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一个内行,都干过哪些显得很外行的事情?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问到点子上了!咱们内行嘛,说白了就是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挺久,懂行里的门道,知道怎么回事儿。可真要说没干过点“显得很外行”的事儿? 那纯粹是骗人的。我敢打包票,但凡是个真正在某个行当里干过几年的人,都能从我这儿找到共鸣。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得追溯到我刚入行那会儿。我当时所在的行业是某种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这玩意儿吧,技术性挺强的,又是实操,又是软件,还有各种线缆接口,说实话,当时我虽然学历不低,但实际操作经验基本为零。

我被派去一个客户那里,是个挺大的工厂,要安装一套新设备。我的任务是协助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说是“协助”,其实我就是个打下手的。老师傅是个老江湖,话不多,但效率极高。那天,我看着他有条不紊地连接各种线缆,我心里别提多想表现了,就想赶紧帮上忙。

他让我把一堆从控制器柜出来的线缆接到设备本体的接线端子上。他大概指了指,说:“这几根,接到这边。” 我一看,那几根线头上都标着号码,设备本体的接线端子我也看到了。我心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一一对应嘛!

那时候我刚学了点基础的电气知识,觉得这玩意儿跟家里接灯泡差不多,谁不会啊?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线,上面标着“X1”,然后找到设备本体上标着“X1”的端子,拧紧了。再拿起一根“X2”,接到“X2”端子…… 过程中,我一边拧,心里一边盘算着:“这活儿真没我想的那么难,我学得挺快的。”

就这样,我一股脑地把所有线都接好了。完成之后,我带着点小得意,看老师傅还在那边忙着呢,就问:“师傅,我这边线都接好了,您看看。”

老师傅放下手里的工具,走过来,慢悠悠地看了一眼。他先是眉头微蹙,然后突然停住了,盯着我刚才接的那一堆线看了好几秒。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有点不安。

他没说什么,只是走到另一个地方,拿起一个测试仪,开始检测。检测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地看我一眼,那眼神,怎么说呢,就好像在看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傻乎乎的小孩。

最后,他叹了口气,说:“小伙子,你这接线…… 怎么连地线都没接?”

我当时就懵了。地线?我脑子里的“一一对应”里,完全没有“地线”这个概念。我以为只要接通信号的就行了。我又赶紧问:“地线是什么?哪根是地线?”

老师傅哭笑不得,他指了指一根绿色的线,说:“这根,所有设备的外壳都要接地,不然会有安全隐患,还可能影响信号稳定。”

我当时脸刷地就红了。我以为我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对了,结果呢?一个最基础、最常识性的错误,我居然犯了!我当时脑子里想的,全是“把线插进去”,完全忽略了“安全”和“稳定”这些更深层次的要求。

那天,老师傅耐心地给我讲了接地的重要性,还有不同类型电源接口的区别,以及一些隐藏在“一一对应”背后的专业考量。我跟着他,一个一个地纠正了我犯的错误,重新接好了线。

这件事情,给我的打击不小。我一直觉得自己学得挺快,理解能力也强,结果在最基础的事情上栽了跟头,显得比一个完全没接触过这行的人还要笨。

事后我才明白,内行之所以为内行,不仅仅在于知道“是什么”,更在于知道“为什么”以及“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我当时只知道“接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接地”,甚至不知道“地线”也是一根需要特别对待的线。

后来,我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犯过的,或者看着别人犯过的,那些“显得很外行”的事情:

