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印度新德里周边爆发大规模抗议?

回答
新德里周边最近爆发的这场大规模抗议,绝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场抗议,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脉络。

事件的导火索——农业法案的争议

这场抗议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印度政府在2020年通过的三项新的农业法案。简单来说,这三项法案旨在:

1. 《2020年农民(赋权与保护)价格保证和农业服务协议法》: 允许农民与企业签订合同,规定农产品价格和销售条款。
2. 《2020年农民(赋权与保护)同意法》: 允许农民与公司进行合同农业,同时确保农民不会被公司剥削。
3. 《2020年必要商品( संशोधन)法案》: 取消了一些农产品(如谷物、豆类、油籽、洋葱和土豆)的储备限制,使得私营企业可以自由储存和交易。

政府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打破政府主导的农业市场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提高农民收入,吸引私营投资,从而现代化印度的农业部门。政府官员们常常强调,这能给农民带来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能够直接与买家(包括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零售商)谈判,从而获得更好的价格。

农民的忧虑——“恐惧比希望更大”

然而,农民们,尤其是来自印度北方邦(Punjab)和哈里亚纳邦(Haryana)等农业发达地区的农民,对这些法案表达了强烈的担忧,认为这些法案弊大于利。他们的主要顾虑包括:

冲击最低支持价格(MSP)制度: 印度的MSP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安全网,政府会以一个预定的最低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农民们担心,一旦私营企业成为主要的买家,他们可能会放弃MSP制度,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收入不稳定。他们尤其害怕,在没有MSP兜底的情况下,大型企业可能会利用其市场影响力,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
失去议价能力: 农民们认为,与拥有雄厚资本和专业法律团队的大型企业相比,个体农民的议价能力非常弱。合同农业虽然听起来能让农民自己选择,但实际上,在信息不对称和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农民很可能被不公平的合同束缚,最终成为大型企业的“佃农”。
MSP和政府采购的瓦解: 农民们依赖政府通过“公营配给制度”(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以MSP价格收购粮食,然后以低廉价格卖给全国人民。他们担心,如果私营企业掌握了粮食销售的主导权,政府将不再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来维持MSP收购,这将严重影响数亿依赖此制度的农民和消费者。
无足够的保障措施: 农民们认为,新法案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存在明显漏洞,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不够,也没有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一旦出现纠纷,农民将很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对“大企业”的不信任: 长期以来,印度农民对大型企业在农业领域的介入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这些法案将使得土地和资源进一步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加剧贫富分化,并可能导致小农户破产。

抗议的升级与新德里周边

带着这些深切的忧虑,印度各地农民开始组织起来,最初是以和平示威为主。然而,当他们试图向首都新德里进发,希望直接向政府表达诉求时,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封锁与对峙: 农民们试图突破政府设置的障碍,包括封锁道路、派出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边境地区,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对峙,警方使用了催泪瓦斯、高压水枪和橡胶子弹,而农民们则试图强行通过。
“德里围城”: 随着抗议规模的扩大,成千上万的农民从全国各地涌来,占领了新德里通往各地的主要公路,形成了事实上的“围城”状态。最先被占领并成为主要抗议营地的地点,通常是在德里西部和北部的一些主要高速公路入口处,例如锡格(Singhu)和蒂克里(Tikri)边境。
艰苦的营地生活: 在这些边境营地里,农民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们自带帐篷、食物、饮用水,有些人还搭建了临时的医疗站和社区厨房。在漫长的抗议过程中,他们克服了严寒、酷暑和疫情的挑战,展现了极强的韧性。
暴力事件的发生: 尽管绝大多数抗议是和平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暴力事件。例如,在2021年的印度共和国日(1月26日),部分农民在游行队伍中脱离既定路线,闯入德里市区,与警方发生冲突,一些抗议者还冲进了历史悠久的红堡,悬挂了自己的旗帜。这类事件被一些人用来攻击整个抗议运动的合法性。

社会各界的反应

这场抗议不仅仅是农民的运动,也引起了印度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不同程度的参与。

