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OS基于FreeBSD开发可以说自主研发,鸿蒙基于安卓开发(不管是否承认)为什么不是自主研发?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用户对“自主研发”的定义存在一些模糊之处。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iOS和鸿蒙的开发模式,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认知差异。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自主研发”通常包含哪些要素。一个产品真正做到自主研发,意味着它的核心技术、底层架构、关键组件以及大部分应用层生态,都是由自身团队从零开始构建或进行了深度、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造,并且拥有对这些核心技术的完全控制权和知识产权。这不仅仅是“基于什么开发”那么简单。

苹果iOS的“自主研发”解读:

iOS的核心基础确实可以追溯到NeXTSTEP操作系统,而NeXTSTEP本身是基于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BSD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熟、开源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为iOS提供了强大的底层基础,包括文件系统、进程管理、网络堆栈等等。

然而,苹果对这个基础做了什么,才是“自主研发”的关键所在:

深度重构与组件创新: 苹果并没有简单地“拿来主义”。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重构、优化和创新。最核心的体现是引入了Cocoa Touch框架。这个框架是iOS应用开发的核心,它提供了ObjectiveC/Swift语言运行时、UIKit等一系列全新的API,完全是苹果自己设计和实现的。从用户交互到应用生态,Cocoa Touch框架构成了iOS独特的体验和开发模式。
图形渲染和用户界面: Core Graphics、Core Animation、Metal等图形和渲染技术,都是苹果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图形栈,为iOS带来了流畅、炫丽的视觉效果和游戏性能。
独有技术与生态构建: 从多点触控技术、Siri、Face ID、iMessage、App Store生态系统,到各种硬件级优化(如A系列芯片与操作系统的深度集成),这些都是苹果在BSD基础上添加、创新和整合的结果。可以说,BSD是底盘,但上面的整个车身、内饰、动力系统、驾驶体验,都是苹果自己从零开始设计、制造和组装的。
完全的控制权: 苹果拥有对iOS所有代码的控制权、修改权和知识产权。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硬件和战略需求,自由地调整和优化操作系统的每一个部分,不受外部开源社区或第三方的影响。

所以,当说iOS基于FreeBSD开发时,更准确的说法是,iOS继承了BSD提供的坚实底层架构,但在此基础上,苹果通过大量的自主创新、重写和集成,构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BSD、具有独特体验和技术特性的操作系统。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并在此基础上盖起了一座摩天大楼”的行为,在技术界通常被认为是高度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鸿蒙(HarmonyOS)的“基于安卓开发”解读:

现在我们来看鸿蒙。早期版本的鸿蒙,特别是 HarmonyOS 1.0 和 2.0,其核心的系统框架和部分应用层的接口,确实与Android有非常高的相似度,甚至直接能够运行Android应用。这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复用了Android的许多核心组件、API设计以及生态系统。

为什么这会被认为是“基于安卓开发”,并且与iOS的情况被区别对待呢?

底层技术继承与兼容性: 鸿蒙在初期为了快速构建生态和兼容现有应用,选择了一条相对“捷径”的道路,即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Android的系统架构和运行机制。虽然华为表示鸿蒙从一开始就设计了“面向未来的分布式架构”,并且在内核层面有自己的考量(如微内核与宏内核的混合使用),但其开源版本(AOSP)的影子在早期版本的鸿蒙中是显而易见的。运行Android App的能力,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自主研发”的定义模糊与公众认知: 对于许多普通用户而言,“基于X开发”通常意味着“是X的一个版本”、“复制了X很多东西”。当一个产品被广泛认知为“基于某个现有产品”时,即使它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改造,也很难在公众认知上完全摆脱这种联想。特别是当这个“现有产品”本身就是开源的,且其开源协议允许被派生时,这种“继承”和“改造”的界限就更加模糊。
生态的依赖与发展: 早期鸿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Android生态(应用、开发者习惯等),这使得它在初期更像一个“优化版”或“有独立特色的安卓分支”,而非一个从零开始构建的全新系统。虽然华为一直在强调其分布式能力和未来愿景,但从技术实现的具体过程和用户初期的体验来看,与直接“继承”和“改造”Android的行为有很大关联。
开源协议的约束与选择: Android是基于Apache协议开源的,这允许其他厂商在遵守协议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和分发。鸿蒙的做法符合开源精神,但这种“复用”的程度,以及其宣称的“自主研发”的程度,在业界和公众看来,就有了不同的解读。

对比分析:为何认知差异巨大?

