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二十发二战鱼雷可以击沉现代几十万吨的油轮吗?

回答
在探讨“二十发二战鱼雷能否击沉现代几十万吨油轮”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二战时期鱼雷的技术特性、现代油轮的构造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对等性”,最终得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结论。

首先,我们得明确二战时期鱼雷的威力。那个时代,鱼雷的主要依靠其装载的炸药量来制造破坏。一战时期鱼雷的炸药当量通常在几百公斤,而到了二战时期,随着技术进步,一些大型鱼雷的炸药当量可以达到数千公斤,例如著名的德国G7鱼雷,其炸药装药量在750公斤左右,而日军的九三式重型鱼雷则能装载接近400公斤的炸药。

鱼雷的破坏原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冲击波: 鱼雷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能够瞬间传递给船体,造成结构性损伤。
破片: 鱼雷壳体在爆炸时会破碎成大量高速飞行的破片,这些破片能够穿透船体,破坏内部设备,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然而,将这种威力直接套用在现代几十万吨的油轮身上,却会遇到几个关键的“瓶颈”:

1. 船体构造的差异:

现代超级油轮,如VLCC(Very Large Crude Carrier)或ULCC(Ultra Large Crude Carrier),吨位高达数十万吨,其船体结构与二战时期的军舰或商船有着天壤之别。这些巨型油轮采用的是先进的双层船壳结构。这意味着:

外层船壳: 这是直接承受外部冲击的部分。虽然它是由厚钢板构成,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货物泄漏和抵御一定程度的外部撞击。
内层船壳: 这是真正的“保护层”。在双层船壳之间有一个空间,用于储存压载水或作为缓冲区域。即使外层船壳被鱼雷击穿并爆炸,内层船壳的存在也极大地削弱了冲击波和破片对核心货舱的直接破坏力。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船体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在承受非贯穿性或仅部分贯穿性损伤时。
货舱分隔: 油轮的巨大体积被分割成许多独立的货舱。即使某个货舱受到严重损坏,也并不意味着整个船体都会立即失效。相反,现代油轮的设计还会考虑抗沉性,通过隔舱化来限制进水范围,防止灾难性的连环沉没。

2. 鱼雷的命中精度与爆炸效应:

尽管我们假设“二十发”——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但鱼雷的命中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而且早期鱼雷的引信系统也相对简单,容易受到干扰或失效。

即使鱼雷成功命中,二战鱼雷的爆炸当量对于一个几十万吨的巨轮来说,可能不足以造成一击必杀的致命伤。想象一下,一发炸药量约千公斤的鱼雷,其威力相对于一个长达数百米、宽几十米、吃水几十米的庞然大物来说,就像是用一颗小石子去砸一座大山。它可能会在外层船壳上造成一个洞,甚至损伤内部的某些管线或隔舱壁,但要穿透双层船壳并引爆大量原油,其难度非常大。

3. 现代油轮的损坏控制与抗沉性设计:

现代油轮的设计不仅仅是厚实的钢板,还包含复杂的排水系统、损管系统和独立的舱室设计。即使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坏,船员也有可能通过启动泵、关闭防水门等手段来稳定船体,防止其快速沉没。当然,如果损害过于严重,导致大量舱室快速进水并失去稳定性,那么油轮依然会面临沉没的危险。

那么,二十发二战鱼雷究竟有多大可能性击沉现代油轮呢?

考虑到上述因素,纯粹依靠二战鱼雷的威力,要“击沉”一艘现代几十万吨油轮,其概率是极低的。

直接贯穿并引爆: 二战鱼雷的炸药当量,想要直接贯穿现代油轮的双层船壳、穿透内部的复杂结构(如管路、桁架、隔板等)并同时引爆位于更深处的油舱,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爆炸的能量会被双层船壳和内部结构大量吸收和分散。
累积损伤的可能: 如果这二十发鱼雷能够极其精准地连续命中同一个关键部位,例如船体中部最薄弱的地方,或者发动机舱区域,从而引发严重的火灾、结构坍塌或燃油泄露,那么理论上是可能对油轮造成致命打击的,但这种“精确度”在实战中是极其难以实现的。而且即使引发火灾,现代油轮也有灭火系统。
侧面影响: 即使鱼雷无法直接击沉,爆炸也可能导致油轮外壳破裂,原油泄漏,这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并不等同于直接的“击沉”。

