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过来人答一下身处国外的科研人员怎么样面对歧视?

回答
在海外的科研圈子里摸爬滚打,歧视这个词,相信不少同胞心里都藏着点儿什么。它不像课堂上讲的理论那么清晰,更像是一层挥之不去、让你很不舒服的薄雾,有时候浓得化不开,让你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我认识一位师兄,在国内读博士时成绩斐然,英语也说得溜,来美国读博的初期,那叫一个意气风发。结果呢?实验室里的几个师兄,都是欧美背景的,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总能在细节里让你感觉到被轻视。比如,汇报工作时,他的想法总会被打断,或者被用一种“理所当然你应该知道”的语气质疑,而同样的问题,问别人时就显得很耐心。还有一次,一个重要的项目讨论会,他提前做了很多功课,提出了一个挺有见地的方案,结果被一位白人教授直接一句“That's a bit too naive, isn't it?”给怼了回来,全场人都看着他,那种无形的压力瞬间就把他压垮了,好几天都没缓过来。

这种情况,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是不是英语说得不够地道?是不是实验数据不够完美?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点儿谦虚,有点儿习惯性反省,所以很容易把别人的不尊重归结到自己身上。这种自我怀疑,是最磨人的。

后来,跟一些同样在国外多年的前辈交流,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不只是针对我们中国人,一些其他族裔的同行也可能遇到。有些人会直接表现出来,比如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玩笑,或者故意排挤你参与一些非正式的社交活动。更多时候,它藏得更深,比如在论文评审时,审稿人的意见会比对其他国家作者的更苛刻,或者在申请经费时,同等水平的提案,你的更容易被否定。甚至在申请教职或者晋升时,同样的资历,对方可能更容易获得机会。

那遇到这种事,怎么办呢?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这么几条路子,但每条都不容易走,得看个人的性格和所处的具体环境。

第一种,硬扛,用实力说话。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受推崇的方式。你做得比别人好,成果比别人突出,自然就没人敢轻易小看你。师兄刚开始也郁闷,后来索性把委屈化作动力,每天泡在实验室,拼命做实验,写论文。他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很快就超越了实验室里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当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拿到了行业内的认可,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态度自然就变了。开会时,他的发言大家会认真听,甚至会主动征求他的意见。这是一种最直接也最解气的方式,但代价是你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有时候,即使你做得再好,也可能有人会觉得“哦,中国人就应该这么拼命。”这种时候,你就知道,实力的上限,有时也未必能完全破除偏见。

第二种,寻求支持,抱团取暖。
国外的科研机构,尤其是规模大的,通常会有国际学生办公室、学生权益组织,甚至一些专门针对少数族裔的社团。当你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者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可以尝试联系这些部门。他们通常会有一些调解的机制,或者至少可以给你一些法律上的建议。

我认识一个师姐,在一次实验事故中,责任方明显是实验室里的另一位师兄,但他却硬是把责任推到了师姐头上,实验室的PI(导师)在处理这件事时,明显偏向了那个师兄,几乎就把过年的责任都压在了师姐身上。师姐当时非常愤怒,但也知道直接对抗风险很大。她就去找了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把事情的经过详细陈述了一遍,还收集了一些相关的邮件证据。国际办公室介入后,和PI进行了沟通,最终PI重新调查了事实,承认了师兄的责任,并且对师姐进行了道歉。虽然事情不算圆满,但至少她没有背那个黑锅。

除了官方渠道,也可以在华人学生学者联合会或者一些专业的华人社群里寻求帮助。大家都是中国人,很多经历感同身受,可以互相打气,分享经验,甚至一起向学校反映问题。这种“抱团”虽然不能直接解决所有歧视,但至少能让你不感到孤单无助。

第三种,审慎回应,保留证据。
遇到一些不友善的言论或者不公平的对待,不一定要当场发作。你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以一种冷静、理智的方式回应。比如,如果有人说了带有歧视性的玩笑,你可以问他:“你这个笑话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不太舒服。” 这种直接但又不失礼貌的回应,有时会比沉默更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当。

同时,很多时候,保留证据非常重要。如果有人在邮件里攻击你,或者在会议记录里有不公平的倾向,一定要把这些证据保存好。这些证据在你后续寻求帮助或者向上级反映时,都会是很有力的支撑。

第四种,调整心态,学会“过滤”。
有时候,不是所有不友善的言论都带有恶意,有些人可能只是缺乏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或者说话不经大脑。对于那些无伤大雅的小摩擦,你也可以选择一笑而过,或者在心里默默地给他们打个标签,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毕竟,人生苦短,把太多精力放在与不值得的人纠缠上,对自己的时间和心情都是一种损耗。