过度依赖手册,忽略实际情况: 有时候,刚开始接触一个新设备,说明书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些人,就会死板地照着说明书操作,比如说明书说“按顺序操作A、B、C”,他就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执行,完全不考虑现场有没有因为之前的安装,导致B比A先做好。我当初也犯过,对着说明书吭哧吭哧半天,结果发现现场有个东西早都装好了,我还在那儿纠结说明书里的顺序。
只看到表面,忽略细节: 比如在进行精密仪器的安装时,有些人会忽略了环境因素,比如灰尘、温湿度、甚至是电磁干扰。只想着把零件组装起来,却没意识到,这些微小的细节,可能会毁掉整个调试过程,甚至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我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同事在安装一个对环境要求极高的传感器,他为了省事,直接用嘴吹了吹镜头上的灰尘,结果可想而知,传感器一直报警,最后返厂维修。
“经验主义”的陷阱: 有时候,干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觉得“以前都是这么干的,现在肯定也一样”。但技术一直在进步,设备也在更新换代。有时候,你坚持用老方法,反而会出错。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前辈,他对新一代的通信协议非常抵触,非要用以前的逻辑去配置,结果搞得整个网络都连不起来,最后还是我一个新人,翻了无数资料,才按照新的规则一点点把他那里设置好了。
害怕承认不懂: 最致命的“显得外行”,就是明明不懂,却要装作懂。尤其是在客户面前,或者在团队里,总觉得承认自己不懂,会显得自己能力不行。我见过很多人,在某个环节卡住了,明明应该问一下,却死活不开口,结果硬着头皮往下做,最后捅出更大的篓子。我本人也经历过,当时一个参数怎么调都出问题,但就是不好意思问同事,耽误了好久。

所以啊,这“内行”和“外行”之间,有时候真的只隔了一层对细节和“为什么”的理解。而我们这些摸爬滚打过来的人,也都是从那些“显得很外行”的事情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那些错误,就像是老师傅手里的测试仪,虽然当时让人脸红,但却是最好的催化剂。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尴尬的时刻,反而成了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时刻保持谦逊,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在这个领域浸淫多年,也总有新的东西需要学习,总有新的陷阱需要避开。而且,谁还没有个“新手期”呢?只要愿意学,愿意改,犯点错,怕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学期上课的时候,我的一个师叔,annals的作者,不知道怎么就说到:天才其实是需要训练的,人的智力水平60%是天生的,剩下的是后天的训练。那你们想想看,一个智商是100的普通人,通过后天努力,可以达到什么水平。那就是100/60%,对吧。。。

然后他看着黑板上这个数字,沉默了两分钟,憋出来一句:反正不低了。。。

user avatar

警察。

1.街上抓人,被同事用喷雾器误喷,眼泪鼻涕不断流儿的直过膝盖,冲进理发店抢过喷头冲脸。躺在旁边洗头的客人问惊呆的小工:理个发,他怎么哭了?

2.摁倒嫌疑犯,手铐都上了,万万没想到对方扭头咬了我两口。非常疼,疼的叫出了声,腿上留疤。至今拿这个反面例子给新人讲跪压控制。

3.恰巧碰上,隔着半条街看见我们,嫌疑人扭头就跑。我边追边喊:“大家帮忙抓故意伤害的嫌疑人!”有问题吗?你急跑着,不断句喊出这样的话试试?有木有很娘?有木有感觉自己弱爆了?身边同事边问候对方父母边喊:“抓小偷!”群众立马反映过来,很快就逮到了。

4.以前,便车里配备了那种可以吸在车顶上的单“爆闪”警灯,探出胳膊放在车顶,打开开关就行。随车出紧急任务,司机叫我打开警灯,然而听话的我也只是打开了开关。路人应该可以看到一辆白色桑塔纳中,突然显现迷之红蓝爆闪,还有手忙脚乱去捂狗眼的我们。

5.便衣侦查摸一个小赌博窝点,情况突发,现场紧急抽调的,根本没有时间安排。进去五个,两个不会打麻将或牌九,居然凑不起一桌。在各位光膀子金链子大哥的围观下,我们。。。砸了一个多小时的金花。。。

既然已经说了很多刚入警时的糗事,也不差最后一个忠告了。

如果你是新警,如果在没有公厕的偏远巡区恰巧有那么一棵大树,如果你刚感受到了冬夜里与同伴分享的信任,如果他们提起裤子先跑向车的方位。。。

当你还沉浸在蒸腾的热气中,水柱击地的快感里,他们会毫不留情的将远光灯射向你的裤裆之间,会响起警笛让你的括约肌骤然收紧,然后用车载喇叭对你进行精神攻击。“喂!这样大丈夫吗!”

