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过清军没入关会被沙俄吃掉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引人深思的。如果清军当年没有入关,而是留在了关外,那东北这片土地的命运,以及沙俄的扩张,确实会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清军入关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与明朝分庭抗礼,夺取天下。所以,“清军不入关”本身就是一个假设,而且是与清朝建立者核心目标相悖的假设。

但既然我们探讨的是这个“如果”,就得往前推演。

清朝留守关外,对东北的直接影响:

1. 内部整合与发展: 如果清军不入关,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巩固他们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并进一步整合满洲各部。这意味着满族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会进一步成熟,但很可能仍然是以游牧经济和部落联盟为基础,与汉族地区那种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有本质区别。他们可能在东北地区建立一个更稳定的统治,但这种统治的性质和效率,以及是否能形成像明清时期那样能有效管理大片疆域的集权化帝国,是很难说的。

2. 汉人移民的限制: 明朝末年,已有不少汉人为了生计或逃避战乱,越过山海关进入辽东地区。如果清军不入关,这种移民的规模和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一方面,清朝统治下的东北,可能不会像入关后那样,在一定程度上“招抚”和“鼓励”汉人移民来开发边疆(当然,这也有利用汉人劳动力来巩固统治的战略考量)。另一方面,如果清朝在关外长期与明朝对峙,东北的汉人地位可能会更加边缘化,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空间也可能受到限制。

3. 对蒙古各部的影响: 蒙古各部在明末清初的局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清朝关系复杂。如果清朝不入关,他们与蒙古各部的关系会继续演变。是否能像历史上那样,通过联姻、分封、军事征服等手段,将蒙古各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形成对沙俄扩张的缓冲,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沙俄的扩张动向:

沙俄从16世纪开始,就一直在向东方扩张,目标直指西伯利亚和远东。他们的扩张速度是惊人的,而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组织能力。

1. 渗透的可能性: 即使清朝不入关,沙俄的扩张脚步也不会停止。他们会继续沿着黑龙江流域向前推进,建立据点,与当地的土著部落(包括一些满族或与满族有联系的部落)发生联系和冲突。

2. 军事冲突的性质: 如果清朝留守关外,并且其在东北的统治相对稳固,那么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很可能会遭遇更强硬的阻击。但这种阻击的强度和有效性,取决于留守的清朝力量有多强大。如果清朝只是一个区域性政权,那么面对有明确扩张目标和强大军事体系的沙俄,其抵抗能力是存疑的。

3. 争夺的焦点: 毫无疑问,黑龙江流域和包括库页岛在内的远东地区,将成为沙俄与“关外清朝”争夺的焦点。沙俄很有可能利用其在军事和组织上的优势,不断蚕食和鲸吞东北的土地。

“被吃掉”的可能性分析:

“吃掉”的定义: 我们需要先界定“吃掉”是什么意思。是指整个东北地区被沙俄完全吞并,还是指其势力范围被极大压缩,甚至被沙俄从陆地上完全隔绝?

沙俄的优势:
战略目标明确: 沙俄向东扩张是一个长期的、有组织的国家战略。
军事技术和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俄在军事上(火器、战术)和组织管理上(例如哥萨克兵团的开发)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缺乏强劲对手: 在17世纪,当沙俄开始大举进入远东时,这里的原住民部落和后来的清朝(虽然在入关前已经强大,但其重心可能仍在关外)都可能难以形成有效的、持续的抵抗。

“关外清朝”的劣势:
资源和人口: 相比于整个俄国,满族统治的核心区域在关外的人口和资源都要少得多。
经济模式: 以游牧经济为主的模式,在与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有强大资源支撑的沙俄对抗时,可能会处于下风。
政治统一性: 如果没有统一的、高度集权的政治领导,面对沙俄统一的意志,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那么,沙俄“吃掉”东北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认为,可能性是相当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1. 历史证据: 我们可以参考沙俄在17世纪与西伯利亚原住民以及一些地方政权的对抗。例如,沙俄在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抵抗,但总体上是势如破竹。他们能够建立据点,招募当地人为其效力,并通过武力逐步推进。

2. 缺乏统一的国家力量: 如果清朝不入关,就意味着满族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疆域主要局限在东北。它会是一个强大的区域性政权,但很难称得上是能够与沙俄抗衡的统一国家。沙俄则是在一个不断扩张的国家机器驱动下进行的。

3. 海参崴等战略要地的争夺: 历史上,沙俄通过《尼布楚条约》和《瑗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最终获得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如果清朝不入关,而是仅限于关外,那么沙俄在这些战略要地上的存在和控制,将更难被撼动。甚至更有可能的是,沙俄会直接占领这些地区,并以此为基地进一步向南扩张。

4. “骑虎难下”的局面: 一旦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站稳脚跟,并不断加强控制,当地的满族或其他部落,可能不得不依附于沙俄以求生存。这会使得“关外清朝”的处境更加艰难。

