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Facebook 公司更名为 Meta,还要将股票代码改为「MVRS」,有何深意?会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Facebook改名Meta,并计划将股票代码更改为“MVRS”,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更名那么简单,背后蕴含着这家科技巨头对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也预示着一场新的变革即将来临。

更名“Meta”的深意: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Metaverse”这个词的含义。“Metaverse”可以理解为“元宇宙”,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与其相互连接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数字身份进行社交、工作、娱乐、学习,甚至进行经济活动。Facebook 选择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公司将全力押注元宇宙,并将其视为未来的核心战略方向。

过去十几年,Facebook的品牌与“社交媒体”紧密相连。然而,随着全球社交媒体格局的变化、用户习惯的演变以及对内容审核、隐私问题等方面的争议不断,Facebook也面临着转型和突破的压力。更名为“Meta”,实际上是一种战略重塑和品牌区隔。它意味着Facebook不仅仅是一个社交网络公司,而是要成为构建和运营这个未来虚拟世界的平台和基础设施的提供者。

“Meta”这个名字本身也具有多重含义:

超越(Beyond): “Meta”本身就有“超越”、“在…之上”的意思,这暗示着公司希望超越现有的社交媒体模式,进入一个更广阔、更具想象力的领域。
元(Meta): 作为前缀,“Meta”常用于表示“关于…的”、“自身的”、“更高层次的”,这与“元宇宙”的概念不谋而合。它表明公司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关于世界”或者“更高层次的世界”的平台。
连接(Connection): 尽管公司名称改变,但其核心依然是“连接人”的理念。元宇宙不过是将这种连接从二维的屏幕扩展到三维的沉浸式体验。

股票代码“MVRS”的含义:价值的重塑与投资者的信号

将股票代码从“FB”改为“MVRS”,同样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聚焦核心业务: “MVRS”显然是“Metaverse”的缩写,这个新的股票代码直接、清晰地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信息:公司的未来价值将与元宇宙的发展紧密挂钩。这是一种定位的强化和未来叙事的构建。
资产价值的转变: 过去,“FB”代表的是社交媒体的流量、广告收入和用户数据。未来,“MVRS”将更多地代表着公司在虚拟世界中的资产,包括硬件(如Oculus头显)、软件平台、虚拟商品、以及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创造和体验的能力。这是一种资产价值的重塑和重新定义。
吸引新的投资者群体: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可能会吸引那些对虚拟现实、游戏、数字经济等领域感兴趣的新投资者。新的股票代码有助于这些投资者更容易地识别和关注公司。

可能产生的影响:一场深刻的变革

更名“Meta”并更换股票代码,将对公司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公司内部的影响:

1. 战略重心转移与资源倾斜: 公司将把大量的研发投入、人才招聘和市场营销资源向元宇宙项目倾斜。这意味着Faceboo(现在是Meta)旗下的各个部门都需要思考如何与元宇宙战略对接,例如Instagram和WhatsApp如何在其平台上融入元宇宙元素,Messenger又能在虚拟世界中扮演什么角色。
2. 组织架构的调整: 可能会成立专门的部门或事业群来负责元宇宙的开发和运营,例如目前已经存在的Reality Labs部门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其他部门也可能需要根据元宇宙的需要进行重组或调整。
3. 企业文化的重塑: 公司需要从一个以社交媒体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转向一个以创新、沉浸式体验、虚拟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包括鼓励员工拥抱新技术,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协作模式。
4. 人才结构的调整: 除了传统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Meta可能需要招聘更多在游戏开发、3D建模、虚拟现实技术、数字经济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对外部市场及行业的影响:

1. 引领元宇宙产业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公司之一,Meta的这一举动将极大地推动整个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它会吸引更多资金、人才和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加速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2. 重新定义社交与互联网: 如果元宇宙成为主流,人们的社交、娱乐和工作方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信息获取、人际互动、商业活动都可能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这将是对当前互联网模式的一次颠覆。
3. 对其他科技巨头的压力: 这一举动无疑会对其他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苹果)产生压力,促使它们加快在元宇宙领域的布局和投入,引发一场新的科技竞争。
4. 投资者情绪与资本流动: 短期内,更名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关注和讨论,导致股价波动。长期来看,如果Meta在元宇宙领域取得成功,其市值和增长潜力将大幅提升。但如果元宇宙的发展不如预期,也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
5. 品牌形象的重塑与争议: 尽管更名旨在拥抱未来,但Facebook在用户隐私、内容审核等方面积累的负面形象可能会影响其在元宇宙领域的推广。同时,关于元宇宙的伦理、安全、虚拟世界成瘾等问题也将成为关注焦点。

