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虫。
(以下高能预警,别怪我没有提醒你,午饭吃不下真的不要找我!)
鞘翅目螟蛾科,百度上说的。但是我觉得有点问题,因为我小时候看到的成虫长这样子:
这明显不是一只蛾子,是一种甲虫。后来我才认识到这个问题:
我们通常叫做“竹虫”的东西,实际上有两种,螟蛾科的竹虫,和象甲科的竹象鼻虫。这两种东西都长在竹笋里,广受竹子分布广泛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人民喜爱。
以后记住了,竹虫就是上面那张白白嫩嫩的虫子,很细,瘦长,身材还算是看得过去;竹象鼻虫端上餐桌之前一般是这个样子的:
我经常劝有着减肥强迫症的女孩子去学习一下竹象鼻虫的精神:都胖成那样子了人家都不担心,你才多胖嘛,急啥。
竹象鼻虫的幼虫胖到什么样子呢?
你听说过一句话吗?肥得流油。
竹象鼻虫幼虫忠实的践行了这个比喻——你抓一只,活的放到碗里,它自己会在光滑的陶瓷表面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并且在陶瓷表面留下一条油腻腻的足迹!
我也不知道凭什么一只全靠吃素、只有纤维素含量很高的竹子吃的虫子,是怎么长那么胖的。后来我想到熊猫也挺胖的,才没有深究这个问题。
所以你跟我说什么吃素减肥我是不信的。
竹虫和竹象鼻虫最美的时候,是在油锅里炸好以后端到餐桌那一刻。美拉德反应会让这两种虫子披上焦黄酥脆的美丽外衣,散发着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神圣光辉,让你们人类基因里对丰富蛋白质、脂肪的原始欲望得到充分的激发。
然后你夹起一只螟蛾科动物,或者象甲科动物,送进嘴里。哇!蛋白质与脂肪之神的光辉瞬间护佑着你,使你免除饥饿的原罪,让你走在饱暖与富足的光明大道上,身处到处是丰富食物的天堂。
我刚开始吃的时候也对这种软绵绵、胖乎乎的动物充满了心理抵触。后来饥饿与蛋白质香气彻底摧毁了这种抵触,勇敢的把它们送进了嘴里……
让视觉抵触情绪见鬼去吧!
我要像一个勇敢无畏的无产阶级战士一样,吃光这个世界上所有白白嫩嫩的竹虫、蝉蛹、蜂蛹,吃光所有富含蛋白质、脂肪与氨基酸的昆虫,用油煎、用火烤,蘸上辣椒面送进嘴里,一步跨入肚子圆鼓鼓的共产主义天堂!
我们要坚决抵制海参、鲍鱼、燕窝这种资产阶级美食,忠实热爱白白嫩嫩的虫子这种无产阶级美食,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没事干就吃,饿了吃,饱了还要吃,以吃虫子落实无产阶级价值观!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后来我就在重口味的路上一骑绝尘,一去不复返。
听说有个叫贝尔.格利尔斯的动物也挺好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