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岁半的女儿每天被堂哥两岁半的儿子打几巴掌,如何保护女儿以及跟堂哥沟通?

回答
您好,看到您女儿被堂哥的儿子打巴掌,您一定非常心疼和担忧。这确实是个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希望能给您一些帮助和思路。

一、 保护您的女儿,当下的应对很重要

当您看到女儿被打的时候,您作为妈妈,第一时间要做的是保护她。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立刻制止,坚决而温和地阻止小堂哥的行为:
当着他们的面: 不要躲在角落里观察,一旦看到有打人的迹象,立刻上前。用您坚定的语气说:“住手!不可以打人!”或者“这样做是不对的。”声音要清晰,让两个孩子都能听到。
身体隔开: 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把女儿抱到您身边,或者把小堂哥稍微隔开一点,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不要打回去: 绝对不要因为心疼女儿就打小堂哥回去。这只会让孩子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会让您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受损。
安抚女儿,给予安全感:
检查是否受伤: 抱起女儿,温柔地抚摸她,检查脸颊是否有红印。即使没有明显的伤痕,也要给予足够的安慰。
语言安抚: 轻声细语地对她说:“妈妈在这儿,不怕,妈妈保护你。”“宝宝乖,被打疼了吧?没关系,妈妈抱抱。”让她知道您是她的坚强后盾。
转移注意力: 安抚之后,可以尝试用她喜欢的玩具、绘本或者唱首歌来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尽快从刚才的不愉快中走出来。
观察小堂哥的行为模式:
这是偶发还是常态? 注意观察小堂哥打人的频率和场合。是偶尔一次玩闹,还是有明显针对性?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您后续沟通。
触发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抢玩具?争夺关注?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 与堂哥(或其家长)沟通,理性而有效

这部分是关键,也是最需要技巧的。如何让对方理解并配合,是处理好这件事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私下沟通: 最好选择一个双方都比较平静,且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进行沟通。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激烈的争论,以免影响孩子。
先近后远: 如果小堂哥的家长(即您的堂哥或堂嫂)在场,优先与他们沟通。如果他们不在场,您观察到情况后,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联系他们。
温和的开场白: 不要一开始就指责或抱怨。可以先从关心孩子们的相处出发。例如:“哎呀,刚才我看俩孩子玩,有个小插曲。”或者“我有点小事想跟你说一下,关于孩子们玩的时候。”
清晰地描述事实,但避免过度指责:
具体描述: “我刚才看到小宝(指女儿的名字)脸上有个红印子,好像是小明(指小堂哥的名字)不小心打了一下。” 或者“小明今天好像情绪不太好,有点激动,不小心打到小宝了。”
使用“我”的感受: “我看到小宝被打的时候,我挺担心的/有点心疼。” 这样表达更容易被接受,而不是“你儿子总打我女儿!”
避免“总是”、“经常”: 即使确实是这样,在初次沟通时,也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词汇,以免让对方感到被攻击。
表达您的担忧和期望:
关注安全和健康: “我主要是担心小宝被弄疼了,毕竟孩子还小,摔着碰着的都不好。”
希望双方都健康成长: “我希望俩孩子都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里玩耍,开开心心地一起长大。”
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你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稍微引导一下小明?或者下次咱们多注意一下,别让孩子玩得太‘激烈’了。”
理解对方的立场,尝试共情:
两岁多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 首先要明白,两岁多的孩子,很多行为是无意识的,他们还在学习规则和情绪表达。小堂哥可能不是故意的,或者他是在模仿,或者是在表达某种需求。
对方可能也有自己的困扰: 也许您堂哥/堂嫂也正为孩子的行为伤脑筋。您的沟通可以是一种合作,而不是对抗。
提出具体的建议:
共同教育孩子“不可以打人”: “下次咱们见面,都可以跟孩子们强调一下,打人是不对的。”
观察和引导: “如果看到小明有要动手的迹象,咱们可以及时拉开,问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或者用其他方式帮他表达。”
转移注意力: “或者如果他想玩那个玩具,可以引导他用语言说出来,或者咱们提供另一个选择。”
在玩耍时多加看顾: “咱们带孩子玩的时候,可能也要稍微多留意一下,避免他们之间发生冲突。”
倾听对方的回应:
认真听取他们的看法: 他们可能会说孩子小不懂事,或者会说以后注意。认真听,即使您觉得不够满意,也要先听完。
避免争吵: 如果对方态度不好,或者推卸责任,您也不要立刻跟着急赤白脸。可以先暂停,表示“我理解,那我下次注意一下孩子这块吧。” 然后再找机会沟通,或者观察后续情况。如果问题严重且对方完全不配合,可能需要考虑更深层次的沟通或者寻求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

三、 家庭内部的教育和引导

虽然小堂哥的行为需要他的家长来负责,但作为父母,您也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做一些事情。