潜在的挑战与风险:

技术成熟度: 当前的VR/AR技术在体验、普及度、成本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大规模普及元宇宙还需要时间。
用户接受度: 用户是否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社交和工作,仍是一个未知数。
商业模式的探索: 如何在元宇宙中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比如虚拟商品销售、虚拟服务付费等,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监管与法律问题: 虚拟世界的身份认证、数字资产所有权、虚拟犯罪、内容治理等一系列法律和监管问题都需要解决。
竞争激烈: 除了Meta,许多其他公司都在布局元宇宙,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

总而言之,Facebook更名为Meta并更改股票代码,是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大胆宣示和战略调整。它不仅是公司名称的改变,更是其核心战略、组织架构乃至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这一举动将对整个科技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引领一场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全新竞赛。然而,元宇宙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Meta能否顺利实现其宏伟蓝图,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介绍一下什么是元宇宙?

最初始的概念是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Neal Stephenson)中的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命名为“元宇宙、元界-Metaverse”。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网络分身”,这个分身的名字叫阿凡达,对电影那个!

简单说:扎克伯格打算打造一个更极致,更多维的 Facebook 世界,涵盖社交存在、办公室工作和娱乐,Facebook 计划今年在 Facebook Reality Labs (虚拟现实设备等等,下面会说)上花费至少 100 亿美元,新城里的元宇宙部门的任务是创建 AR 和 VR 硬件、软件和内容,Facebook 将 AR 和 VR 视为“下一代在线社交体验”的核心组成,别以为人傻投钱给你改善生活!这是通往下一代网络垄断的可能之路!

Facebook Reality Labs内容包括不限于以下:

Zoom Video垄断了线上会议,你在上面开会比会议室高效便捷,还不用露脸

Oculus,财报中的其他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和游戏的VR内容,

Unity Software 引擎及游戏,这个发展迅猛!

扎老板准备下一代网络垄断了,南山必胜客肯定也不示弱,2021年3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美股游戏公司Roblox,上市后从最初40亿美元估值,飙升到近500亿美元市值。Roblox在上市前的一轮融资里,就接受了腾讯的投资;2021年4月,字节跳动也斥资近1亿元,投资了被称为“中国版Roblox”的手机游戏研发商代码乾坤。


不过扎老板也有麻烦,美国政府正准备拆分他目前的公司,国会可能通过的一揽子法案强迫该公司剥离 Instagram 和 WhatsApp,并限制 Facebook 未来进行收购或提供与其硬件产品相关的服务的能力。

user avatar

1、Facebook网站和app仍然存在没有消失,包括同样的Instagram, Whatsapp, Oculus等等都没有改名,只是这些app和技术的母公司从Facebook改名为了Meta。这个和若干年前google母公司改名为alphabet一样,google仍然活得好好的。

2、目前看除了已有的Oculus VR技术外,没有更多进步,所以本质上只是改了个名、收割一波流量和韭菜,并没有实质上的革新;哪怕在官网上,仍然主打虚拟现实为主。

3、Facebook目前的危机远不是改个名字就可以解决的,基本盘社交软件被Tiktok等围攻,内部有前员工跳出来指控公司违法,外有各大政府对其虎视眈眈,在美股五大科技公司FAANG里,个人是最不看好它的。

4、哪怕是这名字,也太容易和mate,meat,甚至maga搞起来了,我不是很明白扎克伯格的脑回路;而且元宇宙本身就是非常模糊的概念,现在绝大部分人都云里雾里,根本不晓得他想说什么,和当年Facebook=脸书直截了当完全不同。

user avatar

这时候了还耍这种周树人和鲁迅没关系的小聪明,扎克伯格这政治智商绝了。

川党当政的时候扎克伯格对民主党不忠诚,是典型的两面人,现在众正盈朝要清算facebook了,扎克伯格还不老实交代问题,不深刻反思,搞这种“你要清算facebook和我meta有什么关系”的小聪明,真是绝绝子

