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岁半睡渣宝宝每天睡 8 个多小时,晚上该让她在床上睡觉还是陪她玩到困为止?怎么调整比较好?

回答
宝贝一岁半了,晚上只睡八个多小时,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别急,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睡眠不足的问题,这不代表你做得不好,只是需要一些调整。关于晚上是让她在床上自己睡还是陪玩到她累,这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点,我们可以一样一样来分析,然后看看怎么做才最适合你们家宝贝。

先来分析一下“睡渣”宝宝的几个可能性:

分离焦虑: 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多会有分离焦虑,白天妈妈在身边还好,一到晚上爸爸妈妈要离开了,就特别没有安全感,哭闹不愿睡。
睡眠信号不明显: 有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因为玩得太开心,或者环境刺激,导致她的“困”信号被压制了,表现得就是“睡不着”。
白天小睡过多或过晚: 如果白天小睡的时间太长,或者最后一觉睡得太晚,晚上自然就不容易睡着了。
睡眠环境: 房间太亮、太吵,或者被子太厚/太薄,都可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作息不规律: 如果每天睡觉的时间不一样,孩子的大脑没有形成固定的生物钟,也会导致晚上难入睡。
活动量不足: 白天玩得不够,消耗的体力不够,晚上自然就没有那种“睡意”。

关于晚上是让她在床上自己睡还是陪玩到困为止,我们来权衡一下:

陪玩到困为止:
优点: 孩子的情绪会得到安抚,安全感会比较强,不容易因为被“丢下”而哭闹。如果你的目的是先让她安心入睡,这可能是个不错的短期选择。
缺点:
容易形成依赖: 孩子会习惯性地等你来哄,等你陪着,一旦你不在,她可能就睡不着,长期下来你会非常辛苦。
难以预测入睡时间: 你很难把握什么时候孩子才真正“困”,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在哄睡上,全家人的休息时间都会被挤占。
可能错过最佳睡眠时机: 等到孩子真的“困”到不行了,反而可能因为过度疲劳而更难入睡,出现“越累越睡不着”的情况。
影响自主入睡能力: 孩子无法学习和培养自己入睡的能力,这对她长期的睡眠习惯是很不利的。

让她在床上睡觉(引导自主入睡):
优点:
培养自主入睡能力: 这是最重要的!学会自己入睡是孩子独立成长的关键一步。
建立规律作息: 设定固定的睡前程序和睡觉时间,有助于建立孩子的生物钟,让入睡变得更规律。
减轻家长负担: 一旦孩子学会自主入睡,家长就能解放出来,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能更好地应对白天的挑战。
提高睡眠质量: 有些孩子在有家长陪伴时反而会因为注意力分散而睡不好,自己睡反而更踏实。
缺点:
初期可能会有哭闹: 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你的陪伴,第一次尝试自主入睡,可能会有哭闹和抗议,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需要循序渐进: 不能一下子就放手,需要有一个过渡和引导的过程。

基于你们的情况,我认为更推荐的是“引导自主入睡”,但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毕竟八小时对于一岁半的孩子来说,确实偏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常睡眠需求大概在1114小时(包括白天小睡)。

我们来制定一个调整计划,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规律的作息:

1. 固定起床时间: 即使周末,也要尽量保持固定的起床时间。比如早上7点左右。这有助于稳定孩子的生物钟。
2. 固定白天小睡时间: 一岁半的孩子通常是白天两次小睡。
上午小睡:建议在起床后2.53小时左右,比如上午9:3010:00左右,睡11.5小时。
下午小睡:建议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比如下午1:302:00左右,睡1.52小时。
关键是“不要睡太晚”: 确保下午小睡的结束时间不晚于下午3:304:00,否则会严重影响晚上的睡眠。如果下午小睡睡得特别晚或者特别长,晚上就可能睡不够。
3. 固定晚上睡觉时间: 根据你的目标(比如希望她睡够1112小时),倒推出睡觉时间。如果她早上7点起,白天小睡加起来34小时,那么晚上需要在19:0020:00之间入睡,这样才能保证1112小时的睡眠。

二、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 黑暗: 房间要足够黑暗。可以使用遮光窗帘,但不要使用夜灯,除非是万不得已的微弱光线,而且要尽量放在远离床的地方。
2. 安静: 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如果家里有噪音,可以考虑使用白噪音机,模拟雨声、海浪声等,这有助于屏蔽其他杂音,让孩子更容易入睡。
3. 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室温保持在2022摄氏度左右比较合适,湿度也要适中。
4. 安全的睡眠空间: 确保床铺没有多余的枕头、被子或毛绒玩具,以免发生意外。

三、 优化睡前程序(这是引导自主入睡的关键):