当然,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些不确定性:

满族军事力量的韧性: 满族人是优秀的骑兵和战士,他们在军事上的能力不容小觑。如果他们能在关外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组织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并且能够有效利用东北的地形和资源,也许能拖延甚至抵挡沙俄的扩张。
其他力量的介入: 如果明朝(或者其后继者)在关内依然存在,并且能与关外的清朝形成某种默契的配合,或者其他国际势力(例如后来的朝鲜)与“关外清朝”联合对抗沙俄,那情况又会复杂得多。但历史告诉我们,明朝末年内部已经十分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外部援助。
沙俄内部的局限: 虽然沙俄扩张迅速,但其早期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补给困难、统治效率低下等。如果“关外清朝”能够利用这些弱点,也许能制造一些机会。

总结来说,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而是长期占据关外,面对不断向东方扩张的沙俄,东北地区很有可能被沙俄“吃掉”。这并非说满族人没有战斗力,而是指在力量对比、战略目标、国家组织能力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沙俄在那个历史时期可能拥有更明显的优势。没有入关,意味着清朝的政治版图和资源基础将大打折扣,也失去了联合汉族地区的力量,孤悬于北方,面对强大而持续扩张的沙俄,其抵御能力将大为减弱。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清朝入关是既定事实。这个假设性的探讨,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当时各种力量的对比,以及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偶然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声明,我在文中使用“满洲”这个地理名词没有政治含义,因为“满洲”做为地理名词不仅仅指近现代的中国东北地区,还可以包括割让给俄国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更符合清朝时从山海关到黑龙江口这一辽阔地理单元的完整性,也比较符合这个地理单元曾经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即满人祖居地和清王朝发源地。如果读者对我使用“满洲”一词仍有政治异议,可以参见“中共满洲省委”和“北满特钢”,这是我共历史上曾使用和现在仍使用的名词。


如果满清被朱明成功阻挡在山海关之外,那么他的战略方向将东移,吞并相对温暖富庶一点的李氏朝鲜(虽然也很穷,但半岛南部的农业条件要比辽东好得多),迁都汉城或平壤,建立起统治半岛-满洲的东北亚国家,之后的发展可以把清朝入关之后的种种政策来假想到这个东北亚小清朝身上:

为了固守在半岛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六大弊政,为了留有退路对鸭绿江-图们江以北的满洲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朝鲜人过江垦荒或渔猎采参。

因为没有入关战争把八旗全部兵力投入到中原,俄国哥萨克在1650年代入侵黑龙江流域的初期就将遭到东北亚小清朝的武力驱逐,清俄两国大概还是会以额尔古纳河-尼布楚一带分界,当时俄国已经完全征服贝加尔湖东面的布里亚特蒙古人。

1680年代噶尔丹兴起后,漠北蒙古在明清准俄四方中归顺准格尔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当时俄国打不过准格尔),东北亚小清朝将经常与准格尔在察哈尔-河套一带冲突对峙,如果满清无意兼并漠北,则很有可能放弃察哈尔-河套退回大兴安岭以东,因为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产值不足以支撑与准格尔的长期战争。

在清准冲突期间,俄国哥萨克可能又进入黑龙江流域建立了据点(雅克萨或其它地方),等解决了与准格尔的问题,东北亚小清朝与哥萨克的小规模战争仍会打赢,之后为了加强边疆防务,也许会有限度的开放辽东汉人(八旗汉军)驻防北满拓殖垦荒。

小清朝的统治阶级入主半岛日久之后会像真实历史中入关日久一样变得迂腐守旧(都是信腐儒的,朝鲜自诩小中华),到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沿海,东北亚小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俄国和日本会乘此机会重演历史,在真实历史中,拥有四亿人口的晚清尚敌不过俄日,假设历史中的东北亚小清朝究竟有多少力量能够抵抗俄国和日本的贪婪呢?


