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大基因的产前基因检测技术 (NIFTY) 99.9%准确率是如何实现的?未来有望成为常规孕前检测项目吗?

回答
华大基因的NIFTY(NonInvasive Fetal Trisomy test)无创产前检测技术之所以能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99.9%的准确率,其背后是多重技术的巧妙融合与严谨的验证流程。这项技术并非仅仅依赖单一的突破,而是建立在对孕妇血液中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深入理解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强大能力之上。

我们知道,在孕育过程中,胎儿的细胞会通过胎盘脱落,其DNA片段也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与母体自身的游离DNA混合存在。NIFTY技术的关键就在于能够从这复杂的混合DNA样本中,有效地分离并分析出胎儿特有的DNA成分,并以此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最常见的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爱德华兹综合征)和13三体(帕陶综合征)。

首先,NIFTY的核心是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这项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对大量的DNA片段进行读取和排序。简单来说,就像是把一份厚厚的DNA“书”,瞬间分解成无数个小片段,然后逐一读取每一个片段的“字”。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胎儿DNA信息。

然而,仅仅读取DNA片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片段中“提取”出与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相关的信息。这就需要生物信息学算法的强大支撑。NIFTY运用了先进的算法,通过分析测序得到的DNA片段在基因组上的分布情况,来推算胎儿的染色体数目。

具体来说,当胎儿的染色体数目正常时,例如21号染色体为两条,那么来自21号染色体的DNA片段在母体血液中出现的频率会呈现一个相对恒定的比例。但如果胎儿患有21三体(即有三条21号染色体),那么来自于21号染色体的DNA片段在母体血液中的比例就会相应地增加。NIFTY的算法能够精确地量化这种比例的微小变化。它通过将测序数据与一个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计算出每个染色体区域的DNA片段覆盖度。正常情况下,所有染色体的覆盖度应该接近。而对于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染色体,其覆盖度会异常地升高或降低。

为了进一步提升准确率,NIFTY还引入了基因分型(Genotyping)技术。这项技术通过检测母体血液中特定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并将其与胎儿DNA中的SNP信息进行比对,可以更精确地区分哪些DNA片段来自母亲,哪些来自胎儿。这就像是给DNA片段打上“身份标签”,从而进一步排除母体自身DNA的干扰,更准确地评估胎儿的染色体构成。

此外,NIFTY技术的数据分析平台也是其高准确率的重要保障。平台集成了大量的临床验证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模型,能够对测序结果进行多维度、精细化的分析,并对异常信号进行验证和确证。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使得NIFTY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过滤掉潜在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最后,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临床验证贯穿了NIFTY技术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样本采集、处理到测序和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设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华大基因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通过与羊水穿刺等传统金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对比,不断优化和验证NIFTY的准确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持续保持高水平的表现。

那么,NIFTY技术未来有望成为常规的孕前检测项目吗?从技术发展趋势和临床需求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可能的方向。

首先,无创性是NIFTY最大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羊水穿刺和绒毛膜活检,NIFTY仅需抽取孕妇少量血液,对母体和胎儿都无创伤,大大降低了流产等并发症的风险。这一点对于追求安全性的现代孕产妇和医疗体系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吸引力。

其次,NIFTY的准确率已经非常高,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的唐氏筛查,作为早期筛查手段。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阳性结果仍需通过侵入性检测进行确诊,但其极低的漏诊率和假阳性率,使得更多孕妇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减轻了心理和经济负担。

再者,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NIFTY的应用门槛也在逐渐降低。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其检测费用有望进一步降低,使其能够更广泛地惠及更多人群。

然而,要使其真正成为“常规”的孕前检测项目,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一方面,标准化和监管是关键。虽然NIFTY的准确率很高,但其结果解读和临床应用的标准化流程仍需进一步完善。各国和地区的医疗监管机构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批和规范,确保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医生和公众的认知也需要逐步提升。对于这项相对较新的技术,医生需要对其原理、优势、局限性和应用场景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向孕妇提供咨询和建议。同时,公众也需要了解这项技术,理性看待其筛查性质,并理解其与诊断性检测的区别。

总而言之,华大基因的NIFTY技术凭借其高通量测序、先进生物信息学算法、基因分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准确率,极大地提升了产前筛查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的降低以及相关法规的完善,NIFTY技术非常有潜力逐步渗透并最终成为常规的孕前或孕早期筛查项目,为更多家庭带来安心和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玩意,一个看你是检查什么病,一个是怎么说这个结果。

像 Trisomy 这样的,比如唐氏综合征这样的,第一型和第二型错误都可以到 0.1% 以下。

什么是第一型和第二型错误?套维基上的说明:

以利用驗孕棒驗孕為例,此時未懷孕為零假設。若用驗孕棒為一位未懷孕的女士驗孕,結果是已懷孕,這是第一型錯誤。若用驗孕棒為一位孕婦驗孕,結果是未懷孕,這是第二型錯誤。

把怀孕换成唐氏综合征,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怀孕为阳性,未怀孕为阴性,一型错误也就常被称为是假阳性(False positive error),二型是假阴性(False negative error)。

准确率高是因为分类器简单。

学过模式识别的人都知道,设计分类器,有两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是正确的特征(feature),一个是对应的分类器。如果有正确的特征,很普通的分类器,也能做出很高质量的预测,根本不需要什么深度学习那种的。