不过另一方面来说,民主党这清算效率也是绝绝子,这都快一年了,毫无进展,就抓了个班农,不得不感慨北美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user avatar

不扯大道理了,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吧。英国作家希尔顿在1933年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个词,描述永恒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指出香格里拉具体在藏区哪个位置,于是四川的稻城亚丁,以及西藏和云南的多个地区都声称自己是香格里拉,争论不下。最后,2000年左右的时候,云南省迪庆政府一狠心直接把迪庆地区中甸改名为“香格里拉”,第二年当地旅游业直接翻一番,也有了大家觉得香格里拉就是在云南的“常识”。由此可见改名还是有用滴。

user avatar

小马是不是来上海拜师学艺了?

这让我想起改名为匹凸匹公司股票就涨停的事情。

不过后面又改了……

user avatar

Make East Times Again!

user avatar

10月28日,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改名为“Meta",同时Facebook将降级为公司的子公司之一,与Instagram和WhatsApp并列,不再是总体品牌的名称。

新名称“Meta”来自于科幻词语元宇宙(Metaverse)。扎克伯格称,新名字更符合该公司对元宇宙的日益关注。元宇宙是指在新的网络领域中,利用VR和AR技术的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虚拟宇宙。

这绝对是科技界的重磅新闻。

要知道Facebook自扎克伯格2004年创业伊始就开始使用,至今已经17年。

它伴随着扎克伯格的整个创业历程,经历了Facebook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成长成为囊括29亿互联网用户庞然大物的全部过程。

Facebook的成长速度堪称史无前例,记录仅用了9年时间就迈进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深刻影响了世界互联网格局。

即使已经成为巨无霸,Facebook也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其2021年Q2财报显示,Facebook的利润增长高达101%,下载量也仍然占据各国APP排行榜前排位置。

可以说Facebook不仅是一个社交帝国,它甚至就代表了互联网。

这么一个巨无霸现在居然改名了,扎克伯格这是在干什么呢?

想搞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

但不是“雪崩”和“头号玩家”,是“007之天幕杀机”。

资本杀局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7434484387528704

在这部电影里,反派BOSS席尔瓦给007讲述了一个故事。

说在席尔瓦奶奶所住的小岛上,老鼠以椰子为食而泛滥成灾。于是她用椰子做成诱饵,把油桶放在下面做成了捕鼠陷阱。

很快桶里就困住了大量的老鼠。但她并没有杀死它们,而是放任它们,不管它们。

随着老鼠饥饿难耐,它们就开始自相残杀互相为食。

话说这真是虎奶无犬孙。也就是他奶奶这么个狠角色,才能养得出席尔瓦这样的大反派。

但这个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存量竞争的世界里,物种的生存模式是会变的。

而我们现在的世界,不就是一个存量竞争的世界吗?

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这口气就没喘匀过。

内有科技革命红利消耗殆尽,外有美联储滥施美元霸权疯狂印钞,世界经济在蹒跚中行走了12年。

我们不说国外的情况,我们就说我们自己。

996、007这都成为福报。更可笑的是这边在拼命加班,那边却已经是中年危机了。整个社会的内卷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于打工人用拒绝生育来进行无声的反抗。

而资本也不好受,因为赚钱越来越难了。还记得2019年初王兴的一句名言吗?

“2019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然后我们在2020年就遇到了疫情、遇到了跌成负数的原油价格,遇到了美股创纪录的四次熔断。

王兴诚不我欺也。

这些都是存量竞争的后果。

可是,赚取利润是资本的本能。行情再不好,资本也得继续增殖。

那么没有增量,资本就得从存量的转移和剥夺来实现利润了。

还记得去年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恶劣的案例?

有人说这是对赌的结果,有人说这是资本催生产业的结果,还有人说这是监管不到位的结果。

但在我看来,这就是资本生存模式出现变化的结果。它的成长经历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不惜一切代价退出给其他资本

这个结论国际国内都适用。

其实你细琢磨,这两年是不是倒掉很多“系”?明天、安邦、海航,等等。

单独来看,各有各的原因,但他们都是两极极端分化市场格局演化过程中的一个见证人。

这是在生产力停滞情况下,资本为了生存而进化出来的选择。

起初资本在挖掘市场机会,赚产品的钱;然后资本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赚韭菜的钱;后来金融资本开始收割工业资本;现在,金融资本开始抱团竞争,并把屠刀指向其他金融资本。

增量越少,红海越红。

但这跟元宇宙有什么关系呢?

