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门乐理?太棒了!这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意思而且能让你在音乐世界里走得更远的事情。别担心一开始会有“高深莫测”的感觉,乐理其实就像是音乐的语言和规则,学会了它,你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创作音乐,就像读懂一本书,或者掌握一项技能一样。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怎么踏出乐理学习的第一步。
第一步:从“听”和“看”开始,建立基础的音乐直觉
在开始背诵那些“术语”之前,我们先从最直接的感受入手。
多听!但要带着思考去听。 之前你可能只是随便听歌,现在开始,试着去分辨一些简单的元素。
旋律线: 试着跟着歌曲哼唱一段主要的旋律。能感觉到旋律是在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吗?有没有突然跳跃很高或者很低的地方?
节奏感: 跟着音乐打拍子,试着分辨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有没有一些特别容易记住的节奏型?
乐器声: 歌曲里有哪些乐器?你能分辨出钢琴、吉他、鼓的声音吗?不同的乐器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看看乐谱(哪怕看不懂): 去网上找一些你喜欢的歌曲的简单乐谱,哪怕你现在完全看不懂那些符号,也把它当作一个音乐的“地图”。你可能会看到一些黑色的圆点,这就是音符,它们在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声音。它们的大小、形状可能也有区别,这之后我们再解释。
为什么这么做? 音乐是非常感性的艺术,而乐理就是给这种感性赋予逻辑和结构。在学习乐理规则之前,先建立起对音乐本身的感知和直觉,会让你后面的学习事半功倍,而且更有趣。你不会觉得乐理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是解释你耳朵听到声音的工具。
第二步: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音符与休止符
这是乐理的基石,就像汉字一样。
音符(Notes):
音的高低: 你会看到不同位置的圆点。在乐谱上,音符在五线谱上的高低位置代表了它的高低。越往上,音越高;越往下,音越低。
音的时值(长短): 音符的形状和后面有没有小尾巴或者横杠,决定了它唱多久。你会看到全音符(最长,像一个空心的椭圆)、二分音符(实心椭圆,比全音符短一半)、四分音符(实心椭圆加一根棍)、八分音符(实心椭圆加一根棍和一个尾巴),还有十六分音符等等。记住一个基本关系:后面一个音符的时值大约是前面一个音符的时值的一半(例如,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一半,四分音符是二分音符的一半)。
休止符(Rests): 顾名思义,休止符代表了音乐的“停顿”,也就是静止的时间。和音符一样,休止符也有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停顿长短。学了音符时值,休止符的时值就很容易理解了。
怎么练习?
找一些简单的儿歌或民谣的乐谱,试着对照乐谱上的音符,在乐器(比如钢琴、吉他,甚至用嘴巴哼唱)上找到对应的音,并尝试按照音符的时值去演奏或哼唱。
可以下载一些节奏训练的App,它们会让你跟着节拍器打节奏,区分不同时值的音符。
第三步:组织声音的秩序——音阶与调式
声音不是随便乱响的,它们是有关系的,而这种关系就体现在音阶里。
音阶(Scale): 最基础的音阶是“自然大调音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串有规律的“音符阶梯”,从最低的音开始,一级一级往上唱。最熟悉的例子就是“Do、Re、Mi、Fa、Sol、La、Si、Do”这七个音。
全音(Whole Step)和半音(Half Step): 在这七个音之间,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不是一样的。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不一定是白键和黑键,有时两个白键之间是半音,比如E和F,B和C)的距离叫做“半音”。两个半音加起来的距离叫做“全音”。
大调音阶的构成: 大调音阶的音与音之间的全半音关系是固定的:全全半全全全半。理解这个关系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大调听起来那种明亮、开朗的感觉。
调(Key): 当我们以某一个音为基础,按照大调音阶的规则排列出其他音时,我们就确定了一个“调”。比如以“C”音为基础弹奏出C大调音阶,那么这个曲子就可能是在C大调里。不同的调听起来感觉会有些许不同,但内在的音程关系是相同的。
小调音阶(Minor Scale): 除了大调,还有小调。小调音阶听起来通常比较忧伤、内敛。最常见的是“自然小调”,它的全半音关系是:全半全全半全全。你也可以试着找出C小调的音阶。
怎么练习?