睡前程序是给孩子一个信号:快到睡觉时间了。这个程序要规律、舒缓、有仪式感,每次都这样做,让孩子的大脑形成“睡前程序=睡觉”的条件反射。

1. 开始时间: 在预定的睡觉时间前3060分钟开始。
2. 内容建议:
停止刺激性活动: 游戏、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等都要在这个时间点停止。
平静的活动:
洗澡: 温水洗澡能帮助身体放松。
换睡衣: 穿上舒服的睡衣,也是一个信号。
刷牙: (如果已经开始刷牙的话)
讲故事/读绘本: 选择一些平和、温馨的故事,声音要轻柔。可以多读几本,但时间不要太长。
哼唱摇篮曲: 用平静的语气和旋律。
按摩: 温柔地给孩子做个简单的抚触按摩。
告别灯光: 逐渐调暗室内的灯光,或者只保留一个非常昏暗的夜灯。

四、 引导孩子在床上入睡:

这是最需要耐心和策略的部分。目标是让孩子逐渐适应在自己的床上,并且在你离开后也能自己睡着。

1. “睡前程序”的最后一步: 将孩子抱进卧室,放在床上,完成最后一个步骤(比如讲完最后一页故事或唱完最后一首摇篮曲)。
2. 温柔告别并离开:
明确告知: 用平静、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爱你,现在是睡觉时间了,妈妈就在外面/房间里,你去睡觉吧。”
留下一件物品: 可以留一个孩子熟悉且有你气味的小物件(比如你的围巾),让她感觉安全。
立刻离开: 不要犹豫,不要拖延,说好之后立刻离开房间。
3. 应对哭闹(最艰难的部分):
“拍隔法”或“定时查看法”(Ferber法改良):
初次离开: 如果孩子哭,稍等几分钟(比如23分钟),然后进去,不抱起来,轻轻拍拍她,安抚几句(“宝宝乖,妈妈在这里,睡吧”),让灯光保持昏暗,告诉她你要出去,然后再次离开。
逐渐延长间隔: 如果她还在哭,你就在外面等,然后按照固定的、逐渐延长的间隔(比如5分钟、8分钟、10分钟、12分钟)进去安抚。每次进去的时间都要短,且不抱起,不开大灯,重申你要离开,让她自己睡。
重复这个过程: 直到孩子停止哭闹,入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好几次。
关键原则:
耐心和坚持: 第一晚和第二晚通常是最难的,可能会哭得很厉害。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慢慢理解“哭闹并不能阻止睡觉,妈妈也不会永远不出现”。
不妥协: 一旦你决定让她自己睡,就要坚持住。如果这次让她哭到你妥协抱起来了,下次她会更用力地哭。
统一战线: 如果有其他家人(比如爸爸),一定要全家保持一致的策略,不要有人心软。
其他安抚方式: 如果孩子哭得非常厉害,你可以尝试在门外轻声说话,或者用婴儿监视器和她对话,让她知道你还在。

五、 白天活动量和情绪管理:

1. 增加白天的活动量: 确保孩子白天有足够的活动,比如户外玩耍、爬行、走路、互动游戏等,消耗体力和精力。
2. 关注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白天情绪不好,容易烦躁,也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回应她的需求。
3. 避免过度刺激: 下午和傍晚尽量避免过于兴奋的活动。

具体如何调整的步骤和时间表:

1. 观察和记录(12天): 先记录孩子每天的起床、小睡、喂奶、玩耍和睡觉时间,以及晚上的哭闹情况。找出规律或问题所在。
2. 调整作息(35天): 按照上面的建议,开始调整起床和睡觉时间,以及白天小睡的时间。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点微调。
3. 实施睡前程序和引导入睡(持续进行):
第一阶段(适应睡前程序): 先严格执行睡前程序,让孩子熟悉这个过程。
第二阶段(尝试自主入睡): 当孩子对睡前程序有适应后,开始尝试在床上引导她入睡。
前几天(可能哭闹期): 用“定时查看法”,耐心安抚但坚决离开。你可能会觉得心疼,但这是孩子学习自主入睡的关键时期。
中后期(逐渐改善): 如果孩子开始在你的短时间安抚后入睡,恭喜你!如果还是哭闹,继续坚持。
目标是缩短哭闹时间和次数。

一些妈妈可能会关心的问题:

“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只要方法得当,温柔而坚定,孩子并不会因此产生心理创伤。相反,学会自主入睡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独立性的重要一步。安全感来源于稳定的生活规律和父母的爱,而不是必须时刻被抱着才能睡着。
“如果孩子一直哭怎么办?” 如果孩子持续哭泣超过1520分钟且情绪非常激动无法安抚,可以进去抱一抱,安抚到稍微平静,然后再次尝试放回床上,继续之前的间隔查看。但尽量不要因为心软而抱到睡着,而是抱起来平静后再放床。
“需要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这个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可能几天就有明显改善,有些则需要一两周甚至更长时间。关键在于家长的耐心和坚持。