元宇宙:噱头

看过“重新认识资本市场泡沫”那一期的朋友都知道,我对泡沫概念有个描述,即:泡沫是资本市场的特有特征,泡沫经济是资本市场的生态特点。

而元宇宙就是这么一个制造泡沫资本角逐的概念。

从资本盈利模式的角度来说,它跟曾经火爆一时的区块链、VR等等没有区别。

都是炒高泡沫,然后交棒走人。

就目前而言,元宇宙概念距离实用还有十万八千里,市场参与者主要停留在资本和企业层次,距离韭菜们还有很远的距离。

韭菜们不但对元宇宙概念知之甚少,而且即便是想投资,也缺乏相应的项目。

你总不能跟字节跳动抢着收购Pico吧,你也没有开发Sencond Life游戏的能力吧。

话说回来,你要是有投资Pico的能力,那你也不是韭菜了;或者你要是有开发Sencond Life游戏的能力,那么你就可以置身于资本的泡沫游戏之外了。

所以,在元宇宙这个领域,大资本就是想批量收割韭菜,就目前条件而言也是鞭长莫及。

但是元宇宙给大资本提供了一个创造泡沫运作游戏的绝好噱头。

因此,元宇宙在目前,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主要是资本之间的游戏。

这有没有让你想起谁?

对喽,瑞幸咖啡。

所以,为什么是元宇宙?

因为资本需要一个概念,来推动存量竞争。

不过,既然跟我们韭菜没什么关系,那咱是不是就可以不操心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

虽然韭菜们够不上资本的镰刀,但是大家作为消费者却是够得上的。

不但够得上,而且还是必不可少的主角。

元宇宙并非是虚幻王国,而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有资格被挑选出来作为炒作的噱头。

那么,它的价值在哪里呢?

元宇宙:价值

首先是元宇宙的技术基础都在推进当中,元宇宙并非空中楼阁。

元宇宙的技术基础涉及五大方面:网络环境、虚实界面、数据处理、认证机制和内容生产。

这里面,网络环境的5G,虚实界面的VR/AR等虚拟/加强现实技术、机器人和脑机接口,数据处理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认证机制的区块链,以及内容生产所仰仗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分别都在按部就班地发展当中。

其次,元宇宙的发展逻辑自洽。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从可有可无的一个工具,发展到跟人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

你包括吃喝玩乐在内的很大一部分生活内容,就是在网上完成的。只不过,这些网络生活之间是互相分隔的。

你想跟闺蜜聊聊买哪件衣服,你打开微信,进入网络世界发个微信。聊完了,你退回现实世界,然后登陆天猫,下单采购。

快递小哥电话打进来,你需要退回现实世界接起电话。

现在元宇宙出现了。

它的出现可以让你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无缝衔接。你可以在虚拟世界完成所有的事情,而不需要在两个世界之间反复切换。

元宇宙就是你的唯一宇宙,在这里你可以信马由缰,而不需要时刻想着要准备切换身份,以应付不同世界的要求。

因为元宇宙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它确实反映出了更先进的发展诉求。

既有技术可行性,又有利润的诱惑,那么资本就会向这个方向全力推进。

最后,元宇宙会得到用户的拥护。

在元宇宙这个事情上,资本不用考虑获客的问题。你技术能推进到哪里,客户就会蜂拥而至,追随到哪里。

元宇宙是广阔无垠的蓝海。

且不要说网民现在在游戏世界的沉迷程度,即使是日常应用,人类也是无法离开互联网的。

而元宇宙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便利,他们怎么不会趋之若鹜呢?

