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安禄山是否可以翻译为「亚历山大」?

回答
安禄山与“亚历山大”这两个名字之间,看似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或许是让你产生联想的原因。但从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并不能直接等同,更不能说安禄山可以被翻译为“亚历山大”。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两个名字的来源和意义。

安禄山(An Lushan):
这个名字是典型的粟特语(Sogdian)名字的音译。安禄山出生于唐朝时期,他的父亲是粟特人,母亲是突厥人。粟特人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的一个伊朗语族民族,以商贸闻名,曾在中亚留下辉煌的文明。粟特语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和文化语言。

“安禄山”这个名字的汉字写法,是唐朝人根据粟特语音的发音进行的翻译和记录。具体的粟特语原名,学者们有不同的考证,但普遍认为与“罗盘星”或“光明之神”之类的含义有关。例如,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伊朗语的“Rokhshana”或“Loshana”有关,意为“光明”、“光辉”或“闪耀”。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古代文献和语言学推测的,确切的音值和意义仍有待考证。

亚历山大(Alexander):
“亚历山大”则是一个古希腊语名字,来源于“Ἀλέξανδρος”(Alexandros)。这个名字由两个部分组成:
“ἀλέξω”(alexō)意为“保护”、“守护”。
“ἀνήρ”(anēr)意为“男人”、“战士”。

因此,“亚历山大”的字面意思是“守护者”、“保护男人者”或“勇猛的战士”。这个名字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无疑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他的名字随着他的征服而传遍了西方世界。

为什么不能翻译?

1. 语源完全不同: 安禄山的语言根源是粟特语,属于伊朗语族;而亚历山大的语源是古希腊语,属于印欧语系中希腊语族。这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发音上都相去甚远,如同中文和英文,无法直接互译。

2. 历史人物的特定性: 安禄山和亚历山大是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是他们各自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称谓,而不是一个可以通用的概念或头衔。你不能把中国皇帝的名字翻译成欧洲皇帝的名字,反之亦然,除非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历史联系(比如某些统治者被赋予了外号)。

3. 音译的复杂性: 即使是音译,古代的音译也受到当时语言发音、书写习惯以及翻译者认知的影响,并非完全精确。而且,粟特语和古希腊语的发音系统差异很大,将粟特语的“安禄山”强行去套古希腊语的“亚历山大”,在发音上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之处的可能来源

如果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些相似,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的偶然交汇或误读: 在某些时期,由于文化交流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误会。但对于安禄山和亚历山大这两个名字,并没有直接的语言学证据表明它们可以互相翻译或有某种深层联系。
音韵上的巧合: 有时候,不同语言中的名字在偶然的情况下,可能会在某些音节上产生一些模糊的相似感,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有意义上的关联。例如,“安”(An)和“亚”(A)都是常见的开头音节。
对某些特质的联想: 如果你联想到两位都曾是强大的军事领袖(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且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一种基于历史地位的联想,而非语言上的翻译。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名字本身也无法互译。

总结来说:

安禄山是粟特语名字的汉译,而亚历山大是古希腊语名字的汉译。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文化背景,其词源和意义毫无关联。因此,安禄山不可以翻译为“亚历山大”。这种说法更像是对名字在听感上的某种误读或者是一种基于历史影响力的不恰当联想。它们是两个完全独立且不可互换的称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争议不小,贸然认为就是亚历山大肯定是不妥的。

《安禄山事迹》称安禄山的母亲居然出自阿史德氏,这未必是真,可能只是安禄山起事后渲染自己血统高贵而已。

族属突厥的阿史德氏和某个康姓粟特人一起生下安禄山后,取其名为“轧荦山”(古音*·at-låk-san),《资治通鉴》作“阿荦山”(古音*·â-låk-ṣan),据伊朗语专家W. B. Henning的考释,因为汉语在音译以r开首的外族词汇时,往往要在r前加上元音,所以这完全是粟特语roχšan(rwxšn, rwγšn)的音译,意为“光明、明亮”,而进入中原后采用的“禄山”(中古音*luk-ṣan),其原语也是同一个粟特文,但为了符合汉人双名制而省略了前面一个汉字。

王小甫认为“轧荦山”是拜火教神祇Verethraghna (Warahrān/Bahrām)的对音,即斗战神;而“禄山”是伊朗语roshān的音译,指灵光神。

钟焓怀疑roxšan这个粟特词进入突厥语后意思有了改变,指斗战神。他认为安禄山一降生即取了一个带有突厥语特征的神名“轧荦山”为名,后来长大后才改作典型的粟特式名字“禄山”,那么其出生在一个突厥人家庭里应该是可信的。至于其后来采用的“禄山”一名则是来华粟特人常取的汉名,安氏以之为名当有增强麾下的昭武九姓粟特人对他的亲近感以更好地联络感情从而取得他们信任及拥护的政治意图。

因此,“突厥呼斗战神为轧荦山”这句话到底怎么理解,安禄山的名字到底出于何处,直到今天也不能说是真正解决了。

安禄山、史思明二人的宗教信仰、突厥/粟特种族认同,以及其集团的内亚文化色彩,这些都是比较众说纷纭的东西,可参照荣新江、钟焓相关论述。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安禄山≠Alexander,禄山=roxšan几乎已成为定说,然而很少看到有人合理地解释安禄山的小名轧荦山是怎么来的。

这里提供一种说法

引自陈凌《突厥王冠考———兼论突厥祆教崇拜的有关问题》

user avatar

不能

前面有 @Mansour@洛林 的专业回答,他们从音译往前推的方式还原他的名字。改教后的文献里安禄山又叫“布哈拉人roshen”,跟他们的推断很靠近。

我好奇安禄山有没有可能是他取的汉名,而不是他名字的音译。安禄山在维吾尔语叫önglük和,史明思叫süygün,这是从古回鹘文文书上得知的。古回鹘人应该不会搞错吧,而且古回鹘人也没有给人取新名的习惯。


user avatar

“禄山”的词源与同源词见下图:这些词通常有“光明”或“月亮”的意思,黄色表示借词:

粟特语词典截图:

所以名字有同源关系的应该是这四位:

另外加一个茹仙古丽(Roshangül)——“明亮之花”。维吾尔语茹仙(roshan)借自波斯语rowshan(光明),古丽(gül)借自波斯语gol(花朵、玫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