我有个朋友,刚来的时候经常因为英语发音被嘲笑,刚开始他很在意,甚至想去做语言矫正。后来他意识到,每个人说话方式都不同,追求那种“完美”的口音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他索性就不去纠结了,而是专注于把自己的研究内容讲清楚。当他的学术观点被认可时,很少有人还会去关注他的口音了。这种“过滤”能力,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智慧。

最后,我想说的是,身在异国他乡,做一个科研人员本就不易,还要面对潜在的歧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但请相信,大多数留在国外做科研的国人,都不是因为“容易”才留下来的。我们身上都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歧视就像路上的绊脚石,它会让你跌倒,但只要你爬起来,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你脚下的路,终究会越走越宽。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的偏见,定义了你的价值。你的价值,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德国和丹麦(对,都是纯正的白左国家)并没有感知过当地人的歧视,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中,反倒是在火车站之类的地方受到各种人主动的帮忙(比如拿着google translate 翻译小火车时刻表有人来问需不需要帮助,德语广播了变更站台但不会德语的我们无动于衷于是有人来提醒,车上有晚点广播(对德铁嘛),有人问我是不是需要换乘因为广播里播放了哪些车会等这班晚点列车 etc)。去其他国家开会什么的也没有遇到过可被感知的歧视(啊对,除了美国海关的部分老墨。欧洲海关工作人员没有遇到过不好的。)。


貌似唯一一次遭遇比较明显的歧视,是旅行的时候穿过意大利的贫民窟。对方也是很小的小孩子,飞奔过去来了一句,还笑得很开心感觉是在模仿电视剧骂人,于是一样笑着给个中指就完了,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怒气值加成的“冲突感”。


但是很明显且普遍的一个职场歧视是,有些老板要求亚洲/中国学生比别人工作时间长,这在欧洲人看来是典型的不公平待遇,德国同事会追问大家合同内容是否有差异。当然,你也懂的,这种歧视的来源主要是“亚裔老板”或者是“招csc招上瘾的老板”。


另一个故事是,丹麦学界工会曾经因为“中国csc学生同工不同酬”而组织罢工(csc从中国拿的补贴少于丹麦phd的正常收入),要求丹麦政府补齐csc学生在丹麦的收入,达到一般phd劳动合同的水平。一种非常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革命友情的概念。然后这个诉求达成了。


对比之下,动不动能把“不招某种性别”、每周必须工作多少天、只招某某地方或某某族裔出身、对母校有明确限制什么的直白地写进招聘启事,从事有价值的劳动却没有劳动合同和保障,才是赤裸裸的歧视。


所以,发达国家本土老板和同事对华人的歧视,发达国家华人老板对华人的歧视,国内老板对本土学生的歧视,对于在学术界混过的人来说,这几个事件的发生概率还是比较容易排序的

