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如果全球粮食出口说停就停,中国能不能自给自足,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得看“自给自足”这几个字到底怎么定义。

完全不依赖任何进口? 这个难度是极高的,几乎不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做到绝对意义上的粮食自给,因为粮食种类繁多,气候、土壤、技术等限制,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都完美种植所有必需品。
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口粮需求? 比如我们常吃的大米、小麦、玉米这些主粮,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尤其是在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政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实现了主要粮食的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一定的盈余。

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

一、 主粮(大米、小麦、玉米)的现状与潜力

自给能力强: 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位居前列。特别是在水稻和小麦方面,通过品种改良、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虽然这里面也有争议,但对产量提升作用不可忽视)、灌溉技术、机械化耕作等,单位产量一直在提升。
玉米的挑战: 玉米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口粮和饲料粮。虽然产量也不小,但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玉米的消费结构上有些变化,一部分用于深加工(比如淀粉、酒精、饲料),这使得我们在满足国内一部分需求时,对进口的依赖度相对高一些。尤其是在饲料领域,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如果停止进口,对畜牧业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肉类供应。
耕地红线: 中国一直强调“耕地红线”,就是要保证一定的耕地面积不被占用。虽然我们有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刨去一些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实际有效耕地也是个精细计算的问题。同时,耕地质量、土壤肥力、水源等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技术进步: 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院士大家都知道,他的贡献是巨大的。未来还有各种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但这些技术的发展和推广需要时间和投入。

二、 非主粮和特种粮食的缺口

大豆: 这是我们最需要进口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国内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绝大部分大豆都用于榨油和制作豆粕(饲料)。如果停止进口大豆,首先受影响的就是食用油和猪肉、禽肉的供应。即使我们增加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巨大的缺口,而且国内大豆的单产和抗病虫害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
油脂: 除了大豆,还有菜籽油、棕榈油等。这些油脂的进口量也相当可观。如果进口中断,食用油的价格会飙升,供应也会紧张。
糖料: 虽然我们自己也产糖,但进口量也不小。
肉类和奶制品: 这些和粮食紧密相关。如果饲料粮(尤其是玉米和豆粕)的进口受阻,畜牧业的成本会大幅上升,影响肉蛋奶的产量和价格。
水果、蔬菜: 虽然我们很多水果蔬菜可以自给,但一些反季节蔬菜、特殊品种或者在某些时段的供应,也可能依赖进口。

三、 影响自给自足的因素分析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中国幅员辽阔,但很多地区仍然依赖于特定的气候条件。洪涝、干旱、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都会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意味着一旦本国发生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我们也很难从别处获得援助。
水资源: 粮食生产离不开水。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背后,也反映了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北方很多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压力很大,这会制约未来的粮食增产潜力。
耕地面积与质量: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虽然我们有耕地保护政策,但长期来看,如何在高效率利用现有耕地、提高土壤肥力方面依然面临挑战。
科技水平与投入: 虽然我们科技进步很快,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种子研发、土壤改良、绿色农业技术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大规模的农业科技研发需要持续的投入。
物流和仓储: 即使我们能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如何高效地将这些粮食从产地运到全国各地,并妥善储存起来,防止损耗,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人口增长与消费升级: 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人口持续增长,或者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总量也会相应增加,对自给自足的要求就更高了。

四、 “完全停止出口”的可能性与影响

极端情况: 假设所有国家都真的出于某种原因完全停止粮食出口,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全球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都会优先保障本国人民的粮食供应。
全球贸易链断裂: 粮食是全球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一旦出口中断,整个全球贸易体系都会受到重创。这不仅仅是粮食问题,还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能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也会出现问题,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
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如果我们不能进口,国内的粮食价格可能会因为供应紧张而大幅上涨,这会对民生造成直接影响。

总的来说: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在保障基本口粮(大米、小麦)方面是有能力自给自足的,这得益于我们长期以来在主粮生产上的投入和成就。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现有土地的产量,并可能通过政策调整,增加一些重要作物的种植面积。

但是,如果从更广泛的粮食种类(包括大豆、油脂、饲料粮等)和满足所有人口多样化的饮食需求来看,中国在短期内会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大豆的缺口,将对我们的食用油和肉类供应产生巨大冲击。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投入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来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但要做到完全不依赖外部供应、满足所有层面的粮食需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难度极大,并且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现行的粮食安全战略,也是在“立足国内、保持国际视野”的原则下进行的,既要保证自己的生产能力,也要适度利用全球资源来优化我们的供应结构和成本。

这个问题也提醒我们,粮食安全永远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卖有机粮的又来贩卖焦虑了



user avatar

很多人有一个疑问,中国如果不进口粮食,能够养活 14 亿人么?