支持者: 许多人道主义组织、学生团体、工会和一些政党公开支持农民的诉求。他们认为政府的法案确实存在问题,呼吁政府与农民进行真诚对话,并撤销法案。
批评者: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和政治评论员,支持政府的改革,认为农民的担忧是过度的,或者被政治势力煽动。他们强调改革对印度经济的长期好处。
媒体的角色: 印度媒体在报道这场抗议时,立场差异很大。一些媒体成为抗议者的代言人,详细报道他们的困境和诉求;而另一些媒体则倾向于政府的立场,强调混乱和暴力。

抗议的演变与最终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抗争,农民们在2021年底成功地争取到了政府的让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政府将撤销这三项农业法案。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农民们的胜利,也是印度民主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抗议的意义

这次新德里周边的大规模抗议,其意义远不止于三项农业法案的撤销:

农民的力量展示: 它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印度农民作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能够动员起来,并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民主参与的实践: 尽管过程中伴随着冲突,但这场抗议也体现了印度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以及通过和平(虽然也有暴力)方式表达诉求的权利。
对印度民主制度的考验: 在抗议过程中,政府如何回应,媒体如何报道,法律如何被运用,都成为了对印度民主制度韧性和公平性的严峻考验。
提醒政府关注社会底层: 这次抗议也迫使政府更加重视农业政策对占印度人口很大一部分的农民群体的影响,并提醒政府在推行改革时,需要更充分地听取和回应基层民众的关切。

总而言之,新德里周边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是印度农民对一项可能威胁其生计的重大改革的集体回应。它不仅涉及农业政策的细节,更触及了印度社会经济结构、权力分配以及农民与政府之间信任的问题。这场抗议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结果,都为理解当代印度社会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在公号写了一篇文章,正好是这个主题。贴过来大家看看:《两亿人罢工,几十万人围首都,印度这段时间在闹腾啥》。

本来是不想讲这个话题的,因为其他博主已经讲了,不过印度这事闹得有点太大了,现在后台每天上千条消息催更印度,说再不更新他们就报警了,那我也写一个吧。

印度其实这段时间比较难。

事实上印度啥时候都比较难,好在印度人能看得开。有点像我国上世纪90年代,大家还记得我那篇文章吧,《不知道90年代治安有多差,就不知道现在有多幸福》,印度正处于我国90年代的那个状态,国家处于一个尴尬的时期。

因为要现代化嘛,原有的低段位稳定状态被打破了,欧美那种高段位稳定又还没形成。就跟攀岩似的,爬了一半,向上爬腿有点抖;回去吧,更虚,未来在哪谁都不知道。现在印度准备咬着牙往上爬,但农民们怒了。

所以网上有句话,说印度只有一亿人,剩下的是牲口。按照上文“现代化过程”的逻辑,其实这么说也没问题,有几千万印度人人通过服务业、软件什么的进入了现代社会,过上了现代化生活,家里有马桶、有手机,妇女不会随时被强奸(印度作为强奸大国,其实强奸主要发生在贫困地区,富裕地区少很多),更不会烧寡妇。

“烧寡妇”这个事听起来跟天方夜谭似的,其实不是。这是印度的古老传统,写在婆罗门教法里的,从古代一直烧到现在,是的,现在还在烧。印度教教义里的大神湿婆他老婆就是自焚的,自焚后重新转世,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上行下效,这种自焚的寡妇还有一个名,叫萨蒂,萨蒂就是湿婆他老婆名字。

说到这里又得补充一句,“湿婆”不是女的吗?不是,他是男的,额头上跟二郎神似的还有一只眼;不仅是男的,而且是个猛男。按照印度教理论,这个猛男一次交配要一百年,新都库什山脉就是他那啥的时候射出来的。而且印度教有明显的生殖器崇拜,尤其是男性生殖器,女人没这玩意,所以从教义层面就往死里歧视。(此处内容比较少儿不宜,请青少年在父母陪同下观看本文。)

而且湿婆一家子就住在喜马拉雅,冈仁波齐大家知道吧,就是那个大雪山,还有个文艺电影。这地方现在在中国,婆罗门的教义里,湿婆全家老小就住在冈仁波齐山顶上。藏传佛教里这个山也是神山,现在不让爬。放张图,不得不说,这大金顶确实很有冲击力。