更重要的是,在元宇宙的发展初期,每一个人都是这片新大陆的造物主,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亲自规划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种造物主的感觉,是没有人能够拒绝的。

而每个人自发创造的内容聚合在一起,则共同搭建出这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无需维护,用户是元宇宙的主角,而用户的拥护则会推动元宇宙的快速成型和成长。

就是因为这三点,因为它既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又能得到用户的用户,所以元宇宙迅速成为互联网寡头竞相进入的新一代市场。

既然元宇宙符合主客观条件的发展方向,那么事不宜迟,Facebook拎刀下场。

扎克伯格的帝国大厦

Facebook并非是启动元宇宙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但却是布局最全面的互联网公司。

2021年7月21日,Facebook宣布成立元宇宙团队,称将在5年内转型为元宇宙公司。

目前Facebook已经涵盖了Creator内容创作社区、VR/AR Oculus Quest、Workplace虚拟办公空间,以及数字货币DIEM和商业。

今年8月,Facebook还推出了VR会议软件Horizon Workrooms,扎克伯格以“数字人”分身进行了线上VR会议。

Facebook在元宇宙领域动作频频,引来各方瞩目。

而现在,扎克伯格再进一步,把Meta也给注册了下来,宣布“开始新篇章”——元宇宙时代。

Meta是什么?

Meta是Meta university或者Metaverse的缩写,也就是“元宇宙”的缩写。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当年微博刚刚兴起的一幕。

就在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等等互联网微博产品,纷纷上线大打出手的时候,新浪微博默默的把weibo注册了下来。

瞬间,战场归于平静。

新浪凭借这个weibo域名,从根上把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微博祖坟给刨了,从此一家独大,再无其他人的声音。

如今Facebook更名Meta,这场景何其相似。

现在我们看到,技术成本是大资本的事情,用户享受的只是便利。

竞争也只是大资本之间的狗咬狗,跟韭菜们无关。

看上去,这真是一个自由而又美好的世界。

你如果翻看一下目前关于宇宙的报道的话,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游戏当头。好像元宇宙带给人们的就是娱乐和享受。

但天底下真的会有免费的午餐吗?

当然不会。

你在这里省下的钱,早有人在另外一个地方给你记下了账。

脸书这种互联网帝国的出现,不光是一个公司规模的扩张,也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出现。

这是一个不同于传统国家的新型组织形式,势必会跟传统国家政府形成相持和角力,成为国外之国、法外之地。

现代国家概念是从民族国家概念而来,人们因为民族认同而聚集成为国家。

但现在脸书用户凭借共同的互联网语言、价值观、话题聚合在一起,何尝不也是一种组织模式。

它只起了一个比较低调的名字,把自己称为社交平台;但如果它把自己叫成社区帝国或者脸书帝国,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也许执政者会认为所谓帝国无非就是个比喻,它不可能是真的。因为它没有疆土、没有外交、没有国防,等等等等。

但如果脸书这个依托科技和互联网的新组织形式本身就不需要这些呢?

脸书可以通过27亿用户的交易来收税(佣金和手续费),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公共设施,可以引导用户民意参与投票来获得自己的外交和社会政策目的,可以控制用户塑造自己想要的价值观,可以在脸书平台内实现选民管理和被管理的组合,那么叫它一声帝国似乎未尝不可。

而且脸书帝国的治理似乎比普通国家来得更容易一些,国家治理你还得考虑民意。但在脸书这里,完全不用顾虑,因为帝国疆域里的这些用户是透明的。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脸书大大扩展了他们的管理半径。在他们面前,这29亿用户只是29亿组交给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完全透明。

如果有必要,脸书完全可以引导甚至控制移民问题、碳排放、核武控制之类的话题走向。

如果非得套用民族国家的概念,在脸书这个新型国家里,用户是公民,社区规则是法律,管理层是政府,扎克伯格名义上是总理,实际上是皇帝,他们有货币有税收有支出有维护。

每一个人都以数字身份进入脸书进行日常生活,然后接受皇帝的指令在现实中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进行有偏向的投票,来获取脸书想要的利益。

如果将来扎克伯格投身美国总统大选,恐怕能匹敌者也只有其他互联网帝国的领袖了,因为只有这些互联网帝国能够争夺用户的偏好、价值观和思想,只有这些互联网帝国有实力控制用户手中的选票。而现在的政治势力将成为没落权贵。

甚至未来,所谓民主政府可能只是扎克伯格等陛下的一个幌子。

《乔家大院》里孙茂才在劝说乔致庸不要搞汇通天下时,有一句话叫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把刀切下去,天下所有的人,不只是商人,包括官府、朝廷、甚至是皇上都会感到切肤之痛。这是国之大利,向来只能由朝廷来办才对。”