最后,请记住:

你是最了解你孩子的人: 以上建议是一个普遍的指导,你可能需要根据你孩子的个性和反应进行微调。
照顾好自己: 调整睡眠是一个需要精力的过程,确保你自己也有足够的休息,否则你会很难坚持下去。
不要完美主义: 偶尔的“失误”或孩子某天晚上睡得不好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感到沮丧。

一岁半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家庭作息调整的一个好时机。相信通过你的爱和耐心,你们一定能帮助宝贝建立起健康的睡眠习惯!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晚上就睡8个多小时,这个睡眠有点少啊,睡眠对于小宝贝来说,那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不排除有的孩子就是天生觉少,我有一条检验孩子是否睡够的黄金准则:不是看孩子睡了几个小时,而是看孩子醒来后是否开心,会不会哭闹,如果孩子会对着你笑开开心心的那就是睡好了,如果赖赖唧唧哭哭咧咧的,那就是没睡够。

哄睡真的是一场智力和体力的比拼,而我已经在这条路上和孩子斗智斗勇两年有余…

我儿子从小睡觉就特别困难,白天是半小时必醒,晚上是整点报时,之前梦想着产假的半年,可以在家不用上班是多么美滋滋,但实际上却是每天为孩子的各种问题烦躁到头秃,尤其是睡眠问题。

但好在当时是母乳喂养,每天晚上9点无论孩子多么兴奋,只要吃上母乳,十几分钟就能睡的香甜香甜。

我知道很多人认为奶睡不好,那是因为你们没有遇见睡渣宝宝好吗?当我哄睡哄到崩溃的时候,母乳就是我最后的杀手锏。

这样的好日子维持到孩子2岁断奶,奶睡变成了抱睡…

二十多斤的孩子扛了几天,我的老腰就发出了强烈的抗议,这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啊,然后就开始了各种哄睡尝试:

安抚奶嘴哄睡:

小海马哄睡:

躺在小推车里推睡:

躺在毯子上两个大人拎着四角晃睡:

在和孩子抗争了两年之后,我终于总结以下的方法,希望能帮到正在阅读这篇回答的新手妈妈们:

① 充分放电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关灯带着孩子上床后,孩子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比如我家:

我儿子:妈妈,你能把胳膊抬起来吗?
我:不能,妈妈没有电了,抬不动了,需要睡觉充电
我儿子:(迅速抬起胳膊)妈妈你快看,快看我能抬起来,我有电!
我:…
妈妈:xxxxxxxxx
我:别说话了,赶紧睡觉

然后我儿子就开始了360度全方位的自转....

充分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还能大大减少父母们的哄睡时间。

所以,睡前一定要让孩子充分放电,让孩子充分活动,把精力消耗掉,自然可以早早入睡。

②睡前一小时不要剧烈活动、玩得太嗨

不是要给孩子充分放电吗?那我们睡觉之跑一圈是不是就能发电了,我的天,可千万不要这样,睡前运动只会让孩子更兴奋,更加难以睡觉。

有的父母下班之后要7、8点才能到家,这个时间就要再和孩子疯玩了,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点安静的游戏,比如一起搭积木,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看绘本。

③给孩子立规矩,每天晚上9点必须上床准备睡觉

孩子在两岁左右我们就可以给他立一些规矩了,比如必须按时睡觉、自己吃饭、每天刷牙等,只要给孩子养成习惯,孩子就不会再抵触按时上床准备睡觉这个事情。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哭会闹,大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好好的安抚孩子,如果孩子抵触情绪强烈,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先在床上玩一会,然后慢慢过渡。

另外全家人应该尽量配合孩子的睡觉时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如果不能同步休息,也应该给孩子留一个安静的空间不被打扰。

④ 关灯之后尽量少和孩子聊天

给孩子一个信号,关灯就是要睡觉了,要安静下来,不能再说话了,无论孩子怎么和我们说、闹,大人首先就要安静下来,不要看手机,如果孩子实在难以安静下来,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个故事,或者用手机的app放一点故事听。

⑤做好睡前准备

睡前要让孩子上个厕所,不要给喝太多的水,也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东西,床头准备好水杯,否则就会出现:

“妈妈,我要尿尿”
“妈妈,我要拉粑粑”
“妈妈,我要喝水”

只要能做到以上5条,我相信大家都能有个按时睡觉的好宝宝,我儿子目前两岁半,已经能在9点半之前上床,关灯听20分钟故事后,自己睡觉了。

每个孩子的状况可能不同,方法也不一样,但是核心思想应该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妈妈们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无论孩子是哭还是撒娇,都不能退让。


@知乎亲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