印度现在很多农村还古风犹存,继续烧寡妇,但政府已经通过了法律,就叫《萨蒂法》,严禁烧。不过印度跟我国民国一样,法律不下县,基层还是长老在主持,所以并没有落到实处,有些基层继续烧。

直到现在,寡妇在印度的地位还非常非常低。前段时间印度有个女人被强奸五次,去报警,再次遭到强奸,她就是寡妇。这个咱们中国人理解不了,在印度,谁如果被强奸了,最重要的事应该是不让人知道;一旦让人知道,就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谁都要搞一下。这也是为啥以前印度女人死了男人,就有可能被烧掉,不然会给家族蒙羞,因为女性的地位已经够低了,寡妇的地位会进一步暴跌。

说了这么多寡妇,其实还是想跟大家描述下印度基层的这种“前现代性”,不大能用咱们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印度有个学者说,印度像个火车,头部已经驶进了现代化国家,中间和尾部车厢还在殖民时期。

所以大家看印度,会出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硅谷高管、挂火车、没有红绿灯、极右翼纳粹组织、满大街猴子等等,非常迷幻,试图总结一下,却找不到关键点,这都很正常。印度这个国家就跟布达拉宫似的,几百年的垃圾没丢出去,全部放在宫殿里了,深不可测。

懂了这些,再看印度这段时间闹腾的那些事,就非常明晰了。

1、印度这两天在闹啥

印度这段时间几十万农民前往新德里闹事。一开始封锁交通要道,后来不断加码,到了昨天,竟然开着拖拉机冲击阅兵,要不是坦克拦着,说不定印度农民能搞出个更大的新闻。

那问题来了,农民们为啥突然发飙呢?

道理也不复杂,反正一说都是印度国情在,谁也没办法。

这事是这样的。印度农业我说了好几次了,尽管印度那地方非常适合种地,可用印度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但是印度的人口实在太多了,人均粮食一直不太高,平均水平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问题是粮食不是均匀分布的,既然平均水平不高,有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那自然有人在温饱线以下。

而且印度政府又太需要卖粮食了,因为国际上需要印度的东西不多,粮食就是其中一项,印度需要卖了粮食买种子、技术、机械或者棕榈油。

但是卖粮食这事也是个技术活,得先把粮食从农民手里收上来,存到仓库,运到港口,卖到海外。

印度以前采取的措施延续几十年了,国家去海外采购农业设施、化肥、种子,低价卖给农民,然后再以成本价的三倍回收。这样农民有保障,政府也能收到粮食,其乐融融。

但是印度的粮食在海外卖不上价,毕竟印度的种粮水平还停留农业社会劳动密集水平,正好这篇文章《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里讲了,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已经到了那种一个人可以种几百亩的水平,印度产出来的粮食根本没有竞争力,价格也卖不上去。

这样印度政府相当于高价收粮,低价去海外卖,用财政补贴农业。

补贴农业倒是也正常,刚才那篇文章里说了,世界上补贴农业最猛的是美国,事实上很少有国家不补贴农业的,我国也在补。比如国家在我们老家那里小麦收购价是1.3元,而国际上是1.01元,别看这几毛钱差距,粮食属于大宗贸易,差几毛钱国家就得多支付几百亿,相当于国家赔本收购。

印度也是采取补贴措施,但是这些年激进的现代化操作花了大量的钱,买设备、搞基建、买军火,花钱如流水,政府财政处于破产边缘。现在印度欠的外债太多,每年接近1/3的财政收入需要拿去还利息。

2020年更是雪上加霜,疫情来了之后,又是封城,又是在边境上和中国对峙。不过比这个更惨的是大停工,整个社会乱做一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印度2020年经济要下滑10%,彻底没钱了,只好是能省就省。

莫迪政府转了一圈,于是决定从农业下手。

具体策略是国家不再兜底,按照市场定价来。这里就有个问题,市场价一定会比国家定价低吗?农民就一定受害吗?

