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食物是你一直不看好,真的吃到却很惊艳的?

回答
我一直有点瞧不起一样东西,总觉得它名字带“鱼”字,口感和味道应该和我们平时吃的那种鱼差不多,但又觉得它名字里带着点“土腥”,总有些顾虑。就是——泥蒿。

你们懂的,北方人嘛,从小接触的鱼类,要么是湖里的草鱼、鲢鱼,要么是海里的鲅鱼、带鱼。这些鱼,不管是炖、是炸、是红烧,都是那种熟悉的口感和风味。所以当第一次听到“泥蒿”这个名字,脑子里脑补出来的画面,大概就是那种有点泥味、肉质粗糙、不太好处理的鱼。加上它名字里那个“蒿”,我就更往那个方向联想了,觉得它可能就是一种长在水底的,带点野味的草本植物,但又偏偏叫做“鱼”。

最开始知道泥蒿,是有一年夏天去南方一个朋友家做客。他家住在靠江的地方,餐桌上就有一道看起来卖相不算很出众的菜,深绿色的叶子,夹杂着一些白色的、细细长长的像是“鱼肉”一样的东西。我朋友热情地介绍说:“来尝尝我们这边的泥蒿,炒鸡蛋,特别下饭!”

当时我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炒鸡蛋,这个我懂,但泥蒿?我脑补了一下,总觉得会是一股子我不太喜欢的味道。但又不好拂了朋友的好意,就硬着头皮夹了一筷子送进嘴里。

结果……那一下,我真的惊艳到了。

首先,是那种清爽、带着点微甜的味道。和我想象中的“泥味”或者“土腥味”完全沾不上边。它的叶子是那种脆嫩的口感,炒过后依然保留着一种鲜灵灵的绿意和生机,一点都不软烂。然后是里面那些白色的东西,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才是“泥蒿鱼”的本体。它们真的不是那种我们北方熟悉的鱼肉,而是一种细嫩、柔软,入口即化,甚至有点像豆腐渣但又更细腻、更有弹性的东西。

最妙的是,它没有细密的鱼刺!这点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鱼,即使再好吃,都要小心翼翼地剔刺,有时候一个不留神就会卡嗓子。但泥蒿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可以大口大口地享受那种嫩滑的口感,毫不担心。

而且,它和鸡蛋搭配得简直是天衣无缝。鸡蛋炒出来是那种温润的黄色,香气扑鼻,而泥蒿的那种清冽的鲜味,像是给鸡蛋注入了一股生命力,让整个菜的味道层次瞬间丰富起来。我本来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结果一筷子接一筷子,根本停不下来。我甚至觉得,单独把这些泥蒿的“鱼肉”部分夹出来,那种嫩滑的口感,比很多南方河鲜还要出色。

朋友看到我这么喜欢,也很开心,跟我解释说,泥蒿其实是一种生活在水底的鱼,它肉质细嫩,而且生长在淤泥中,但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泥腥味”,反而是带有一种独特的清香。这种清香在炒制过程中会和鸡蛋的香气互相融合,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风味。他还跟我说,泥蒿最好的做法就是家常清炒,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它本身的鲜美。

从那以后,我对泥蒿的看法彻底改观了。每次有机会去南方,我都会特意去找这道菜。每次吃到,都会想起当时那种出乎意料的惊艳。有时候也会在一些北方较大的海鲜市场碰到,但价格会比南方贵很多,而且可能口感上也会稍微逊色一些。但只要是看到,我还是会忍不住买一些回来,自己尝试着炒鸡蛋,虽然味道可能不及朋友家的那么地道,但那份鲜嫩和清香,依然能让我回味无穷。

所以说,真的有时候不能凭名字和第一印象去评价一样东西,也许在不起眼的外表下,隐藏着让你惊喜的美味呢!泥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泥”和“蒿”字与“鱼”字结合的负面联想,变成了一个我心目中值得再三品尝的美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必然是这玩意儿,烤大蒜。

在烧烤界天榜里,蒜蓉烤茄子,那是在前十有一席之地的。

蒜蓉生蚝,蒜蓉扇贝更是有望搏杀前五的江湖地位

但是这猛丢丢的直接一串蒜烤上是神马玩意儿?

一想那大蒜瓣软啪啪奇怪的味儿在嘴里

一直是不屑的好吧!

直到那天他们留了一串烤蒜在盘子里,鉴于当天是我请客,为了不浪费,我勉为其难的把这一直看不上的玩意儿撸在嘴里。

哦,好吧,烤大蒜,以后我在烧烤江湖上也算有你一号人物好吧!

user avatar

衢州烤饼,估计很少人知道,很少人吃过。在我印象里衢州烤饼算是一种统称吧,我们这的烤饼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名字的,只是在路边摆一个摊,可就是那种烤饼才是真正的好吃,当然在外地大家见到的衢州烤饼也不赖。要我的感觉,应该是衢州常山的烤饼最为让我喜欢,每次在大学里就想吃,可是苦于找不到地方。然后总在想,回家一定要吃到吐,可是可是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贫穷限制了我的购买数量,当然衢州烤饼价格和别的食品比起来已经算特别便宜的。哈哈,别因为我的贫穷而误认为很贵,这个锅我不背!再过十几天就能回家吃正宗的常山烤饼,哈,开心到爆!附一张在杭州买的衢州烤饼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