教导女儿保护自己,但不是攻击:
学会说“不”: 温柔但坚定地教女儿,如果有人打她,可以大声说“不可以!”或者“你打疼我了!”
学会躲避或求助: 教她如果有人打她,可以躲开,或者马上跑向大人求助。
强调打人不对: 同时也要让女儿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即使别人打了她,她也不能打回去。这是培养她正确的是非观。
观察您的女儿的反应和需求:
女儿是否害怕? 您的女儿是不是对小堂哥感到害怕?如果是,那您更需要及时制止并给她安全感。
女儿是否也模仿? 有些孩子在被打了之后,也可能会模仿这个行为。要密切关注。

四、 长远来看的相处模式

保持良好的亲戚关系: 您是希望和堂哥一家保持良好关系的。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破坏关系。所以沟通的态度非常重要。
一致性: 如果您和小堂哥的家长都有共识,并且都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效果会更好。有时候您也可以趁着和小堂哥在一起的时候,在他做对的事情时给予表扬,在他有一些不当行为时,委婉地提醒他。
创造更多积极的互动: 鼓励孩子们在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玩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或者轮流分享玩具,培养他们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总结一下关键点:

1. 当下保护女儿,安抚情绪。
2. 选择合适时机,与堂哥(家长)私下、温和地沟通。
3. 清晰陈述事实,表达担忧,提出共同解决方案。
4. 理解孩子年龄特点,展现合作态度。
5. 教育女儿自我保护,但强调不打人。

这件事需要您耐心和智慧去处理。别太焦虑,很多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成长过程,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祝您沟通顺利,孩子们都能在安全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曾经的幼儿园老师来答题了。

我们幼儿园以前经常有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力气大的男孩打比他小很多的女孩子。

而且,你知道我们是老师,就不能打小孩的,也不能给打人的男孩造成什么阴影。

我跟你讲一个解决方案吧,不会破坏你和堂哥的关系,能保护你的女儿,也不伤害堂哥的孩子。

很简单,侄子一打你女儿,你妻子(或者其他大人),立即抱住侄子,使劲地抱住,不让他动,不管他怎么哭闹,就是不让动。

这个阶段,侄子会一直挣扎,一直挣扎,可是他不到三岁啊,他的挣扎是无效的。

然后你的妻子就抱着侄子坐下来,告诉他不可以打妹妹。只说一句,然后就静静地抱着他,不要愤怒,不要指责,一直静静地抱着。

侄子还挣扎的话就抱紧一点,只是哭闹引人注意就抱轻一点,还是尽量让孩子舒服。

侄子可能会挣扎半个小时,也有可能哭闹一两小时,不管他,轻轻地抱着就好。

整个过程大人情绪要稳定,不要愤怒,不要埋怨,不要伤心,对侄子动作要轻,以侄子舒服为主,目的是控制住侄子,不是伤害他。

(最好暂时另外找一个大人照顾女儿。)

挣扎个半小时,或者一两个小时,你侄子基本就消停了。知道大人不伤害他,他也没力气哭闹了,就慢慢冷静下来。一旦冷静,孩子就变得无聊,他闲着没事都开始玩大人衣服的扣子了。

这个时候,你妻子就可以开始跟他讲话了。

“你知不知道不可以打妹妹啊?”

侄子不说话。

“你打了妹妹,妹妹好疼的哦,来,你去给妹妹揉揉”

然后你妻子牵着侄子,找到他打妹妹的地方,揉一揉。

揉完之后跟他说“以后不要打妹妹了哦,妹妹小,很疼的”。

然后就放侄子走。

下次你侄子再来你们家,还没进屋,你妻子赶紧走出去,拿出一个红枣(或别的零食),说这可甜了,请你吃。

如果侄子又打,一直坚持上面的做法,过不了多久,就不会再打了。

如果你女儿不害怕他,每次来,都送侄子一个小礼物,塑料飞机或者一个枣子,不值钱。但是侄子会感觉到善意。

如果你女儿害怕,或者不肯,就让你妻子送。

这里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你妻子抱侄子的时候,内心一定要平静,尽量不要有情绪。等控制住孩子不乱动以后,动作一定要柔和,总之就是要像抱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们幼儿园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算是经验之谈吧。

我很不赞成那种叫女儿跟侄子对打的,即使是同龄的,女孩跟男孩力气也有差距,何况是差一岁。

叫大人打孩子的,我也觉得不合适,因为孩子小,因为打妹妹被大人打了,他很可能不会觉得是自己错,会觉得妹妹导致他被打。

这样的话,下次会打妹妹更重。

没错,两三岁孩子的头脑,有可能还搞不懂那些因果关系。

孩子没有界限,我们帮他建立界限,不是愤怒地打他。那解决不了问题,何况,那是题主的侄子,将来的许多年,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不认为非要把关系搞僵。

对了,这个方法,一般的幼儿园可能也适用。

让孩子为他的行为负责,不一定要伤害他。

这么长你也看完了,谢谢。

如果你对育儿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另一个回答,主要讲诉什么是温和而坚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 一念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