这倒不一定,因为国际上粮价是波动的,不过印度农民大概率赚不到钱。很简单嘛,其他国家都在补贴,而且大国都在补,不仅补,还使用高科技种地,印度那种靠神牛种地的水平自然是成本高卖不上价。

所以说这事最大的问题是印度农民失去了兜底。就好像以前在国企上班,尽管工资不高,但是充满了安全感;现在市场化了,工资可能会高一些,但是安全感没了,心态也崩了。

农民们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不过一般来讲,农民们不爽就不爽了,但是这次印度政府把真正的地头蛇给惹了,也就是地主们。因为印度的国情是很多土地是控制在大地主手里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了,印度的地主和美国的农场主到底有啥区别?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就好理解了。

农场其实是个企业,农场主是厂长,他承担主要风险;农场里的干活的都是工人,干一天收一天工资,哪天农场倒闭了,工人们卷铺盖走人,去下一个厂子里混,就跟打工人一样,上班摸鱼,反正公司黄了自己拍屁股走人。

地主和佃户的关系不是这样,地主把土地分成一块一块,地主每年收佃户的一部分收成,管你年景咋样,地主都要收。也就是说,地主的风险是由佃户承担的。

这也是为啥说地主制是一种特别落后的机制,风险和收益相剥离;收益地主拿,风险佃户承担,典型的封建余孽。

不仅如此,印度普通农民手里粮食其实不是太多,毕竟他们要先给地主交,留下自己吃的,剩下的才会去卖。地主就不一样了,他们手里有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他们自己连个零头都吃不了,基本都卖掉换钱了,所以如果出了问题,他们的风险最大。

所以说莫迪这个操作,对农民伤害很大,对地主伤害更大,对大地主伤害尤其大。

如果单纯惹了农民,他们是搞不出来多大的事的,毕竟从村里去京城,需要放下家里的活,路上吃喝拉撒都得花钱;等进了城,可能一看城里花花绿绿,说不定气势上就弱了半截,不好意思闹了。

比如川总的粉丝就是这样,第一次进城很自卑很腼腆,气势没发挥出来,喊了几句口号就回村了。第二次进京感觉才上来,超常发挥,一举端掉了国会大厦。

回到印度的话题,如果让农民们独自承担进京闹事的成本,他们也承受不了,不过既然地主们生活也被这个破法案给影响了。这事性质就变了,地主们对这事的积极性比农民还要高,他们肯出钱出力。

于是在北方的几个大型组织的支持和组织下,农民们浩浩荡荡向首都集中。农民们相当于带薪闹事,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几十万人包围新德里两个多月,还有农民源源不断赶往首都。

而且这次跟以前不一样,之前看印度示威游行,基本都是警察拿着棍子到处追着人群赶,这次进城的是北方的锡克人。锡克人是印度的战斗民族,这些人武德充沛,一直都是印度国防军的骨干。

平时很嚣张的警察占不到便宜,在不少地方农民竟然追着警察打,比如昨天在红堡,印度农民们追着警察打,警察们落荒而逃,红堡也被农民们拿下了。下图的包头和弯刀是他们的标志。


多说一句,锡克教的人很多都叫“辛格”,锡克人参军积极性又非常高,以至于印度军中有大量的“辛格”,国际上经常用“辛格”来替代印度军队。

2、接下来往哪走?

莫迪其实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类似我们的邓公。莫迪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

但是问题是印度的独立不是打下来的,是人家施舍的,所以缺乏战争权威。大家可能觉得这玩意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了,大家可以注意下,历史上推动伟大改革的,大部分是战争权威,俾斯麦、克伦威尔、华盛顿,还有我们这边的毛主席。

这些人有个好处,他们能把各种利益集团的人叫到一起来,共同商量什么样的政策对集体是有利的。他们也不怕得罪人,别人也不敢轻易站出来挑战,一些复杂操作也就落实下去了。

最明显的,就是那个国内各邦之间的税,我国民国时期也存在,那玩意就是各方都受益,唯独整体不受益。这就需要强人来把这事解决了,可惜印度到现在也没这么个人。

至于甘地,没大家想得那么有权威。他不是被印度民族主义者给刺杀了嘛,刺杀他那小子现在也是英雄,被很多人膜拜。甘地除了把印度分成了两半,也没干啥正经事。

现在留给了莫迪一个烂摊子,不管干啥事,反对派都一大坨,各种闹,就没意见统一的时候。工业化进程基本也被中国给堵了,很简单嘛,世界上已经有这么大一个了,为啥还需要再来一个?印度现在国内市场都被中国工业品侵蚀,更别说去海外开拓市场了。我们前文说过这事,印度禁了一部分中国工业品,然后这些产品绕道别的东南亚国家,换了个牌,加价后重新卖入了印度。