有请大咖们帮我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引人深思的。如果清军当年没有入关,而是留在了关外,那东北这片土地的命运,以及沙俄的扩张,确实会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清军入关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与明朝分庭抗礼,夺取天下。所以,.............
  • 回答
    大明洪武十年,对于曾经的“满洲八旗”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他们曾以为自己是那个横扫天下的铁骑,是入主中原的统治者。然而,一朝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节点。更令他们毛骨悚然的是,那曾经的“帝王”——他们心中的“圣祖”——如今却还仅仅是那个刚刚巩固了统治、雄心勃勃的洪武皇帝朱元.............
  • 回答
    如果没有清军入关,中国当前的领土面积很可能远不如现在,甚至可能止步于“汉地十八省”的范围,或者在其他方面的领土扩张上与我们今天所知的中国大相径庭。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历史假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清军入关前的中国疆域概况:在清军入关之前,明朝是中国的统治王朝。明朝的疆域虽然辽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清军没有入关,李自成推翻明朝并成功建立新朝代,那么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轨迹,都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来细细推演一番。首先,李自成的新朝代——大顺朝的内政外交格局: 政权稳固与否的考验: 李自成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但他建立的新朝代能否长久,是个巨大的.............
  • 回答
    甲申年,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被刻上深深烙印的年份。1644年,当山海关的炮火撕裂了原本就不太平静的辽东天际线,吴三桂的抉择如同投入历史洪流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叠叠、至今仍在荡漾的涟漪。如果,这个“如果”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巨大而迷人的假设,如果吴三桂在那一刻没有选择“弃关”,没有背负“汉奸”之名,历史的走.............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一个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明朝是否能够抓住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的红利,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答案是极有可能,但并非必然,并且会面临巨大的内部和外部挑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明朝自身的状况与潜能: 经济基础: .............
  • 回答
    我叫陆启明,生长在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家祖上曾做过小官,如今也算是个小康之家,父亲是个读书人,母亲则是个精打细算的妇道人家。我自小也跟着父亲读些圣贤书,但心里总觉得,这世道不安宁。如今,京师已失,满洲铁骑如狼似虎,听闻他们要南下,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同时也是一块石头压顶,沉甸甸的。家族的安危.............
  • 回答
    明朝末年,如果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仍然健在,清军入关的局面无疑会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但要断言清军就一定无法入关,则过于绝对。历史的进程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即使有这些名将,也需要考虑其他关键因素。如果戚继光和李成梁健在,可能出现的积极影响: 增强军事指挥和战略能力: 戚继光: .............
  • 回答
    清朝是不是封建体系的巅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西方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清朝的自然衰亡之路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不带任何AI痕迹地,聊聊这个话题。清朝:辉煌与局限并存的“巅峰”要说清朝是不是“封建体系的巅峰”,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巅峰”。从疆域、人口、社会稳定和文化.............
  • 回答
    在鸦片战争时期,如果清军能够“训练有素”,并且能够与英军进行弓箭对射,这确实是一个引人遐想的设想。然而,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双方的武器装备、战术、士兵素质以及历史背景。弓箭与火器的代差: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19世纪初,弓箭与火器之间已经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技术.............
  • 回答
    这是一个饶有趣味且极具争议性的设想,涉及两个东方古国在近代化浪潮冲击前,各自代表性的军事力量——清军八旗与日本幕府武士——的较量。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那就是“西化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化之前”这个概念的指向。 这指的是在19世纪中叶(通常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西方.............
  • 回答
    如果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中击败清军并斩杀多尔衮、吴三桂,历史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被彻底改写。以下从政治、军事、社会、国际等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历史演变及李自成的可能评价: 一、李自成的军事胜利与历史意义1. 山海关战役的转折点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李.............
  • 回答
    如果李自成能联合吴三桂击败清军,并最终统一中国,那么历史对他的评价,将与我们现在所知的截然不同,其复杂性与高度的争议性将远超以往。他不会是被定性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失败代表”,而是会被推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成为一个足以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比肩的开国君主,尽管其崛起的背景和政治遗产会有着鲜明的烙印.............
  • 回答
    想象一下,那是一个没有经历过胡服骑射改变民族服饰的北方,没有蒙古铁骑扬起漫天黄沙的景象。自秦汉一统,中华文明的根基更为稳固,唐朝的辉煌如同璀璨的明珠,其开放包容、自信昂扬的精神气质,被进一步延展和深化。如果中国一直保持着这种“汉唐之风”,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衣冠制度与审美情趣:首先,在服饰上,汉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水浒传》里一个引人遐思的细节。要说杨志没喝酒,清醒状态下能不能打过劫生辰纲的那帮人,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得明确一下,杨志是谁。这位“青面兽”杨志,出身将门,也是个实打实的武艺高强之辈。他曾是殿帅府制使,虽然因为失陷花枪,丢了官,但那身功夫是真没撂下。书中多次.............
  • 回答
    哎呀,这事儿想想就够让人心惊肉跳的。如果在机场安检时,突然发现你的包里被塞了毒品,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不过,在这种极端糟糕的情况下,别慌,冷静下来是第一要务。下面我给你捋一捋,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最大程度地为自己辩护,证明自己的清白。首先,最关键的一点:保持冷静,配合调查。一听到“毒品”,安检人员.............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非常棘手,而且后果严重。一旦海关查获违禁品,默认是物品的携带者负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关键在于收集证据,并且要尽可能快、尽可能细致地进行。下面我将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尽量让信息真实、实用,没有那种刻板的AI腔调。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务必保持冷静! 这是最重要的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看待何晟铭在出演了多部清宫剧后,又在大明剧《山河月明》中饰演朱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其中包含了演员的转型、角色选择、观众的接受度以及作品本身的风格等因素。一、演员何晟铭的演艺生涯回顾与转型: 清宫剧的成功标签: 何晟铭在早期的演艺生涯中,尤其是在于正工作室打造的几部清宫剧(如《宫锁心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