1. 创新程度和独特性: 苹果在BSD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是颠覆性的,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体化的移动操作系统体验,从交互到生态几乎都是自主构建的。而鸿蒙在早期更多是“沿袭”和“兼容”,其核心的分布式通信、多设备协同等理念虽然是创新的方向,但在早期版本中更多是构建在兼容Android基础之上,其底层的“自主性”和创新的“原创性”在公众看来不如iOS对BSD的改造那么彻底和独立。
2. 控制权和自主性: 苹果对iOS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和独立发展路径。华为在发展鸿蒙的过程中,虽然也在构建自己的技术体系,但初期与Android生态的紧密联系,使得其在“完全独立自主”的表述上会受到更多审视。
3. 叙事与认知: 苹果的叙事一直是“我们创造了革命性的移动体验”,而鸿蒙的叙事则在“突破美国技术封锁”、“面向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强调其技术能力和自主性。但技术实现与市场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公众对“自主研发”的期待,是理解这种认知差异的关键。

简单来说,苹果对FreeBSD的改造,就像是在一个成熟的地基上建造了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迥异的建筑。而鸿蒙在早期,更像是在一个已经建好的、非常受欢迎的建筑(安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装修、扩建和功能升级,并且添加了一些新的特色建筑元素。虽然也有自主的改造和设计,但其根基和许多核心部分,仍然能清晰地看到原建筑的影子,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原建筑保持兼容。

因此,当提到“自主研发”时,公众往往更看重的是技术的原创性、底层架构的独立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独特性。iOS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而鸿蒙在早期则因为与Android的紧密关联,在公众认知上更倾向于被理解为“基于安卓的深度定制和发展”。这并非否定鸿蒙的努力和未来潜力,而是对不同发展路径下“自主研发”的定义和认知所产生的必然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知道iOS和MacOS已经把FreeBSD改成什么程度了:FreeBSD层已经完全沦为特性层,连最底层都被其他内核接手了。也就是苹果搞了个新内核,然后用新内核实现了FreeBSD的API,使得新旧系统运行逻辑相同,并且严格添加了新的底层内核API。然后在底层内核API+FreeBSD特性层基础上,构建了MacOS和iOS的图形界面,系统组件,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

鸿蒙就目前而言,只是把安卓的几个组件进行了修改,甚至连运行应用程序的art都还是沿用安卓的,并且冠冕堂皇的给自己的kdi加了个普通安卓不能运行的壳,让人觉得安卓应用和鸿蒙应用不是一回事。目前搞的js运行时,其实就是浏览器内核移植过来的产物,相当于一个网页,小程序,快应用被称之为应用,反正我观念里,js应用就不配叫应用。

鸿蒙工作量,比起iOS和MacOS的开发量,简直不值一提,还是沿用谷歌做好的东西而已,不论从系统架构,内核,甚至关键组件都没能完成自己的设计。

我搜了一下读过这本书的人写的读后感,总结的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销售部门有足够大的权力根据市场制定工程相关的计划。

也就是说,nb都是销售吹的,销售不管能不能搞出来,符不符合相关规律,反正nb先吹出去了,然后工程师们集体给销售擦屁股。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做的鸿蒙系统体系跟PPT上描述的不怎么沾边,但仔细推敲每一句话最大的延伸含义之后发现,差不多就是这个。