所以现在整体非常尴尬,缺钱却缺工业,想弄点钱却搞出来这么大的事。

截止我发文,印度政府和农民代表已经谈判了11次,啥也没谈成。莫迪他们一伙想暂缓一年半执行,农民们说你们做梦去吧。农民的要求是不仅要废掉这个法律,还要把最低保障价格写入法律,最好把“不准废除最低保障价格”也写入法律。

莫迪以前一直在煽动印度人和穆斯林之间的对抗,这次一度想故技重施,毕竟锡克人尽管不是穆斯林,但跟穆斯林走得非常近。煽动了一段时间发现老百姓不买账,不但不买账,还有很多人加入了示威农民,因为锡克人尽管人少(不到人口2%),但是平时做事很讲究,老百姓并不仇恨锡克人。

再加上前期印度不是搞了个国家工程嘛,全国修厕所。这次闹事农民们所在的旁遮普邦搞得有声有色,上了国家头条,印度官方使劲表扬了锡克人,现在想说锡克人不文明又不好打自己的脸。

准备武力弹压,可是我们上文说了,“辛格们”构成了印度国防军的核心,他们本来就是少数民族,让来自少数民族的军人们去对付自己乡亲,容易酿成大祸,所以政府也一筹莫展。

最后会咋样,我也不知道,反正莫迪和锡克人都是犟脾气,就看农民们能不能撑得住了。如果能抗议到明年这个时候,还是很有希望让莫迪屈服的。

3、尾声

倒也不用替印度担心,我一直在说这事,印度的麻烦放在随便一个国家都能崩溃,唯独印度,你以为它掉坑里了,其实他在坑里躺很久了;你以为这次它要死了,人家换了个坑继续躺着,从容而淡定。

全文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九边。

user avatar

国内吃瓜群众不要又拿自己的剧本去套印度的情况

大体过程是这样的:

以前,印度对23种作物,包括主粮和一些经济作物,进行最低价格保护,由国家收购。

今年,新通过了三个法案,允许私企大规模和农民直接交易。

小农在面对大企业,议价能力很弱,一旦私企大规模进行收购,那必然结果就是农民吃亏。

所以法案通过后,农业部长当即辞职,西北部以锡克教为主的几个邦,大规模抗议此起彼伏。

说到现在,大体上还在中国人的理解范围之内。

但是实际上,情况复杂的多。

首先,因为国家统购的作物里面有大量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经不起放的。而收购、运输、入库则需要时间。印度ZF的效率嘛,想来大家都懂。中国的粮食保底收购,只有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四种,而且晒一晒就坏不了,而印度收购二十多种,贪大求全,必然严重影响收购量。

ZF收购的有限,那谁的作物,能够高价卖给ZF?那自然是有门路的大地主,和富农。而贫农并享受不到这点好处,本来就被迫以较低的市场价出售了。

所以,受新法案影响最大的是地主。印度西北部的那几个邦,其实相对富裕,真正穷的是东南方向上的邦,也正是这些穷邦,活跃着被很多中国人给予厚望的印共毛。

这事和印共毛木有啥关系,印共毛活跃区并木有参加这次进京抗议

为什么会这样?