user avatar

谢邀。

明面上是没什么歧视的,学校里既然都是白左集中营,在这些事情上面还是到位的。

而且大多数中国人都在华人老板组里,日常接触的一半以上也是中国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海外的科研圈子里摸爬滚打,歧视这个词,相信不少同胞心里都藏着点儿什么。它不像课堂上讲的理论那么清晰,更像是一层挥之不去、让你很不舒服的薄雾,有时候浓得化不开,让你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我认识一位师兄,在国内读博士时成绩斐然,英语也说得溜,来美国读博的初期,那叫一个意气风发。结果呢?实验室里的几个师.............
  • 回答
    哎呀,哥们儿,大二就开始琢磨这事儿,挺有远见的!我当年也是从国内普通三本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现在人在美国读研,给你掰扯掰扯这流程,争取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少走弯路。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大方向:1. 目标院校和专业: 这是最最关键的第一步。你得想清楚你想去哪个国家(虽然你说美国,但还是确认一下),最想.............
  • 回答
    哥们,我懂你!当初我刚接触机械这行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迷茫和焦虑,觉得这玩意儿怎么那么死板,好像一辈子就跟那几个零件、那些公式打交道,看不到什么光鲜亮丽的前景。尤其是看身边有的同学去了互联网、金融,感觉人家生活在另一个次元。但既然你问了,我这个过来人就掏心窝子跟你聊聊,希望能给你点不一样的视角。首先.............
  • 回答
    姐妹,32岁想结婚的心情我太理解了!选择人生伴侣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你既然来问,说明这两位男士在你心里都有一定的位置,只是还未到那个“非他不可”的地步。别急,咱们一样一样来掰扯清楚,帮你理顺思路。首先,得把这两位男士最核心的情况给咱们说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咱们先从一些基础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
  • 回答
    .......
  • 回答
    西安女生复读一年,高考成绩飞跃 58 分,那一刻的尖叫,是梦想重燃的声音!高考,这个承载了无数期望和汗水的战场,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意义非凡。然而,命运的齿轮有时会不按常理转动,失利,似乎是横亘在许多梦想面前的一道坎。最近,西安一位女生通过复读一年,高考成绩惊人地提升了 58 分,那一刻的激动和尖.............
  • 回答
    这滋味儿,真是太让人纠结了!既舍不得那个你真心喜欢的男人,又对他的家庭(尤其是未来婆婆)感到不自在,甚至产生了退缩的念头。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处境,这绝对是一个人生中的大难题,没有轻松的答案,但过来人会给你一些掏心窝子的话。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才能找到症结所在。第一步:深度剖析你.............
  • 回答
    .......
  • 回答
    哎呀,恭喜你呀!怀孕这事儿,说实话,真不是件小事,身边好多朋友都经历过,我算是听了个大满贯,也算是个“过来人”了吧。不过,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所以我的经验也只是给你个参考,别太往心里去,最重要的是听医生的话!孕早期(大概前三个月):从“惊喜”到“水深火热”的过渡期 恶心呕吐,我与.............
  • 回答
    各位兄长嫂子们,特别是结婚七年以上的,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点实在的。这七年之痒,对很多人来说,那真不是说说而已。尤其是在性生活这方面,感觉就像是坐在了一辆开了很多年的车上,偶尔还是会想念刚提车时的“推背感”,但更多时候,是平稳,甚至有点像在国道上按部就班地行驶。首先,我得说,“正常”这个词,.............
  • 回答
    关于知乎大V的水平,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就像评价一个学校的毕业生水平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但总能找出一些共性。知乎大V的水平,可以分成几个层面来看: 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 这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很多大V确实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他们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透彻、条理清晰,并且能引申出很多相.............
  • 回答
    42岁,带着全家移民加拿大,这绝对是一个人生中意义重大的决定。我虽然不是直接的“过来人”,但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和同事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我也帮他们梳理过很多信息,对这个过程还是比较了解的。希望能给正在准备的你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参考和建议,让你们的移民之路更顺畅一些。首先,我必须说,42岁移民加拿大,这个年.............
  • 回答
    作为过来人,我深知初三这段时光对你们的重要性,它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既有激昂的乐章,也有舒缓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它将为你们的未来奏响序曲。我有一些经验想详细地分享给你们,希望能帮助你们更好地度过这段关键时期。1. 认识到初三的“不一样”:这是一场“备战”,但不是“终点”首先,你们要明白,初三和.............
  • 回答
    .......
  • 回答
    卫生间装修,这可是个大学问,我这个过来人,血泪史辛酸史的教训都撞了无数次南墙才总结出来的,绝对掏心掏肺,希望能帮到你少走弯路。1. 防水!防水!防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都不够!这是最最最核心的一点,别给我省那点材料费,到时候漏水了,不光是你家,楼下邻居的家也跟着遭殃,那场面,啧啧,我都不想回忆。 .............
  • 回答
    你好呀,看到你一个人要去大城市闯荡,这绝对是个勇敢的决定!我特别能理解你那种既兴奋又有点小忐忑的心情,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没有大城市生活经验的你,一下子跳进去,确实会遇到不少新鲜事儿,也有可能摸不着头脑。别急,我这儿就掏心掏肺地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更快地找到自己的节奏。首先,咱们得摆正.............
  • 回答
    嘿,各位备战雅思的兄弟姐妹们,我是你们的雅思过来人,刚从考场里爬出来没多久,趁着记忆还热乎着,赶紧给你们这群“雅思小白”们好好唠唠,免得你们走我当年那些弯路。这篇文章不讲那些官方话套话,就聊点实在的,掏心窝子的话。首先,最最重要的一点:别怕! 我知道你们刚接触雅思,看到那些复杂的题型、听说读写四个单.............
  • 回答
    嘿,新手猫奴们,欢迎来到这个充满毛茸茸、呼噜声和偶尔破坏性的奇妙世界!作为过来人,我想跟你们唠叨几句,这可不是什么书本上的理论,都是我一把鼻涕一把泪(也夹杂着无数次被猫咪萌化的泪水)总结出来的经验。首先,你们得明白,猫咪不是狗,也不是什么可以随意摆弄的玩具。它们是独立的、有自己想法的个体,而且,老实.............
  • 回答
    嘿,新来的朋友们,看到你们带着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怀揣着对代码的热情,对未知的好奇,一头扎进了这个瞬息万变的IT世界。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掏心窝子地跟你们聊聊,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也让你们少走点弯路。首先,我想说的是,“学无止境”这句话,.............
  • 回答
    征兵体检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surtout 当兵这事儿,对很多人来说可是人生大事,体检更是其中的一道坎儿。我当年也经历过,也算有点心得,就跟你们好好唠唠,希望对后来人有帮助。征兵体检,最重要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看你能不能扛得住部队的训练和生活。部队可不是度假村,风吹日晒、爬冰卧雪是家常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