总结一下,就像用一把小刀去雕刻一座巨大的石像,虽然小刀可以留下痕迹,但想要将石像彻底摧毁,就必须找到其核心的支撑点或弱点,并持续不断地攻击。二战鱼雷的威力,在现代超级油轮面前,其破坏力是相对有限的。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用二十个保龄球去砸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摩天大楼。保龄球的确有冲击力,但它不太可能击穿大楼的外墙,更不可能穿透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而影响整栋楼的稳定性。当然,如果保龄球连续砸向大楼的某个特定窗户,也许能砸碎玻璃,但离让大楼倒塌还差得很远。

所以,尽管“二十发”听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在面对现代几十万吨油轮坚固且复杂的双层船壳结构以及抗沉性设计时,二战鱼雷的威力,即使是连续二十发,也很难直接导致其沉没。 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造成船体一定程度的损伤、燃油泄漏,但油轮本身依靠其结构强度和损管能力,大概率能够幸存下来,或者至少不会立即沉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面对二战的非制导鱼雷,大型油轮会很抗打,可以硬接几发而不沉没甚至不失去动力,但20发无疑太多了,如果都命中而且正常起爆的话对任何船只都是致命的。

有说法认为二战鱼雷可以一发入魂大型油轮,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先看看“小型”油轮面对鱼雷的表现吧。

旧日本海军的给油舰本质上是一种万吨级的武装快速油轮,因为战损率非常高,而且经常被鱼雷命中,可以作为合适的分析案例。下面以知床级油轮为例,这是一型1920年前后建造的老式油轮。

知床/SHIRETOKO

430125 被SS-239命中1雷,起爆,受损但继续航行

430912 被SS-178命中2雷(宣称),起爆,受损

430913 被SS-178命中3雷(宣称),起爆,瘫痪,紧急修理,被桃川丸拖行

431113 被SS-278命中1雷,起爆,再次瘫痪,继续被桃川丸拖行

441007 被SS-224命中2雷,起爆,严重受损但能航行

450201 被大量B-29炸沉在新加坡港

(累计吃到9发鱼雷,最多的一次5发,未因此沉没,还躲过几次鱼雷攻击)

能登吕/NOTORO

430109 被SS-206命中2雷,起爆,瘫痪

430920 被SS-231命中1雷,起爆,速度减半但继续航行

440629 被SS-249命中2雷,起爆,瘫痪

能登吕后来被飞机重创但活到了战后,一共吃到5发鱼雷但未因此沉没

尻矢/SHIRIYA(印象最深刻的IJN船名之一)

430921 被SS-237命中1雷,航空煤油爆炸导致沉没

这个命不好,一发入魂。

襟裳/ERIMO

420304 被SS-144命中3雷,重创并冲滩搁浅,全损。

鹤见/TSURUMI

420301 被K-15命中1雷,起爆,重创

440805 被SS-225命中4雷,起爆,沉没。

石廊/IRO

430227 被SS-179命中1雷,受损减速

430610 被SS-283命中2雷,进水倾斜但损管成功

440322 被SS-282命中3雷,重创瘫痪但后来恢复动力

石廊在后面的空袭里被引燃,不可控制的大火燃烧了18天并最终沉没。

时间有限就不列举更多的例子了,上面这六条船(都是同型号的油轮)一共吃到29发潜射鱼雷,大部分正常起爆,但只有三条因此沉没或全损,无制导鱼雷想要一发入魂大型油轮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纯外行而且没有查任何文献的情况下再凭感觉妄议几句,感觉鱼雷打船的杀伤机制可以分成两种,一是通过打中要害,比如折断船体,引爆弹药库或者造成无法扑灭的大火来快速的击毁船只,二是通过给船体开洞造成大量进水,耗尽储备浮力造成船只沉没,两种机制之间应该相关性不强,模拟软件springsharp上的鱼雷抗性应该只考虑了第二种机制。

如果鱼雷的“威力”已知的话,第一种的毁伤率取决于“要害部位”的占比和抗损性,油船没有弹药库,船体大不容易折断,油库确实很大,但原油并不易燃,而且爆炸极限的下限在1%以上(C8以上的烷烃在30度都无法达到这样的蒸气压),所以不易出现致命的油气爆炸(大凤:???),因此被秒的概率不算大,上面那些遇袭案例也只有一个因此沉没。第二种毁伤机制取决于鱼雷造成进水的量和油轮的储备浮力,前者主要和鱼雷威力、命中数量有关,而一切燃料油都比水轻,油轮的油舱又有比较好的密封性,所以无论空载还是满载,油轮的储备浮力都是不错的,相比于船体沉重的军舰和满载的货船,油轮可以承受更多的进水。

user avatar

有人对鱼雷的威力过于高估,总以为所有商船都能一发入魂。

事实上二战中有大量的商船在吃了1-2枚非哑弹鱼雷之后依然活蹦乱跳的。

8042吨的英国油轮San Eliseo,中4发鱼雷,全部引爆,结果连动力都没掉光,自己开了回去。

空载油轮的油舱会注水,是极佳的防雷设备。

二战中油轮可以说是最抗鱼雷的舰种。

另外,不要吹嘘“船底引爆一发断”。被炸断的都是些瘦长的小船。那些大又肥的船可没那么容易搞断。伊丽莎白女王级、俾斯麦级都曾在船底被蛙人挂了一吨以上的炸药,也没见他们被炸断。



