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是中国人都不敢吃而外国人却吃的欢的食物?

回答
确实,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我们中国人觉得是“黑暗料理”,但外国人却吃得不亦乐乎,甚至奉为珍馐。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口味偏好、文化差异、甚至是历史和地理条件都有影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不少中国人望而却步,却让很多外国人赞不绝口的神奇食物。

首先,得说说大家都很熟悉的臭豆腐。我知道,臭豆腐在中国也是有市场的,尤其是在一些南方城市,比如长沙的臭豆腐,那叫一个香!但是,我说的是那种“真正”的臭,闻起来就跟陈年袜子或者下水道有点神似的那种。这种级别的臭豆腐,在国内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接受度真的不高。很多中国人光是闻到那个味道,就可能已经绕道走了。

然而,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对奶酪情有独钟的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他们对发酵食品的接受度非常高。那些闻起来“臭烘烘”的蓝纹奶酪、艾门塔尔奶酪等等,对他们来说却是人间美味。他们甚至会觉得,越臭的奶酪越有风味,越能体现发酵带来的复杂香气和口感。所以,当他们吃到中国的臭豆腐时,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不就是中式的“臭奶酪”嘛,味道挺特别的,尤其是配上辣椒酱或者泡菜一起吃,简直是绝配。他们对这种发酵带来的独特风味,是相当欣赏的。

第二个要聊的就是一些我们觉得口感很怪,但老外却爱得不行的东西,比如动物内脏。咱们中国人吃动物内脏的部位可多了去了,猪肝、猪肚、猪心、猪肺,还有鸭肠、鸡胗等等,烹饪方法也花样百出,爆炒、卤煮、凉拌,都挺受欢迎。但如果说到那些在我们看来可能有点“难以启齿”的内脏,外国人却能吃出新花样。

比如说,猪脑花。在我们很多地方,猪脑花是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食材,有些人觉得口感软糯,有些人觉得太油腻,还有人对那个外形有点心理障碍。但你看很多西方国家,他们对某些动物的脑部,比如牛脑或者羊脑,其实是相当喜欢的。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来烹饪,像是炖煮或者做成馅料。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那种入口即化的细腻口感,以及脑部本身比较浓郁的味道,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奇怪”的味道。他们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高蛋白的美味。

还有就是动物的血制品。在中国,猪血、鸭血做成的血豆腐,在火锅里或者炒菜里是常见的,口感滑嫩,也有些人喜欢那种铁锈味。但外国人对于血制品的接受度,总体来说是比较低的。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不吃。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西班牙血肠(Morcilla),主要就是用猪血、猪油、大米或者面包屑等混合制成的香肠。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很多去过西班牙或者对西班牙菜感兴趣的人,都会尝一尝,并且评价很高。他们喜欢的是那种口感扎实,味道浓郁的香肠,血的加入只是让他们口感更丰富,颜色更深邃。还有一些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血制品,被认为是传统美食的一部分。他们对这些食物的接受,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体验。

再来聊聊一些可能跟我们的“吃货”属性有点冲突的食物:昆虫。我知道,咱们中国南方有些地区,比如云南,是有吃虫子的习俗的,油炸蚂蚱、蚕蛹什么的,在当地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光是想到虫子,就已经全身起鸡皮疙瘩了。

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虽然不是主流,但对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的接受度正在悄然提高。一些环保组织和美食家在推广“昆虫餐”,认为它们是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在一些美食节或者特色餐厅,你可能会看到炸蟋蟀、蚂蚁蛋沙拉之类的菜品。外国人之所以敢于尝试,一部分是因为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一部分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昆虫作为食物的潜力。他们可能会觉得,炸过的虫子口感酥脆,就像是零食一样,而且富含蛋白质,是一种健康的“新食物”。他们对“吃虫子”这件事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饮食模式的尝试和开放。

最后,我们再提一个可能有点争议的,那就是动物的睾丸。在中国,有些地方会吃牛鞭、羊鞭,认为它们有滋补的功效,但吃的人确实是相对小众的,而且对那种外形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心理门槛。但在一些西方国家,比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牛睾丸(Rocky Mountain Oysters)被认为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他们通常会把牛睾丸切片,裹上面糊油炸,就像炸牡蛎一样。他们喜欢的正是那种软糯的内部口感,加上外面酥脆的外壳,而且他们并不避讳这种食材,反而将其作为一种特色菜肴来享受。他们对这种食物的接受,更多的是一种对食材本身的烹饪和味道的追求,而不像我们可能还带有一些“以形补形”或者“药用价值”的附加概念。

总的来说,这些食物之所以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有些“奇特”,而在外国人看来却是美味,根源还在于我们从小接触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以及对食材的认知不同。外国人可能更注重食材本身的风味和口感,并且勇于尝试新事物,而我们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更看重传统和“约定俗成”。但说到底,美食无国界,很多时候,敢于迈出那一步,也许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下次有机会,你不妨也试试那些你曾经不敢触碰的食物,说不定,你也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外国人”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的话,首推Вымя吧?