农民愤怒那确实都有,但是去首都闹事,特别是几十万人离开家乡去首都闹事,绝不是农民能玩转的。农民群体地域性强,哪怕在家乡扯旗造反,也不会跑去人生地不熟的首都抗议。

这事,是长期支持国大党的西北诸邦,上层授意鼓动,要给印人党的莫迪难堪,捞取政治收益。然后中层地主组织,最后才是下层农民进首都。30万游行队伍身后,还有规模不小的补给车队,给农民们做饭。而组织者,正是受新法案影响最大的地主们。而真正下层农民,除了确实表达一下愤怒外,更实际的是,混三顿地主的咖喱。

其实除去欧美中国等少数地方,这世界上有约50亿人还处在中国古代那种乡绅门阀管理基层的状态。这种毒瘤治理模式,近现代与西式民主结合后,在大部分国家都变得更加难以解决,简直深入骨髓。这些望族手握本地票仓,穷人根本没得选,选本地的混蛋上台总比选外地的混蛋强。像安倍家族及其姻亲,在山口县连赢了一百多年。当然日本的门阀算是很收敛的了,而在广大穷国,富绅经常即是地方主官,又是该地最大富商,而且可以把持地方议会和上面讨价还价。加上很多国家缺少警、税直属衙门限制地方权力(中国古代乡绅胥吏管基层的做法,在现代饱为诟病,除了前面说的大多数国家都有类似乡绅的情况,其实类似古代胥吏的状况在今天比乡绅还普遍,绝大多数国家的各级政府分别独立,所以基层公务员们没有晋升通道,就是选举上位者的走狗,甚至走狗都不算),这些人经常在地方一手遮天。碰到需要和上面讨价还价时,乡绅门阀们雇群演壮声势其实非常常见,抗议也不能说是假的,这种事多少关系到地方利益,但是盒饭也万万不能少。

虽然抗议15天不退,但是对于2500万人口的新德里来说,这点人,虽然不算少,但是也没多哪去。而且仅仅是不退而已,也没见其它更穷的邦出来响应。

不要对这件事抱有太多的阶级斗争期望,旁遮普邦的地主们觉得效果到位的时候,分分钟就退了。不要拿我们的常识去套外国,这破球上75亿人,我们这14亿人才是奇葩和例外。

毛当年的秋收起义队伍上山三个月,就先后占领了宁冈、万安、遂川等县城,就这红一师还人心惶惶,出过整团哗变。像林彪就当过逃兵,后来还发文质疑《红旗能打多久》。而印共毛造反五十年,手里一个县城没有,全国代表大会还要秘密召开。印共要有林彪,早就不知道溜了多少次了。印共毛在我看来,多少有点理想化和教条,不要对他们报多大希望。什么“中国为了自己利益,绝不能让印共毛上台”这种话,太科幻了,没讨论的必要。

