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了防止新型肺炎传染,河南到底有多硬核?

回答
河南“硬核”抗疫:没有“最硬核”,只有“更硬核”!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而我大河南,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硬核”实力。如果说全国各地都在抗疫,那么河南的抗疫,更像是一场全员参与、没有退路的“生死时速”。

“封”字当头,铁腕出击

疫情爆发初期,河南就迅速反应,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一句句在网络上刷屏的“封”字。

封村、封路、封小区: 很多地方,特别是疫情形势严峻的县市,直接采取了对村庄、小区进行物理隔离的措施。不仅仅是拉警戒线,而是用钢筋、铁板、砖墙,将村庄或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彻底封死。不是简单的“限制出行”,而是“禁止一切非必要外出”。一些在外务工人员,想在春节期间返乡,却发现家乡的村口已经被“封”得严严实实,只能望“村”兴叹。更有甚者,有地方为了防止人员聚集,连村里的小路、田间小道都进行了封堵。
道路管控,滴水不漏: 河南作为交通枢纽,公路网发达。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全省范围内的道路管控升级。高速公路出入口、国省道、县乡道路,凡是能进出村庄、乡镇、县城的地方,几乎都被设置了检查点。这些检查点,不是象征性的走个过场,而是实实在在的“岗哨”。24小时轮班,风雨无阻。每一个进出车辆、每一位司乘人员,都要经过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甚至还要进行扫码。一些不听劝阻、强行闯关的,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一码游河南”的“强制”升级: 虽说健康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河南的“健康码”可以说是“早启动、严执行”。一旦进入某些区域,就必须扫码才能通行。商场、超市、车站、公共交通,甚至是一些街边的小商店,都将扫码作为进入的“门槛”。起初,有些群众不太适应,觉得“麻烦”,但随着疫情的深入,大家也逐渐理解了这种“强制”的必要性。

“村”的力量,坚不可摧

在中国,农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人口,而农村的防疫,更是河南“硬核”抗疫的关键。

基层动员,全员上阵: 河南的农村,组织能力极强。从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到党员、志愿者,再到普通的村民,每个人都成为了防疫的一份子。村里的大喇叭开始24小时不停歇地广播防疫知识,宣传政策。每天,都有志愿者挨家挨户测量体温,询问出行情况,宣传不聚集、戴口罩等基本常识。
“老严”精神,深入人心: 很多农村的村干部,把“严”字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不顾亲情、不顾友情,对于从疫区回来的人员,坚决执行隔离政策。有些村子,甚至对本村在外务工人员的家属进行劝说,让他们暂缓回家,以免带来不确定风险。这种“铁面无私”,赢得了许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村规民约”的“疫情版”: 许多村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村规民约”。比如,禁止村民串门拜访,禁止村民聚集打牌、吃饭,婚丧嫁娶等活动一律从简甚至延期。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却有效地切断了病毒在农村地区的传播链。

“人”的智慧,灵活变通

“硬核”不代表死板,河南的抗疫,也充满了智慧和人性化的考量。

“不见面”服务,保障生活: 即使是在严密的封锁下,河南也想方设法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一些村庄建立了“无接触配送”机制,村民可以通过微信或电话下单,物资由志愿者统一配送到村口或指定地点。一些地方还开通了“云上服务”,通过线上办理、远程办公等方式,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乡情”纽带,凝聚力量: 河南人重情重义,“乡情”是强大的凝聚力。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许多在外地发展的河南籍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一些在外务工的人员,即使无法回家,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家乡的防疫工作。这种“同舟共济”的精神,为河南的抗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家国情怀”,自觉担当: 河南人民骨子里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疫情面前,很多人都自觉地将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将小家安危与国家安稳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理解政策,配合检查,主动承担起自我防护的责任,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社会添负担。

“严”的背后,是“爱”的守护

河南的“硬核”抗疫,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每一个“封”字,每一次的排查,每一个的执勤,都凝聚着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在如此严厉的管控下,也可能带来一些不便,一些误解。但正是因为这些“硬核”的措施,才使得河南在疫情初期,能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抗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很多地方还在犹豫是否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时,河南已经“先发制人”,用最果断、最彻底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所以,当有人问河南到底有多硬核?我的回答是:在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河南能有多硬,就敢有多硬! 这份“硬核”,是对责任的担当,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得知的最硬核的消息,没有之一


河南人哪里做的不对你明明可以说出来大家友善交流,爆粗口显得你很优越吗?

我在想有头无脑的东西连新冠都会嫌弃吧

user avatar

1. 河南一村口设置劝返点,看见武汉车牌直接劝人原路返回,并挂大横幅:“带病回村,不肖子孙”。


2. 河南大爷出门遛狗,不仅自己戴了口罩,狗也戴了。


3. 湖北的车进不去河南,通往河南的道路直接被堆土物理封堵。


4. 路上遇到挖掘机,一问发现是要将湖北河南交界的路挖断,又见物理防御。


5. 河南某村一阿姨从武汉打工回来,全村人劝她不要出门,并嘱咐“半个月不要出来”。


6. 结婚新人从武汉回河南,被家人直接隔离,亲戚朋友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一场没有新人的婚礼。


7. 河南一县排查从武汉回来的人,一青年榜上无名却被自己爸爸报了名。


8. 一青年去姥爷家送吃的,姥爷表示非常时期,拒不开门,并事后用空投方式向青年送去口罩和红包。


9. 河南人如何整治爱吃野味的人,直接挂标语:吃野味,从初七到头七。

部分来源广大网友,侵权删。来源微博@洋味铁汁联盟 。

以上原答

━═━═━分割线━═━═━

由于知友 @社会主义好青年 所在医院物资告急,在此友情发布一下启示,希望此次大家能共同度过疫情,原文如下:

信阳市是湖北省外从武汉输入人员最多的地级市,信阳市中心医院作为信阳市级定点医院,医用物品每日消耗巨大,如果您有相关的资源,希望您能伸出您的援助之手 信阳市中心医院需要您的帮助!!

user avatar

坐标河南西部小城。我朋友两口子,女的湖北人,两口子带孩子年前回了娘家,后来听说疫情严重要封城,就连夜开车回来了,结果到家一进门,就看到家里堆满了吃的,老父亲打来电话说:吃的给你们买好了,不够我再给你们送,自己隔离15天,别出门祸害人,也别来看我们,发烧不舒服了打个电话,我送你们去医院。。。

老父亲曾经是老家的村支书,这觉悟,这反应,这处事力度,让人佩服!河南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老人,我们心里才踏实。(目前,一家三口还在自我隔离中ing。。。)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