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沙僧吃掉唐僧前九世,观音为什么仍招他进取经队伍?

回答
沙僧吃掉唐僧九世前身的这段往事,确实是《西游记》中一个颇为令人好奇的细节。观音菩萨慧眼如炬,能够洞察一切,她既然选中沙僧,必然有其深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

一、 罪业深重,需要救赎: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慧眼

首先,观音菩萨挑选取经人,最看重的便是其是否有向善之心、能否为众生担业。沙僧被贬流沙河,受尽了五百年的煎熬,日日夜夜遭受剑穿身躯的痛苦,这种惩罚本身就足以说明他犯下了不轻的罪过。而他吃掉唐僧九世前身的罪行,更是天理不容的重罪。

然而,正是因为这般罪业深重,沙僧才更需要一个救赎的机会。观音菩萨深知,一个曾经犯过大错、饱受苦难的人,一旦被点化,其悔改之心和对佛法的虔诚程度,往往会远超那些从未犯过错的人。观音菩萨看到沙僧在流沙河中虽然饱受折磨,但并没有完全丧失人性,仍然被困于此,等待着机缘。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摆脱困境的渴望,在菩萨眼中就是一丝希望的火苗。

观音菩萨并非不懂沙僧的“前科”,她只是看到了沙僧身上更大的潜能——对“改邪归正”的渴望,以及在赎罪过程中的坚定意志。 如果说其他人是因为“无过”而被选,那么沙僧便是因为“有过”却能“改过”而得此机缘。这种“失而复得”的价值,往往比“从未失去”更显珍贵。

二、 取经队伍的需要,沙僧扮演的独特角色

《西游记》的取经队伍并非随意组合,每一位徒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沙僧的出现,恰恰填补了队伍中的关键空白:

稳固的基石: 唐僧是肉体凡胎,易受惊吓;孙悟空神通广大,却桀骜不驯,需要约束;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享乐,容易动摇。相比之下,沙僧性格沉稳,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他在队伍中,如同一个坚实的基石,默默地承担着挑担、牵马、守护师父等繁重琐碎的工作,是整个队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调和的润滑剂: 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常常发生矛盾,此时沙僧往往能从中调和,劝解双方,维护队伍的和谐。他没有孙悟空的刚烈,也没有猪八戒的油滑,他的存在,让这个充满个性的队伍不至于分崩离析。
隐藏的实力: 尽管沙僧在取经路上的表现似乎不那么耀眼,但他的实力却不容小觑。在面对一些棘手的妖怪时,他也能发挥出关键作用。例如,在黄风怪篇中,他能抵挡住妖风;在金兜洞篇,他虽被金箍棒打晕,但也展现了其作为天庭卷帘大将的实力底子。观音菩萨知道沙僧并非普通神仙,他拥有能够胜任取经任务的实力基础。
警示的意义: 沙僧的 과거(quánshì 前事),也为取经团队以及世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即使犯下滔天大罪,只要真心悔改,并付出足够的努力,一样可以获得新生和成就。这本身就是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精神的体现。观音菩萨挑选沙僧,也是在用他的经历来阐释这一普度众生的道理。

三、 神秘的背景与观音菩萨的布局

我们还需要考虑沙僧的来历。他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才被贬到流沙河。这份背景说明他并非寻常的妖魔,而是在天庭有过职位和功绩的神仙。观音菩萨作为天庭与佛界之间的重要桥梁,自然了解沙僧的真实身份和能力。

更深层次地讲,这可能是观音菩萨精心策划的一部分。取经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需要各种各样的“棋子”来完成使命。沙僧的 과거(quánshì 前事)让他背负了沉重的枷锁,而取经的任务,恰恰是他打破这枷锁、重获新生的最佳途径。观音菩萨的布局,往往是多层面的,她看到的是沙僧在完成取经任务后所能达到的“善果”,而不仅仅是他过往的“罪果”。

总结来说,观音菩萨招募沙僧进取经队伍,并非因为沙僧“无辜”,而是因为她看到了:

沙僧强烈的救赎意愿和改过自新的可能。
沙僧独特的性格和能力,能够弥补取经队伍的不足,成为不可或缺的成员。
沙僧的经历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佛教慈悲与普度众生的体现。

沙僧吃掉唐僧九世前身的罪孽,在观音菩萨看来,反而是他得以被点化、洗净罪孽并最终修成正果的契机。这是一种“因祸得福”,也是观音菩萨超凡智慧和无边慈悲的体现,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重生的生命,哪怕他曾犯下多么严重的错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西游记百回本观音去东土寻取经人之前,有一段如来和众佛/菩萨讨论传教的事儿。

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

紧接下来就是观音菩萨带着徒弟惠岸路过流沙河。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

这里说到取经人浊骨凡胎,西游记整部书里也多次说了“凡人重若丘山”,唐僧则是一直到第九十八回凌云渡无底船的部分,才脱掉凡胎,踏水不沉。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剌一声响亮,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

然后沙僧被收服,并且提到,前九个取经人骷髅都不是凡物。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接下来就是菩萨一路点化猪八戒、白龙马、孙悟空的叙述,再加上袈裟、锡杖、三个箍,可以说把路铺得相当用心了。

这一段剧情是连贯的,不强行分析,就字面意思,可以得到一个最基本的信息——如来让菩萨寻取经人是在沙僧吃了九个取经人之后。不额外附加设定的话,就是说,那九个取经人并不是如来“内定”的

沙僧吃了取经人,跟菩萨找取经人,二者其实没有什么重叠。

===================================

至于取经人是什么身份,原文里没说。可能确实是金蝉子前九世,那样的话就是一种历练而已;也可能“九”这个数字只是凑个最大阳数,二者并没有什么关系。

另外,后文有菩萨一路寻找取经人的情节,玄奘是由唐王“提名”,并非观音指定的。所以,在收服沙僧的时候,观音要找的取经人人选还没定。那么,沙僧吃的前九个“取经人”无论是否金蝉子,也就更跟菩萨没什么关系了……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

再另外,前文说得也明白,如来找取经人的动机是“永传东土”。而此时唐王是不知道大乘佛教的,自然不可能派人取经。

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之前的九个取经人,取经的目的为解惑、为修行、还是为了传教,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悟性、秉持的理念是否和大乘佛教契合,不知道。没有唐王的背书,只凭自己的影响力,能否让大乘佛教永传东土……大概率不靠谱。