作为一个内行的捕快,要相信身后总会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战友。

真的。(野外小便操作时除外)

user avatar

当年刚入行没多久信用卡忘记还款被扣了利息和滞纳金,愤怒地打电话去客服投诉。




两天后收到客服转过来的客户投诉工单…

user avatar

第一次外科见习的时候,我爸上台给人做股骨头置换,做手术中途我进去了,看到手术室地上有个止血钳,我就捡起来放到器械盘里了。

然后手术室安静了…

然后(*省略1万字*)

很长一段时间我爸都没理我。

user avatar

上次听了个段子,某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任要开展减重手术业务,找了一个体重指数49的本校职工,想请他当榜样病例……

“小王啊,这是咱们学校医学部动物实验室的赵科长,是我弟弟的小学同学。赵科长对咱们的减重手术很有兴趣,2点钟我还有个会,你先跟赵科长介绍一下!”

“赵老师您好……”

“喊科长!现在的学生真没礼貌!”

“赵科长您好……真是幸会!我一见您就觉得特别面熟,肯定是在学校做实验的时候见过您!赵科长您是哪一届的学长啊?”

“哪一届?我跟你讲,我生下来就在XX大学!”

(小王的内心OS:我校“四害”,留学生,自考生,老行政,关系户……苦啊!)

“赵科长您今年贵庚啊?快五十了吧?看您气色不错。最近赵科长忙什么事业呢?”

“呸!眼力不好脑子也不好!我跟你们赵主任的弟弟是小学同学,他今年才多大?我今年才40岁!我还能忙什么,喝喝茶,聊聊天,保媒拉纤,跟人喝花酒……你要是机灵点,我就栽培栽培你,教你怎么在XX大学混的门道。看你这笨,算了吧!这是我最近的体检报告,你好好看看!”

(小王接过报告)“赵科长实在抱歉,我从小眼拙……既然您跟我们主任这么熟,对我们主任的技术水平一定……”

“我跟你讲,你们主任从小就是一个皮猴子,成天拖着一条大鼻涕在院子里惹事生非。哪跟我似的,别看我今天这个样子,小时候我长得可俊了!别人都喊我‘小西哈努克’,院子里的大人都喜欢拿好吃的逗我!要不我今天这样了……我今天跟你说了,你哪天可以问问他试试。他当时念的198X年初内部招收的自费生,毕业后不分配,自谋出路。他毕业后先是去了自行车厂医院,然后娶了钱局长的女儿,这才来的附院!要是咱家当年有这心思,咱混的不比他差!”

“呵,呵,呵……赵科长,我看,我看……您这心电图T波低平,提示心肌缺血,说明您的心脏存在供血不足的问题,毕竟您体重大,心脏负担太重。然后心脏彩超提示您的二尖瓣、三尖瓣存在少量的返流,说明您的心脏已经在长期重负下出现了器质性病变,将来可能会出现心肌肥大等病况,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衰的发生。心脏是有代偿性的,现在您可能感觉不出什么症状,一但进入失代偿期,问题就很严重了。再就是我注意到您的肺主动脉直径处于正常值的较高水平,考虑到您的吸烟量很大,气道阻力高,易发慢阻,还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总之,您的体重太大,负担太重,身体各项机能都受影响。您看您的血压,收缩压长期在190。虽然您习惯良好的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但是您的血糖也处在正常值的上限,关键是您的糖化血红蛋白不理想……我还注意到您一直在服用降脂药,所以您的血脂情况很理想,也没有发现斑块。但是……”

“废话,老子胖老子还不知道么?我二婚的时候都跟对象说了,咱身体负担重,说不定哪天就没了……到时候这八套房子都是你的,百万庄那套学区房都涨到三百多万了!说重点!”