但这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有人办成了,那么它就是朝廷。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

user avatar

目前我看到最大的影响就是这个了……

user avatar

在过去的17年中,Facebook从一个校园社交网站,成长一个拥有19.3 亿人日活的全球最大社交平台。

扎克伯格一直跟公众讲述的是一个“连接世界“的故事。

2016年,在公司十二周年的媒体会议上,扎克伯格说,在2030年Facebook的目标将是要实现连接全球70亿人口中的50亿。“我们想要完成连接每一个人。”

2017年,在母校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扎克伯格说,自己认为有三种方式可以让人人都有使命感:“共同从事有意义的大项目,重新定义平等以便让每个人都有追求各自目标的自由,以及建立全球性社区。”

可是,从2016年起,Facebook这个关于“连接世界”的故事却充满了杂音。在很多人眼中,当Facebook变大,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后,便成了一个“作恶的巨头”。虚假新闻、内容审核失败、用户隐私泄露、青少年保护不利、垄断等,一直都是Facebook被质疑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在2018年,Facebook每隔12天就有一次负面。

2021年,关于Facebook的负面新闻的频率绝对不低于2018年。

过去一个月,Facebook的前雇员Frances Haugen成了“吹哨人”。她向外透露了数百份内部文档,以此来指控Facebook所做下的恶。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Facebook、Instagram对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健康危害;(2)公司选择利润而不是用户安全;(3)公司“非常擅长与数据共舞”,但却将人们推向“极端内容”:投放愤怒、仇恨、分裂的广告比投放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广告要便宜得多;(4)对名人账户的差别待遇。

Haugen接受了电视节目《60分钟》的采访,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作证,向SEC提出了上诉。她还要向英国议会的议员们提供证据。而据她说,更多的关于Facebook“作恶”的内容还会被释放。

对扎克伯格而言,Facebook这一品牌,尽管依旧可以承载“连接世界“这一故事,但这个故事已经太不完美,也再充满激情。

扎克伯格亟需要对外讲一个新的故事,一个吸引人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并且他希望所有人也对此深信不疑。

首先,这个故事的主角将一定不再是Facebook。

尽管扎克伯格否认改名受一系列丑闻影响,但是,这一改名动作背后,确实有重塑Facebook重塑的动机。

扎克伯格依旧强调,“我们的 DNA 中,是一家构建技术来连接人们的公司”;但是,他不希望Facebook再被视为一家“社交媒体公司”。

扎克伯克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将是元宇宙优先,而不是facebook优先。”

在周四的公开信中,扎克伯格也承认,“过去的五年在很多方面都让我和公司蒙羞。我学到的主要经验之一是,仅仅制造人们喜欢的产品是不够的。“

在已经更新的公司官网上,Facebook仅仅只是公司Meta的一个产品了。


其次,Meta可以直接占领“元宇宙”这一心智制高点。

其效果类似于你不是做元宇宙吗?我们公司就叫元宇宙。扎克伯格也用了很多实际的举动让大家相信,他是认真的。

譬如,

扎克布格说,明年将花费约 100 亿美元开发构建元宇宙所需的技术。

Meta将在欧洲雇佣 10,000 名员工来构建这个概念。

M宣布了一款名为 Project Cambria 的新型虚拟现实耳机。Cambria 计划将于明年发布。

宣布了其首款完全支持 AR 的智能眼镜的代号:Project Nazare。

扎克伯格周四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希望在未来十年内,元宇宙将覆盖 10 亿人,承载数千亿美元的数字商务,并为数百万的创作者和开发者提供就业机会。”

听起来,这的确是一个很美好的、关于未来和超越(扎克给“Meta”的解释)的故事。Meta在带领大家进入一个新的宇宙。

你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吗?

