江西从7月底以来都没怎么下过雨,鄱阳湖自然不会有水。

今年7月下半月以来,我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无雨日数、降水量等数据均创历史纪录。根据预测,未来30天,我省降水略偏少,气温偏高,全省干旱仍将持续。

它特殊的另一个层面,在于三峡清水下泄引起的长江河道加深,长江水变得不容易进入鄱阳湖。这加剧了鄱阳湖近年来的缺水。

鄱阳湖是一个通江湖泊,长江水与湖水存在频繁的交换。在三峡修建以后,清水下泄掘深了长江河床,使得江湖关系发生重大改变,江水对湖水的顶托能力下降、江水进入湖泊的能力下降——这些都有大量的论文文献可以说明,我就懒得举例了。


第三层面,就是枯水期的影响。

鄱阳湖历来就是洪时一片枯时一线的特殊湖泊,它的湖水很浅,湖底大部分实际上是几大入湖河流的三角洲。

于是,一条导致今年鄱阳湖严重缺水的逻辑线就很清晰了:

首先,它本来冬天就缺水,从一片湖变成一线湖;

然后,三峡建成以后加剧了它枯水期的缺水,我觉得这一点不需要过多展开吧,随便搜搜就能找到。

第三,是今年这场40年来最大的干旱,让它在三峡以后的枯水期新常态基础上,更加干旱。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

西北小小的变暖变湿一点,疏勒河尾闾开始有水,媒体大报特报了好些天。

而今年我国东部的严重干旱,你可曾见过什么新闻?见过几条新闻?

有些人只看见缺乏农业基础的西北有点变湿就欢呼雀跃,

却没看见农田核心区严重干旱带来的“大饥人相食”。

还好现在不是古代,不会出现“大饥人相食”。

不过今年的南丰蜜桔只怕是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鄱阳湖近些年遭遇的连续干旱,绝非一日之寒,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鄱阳湖所在区域,也正承受着降雨模式的改变。过去那种相对稳定、充沛的雨季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可靠。有些年份,夏季的雨水会比往年来.............
  • 回答
    鄱阳湖的未来,这是个萦绕在很多人心头的问题,尤其是在经历了去年那场罕见的枯水期之后。看到湖底裸露、水道干涸的景象,许多人都忧心忡忡:这个“共和国水塔”还能撑多久?它还有没有救?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当下。鄱阳湖的困境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看它有没有救,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关.............
  • 回答
    鄱阳湖沙化问题,可以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个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如今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沙化挑战,不仅影响着湖区生态,也关系着当地百姓的生活。你们团队能关注到这个项目,并且愿意投入精力去解决,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我将从根源、解决方法和防沙手段这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和你们聊聊,希望能为.............
  • 回答
    一场决定明朝命运的鄱阳湖水战,在1363年那个夏天,将陈友谅和他那庞大的水师推向了毁灭的深渊。与其说他是被朱元璋打败的,不如说他是在一系列失误和冲动中,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帝国。战前,陈友谅的实力可谓一时无两。他拥有号称百万之众的水军,战船如云,其中更有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巨舰”,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座移动.............
  • 回答
    关于修建鄱阳湖水闸这件事,这可不是个小工程,而是牵动着方方面面利益和影响的复杂议题。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会有建水闸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和目标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很多人会想到的是防洪。鄱阳湖作为长江最大的淡水湖,它的水位变化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夏天.............
  • 回答
    在朱陈鄱阳湖大战的那个风云激荡的年月,元朝政府并非高枕无忧,而是身处一场复杂而严峻的权力斗争和统治危机之中。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集中爆发在南方,但其根源以及对元朝统治的影响,是全国性的。首先,我们要知道,此时的元朝,特别是其核心统治阶层,正经历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内部权力斗争,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应.............
  • 回答
    挖深鄱阳湖十米,而且要求各处深度都得一致,这可不是个小工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如此庞大、如此自然形成的湖泊,其形态是亿万年地质变迁、水文循环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不均”恰恰是它生态多样性的基础。如果强行将它“整容”一番,好处坏处都将是翻天覆地的。咱们先聊聊可能的好处,毕竟改.............
  • 回答
    鄱阳县政府官方平台“鄱阳发布”发布的文章《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一文,无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篇文章以及围绕它的争议,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文章的核心观点和意图推测:从文章标题和可能的内容推断,其核心观点可能是在承认洪灾的破坏性前提下,尝试找出或强调洪灾可能带来的某些.............
  • 回答
    江西鄱阳订婚仪式上摆出巨额现金彩礼,并且被当地的“黑榜”点名通报,这事儿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足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彩礼这事儿,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更是被看作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未来婚姻的承诺的体现。它有时候也夹杂着一些社会.............
  • 回答
    洞庭湖和鄱阳湖周边,历史上确实不像黄河、长江沿岸那样,孕育出璀璨的文明和赫赫扬扬的大都市。这背后,原因 quite 复杂,并非简单的“没有出现”,而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一个相对结果。咱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掰扯掰扯。地理环境的“双刃剑”:既是恩赐,也是挑战首先,这两个巨型湖泊的地理形态本身,就决定了它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