先看一个数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 17.64 亿亩,较上年增加 1295 万亩,增长 0.7%。2021 年粮食总产量近 6.695 亿吨,较上年增长 2%。

这代表什么呢?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就能知道,将粮食总产量除以总人口数量,得到人均粮食数量,也就是 480 公斤左右,超过了世界人均粮食的平均水平 400 公斤。也就是说,我国口粮自给率达到 100%。

那为什么我国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呢?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

广义的粮食可以分为三大类:口粮,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粮食;饲料粮,供给牲畜吃的粮食;工业粮,用于工业生产的粮食,比如生产乙醇和各种加工食品。

前面说的是,我国口粮自给率达到 100%,但饲料粮仍存在巨大的缺口。就是说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猪、养鸡和养牛,也就得不到肉蛋奶。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 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 16454 万吨,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 24%。其中大豆进口 9652 万吨,约占粮食进口总量的 58.7%。而我国大豆产量只有 1640 万吨,相当于大豆进口量的 17%。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如果我国完全依赖自主供应粮食,确实能够保障 14 亿人都吃得上饭,但是鱼肉蛋等高营养食物的供应就会完全跟不上,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

不过,我国能够实现口粮的 100% 供应已经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毕竟,中国用不到世界 1/10 的耕地,生产了世界 1/4 的粮食,养活了世界近 1/5 的人口。

以上,就是小松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没想到这篇文章会有这么多朋友关注,诚惶诚恐。小松也看了大家的讨论内容,对于一些疑问点,再次进行查证,文中的表述确实有不严谨的地方,特此更正!

1、人均粮食水平400公斤不仅仅包括口粮,也包括饲料粮

评论区 ID:王法师提到,“480 公斤里本来就包括口粮、饲料粮、工业粮”,小松再次查证相关论文,结果如下:

鲁东大学梁姝娜教授 2014 年在东北师大学报上发表文章,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中国食物成分和不同年龄层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计算出我国符合营养标准的年人均口粮需要量为 191 公斤。

因此,我国口粮自给率达到 100% 肯定是没问题的,严格来说是已经溢出了。

至于饲料粮,还是存在一定的产需缺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豆了。

这也是上文中提到:2021 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 16454 万吨,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 24%。

为什么我国人均粮食数量(口粮+饲料粮)超过了世界水平,饲料粮还不够呢?

这其实就是不同粮食的生产量存在差异,我国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稻米、马铃薯、甘薯和豆类。前几种粮食的生产量都是比较充足的,唯独大豆产量一直上不去,长期依赖进口。

因此,如果我国不能从国外进口粮食,饲料粮短时间会存在缺口,从而影响畜牧业,但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种完全失去供应,只不过价格会出现一波上涨。

之后,在经济的驱动下,市场自然会补齐这个缺口。要么是减少肉蛋奶的消耗量,要么就是提高国内大豆的供应量。

另外,一般来说,人均粮食数量不包括工业粮。因为工业粮的应用范围太广了,制作饼干,酿造啤酒,布艺染料、生产工业用乙醇等都需要用到工业粮,其中一部分已经脱离粮食的范畴,自然不计算在内。

以上,就是这次的补充内容。

我是 # 科研民工小松,期待你的交流!

user avatar

极端情况下,中国可以保证国民吃饱。

但是,养殖肉类就不能保证了。

因为肉类是需要粮食饲料转化的,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和豆粕,相当一部分保证饲料。