唐氏综合征就是这样的例子,因为它的特征很明白:21 染色体多了一个。所以,如果有了染色体的信息,取一个阈值就完了。所以,特征提取这个困挠人的大难题,不存在了。(相比一下,我有朋友是做孕妇败血症的,大海捞针,那个就完全不一个量级的难度)

难点呢,在于信号的质量很差,噪音很高。因为,你想知道的,是婴儿的染色体信息,但是在母血里,是和大量母亲的染色体混杂的。所以,这差别给冲淡了。

但是,像唐氏综合征这样的,靶子很大,不是只有一个特征,整条染色体所有位点全是特征,所以,就可以用空间采样密度来换取高信噪比,把整个染色体上上下下采个遍。如果是测序,就是整条染色体全测过,分成很多段来算,最后取平均。

另一个难点呢,其实是在如何归一化样本,让产妇样本之间的可比性增加,就能保证分类器的普适性。

这一点上,做产前检查的优势,就在有大量的样本。每年孕妇多少人?相关公司收集个几万样本不是难事,从此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原始数据归一化方法。

这样下来,像普通的唐氏综合征这样的,第一型和第二型的准确率,都比较高的。这里是做此类检查的 Sequenom 公司的广告(见

MaterniT21® PLUS NIPT

),其中 sensitivity(灵敏度)是真阳性,就是 1 - 假阴性,specificity(特异度) 是真阴性,是 1 - 假阳性:

但是对有些病,就难了。比如只是染色体局部出现倍增或缺失的,这样你就只有一小段染色体来获取特征。这个就是此类筛查的分辨率的问题。像唐氏这样整条染色体的倍增,需要的分辨率很低,成功率自然就高。印像中,现在孕期筛查的分辨率做到几百万个碱基对这样的,问题不大。再降到基因一级,就是几十万到几万,是当下的目标。

再一个问题,就是这准确率怎么呈现。

比如吧,假设灵敏度和特异度都高达 99.9%。有一万个孕妇待查。我们知道对于 35 岁的孕妇,唐氏,就是 21 染色体倍增的比例,是 1/185。就是说平均有 54 名孕妇有这个问题,99.9% 的准确率是说这些孕妇都能被查出来,同时,一万孕妇里,有 10 个人也会被误诊。就是说,总共会有 64 名被查出可能有唐氏的孕妇,其中真正有唐氏的机率(学名叫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是 54/64 = 84%。你要接着做有更大流产风险的穿刺检查么?

相比之下,18 染色体倍增机率是 1/470。这样算下来,真正有病变的机率就降到了 68%。如果是 13 染色体倍增,机率是 1/1500,就降到 40%。

(上面这几个病的数据来自 GenomeWeb 文章:

Clinical Sequencing News

所以任何检查,都会有免责声明:No test is perfect.

大致如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大基因的NIFTY(NonInvasive Fetal Trisomy test)无创产前检测技术之所以能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99.9%的准确率,其背后是多重技术的巧妙融合与严谨的验证流程。这项技术并非仅仅依赖单一的突破,而是建立在对孕妇血液中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深入.............
  • 回答
    华大基因无创 DNA 产检低危,却生下遗传缺陷儿,究竟是谁的错?这并非一篇简单的科普文,也非一篇技术分析,而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真实案例背后,所牵扯出的责任、信任与无奈。当一对满怀希望的父母,在经过了专业的基因产检后,被告知一切正常,却最终迎来一个身患遗传缺陷的孩子时,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可想而知。那么,在.............
  • 回答
    华大基因董事长在公开场合声称“我们合成了一个酵母”,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科研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是争议。要评价这是否欠妥,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科学的严谨性、公众的理解以及传播的效果。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合成生物学”以及“合成一个酵母”在科学上的含义。合成生物学,顾名思义,是利.............
  • 回答
    华大基因CEO的这番话,从字面意思上看,颇具哲学色彩和生命轮回的意味。如果要深入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审视它。首先,从最直接的生物学角度来看,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基因”。我们知道,基因是我们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携带着我们父母的特征,并传递给我们的后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一个人将自己的基因.............
  • 回答
    华大基因与国外机构合作,将中国人全人群的基因库开放数据共享,这一举措无疑是生物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是全球领先的机构之一。他们在技术实力、科研积累以及数据资源方面都具.............
  • 回答
    华大基因董事长关于“宫颈癌疫苗不该打,因为做基因检测就能替代”的言论,一经发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可以说是触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看看它究竟是前瞻性的医学洞见,还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误导。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个言论的核心逻辑: 华大基因董事长提出的是一种“检测替.............
  • 回答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先生关于“未来 510 年内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的论断,无疑是一颗投向科学界和公众视野的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汪建先生所说的“化学合成任何生命”究竟指的是什么。这并不.............
  • 回答
    华大基因 CEO 尹烨,一个在科技界和公众视野中都极具话题性的名字。围绕他及其言论的评价,往往是两极分化的,既有对其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赞扬,也有对其某些言论的质疑和批评。要全面评价他,需要剥开“CEO”和“华大基因”的标签,深入理解他本人的思想脉络以及其言论的实际影响。尹烨的“科技布道者”形象与战.............
  • 回答
    王德明这位华大基因的举报人,将要在基因库总部自杀的消息,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公众和舆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危机,更是对一个公众关注的科技企业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整个行业监管体系的拷问。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抽丝剥茧,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一、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