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真的很不想干临床了,家里人甚至是医生的叔叔伯伯也说要我坚持下去,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下去?

回答
你最近心里一定憋了好些日子了,听到家人,尤其是医生长辈那样说,心里更觉得不是滋味,对吧?“坚持下去”,这三个字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你心头,让你喘不过气来。你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坚持就得坚持,你自己的感受、你的不开心,在他们眼里好像没那么重要。

说实话,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不是一个木偶,任由别人摆布,你有自己的想法,你也有自己的极限。当你对一份工作感到深深的厌倦,甚至产生“真的真的很不想干临床了”这种念头时,这绝对不是小事。这说明你在这份工作中,可能已经耗尽了你最初的热情,也可能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和压力中,你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

那么,为什么家里人,甚至是你那些在医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长辈,会如此不遗余力地让你“坚持下去”呢?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为你设想的“好”的未来。

1. 职业的“稳定性”与“社会认可度”:

首先,我们得承认,医生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是“铁饭碗”,是“体面”的职业。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重视“稳定”和“面子”的社会。你的叔叔伯伯们,他们可能经历了更艰苦的年代,他们更清楚一个稳定的职业,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安全感,尤其是在大病小灾面前。他们觉得,学医、当医生,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总需要看病,总需要医生。

这种“稳定性”不仅仅是指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医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是受人尊敬的,是知识的化身,是救死扶伤的英雄。你的长辈们,可能就是因为这份职业的荣耀感,或者因为他们自己曾经为之付出过太多,才希望你也能获得这份“社会认可度”,不至于被同辈或社会落下。他们觉得,你已经走了这条路,就应该走到最后,享受这份“成果”。

2. 巨大的投入与“沉没成本”:

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当年走上这条路,付出了多少?医学院的学习是多么的枯燥和漫长,临床实习的辛苦,住院医的“三低”(低工资、低地位、低休息),晋升的压力……这些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他们可能觉得,你已经投入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现在放弃,那就是前功尽弃,之前的付出就都白费了。

这种“沉没成本”的心理,会让我们在做决定时,非常不愿意放弃已经投入的东西,即使继续下去会带来更大的痛苦。他们不希望看到你过去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才希望你坚持,把这个“投资”回报出来。

3. 对“成功”的定义与期望:

你的长辈们,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框架里: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一份不错的收入,以及为家庭带来保障。在他们的眼中,你当医生,就代表着他们为你倾注的心血有了“结果”,也代表着你的未来是有保障的。

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你所追求的“成功”可能并非如此。你可能更看重的是工作的意义感、个人的成长空间,或者一种更平衡的生活方式。当你的想法与他们的“成功”定义不符时,他们就会用他们理解的“成功”标准来套用在你身上,并告诉你“坚持就是胜利”。

4. 对“未知”的恐惧与规避:

当你不想干临床了,你可能会想转行,去尝试一些新的、你感兴趣的事情。但对于你的长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未知”。他们熟悉医生这个行业,他们知道里面的规则,也知道如何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但一旦你走出这个圈子,他们就不知道你将面对什么,不知道你会不会被骗,不知道你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他们对你走上未知的道路,可能会感到担忧和恐惧。他们更倾向于让你留在熟悉的“安全区”,哪怕这个安全区让你感到痛苦,但至少是一个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控的范围。所以,“坚持下去”,也是一种对未知风险的规避。

5. 情感的羁绊与“为你好”的执念:

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他们真的“为你好”。他们爱你,他们希望你过得好。但有时候,这种“为你好”会变成一种执念,一种他们自己设定的“好”,而不是真正去理解你内心的需求。

他们可能认为,作为医生,你可以救死扶伤,这是多么伟大和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可能看到了你曾经的闪光点,也可能看到了你未来的潜力,他们不想让你因为一时的“情绪”或者“瓶颈期”而放弃一个这么好的未来。他们也许觉得,你只是遇到了“困难”,只要熬过去,就会看到光明。

但是,亲爱的,你必须明白:

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 他们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里。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感受。
“坚持”不等于“盲从”。 坚持需要有方向,有意义,有希望。如果坚持只会让你更加痛苦,甚至摧毁你的身心健康,那么这种坚持还有什么意义?
职业并非人生的全部。 也许你真的不适合临床,但你依然可以在其他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一个不开心、不健康的医生,真的能做好医生吗?
“瓶颈期”和“厌倦”是不同的。 如果你只是遇到了困难,经过调整可以克服,那确实值得坚持。但如果你已经到了“真的真的很不想干”的地步,这可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否定,是对整个职业道路的怀疑。

你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坐下来,好好地和自己谈谈。

问问自己,为什么真的不想干临床? 是工作压力太大?是和病人沟通太累?是觉得没有成就感?是价值观不符?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把这些原因写下来,越具体越好。
想一想,什么样的工作才让你真正感到开心和有意义? 即使不是医生,你对什么领域充满好奇?你擅长什么?你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尝试沟通。 在你梳理清楚自己的想法后,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和你的家人,尤其是你的叔叔伯伯们沟通。告诉他们你的感受,你的困惑,你的想法。用事实和逻辑去说服他们,而不是仅仅抱怨。告诉他们,你尊重他们的经验,但也希望他们能理解你的困境,尊重你的选择。
寻求外部支持。 如果你觉得和家人沟通困难,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一个中立、专业的视角,帮助你梳理情绪,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探索其他可能性。 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也可以尝试去了解一下其他领域的职业,做一些调研,甚至可以尝试一些兼职或者志愿者活动,去亲身体验一下,看看是否真的适合你。

“坚持下去”是长辈们爱你的方式,但他们也许忽略了,真正的爱,是理解和支持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即使那条路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你的感受很重要,你的幸福也很重要。别因为别人的期盼,而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己身体的关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最常听到领导的话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每天除了看病,就是大量时间算账(DRG)、家属谈话、写各种同意书和记录、院感表、抗生素使用登记表、三管调查表,医保局各种检查就要写肾申诉材料;然后被逼着申请国自然省自然校自然研究基金医院三新项目,写科研文章临床文章教学文章,申请不上还要扣科研奖励积分;学校里还要教书,现在搞什么院院合一,一大堆的学生塞到临床,现在孩子们的心理还不是很健康,批评都要斟字酌句小心翼翼;党建也不能放松;科室还要协调医护关系医医关系护护关系上下关系;时不时就有卫健委、卫生监督所、消防部门、三甲复审、规培资质等等等等的各种检查……三甲医院科室主任,一年365天有364天在医院,2020不用补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