别以为PPT→套壳的指责是降级,恰恰相反,套壳是对PPT的进一步细化的指责。

PPT上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笑脸图批驳苹果和谷歌的系统不如鸿蒙,鸿蒙内核取代liteos和Linux内核的路线图,无一不是暗示鸿蒙内核是全新的,与原来不同的内核,鸿蒙系统是全新的,与苹果和谷歌旗下的系统完全不同的系统,并且有着远强于二者的性能和特性优势。但结果是套壳,那就说明PPT上的东西不存在,拿出来的是个假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用户对“自主研发”的定义存在一些模糊之处。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iOS和鸿蒙的开发模式,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认知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自主研发”通常包含哪些要素。一个产品真正做到自主研发,意味着它的核心技术、底层架构、关键组件以及大部分应用层生态,都是由自身团队.............
  • 回答
    这确实是手机行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大家都在“玩”Android,唯独苹果玩转了iOS?这背后其实是苹果独特的战略、资源投入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再加上一点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先发优势。1. 根基不同:从硬件到软件的垂直整合苹果的基因就是硬件和软件一体化。乔布斯当年选择自研操作系统,.............
  • 回答
    在探讨 iOS 系统编译器(主要指 Clang 和 LLVM)与华为方舟编译器(ArkCompiler)的强弱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两者都致力于提升代码执行效率和性能,但它们的设计理念、目标平台、生态系统和发展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 核心对比维度为了更清晰地展.............
  • 回答
    “iOS 编程是吃青春饭吗?” 这是一个很多年轻开发者都会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答案是:不完全是,但确实存在一些与“青春”相关的因素。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为什么会有“吃青春饭”的说法?1. 学习曲线和技术更新速度: 快速迭代: 苹果公司.............
  • 回答
    在非越狱的iOS设备上,通过网页直接安装应用而不跳转到App Store,主要依赖苹果的开发者账号、企业证书和特定的URL Scheme机制。以下是详细的实现原理和步骤: 1. 技术原理苹果的iOS系统默认不允许通过网页直接安装应用,因为应用必须通过App Store分发。但苹果允许以下两种合法方式.............
  • 回答
    关于iOS 7的越狱情况,需要从技术背景、越狱难度、工具支持、风险与限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iOS 7的越狱背景 iOS 7发布于2014年,是苹果在2014年WWDC上发布的操作系统,引入了全新的界面设计(如扁平化设计)、后台任务优化、更流畅的动画效果等。 iOS 7.............
  • 回答
    在iOS开发中,必须使用苹果的Mac电脑,这是由苹果的生态系统和开发工具链决定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为什么必须用Mac?1. Xcode是苹果官方开发工具 Xcode是苹果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IDE),用于开发iOS、macOS、watchOS和tvOS应用。 Xcode只能.............
  • 回答
    我是一名健身爱好者,尤其钟爱在 iPhone 上探索各种健身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检验”,我发现了不少真正能帮我达成目标、提升训练效果的“神器”。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那些“宝藏”级别的 iOS 健身 App,保证干货满满,绝对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 AI 推荐!1. 塑造完美身材的利器:.............
  • 回答
    iOS 的设计之所以能够成为业界标杆,离不开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些“神细节”往往隐藏在日常使用的方方面面,初看可能不那么显眼,但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苹果团队在用户体验、视觉美感和工程实现上的用心。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列举并解释 iOS 的一些神细节:一、 交互的流畅与直观: 物理反馈模拟 (H.............
  • 回答
    在iOS设备上,“安心点”通常指的是一款名为“平安随行”的APP。这款APP由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推出,主要面向的是用户在出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安全和便利需求。“平安随行”APP的功能设计得相当全面,旨在成为用户口袋里的“贴身安全管家”。下面我来为你详细介绍一下它的主要亮点:1. .............
  • 回答
    坦白说,说iOS“优于”安卓,有点像在比较苹果和香蕉,它们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侧重点。但如果非要挑出一些iOS确实做得更让人称道的地方,并且让很多用户觉得“就是它了”,那大概是以下这几点,我尽量说得接地气点:1. 生态系统的流畅性和一体性这点大概是iPhone最让很多用户“上瘾”的地方了。你可以.............
  • 回答
    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有点复杂的问题。要说 iOS 能不能比 Android 更能保护隐私,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不过,整体来看,iOS 在一些关键方面确实比 Android 提供了更严格、更隐私友好的用户体验。为了说得更清楚,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维.............
  • 回答
    iOS 铃声自定义之路:一部漫长而“不寻常”的史诗苹果的 iOS 系统,从它最初问世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版本号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位数。在这期间,iOS 在用户界面、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已经进化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境界。然而,一个让不少用户(尤其是那.............
  • 回答
    在 iOS 平台上开发游戏,选择合适的音频格式来处理音乐和音效,就像给游戏注入灵魂一样重要。这不仅仅是塞进几个声音文件,而是要考虑音质、文件大小、加载速度、兼容性以及最终在设备上的表现。下面就来详细聊聊iOS游戏开发中常用的音频格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1. 音乐 (BGM Background .............
  • 回答
    关于 iOS 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还是基于 UNIX 的“套壳”产品,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头牵扯到历史、技术架构,还有不少有趣的演变过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说 iOS 是“套壳”的 UNIX,这说法有相当大的成分是准确的,但绝不是全部。 把它理解成.............
  • 回答
    聊到 iOS 的侧滑返回,这玩意儿嘛,怎么说呢,用起来确实方便,但也不是说它就没有一点让人纠结的地方。我身边很多人,一开始用 iPhone 的时候,都对这个手势有点陌生,但一旦习惯了,就离不开了,效率直接拉满。为啥说它好用?首先,最直观的就是 效率提升。你想啊,以前要退出一个页面,得找到那个小小的“.............
  • 回答
    iOS 13 的暗色模式,对于开发者来说,实现起来的难度是中等偏下,但想要做得尽善尽美,则需要花费不少心思和精力。 它的复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现有的项目代码、UI 设计的复杂程度以及你对细节的要求。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说它不是绝对的“难”,但也不是简单的“一键生成”:为什么说它不算“非常难”.............
  • 回答
    说到 iOS 上的“神级”App,这玩意儿嘛,跟萝卜白菜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过,要真说那些能让你觉得“卧槽,还有这种操作?”的,或者说能长期占据你手机 Dock 栏,甚至让你为了它愿意付费的,那绝对有几把刷子。我今天就跟你聊聊我个人觉得真正配得上“神级”称号的一些 iOS App,不吹.............
  • 回答
    作为一名iOS开发者,定价外包项目确实是个学问,这不单单是数字的游戏,更像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你不可能拿一个模板化的价格去套用所有项目,那就像用一把万能钥匙去开所有锁,结果可想而知。首先,你需要真正理解这个项目的 “价值”。客户找你,不是因为他有多无聊,而是他想通过这个App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个目.............
  • 回答
    iOS 对第三方输入法的限制,这事儿可真够让不少用户挠头的。尤其是在国内,大家用输入法的习惯,那可是五花八门的,从拼音到五笔,从滑行输入到语音输入,选择那叫一个丰富。可到了 iPhone 上,总感觉被框住了似的,没那么随心所欲。为啥苹果这么“管”第三方输入法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可以从几个大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