另外,要保证国民吃饱。农业需要石油,天然气来生产农业物资。

进口切断了,私家车恐怕就不让用油了。

有限的自产石油要先保证工农业。

芯片反而不是立即出问题,因为你以前买的都能用。

一台电脑可以持续工作二十年三十年不坏。

另外,完全内循环,没有出口。过剩劳动力会很突出。

机械化下,生产不需要很多人。

缺的是资源,不是人力。

user avatar

绝对可以。

不过肉估计不充足了。

油也不够了。

别的不说,就连我买的号称绝对传统工艺的小磨香油,厂家老老实实在芝麻产地一栏标注,坦桑尼亚。

往好处想想,有利健康啊。

user avatar

主粮勉强能自给,

但不是仅仅靠的耕地,还有靠存粮,

中国现在的存粮到底有多少是个迷,国家的储备粮加上民间的存粮,按网上的算法,可以在全国颗粒无收的状态下吃一年半,这个时间内完全可以找到对策了了。

如果存粮也吃完了 还能靠其他其他品种粮食的物种储备,比如实在没招了 可以在盐碱地、海水里种水稻的品种。

当然想吃好就没门了,顶多饿不死。

另外还有过去用过的法子,临时改种其他非主粮作物应急,比如北方有红薯花生,南方有木薯凉薯,60年代一代人指望他们活过来的,不好吃但至少避免大规模饿死人。


再不行的话还有核弹和舰炮,亚洲这么多国家 相信总有识时务的国家会打开国门,

出口不出口 你们自己说了又不算……

再说句难听的,人活着 才有道德,快饿死的时候 两脚羊也不是不能吃……

user avatar

够肯定是够的,水果蔬菜也是够的,中国的蔬菜和水果产量是很高的。

问题就是大豆和玉米,中国需要大量进口,进口不是给人吃的,是给猪牛羊鸡这些动物来吃的。

中国进口大豆和玉米是因为外国的大豆玉米真的太便宜了,而且不是必要主粮。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

可以想象的就是粮价小幅上涨。蔬菜水果小幅上涨。

猪肉翻倍,牛肉50%,鸡肉30%吧

user avatar

安南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南人不是。

全球停止出口粮食必然会发生这个。

user avatar

禁酒,然后不出一年,全国三高人群下降一半。

user avatar

按2018粮食年产量计算,每人每天1斤玉米(饲料转口粮)、8两大米、5两小麦,蔬菜按2斤算(实际远不止),国产大豆磨豆浆当水喝也没什么问题,还不算近几年产量大增的土豆……即便没有肉类,正常人一天也吃不完这些吧。

除了极个别重体力劳动者或者徐大sao那样的吃播播主,没几个人能吃得下这么多,饿肚子是肯定不会有的。碳水虽多一些,蛋白质也能满足人体需求了。

最严重的情况是大豆进口停止,肉类、食用油减少,这也就是荤腥少一些罢了。偶尔吃一些农家鸡猪以及鱼虾牛羊……还是没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典型的菜肴是大碗白菜炖粉丝贴玉米饼子,菜汤里少量肉片,吃馒头喝粥。

2022年两会有农业届别的政协委员提出动物蛋白多元化的相关方案了,安排在分组讨论中发言……金蝉蚂蚱蚕蛹竹鼠这些以后也很可能会考虑的。

user avatar

完全,当然可以。中国有耕地130万平方公里,约20亿亩。按亩产500kg的粮食计算,可支持21亿人消费。700kg计算,可以支持31亿人。只不过中国耕地产权分散,种地成本高。完全使用国产粮食,中国大豆成本比进口大豆到岸价格还贵一倍,因此副食品价格将会上涨一倍。

user avatar

把心放到肚子里,踏实的。

简单说,中国主粮年产量连续七年超过6.5亿吨(1.3万亿斤)。

其中一亿吨用作饲料,一亿吨用作酒类生产。

粮食存量,够中国人消耗18个月。

懂了吧,自给自足妥妥地够,大不了少吃点肉,少喝点酒。

放心。

user avatar

能养活,只能保证不饿死人,

但是老百姓随意吃肉别想了。

粮食不是全给人吃的,大量做成饲料养猪,做成半加工品,酿酒做面包之类的。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





不仅中国,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能自给自足。

之所以很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甚至陷入了饥饿。

恰恰是因为有些国家在出口粮食。

比如说墨西哥。

墨西哥的农民现在都在忙着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包括大麻古柯之类的东西。

粮食自给率勉强超过60%,缺口很大。

他们倒不是不想多种点玉米之类的粮食作物,

而是因为“好邻居”美国的农业太发达,出口到墨西哥的粮食价格比本地的成本都低。

你辛辛苦苦种出一斤老玉米成本1块钱,人家老美倾销过来的玉米面成品才卖8毛。

在这种情况下,你多种一亩地粮食就多赔一亩地的钱。

只要有的选,你就会放弃自己种粮,而是去种那些能赚到钱的作物,回头花钱买便宜的进口粮。

埃及也是这样的情况,

而且他们国家种植条件恶劣,种植成本比墨西哥还要高得多,种粮尤其不划算。

所以埃及干脆选择大量种植棉花,收获了棉花卖钱,然后花一部分钱买粮。

对于埃及来说,这么干比直接种粮食划算多了。

所以他们的粮食自给率甚至不到20%。

其实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中国大量从美国、巴西等国进口大豆。

不是因为中国种不出来大豆,而是因为进口的大豆比国产大豆便宜多了。

既然如此,那些粮企、食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当然会优先选择购买进口大豆,

只有在便宜的进口大豆供应量不够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购买更贵的国产大豆。

作为中国的农民来说,大豆种多了也卖不掉,自然会选择种植其它更赚钱的作物。

主粮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粮食种植的成本相比世界主要的几个粮食出口国来说是更高的。