user avatar

有人雇佣的群演。

user avatar

巴基斯坦要当心

其次是我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德里周边最近爆发的这场大规模抗议,绝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场抗议,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脉络。事件的导火索——农业法案的争议这场抗议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印度政府在2020年通过的三项新的农业法案。简单来说,这三项法案旨在:1. 《2020年农民(赋权与.............
  • 回答
    印度航空突然宣布即日起暂停销售新德里往返莫斯科的航班,这一举措无疑在航空业和关注印俄关系的人们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经济和运营的角度来看,航空公司在决定是否开通或暂停一条航线时,都会仔细权衡成本与收益。在中俄关系因地缘政治因素变得更加复杂敏感的当下,这.............
  • 回答
    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二,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背后反映了疫情在印度蔓延的严峻性以及印度社会和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疫情蔓延的规模和速度: 绝对数字的触目惊心: 420 万例的确诊病例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意味着近 14 .............
  • 回答
    印度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与坚持解封的决策,无疑是近期全球卫生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超过573万的确诊病例(请注意,这个数字是基于您提供的信息,实际数字可能随时变动),如此大规模的感染数据,印度政府却选择继续推进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解封”,这背后无疑是复杂的考量,其后续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为什么会.............
  • 回答
    印度新冠确诊病例突破一千万,本已是严峻的考验,更让人忧心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一种名为“黑真菌病”(Mucormycosis)的致命真菌感染正在印度多地蔓延,且感染者多为新冠肺炎康复者。这无疑给印度本已脆弱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打击,也让全球对疫情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要理解.............
  • 回答
    最近印度新冠疫情的报道,特别是日增17万例的数字,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更令人担忧的是,与此同时,竟然有超过200万人在恒河边聚集沐浴,而且当地警方还表示“根本管不住”。这简直是将疫情推向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境地。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1. 宗教信仰与疫情的冲突:印度是一个拥有深厚宗教传统的.............
  • 回答
    印度新冠确诊人数突破千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议题,绝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规模庞大,但背后数据可能更为复杂。千万的确诊数字,意味着在印度这样一个人口超过14亿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但需.............
  • 回答
    印度新冠确诊人数突破800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数字,也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疫情的规模来看,800万的确诊人数意味着病毒在印度已经广泛传播。 这不仅仅是几个聚集性爆发,而是说明在全国范围内,有大量人口可能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考虑到印度庞.............
  • 回答
    看到印度新冠疫情,确实会让人感到揪心。印度在2021年经历的那场大爆发,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全球的疫情走向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关于印度新冠疫情的几个关键点:1. 2021年的那场“海啸”: 2021年初,印度疫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随后出现的Delta变种病毒,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迅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莫迪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关于印度新冠疫苗的这番表态。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视角,既能看到印度作为一个崛起大国的抱负,也能让我们思考全球疫苗分配的复杂性。首先,莫迪总理在联合国舞台上做出这样的承诺,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考量点: 提升印度国际地位的战略选择: 印度一直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
  • 回答
    印度火葬场拿新冠死者骨灰建公园,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感到复杂和难以理解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也尽量不带那种“机器味儿”。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印度,火葬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丧葬习俗,尤其是在很多印度教信仰的地区。火葬本身是被视为一种净化和解脱的方式,是将肉体回归自然,灵魂得以升华.............
  • 回答
    针对印度首款国产新冠疫苗 Covaxin 在其有效性数据尚未完全公布的情况下就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AU),以及印度卫生部联合秘书阿努拉格·施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公开表示其“110%安全”的说法,公众和科学界普遍存在着高度的关注和质疑。审批过程的疑虑:透明度与科学严谨性的缺.............
  • 回答
    印度恒河漂浮大量新冠患者遗体,这幅令人心碎的景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印度在疫情失控下数个层面的缩影,揭示了其医疗系统濒临崩溃的严峻现实,以及社会结构性问题在危机中的放大效应。恒河上的“浮尸潮”:一个触目惊心的标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恒河会成为疫情失控的“晴雨表”。在印度文化中,恒河被视为圣河,具有.............
  • 回答
    印度官员首次证实有新冠死者遗体被抛入恒河,这无疑是对公众健康和心理的又一次重击,也为本已严峻的疫情蒙上了一层更为阴影的色彩。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印度社会在疫情压力下,一些传统习俗、经济困境以及管理失控交织作用下的不幸缩影。事件的发生与背后的原因:首先,官方首次确认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意味着之前流传的.............
  • 回答
    印度疫情下的黑市乱象:一瓶氧气 600 美元,为何如此高价?对中国有何影响?印度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不仅是生命健康的危机,也催生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社会乱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氧气黑市的猖獗。一瓶氧气高达 600 美元的天价,相当于当地人半年甚至更久的工资,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供需失衡的残酷现实,更.............
  • 回答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关于“若没有新冠疫情,印度7、8年内就可以成为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的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更涉及到对印度经济潜力的评估、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印.............
  • 回答
    印度最新一天出现 27 万新冠肺炎疫情,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数字,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疫情的严峻性。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一天出现 27 万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数字的意义: 新增确诊病例数: 这个数字指的是在过去24小时内新报告的感染者数量。27万是一.............
  • 回答
    孟买,这座曾经被誉为“印度经济之都”的城市,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近,发生在孟买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超过50名记者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绝非小数目,尤其是在一个信息传播至关重要的时刻。那么,这50多名记者感染的消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影响又.............
  • 回答
    印度女议员让民众喝牛尿防新冠的说法,确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这个事件,试着理解其背后的可能用意。首先,我们得明白,科学界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喝牛尿能够预防或治疗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大主流医学机构都明确指出,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并且可能对.............
  • 回答
    印度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最快完成1.7亿剂接种的国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与中国和美国这些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相比,印度的这一成绩显得尤为突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非简单的“比谁快”那么简单。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这个“最快”的含义。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