美国驱逐舰“塞尔弗里奇”号:不是我瞧不起你们,劳资吃了一发93鱼雷,头都炸烂了,照样能活着回来



英国驱逐舰“标枪”号:我真就看不起你,劳资中了2发G7鱼雷,头和屁股都没了,还是活着被人拖了回来

user avatar

很多事情要看具体情况的,现代大型商船,如果比较空仓的话,打沉并不那么简单。

70年代年小日本有个“第十雄洋丸”事件,面对着起火烧了好几天,所有活人都已经撤离(意味着毫无损管)的5万吨级货轮,海自动用了除导弹外的几乎所有常规武器,围着打了三天才击沉。

其中,具体到鱼雷,发射4枚潜射反舰鱼雷,命中一枚(还是两枚),没沉。最后好像是几艘军舰舰炮围殴才搞定的——这待遇可以参考一下bsm了。


对了,再补充一点有点冷门小常识:

一般来说,商船说的“XX吨”,和军舰说的“XX吨”是不同含义的。商船说的那是载重吨位,而军舰说的一般是排水吨位(也就是自重)。

也就是说,一艘“几十万吨”的超级油轮,它运载能力是这么大,而自重一般不过3-5万吨。这意味着,它的自重极小而储备浮力巨大。就算你几条鱼雷打上去,进个二三十万吨的水,依然不一定能够让它沉下去。而军舰,哪怕是10万吨级的,进个几千万把吨的水差不多就翻了,就算两侧平衡进水不侧翻,两三万吨就顶天了——纵观一战二战,大量进水后还能救回来的军舰,没记错的话,进水量应该都在几千吨级别内。

所以,对于油轮、LNG等液体商船,体型巨大、重心低、自带大量水密舱的船,说得难听点,哪怕炸断龙骨断成两截,也不一定就能这么容易的沉下去。例如说前几年有个影片《怒海救援》,说的就是50年代两艘油轮在风暴中折断龙骨。而且,在这事件中,其中一艘的船尾一直没有沉,被拖回了港口,然后还重新给安了个船头。

真正容易沉的商船,是那些集装箱轮、散货轮之类的。随便搞搞就沉了。

user avatar

一发重型鱼雷在这种油轮船壳外水线下爆炸,爆炸冲击波会延水线两侧展开,可以在船体上切开一个大约40到50米长(对,没看错,就是40米以上),最宽(或高)处大约1米,面积大约15要25平方米的内陷裂口。就是一个近似细长纺锥形的大进水口。

如果这种油轮是均分成8个以上的分隔储油仓,且空载,挨一发牺牲2个储油仓应该不会沉,两发应该是必沉的。

user avatar

这篇讲的比较详细,当然在某些人看来巨型油轮是对鱼雷这种攻击方式近乎完全免疫的,但高数和船舶结构学相关什么都我就没必要再学了。你学明白就好


补充3:



2019年6月13日:阿曼湾油轮遇袭事件

就算毁伤和击沉该事件中两艘十几万吨的油轮的武器为水雷,就算爆炸部位为水线,那么请参考当代常规水雷的装药量和二战常规鱼雷的装药量,并考虑鱼雷攻击油轮一般定深为水下4-8米,参考事件中这两艘油轮的毁伤程度,我就问,你能否保证确定以及肯定百分之一百无论运气好坏都无法做到油轮被单枚鱼雷击沉(沉没方式:漏水也好结构损伤也好运气差也好着火也好)???如果存在概率被单枚鱼雷搞沉,那我觉得我说的没什么错,并且我的中文理解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好像我没有说过“一定、百分之百会一发一个小朋友”。

另外那个猫头鹰 朋友,先不跟你讨论水密舱、油舱的问题,你确定你知道二十枚重型鱼雷是什么概念么?