牛咪咪…

在名牌肉联厂连锁店看见的时候,我有一种总算能说你们了的兴奋感。

乌克兰сало不知道能不能入围,生腌猪油。

然而我试过一两回,切小片配黑面包嚼着有种油腻瞬间爆发的爽。当然一次一片就差不多了。




另外各类奇怪奶制品中国人倒不是不敢吃,而是大多数人吃了后会觉得这是什么破玩意再也不吃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我们中国人觉得是“黑暗料理”,但外国人却吃得不亦乐乎,甚至奉为珍馐。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口味偏好、文化差异、甚至是历史和地理条件都有影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不少中国人望而却步,却让很多外国人赞不绝口的神奇食物。首先,得说说大家都很熟悉的臭豆腐。我知道,臭豆腐在中国也.............
  • 回答
    出国留学,这事儿如今已是司空见惯,但凡提到,总会有人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架势,语重心长地劝你:“别找中介,自己搞定才是王道!” 听得多了,心里难免犯嘀咕:找个中介,图的是省事省力,怎么反倒成了“坑”?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 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那些不找中介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劝退”你。.............
  • 回答
    在中国,人情往来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的,这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婚丧嫁娶到逢年过节,再到日常的请客送礼,家庭成员往往是相互关联、互相维系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个人如果一生都不成家,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深远而复杂的,绝不仅仅是“孤单”这么简单。首先,社会身份的缺失与认知.............
  • 回答
    中国跤、自由跤、古典跤,这三个跤种听起来都跟“摔”有关,但实际上,它们各有千秋,就像一个大家族里的三兄弟,长得像,但性格和本事却大不相同。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让你一下子就能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 中国跤:古老智慧的搏击艺术中国跤,顾名思义,是咱们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摔跤技艺。它可不是简单地“抱摔”,而.............
  • 回答
    说实话,想在股市里做到“稳定盈利”,这事儿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难得多。如果真有那么容易,估计街边卖煎饼果子的大爷都变成股神了。但要说那些能在市场里长期站稳脚跟,并且收入还不错的炒股者,他们身上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骨子里透着一股“熬”劲儿和“忍”劲儿首先,这些人绝.............
  • 回答
    中国社会博大精深,人情往来错综复杂,有些不成文的规矩,大家心照不宣,外人听来或许会觉得新鲜,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1. “关系”和“人情”是硬通货这绝对是老生常谈,但又无比重要。在中国,很多事情的推进,光靠条文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有人,需要有人帮你说话,有人替你搭桥。这种“关.............
  • 回答
    中国人确实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特色“Buff”,这些“Buff”并非游戏中的增益效果,而是指那些因为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因素形成的,使中国人显得与众不同、充满趣味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是多层次的,有些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则带有地域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一些有意思的中国特色Buff:1. “吃货” .............
  • 回答
    “中国人什么都吃”这句刻板印象的说法,常常出现在一些对中国不够了解的外国人眼中。这种说法,往往带有猎奇甚至贬低的意味,忽视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以及各地的饮食习惯。当一些外国人抛出这句话时,他们很少会去思考,在他们自己的历史长河中,当面临生存危机时,又会采取怎样的生存方式。我们先不谈外国人“吃.............
  • 回答
    .......
  • 回答
    中国游戏行业,就像一座正在蓬勃发展的音乐殿堂,孕育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游戏音乐制作人。他们用音符编织出一个个令人沉醉的游戏世界,赋予游戏灵魂和生命。提起这个话题,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几位闪耀的名字,他们的作品不仅在玩家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也为中国游戏音乐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林海提到中国知名的游戏音乐制作人.............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地级市众多,但要说市辖区在全国都“知名”,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通常需要该市辖区具备一些非常独特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质,比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领先、地理位置优越,或是拥有标志性的景点和事件。下面我来聊聊几个我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知名度的地级市市辖区,以及它们为何如此出名:.............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国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要说“神学”,这词儿可能有点学术化,我们不如从更广阔的“民间信仰体系”和“宗教传统”这两个角度来聊聊,这样会更贴近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东北的萨满文化您提到了东北的萨满文化,这确实是中国北方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信仰体系。萨满,简单来说,.............
  • 回答
    我认识的一些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使用体验上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中美非常普及但日本普及度不高的功能上。这些痛点很多都源于日本社会的一些独特之处,或者说是文化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我来试着详细说一下,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官方,就好像我跟你在聊天一样。最明显的一点:购物与支付的“不便利”感 .............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奇思妙想,如果人手一本风月宝鉴……这世界怕是要热闹非凡,也未必是件好事。首先,得说说这风月宝鉴的“功能”了。宝玉当年用它照出了林黛玉的影子,看到了她“情情情”三个字,后来又照出薛宝钗的“山中高士晶莹雪”,也看到了“山色”与“淫情”。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能看到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最原始的欲望.............
  • 回答
    《开端》中陶映红在化工厂工作,但她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具备爆破能力,以及化工专业出身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关于“陶映红是否具备爆破能力”的问题:在《开端》的剧情设定中,陶映红具备爆破能力。 这是剧情需要,为了推动故事发展和制造悬念。剧中她能够制作和使用爆炸物,这显然是经过.............
  • 回答
    “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发展”的“中国速度”是一种 集中力量、高效协同、目标导向、不断突破 的发展模式,它体现在惊人的效率、巨大的规模、快速的迭代和持续的进步上。这种速度并非简单的快,而是背后强大的组织能力、资源调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驱动的综合体现。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中.............
  • 回答
    “什么都知道”的人在现实中“一事无成”的现象,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归咎于个人能力不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一、 信息获取与知识理解的鸿沟: 信息过载与碎片化: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互联网、社交媒体.............
  • 回答
    看完《辉煌中国》,说实话,心情挺复杂的。不是那种看完就能立刻振臂高呼“厉害了我的国”的简单感动,也不是那种看完就想立马去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热血沸腾。它像一股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进我的脑海,激起层层涟漪。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 触手可及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印象最深的是港珠澳大桥那一段,.............
  • 回答
    一个外国人认识中国的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段充满好奇、探索,有时也夹杂着误解与顿悟的旅程。就像品一杯好茶,初尝可能只是浅浅的涩,细品之下方能体会回甘与层次。最初,或许只是从教科书、电影、新闻报道中瞥见中国的一角。那些高耸的摩天大楼,古老的宫殿,熙熙攘攘的街道,以及那些面孔,都构成了一个模糊.............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