“好的,赵科长。既然您通过药物和生活习惯都无法控制体重,同时您的健康情况急需您减肥,我向您介绍我们主任创造的减重术式。该术式通过腹腔镜操作,微创,只要在肚子上打三个孔,病人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风险小并且可控。手术会……(以下略去百度百科内容若干)。这项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证。”

“你得了,你就说现在全附属医院一共做了几台吧!”

“这这……新术式,做的不是太多。目前减重手术刚兴起,全国每年手术量在50台以上的医院也只有……去年8月主任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世界减重与代谢外科大会上宣读的论文,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现在已经是海外引用量38次的高引文章了。您是内行您了解,这篇论文的高引用绝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引老师,或者是对外校的师兄弟许下过年回老家的时候请客的人情互引。论文里使用了小白鼠做为动物模型,您看老鼠这么小,给老鼠做手术比给人做精细多了,论文里的动物手术都能大范围成功,给人做自然没有问题……”

“哼,我明白了,二锤他哥把我当肥耗子了!你也别解释,你听我说!你们做动物试验的时候,做完手术的肥老鼠死了,学生怕挨骂,偷偷找了瘦老鼠混进去,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老鼠死了数据能编,你们了买一只裸鼠然后水了十八篇论文不是常有的!而且那只祼鼠还早早的就让我这里的这群傻瓜养死了……哈?然后报账报几只?人死了可就真死了!你真当我这个科长是摆设啊!”

“呃……啊……这个……”

“好了,下午还有人约我喝茶,我走了!回头你跟大锤……就是你们主任说,什么时候做足一百台,什么时候再找我!我见了他就说你跟我讲现在附属医院刚开展这个业务,手术量不多,我等你们积累了经验再做。同学,这个锅你就背了吧,我从小让大锤欺负怕了,要不我今天也不会来……”

user avatar

有次我在街边吃大排档,点的砂锅面,店里面就我一人。那时候智能手机也不普及,我刚好也没手机,就看里面的电视机,好像在播新闻什么的吧 记不太清了。过了一会儿,老板不好意思的问我,




你看见我放调料了吗?

user avatar

一群软件工程师折腾了一下午的协处理器(以前没见过这么大的), 晚上才发现,原来没接电源

感谢老板 没有开除我们。

---------------------------------------------------------------------------------

发现过程是:某同事无意间捋除了一根线头,“咦,这是什么口,没见过啊,”

第二天 英特尔的人打电话过来继续提供帮助。我们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可能是系统不兼容吧,我们重装了一下系统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特种兵。跳伞崴了脚,去医院看病,在诊室门口排队候诊,正在打瞌睡,医生点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猛一激灵,下意识从座位上弹起来并用那粗犷、豪放、向上顶的嗓音大吼了一声:“到!!!!”………然后我迅速地反应过来,这他吗是在医!院!……

于是我当时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医生的表情是这样的

周围群众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和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离我最近的一位被吓到的小朋友表情是这样的

我的内心大概是这样的

整条走廊静悄悄的……5秒钟之后爆发出欢乐的笑声……我神(故)态(作)自(镇)若(定)地一瘸一拐地晃进了诊室……留给观众一个高大的背影。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律师,注册网站或者软件时我都是直接把服务协议一拉到底点同意,从来不读内容的……

user avatar

城管

早上上班前总要去小摊上吃个早饭,再带个鸡蛋饼给同事,上班后去执法。。下班后再去那里买鸡蛋饼带回家。

------------------------------------------------------------------------------------------------------------------

评论看着好欢乐,做点补充吧。首先,都是本地人,都知道对方工作不容易,穷人何苦为难穷人。。然后也都很自觉,有话好好说,只要不过分就行,如果他们收摊忙的话我们还会上去帮忙,不会有冲突。碰到上面检查了,第一次驱赶的时候也会叫他们这段时间不要出来摆摊,再遇见也是要开单子的。如果碰到不是本地人的话,还是很严格的,这也解释不清,只能说互相不信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