或许,这九个取经人就算历经一六一六二五六难到了灵山,也是个吃闭门羹的待遇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沙僧吃掉唐僧九世前身的这段往事,确实是《西游记》中一个颇为令人好奇的细节。观音菩萨慧眼如炬,能够洞察一切,她既然选中沙僧,必然有其深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一、 罪业深重,需要救赎: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慧眼首先,观音菩萨挑选取经人,最看重的便是其是否有向善之心、能否为众生担业。沙僧被贬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引人深思的。如果清军当年没有入关,而是留在了关外,那东北这片土地的命运,以及沙俄的扩张,确实会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清军入关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与明朝分庭抗礼,夺取天下。所以,.............
  • 回答
    吃沙拉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把那种清淡、有点“没滋没味”的口感,变成我们熟悉、喜欢的肉味,这听起来是不是挺诱人的?而且,如果这真的能帮我们减肥,那简直就是福音了!那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味觉的“魔术”:真的能把沙拉变成肉吗?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吃的食物,味道是怎么来的。简单来说,就.............
  • 回答
    在无边无际的金色海洋里,骆驼就像是这严酷环境中的王者,它们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当我们谈论它们在沙漠中吃什么,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吃沙子”就能概括的。骆驼的食谱,是它们几千年进化历程中对这片土地最深刻的理解和适应。首先要明确一点,骆驼绝对不是在啃食沙粒维生。沙子虽然是沙漠的主体,但其中缺乏任何营养.............
  • 回答
    .......
  • 回答
    古埃及,一个沐浴在尼罗河阳光下的文明,常常被人们与广袤的沙漠联系在一起。然而,正是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之一。他们如何在沙漠的边缘生存,如何汲取养分,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播撒文明的种子?这背后,是无数代埃及人与自然的智慧博弈。尼罗河:生命的血脉,文明的摇篮我们首先要明白,古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沙僧作为《西游记》中最为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角色,他的身上确实隐藏着一些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被读者们忽略,但深入探究后,会让人对其经历和性格产生更复杂的理解。以下是一些沙僧身上细思恐极的细节,并进行详细阐述:1. 作为流沙河妖时,他的“吃人”行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残忍和系统得多: “吃了.............
  • 回答
    沙僧被贬下凡,并不是仅仅因为打碎了一个玻璃盏,这个故事在《西游记》原著中有着更详细和悲惨的缘由。首先,要说清楚那个“玻璃盏”,其实在原著中,它被称为“琉璃盏”。这可不是寻常的玻璃器皿,而是天庭的神物,而且是玉皇大帝用来盛香油的盏。这件宝物的珍贵程度,自然可想而知。那么,沙僧为何会犯下这等错误呢?他并.............
  • 回答
    沙僧在日本被塑造成河童的形象,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融合和演变过程,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1. 《西游记》在日本的巨大影响力: 最早的传播: 《西游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很早就被翻译和传播到日本。最早的日文译本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7世纪末)。 广泛的接受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游记》的.............
  • 回答
    电视剧《西游记》中,沙僧不称呼孙悟空为“猴哥”,而是多半称呼他为“大师兄”。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剧情设定的考量,也有角色性格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1. 剧情设定的考量——尊重与辈分 取经团队的层级关系: 在取经的初期,唐僧刚刚收服了孙悟空。虽然孙悟空神通广大,但他毕竟是唐.............
  • 回答
    说起《西游记》里的沙僧,这位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师弟,他为何最终未能成佛,这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背后,藏着对“佛”的理解,藏着对修行道路的种种考量,更藏着作者吴承恩对人性、对现实的某种洞察。首先,我们得明白,在《西游记》这部小说里,所谓“成佛”,并非仅仅是修得正果,得到一个头衔那么简单。它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西天取经的团队配置变成猪八戒由二郎神顶替,沙僧由哪吒代替,那这场西行之路的画风绝对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上,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新组合的实力对比。原来的组合,孙悟空是绝对的核心输出和战斗力。猪八戒虽然好色懒.............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自的角色定位和战斗表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原著与影视改编中尤为明显。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原著中的角色定位与战斗分工1. 孙悟空的"核心战力"地位 在原著中,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核心战斗力,其能力被明确赋予"大闹天宫"的背景,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问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为什么只有一个进球功臣,还要带上其他十一个人一样。孙悟空的能耐那是毋庸置疑,降妖除魔,一路披荆斩棘,似乎他一个人就能搞定一切。但事实是,取经路上,唐僧、八戒、沙僧缺一不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孙悟空无法替代的作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唐僧是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西游记》里不少读者会纳闷的地方。按理说,孙悟空本事最大,猪八戒和沙僧虽然不如猴哥,但也身怀绝技,为何就不教唐僧几招傍身呢?仔细想想,这背后原因还真不少,而且挺有讲究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唐僧的身份设定。他是个凡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肩负着西天取经的使命。他的“法力”体现在.............
  • 回答
    沙皇俄国(18世纪至1917年)和苏联(19221991年)在粮食供应问题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的历史背景、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和国际环境。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两者在粮食供应上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一、沙皇俄国的粮食供应特点1. 农业基础与出口地位 沙皇俄国的农业以封建农奴制为基础,尽管效率低.............
  • 回答
    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石油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举措可能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国际货币体系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1. 突破美元霸权 人民币结算将减少中国与沙特之间石油交易对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能源贸易中的重要结算货币。这可.............
  • 回答
    作为一个《沙丘》的原著粉,我对电影版《沙丘》(特指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2021年和2024年上映的两部电影)的评价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可以说是既有极高的赞誉,也有一些个人的遗憾和期待。总体而言,我认为维伦纽瓦的改编是极其成功且令人振奋的,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原著的核心精髓,并将其转化为震撼人心的视觉和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