所以在中国政府划定耕地红线,设定国家粮食直补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前提下,

中国才满足了 100%口粮自给率。

换句话说,

没有政府主动干预,完全交给市场行为的话,

在中国种植主粮实际上也是没有竞争力的,不如直接进口粮食划算。

事实上就是这样,

这个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环境特别恶劣,比如全国都是沙漠或者荒岛的那种,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能够种植粮食的。

哪怕耕地很少,或者土地比较贫瘠,或者山高林密,或者干旱洪水各种灾害不断,也都是能凑合种一些粮食的。

只是条件差的话,种植成本就更高,自然也就更加没法跟便宜的进口粮食竞争。

没有外来的粮食输入,为了不被饿死,你只能咬着牙想办法多种粮,成本只要高不过人命,你都得认命。

但是有外来的粮食输入,而且比你自己种粮划算, 本能自然会教你怎么选择。

有人可能要说了,中国有14亿人,全球粮食出口量也不够14亿人吃的啊。

而且需求量大于供应量的话,粮食作为商品肯定是会涨价的,肯定就没那么便宜了。

而且粮食不是一般商品,这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

如果这玩意儿供应不足,价格不仅会疯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而且是会饿死很多人的。

事情确实是这样,

如果完全把选择权交给市场,那确实会出现很疯狂甚至很惨烈的场面。

但是我觉得应该也不会发展到极其恐怖的程度,

毕竟粮食缺口大了,粮食价格升高之后,很多原来种粮不划算的地方都会变得划算,于是全球范围内种粮面积会增加,粮食产量提高,从而自动缩小粮食缺口和降低粮价。

唯一的问题在于粮食不是种下就能立即收获,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可能会饿死不少人。

饿死哪些人呢?当然是最穷地方的人,和种粮成本最高地方的人。

万幸的是,目前中国不在其列。

不客气的说,哪怕中国人一粒粮食不种,最后饿死的也十有八九不是中国人。

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国粮食自给自足实际上是尽到了大国责任,给全球粮食安全兜了底,保护了第三世界那些最穷的、陷入了饥荒的人不被饿死。

user avatar

说实话吗?

不能,至少比现在要惨得多。

正如很多答主所说的,中国主粮自给率不低,虽然没有100%,至少也超过90%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吃个全饱和吃个九成饱,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问题出在主粮以外。

肉蛋奶很多答主都指出来了,油料作物指出来的却不多,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问题非常重要,甚至会反作用于主粮上。

2021年,中国植物油脂需求在3650万吨左右。其中,大豆油1750万吨,棕榈油670万吨,菜籽油490万吨,棉籽油280万吨,花生油240万吨,其他植物油220万吨。

然而,国内油料作物所压榨的油脂产量只有2200万吨,也就是说中国的植物油脂自给率只有60%左右,缺口达到40%!

这意味着什么呢?没有了足够的肉蛋奶,又没有了足够的油脂,原本勉强够消耗的主粮,也会迅速告急。这一点也不稀奇,人在肉蛋奶和油脂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想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就要消耗更多的主粮。不信的人可以回去问问长辈,问问他们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肚子里油水不够是不是会导致饭量比现在大得多?

所以别看现在咱们主粮自给率超过了90%,好像挺安全的,要是谁在肉蛋奶和油料上面卡一下脖子,咱们的主粮缺口也会被迅速放大,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饥荒。

user avatar

我国人口14亿,

粮食产量去年产量近7亿吨,

等于每人1000斤,

但是我们还要进口1.6亿吨粮食,

这些粮食起码需要5亿亩耕地,

除了粮食之外,

我们还需要进口肉类水果大豆等大量农产品,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

我们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污染了水和土壤,

竭泽而渔,

破坏了生态平衡,

土地是需要休养生息的,

不然产量会不断下降→_→

中国的土地和淡水资源,

人口极端最高不能超过16亿,

如果完全靠自己不依赖进口,

全世界人口上限为100亿左右,

按照中国占世界7%耕地来算,

要想不降低生活品质,

只能满足7亿人左右的需求,

如果只是温饱,

不在乎口感,

种高产的杂交水稻,

那可以自给自足,

但是14亿人口已经接近维持的上限了。

user avatar

你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太久的人.哎,袁隆平的故事多看看吧……

虽然杂交水稻不算可口。但在危机时代却能救命!

user avatar

肉蛋奶完全不行。 1.2亿吨的大豆不是进来玩的。

如果停止,中国经济会爆炸。 街上的餐饮店全部倒闭。 失业,贷款,房地产,那整体性爆炸起来不要太惨。

直接回到70年代的生活水平。

你觉得这样的日子可以挺多久,自己想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