看下这个视频,体会一下啥叫(鱼雷)破坏结构。


这应该是533mm鱼雷,当然你可以说油轮的单个水密隔舱远比这战舰结构来的结实。




麻烦你看看激起的一朵朵可爱的小浪花,然后琢磨琢磨,另外少玩点战舰世界坦克世界那种血条游戏。

鱼雷毁伤原理(包括龙骨深度折断原理)和数值自行百度Google,我不转帖了。



补充2:

这位答主反复强调油轮结构性问题,我不做反驳和解释。

注意题主的问题关键词:“二十发鱼雷”“现代油轮”“沉没”。

另外承认我个人的用词不严谨,原文:“基本可以做到一发入魂”,这个在何种情况下我在原文中是没有做说明的,现在我笼统地加上一条“运气好的情况下”,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了吧?

另外读了反驳者整篇文章,给我的感觉是在强调“炸碎”“炸成两节”“结构性破坏”是二战鱼雷做不到的,这我不反对,起码会承认二战鱼雷对现代巨型油轮造成这样的破坏难度和运气系数会相当大。

但是我要阐述的问题基本上还是围绕着“沉没”两字来解释的。导致舰船沉没的因素有很多种,单纯地进水、不可控制的火灾等。

我赞成现代巨型油轮在被二十发或二十发以内二战鱼雷(不讨论哑弹否则无意义)有效击中后会沉没,这是我的中心观点。你语气看似全面反驳我是否意味着你认为二十发以内(含二十发)鱼雷无法“击沉”现代油轮?

那么根据反驳者的解释,巨型油轮被鱼雷击中后由于满载油轮油水密度等差别几乎不会造成多大的进水?或者是否可以理解成“只要船只结构不遭到重大破坏,巨型油轮就无法被鱼雷有效击沉”?

不是我杠,我觉得你可以选择性地针对我某些不严谨的言论并发表看法,而不是一棒子打死说我通篇描述只有标点符号是对的。

另外,你是否可以列出100%保证现代油轮不可能被单发鱼雷击沉的数据支持或相关案例?

又能否列出100%保证现代油轮不可能被二十枚鱼雷击沉的数据支持或相关案例?

若不能

则无法证明我文章是完全错的,至少说明我所阐述的不能被证伪。

单枚鱼雷有效命中应该至少可以撕开船体几米至十几米的口子,这句没啥大毛病吧?

且这个直径几米十几米的大洞并不是二维只撕裂了蒙皮或外层船壳,“大洞”一定是三维的,不仅是长宽两个尺度,还一定会有深度这个尺度的撕裂及损伤,假设内部隔舱里装满了油水(油和水在体积上应该很难被压缩吧?),在鱼雷水下爆炸 产生的带着高强水压的冲击波的轰击下,什么材料或者多厚的舱壁能保证舱室其他方向均无损伤??你开车或用体重压过装满水的塑胶矿泉水瓶子么??且能否保证冲击波不会传递到隔壁舱室并造成毁伤?

我觉得你更需要区分的是蛮力挤压(冲撞)“矿泉水瓶”和在“矿泉水瓶”上温柔扎个洞的区别。

二十枚?


另外,因为是手机码字,我的标点使用也不完全规范、正确。


补充:

谁也没否认过现代油轮游轮邮轮有不少抗沉结构、隔舱、设备!

所以不要再提醒我现在油轮也有水密隔舱这件事了!

但是请注意,民用船体的钢材和军规船体钢材是一种钢材么?民用军用水密隔舱同一种设计建造规格么?民用军用焊接工艺是同一种水平么?等等

我所说的“一发入魂”是建立在攻击方运气较好的情况下,“运气”包括命中位置是否为致命弱点,海况,损管等等一系列因素。

你要是非得挑出二十发小口径哑弹去做这个假设,那我也没什么好杠的。

二战的鱼雷也是鱼雷,同装药下威力不会比现代鱼雷小到离谱的程度,多去翻翻二战鱼雷命中影像,多找找资料看看不同装药量分别能撕开船体多大的口子……看看爆炸水柱有多高。你以为鱼雷跟炮弹、航弹造成的损伤是一样的么??

别一上来就:双船底、多水密、高储备浮力

你看看一枚鱼雷啥概念先,然后再乘个二十,大概同比例下的破洞大小和水密隔舱的大小在纸上简单画画。

然后再来杠吧

原答案:

你好像对鱼雷的威力有什么误解?

船只对鱼雷的水下防护不是靠钢板厚度(鱼雷的毁伤原理跟炮弹不太一样),而是靠防鱼雷带和水密隔舱。

但是很遗憾,像这种商用船只一般内部没什么空间做水密隔舱,空间都被充分利用装货物和商品了,防鱼雷带更不用说了,不可能拉货的商船搞这些军用防护的。就像你见过街上跑的泥头车、大客车、油罐车、集装箱车加装防弹装甲钢板的么?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几十万吨的邮轮,运气好的话鱼雷基本可以做到一发入魂,如果不行,那就再来一发

回到问题,二十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