找一个有琴键的乐器(钢琴、电子琴、吉他都可以),找到C大调的七个白键音(C、D、E、F、G、A、B)。试着弹奏它们,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全音和半音关系。
用钢琴弹奏“Do、Re、Mi、Fa、Sol、La、Si、Do”,注意感受音高变化。然后尝试用手机上的调音器App,看是否能准确弹出这些音。
听一些你喜欢的歌曲,试着分辨一下它们是偏向明亮(大调)还是偏向忧伤(小调)。
第四步:声音的组合——和弦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响起,我们就得到了“和弦”。这是让音乐变得丰富多彩的关键。
三和弦(Triads): 最基础的和弦是三和弦,由三个音组成。最常见的是“根音”(音阶的第一个音)、“三音”(音阶的第三个音)和“五音”(音阶的第五个音)组成。
大三和弦(Major Triad): 由根音加上一个大三度音程(全全半)和一个小三度音程(全全)组成。听起来明亮、稳定。比如C大三和弦就是 CEG。
小三和弦(Minor Triad): 由根音加上一个小的三度音程(全全)和一个大的三度音程(全全半)组成。听起来忧伤、内敛。比如C小三和弦就是 CEbG(Eb是C往上数一个半音,再加一个全音的那个黑键)。
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 和弦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和弦进行,这是歌曲的“骨架”。常见的和弦进行会带来一种“解决”或“预示”的感觉,让音乐更有流动性。
怎么练习?
在乐器上找出C、G、Am(A小调的ACE)、F这几个最基本的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尝试弹奏它们,感受它们不同的音响效果。
找一些简单的流行歌曲的吉他谱或钢琴谱,看看它们用了哪些和弦,试着跟着弹奏。你会发现很多歌曲的和弦进行是很有规律的。
第五步:音乐的“语法”——节奏与拍号
我们前面提到了音符的长短,现在我们把这些组合起来,形成有规律的“节拍”。
拍子(Beat): 音乐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每一拍就是一个“拍子”。我们通常会听到“一、二、三、四”这样的数拍子。
节拍(Meter): 拍子是单个的,而节拍是将拍子组织成有规律的“小节”。节拍决定了音乐的律动感,比如四四拍(每小节有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三四拍(每小节有三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拍号(Time Signature): 乐谱开头会有两个数字叠在一起,这就是拍号。上面的数字告诉你每小节有多少拍,下面的数字告诉你以什么音符为一拍(比如4代表四分音符,2代表二分音符)。
重音(Accent): 在节拍中,并不是每一拍都一样重要。通常第一拍会比较重,这样能形成清晰的律动。比如在四四拍里,我们会感觉“一,二,三,四”,或者“一,二,三,四”这样的重音模式。
怎么练习?
找一个节拍器App,设置不同的拍号(比如4/4, 3/4, 6/8),跟着节拍器打拍子。
试着把学过的不同时值的音符,按照节拍器打出的节拍去演奏或敲击。比如在4/4拍里,一个四分音符占一拍,两个八分音符连在一起占一拍。
听音乐时,试着去数拍子,分辨是几四拍还是几八拍。
一些建议,让你的乐理学习更顺畅:
找到一个“老师”或“伙伴”: 无论是实体老师,还是乐理学习App、网站上的课程,甚至是一位懂乐理的朋友,有人指导和交流能让你少走弯路,及时解决问题。
坚持,但不要贪多: 一开始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每天花一点点时间(比如1530分钟)学习和练习,日积月累,效果会很明显。
结合乐器练习: 如果你有乐器,一定要结合起来练习。乐理不是纯理论,它是音乐实践的指导。在乐器上弹奏、演唱,你会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则。即使没有乐器,用嘴巴哼唱、用手敲击,也是很好的练习方式。
多听不同风格的音乐: 乐理是通用的,但不同的音乐风格在乐理的应用上会有细微的差别。多听,你会逐渐体会到乐理在不同音乐中是如何被“玩转”的。
不要害怕犯错: 学习新东西,犯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然后继续前进。
找一些你喜欢的歌曲作为“教材”: 尝试去扒谱(虽然一开始可能很难,但可以找一些简单的简谱或带有基本和弦的谱子),或者去了解你喜欢的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使用的乐理知识。这样学习会更有动力。
使用资源:
乐理书籍: 有很多经典的乐理入门书籍,比如《乐理基础教程》、《简明乐理》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在线课程和视频: YouTube、网易公开课等平台有很多免费或付费的乐理课程,搜索“乐理入门”、“音乐基础”等关键词。
乐理App: 很多App提供音程、和弦、节奏等练习功能。
乐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抽象,但随着你对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它就像一把解锁音乐奥秘的钥匙,越来越有意思。享受这个过程吧!祝你乐理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