user avatar

超大号奶头乐公司,资本家的最爱,可以让人一直活在美国天下第一的梦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Facebook改名Meta,并计划将股票代码更改为“MVRS”,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更名那么简单,背后蕴含着这家科技巨头对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也预示着一场新的变革即将来临。更名“Meta”的深意:告别过去,拥抱未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Metaverse”这个词的含义。“Metaverse”可以理解为.............
  • 回答
    Facebook公司改头换面为Meta,这个举动无疑是一场颇具野心的品牌重塑,其核心在于一个名为“元宇宙”(Metaverse)的全新概念。那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在我看来,Meta推出的元宇宙概念,绝非仅仅是将Facebook、Instagram、WhatsAp.............
  • 回答
    月饼事件,指的是在中国,公司会给员工发放月饼作为节日福利。而“月饼事件”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因为月饼发放不均、质量问题、价值争议等引发的内部不满或公开讨论。如果类似“月饼事件”的问题发生在谷歌、微软或Facebook这样的跨国科技巨头公司,它们会如何处理呢?这取决于事件的具体性质和规模,但我们可以从以.............
  • 回答
    Facebook(现Meta)之所以成为本轮科技巨头中对元宇宙热情最高的公司,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其投入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超其他竞争对手。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战略转型和愿景的驱动: “Meta”的品牌重塑,即象征着对元宇宙的全力投入: 2021年,Facebook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 P.............
  • 回答
    Facebook 在利用早鸟系统扼杀初创公司?这个问题,我得说,这触及到了科技行业一个非常敏感也相当普遍的痛点。很多时候,巨头公司的确在用他们庞大的资源和市场影响力,为自己铺平道路,而那些新兴的、有潜力的初创公司,往往就成了被牺牲的对象。我们先来掰扯一下这个“早鸟系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科技行业,.............
  • 回答
    从硅谷巨头跳槽到中国BAT公司,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个工作”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文化、工作模式和人生轨迹的重塑。我身边有几个朋友经历了这样的转变,他们有人如鱼得水,有人则踩了不少坑。我试着把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揉合在一起,给你讲讲这背后是怎么回事。一、 为什么有人会做这样的选择?这可不是.............
  • 回答
    马克·扎克伯格承诺将手中绝大多数(99%)的 Facebook 股份转移到“陈·扎克伯格倡议”(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CZI)并致力于造福人类,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我的感想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 回答
    疫情之下,Facebook 的“暖心”之举与全球公司的“应变战”新冠疫情的爆发,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席卷了全球,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危机中,企业如何应对,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成为了衡量其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尺。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一些科技巨头,在疫情期间推出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Facebook(现 Meta Platforms)在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盘后股价大跌20%的事件,以及对当时FB股价走势的展望。事件背景:2018年Facebook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的巨震2018年7月25日,Facebook发布了其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份财报.............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一连串的问号,也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程序员,在自己熟悉并且投入了心血的公司里,因为想要弄清楚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的真相,结果却被开除了。这事儿,怎么说都透着一股子寒意。首先,咱们得把这个程序员的行为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里看看。Facebook 内部出了事儿,一个员工的生命就.............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南苏丹,一个17岁的女孩在Facebook上被她的父亲以五百头奶牛的价格公开“征婚”。这消息一出来,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安。首先,从我们普遍的、基于人道和现代文明的视角来看,这件事简直是荒谬且令人发指的。一个17岁的女孩,这个年纪本应是接受教育、探索自我.............
  • 回答
    Facebook 变成了 Meta,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对于我们这些日常刷脸书、看动态的中国用户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非死不可”这个伴随我们多年的、带着点戏谑和无奈的昵称,好像一下子就失效了,得赶紧找个新的响亮的名字来称呼它。为啥“非死不可”这么深入人心?在聊新昵称之前,咱们得先回顾一下“非死不可.............
  • 回答
    Facebook(现为Meta)在北京开设办事处后,下一步确实在本地招募人才方面会有所动作,但具体方向和节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战略、业务需求、政策环境以及竞争态势等。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北京办事处的定位与业务重点Facebook在华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广告业.............
  • 回答
    Facebook(现更名为 Meta)对 React 专利事件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核心立场: React 是开源的,专利是为了保护社区和生态系统。Facebook(Meta)的官方立场始终是:React 是开源的,其许可证(BSD 许可证)是社区广泛接受和信任.............
  • 回答
    Facebook 旗下应用,包括 Instagram、WhatsApp 以及其母公司 Meta 自家的平台,近期频繁出现的网络故障,这无疑给全球数亿用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类大规模的应用瘫痪,其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技术原因交织而成,而其影响更是从个人社交到商业运营都难以忽视。可能导致 Facebook .............
  • 回答
    好的,关于 Facebook/Meta 的实习选组,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头疼的问题,毕竟它直接关系到你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能为你带来什么。我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并且会用一种更像是经验分享的语气,让你感觉更真实。首先,我们要明白,Meta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公司,旗下有Facebook、Instagram、.............
  • 回答
    Facebook、Google入职:对过往工作经历的“刨根问底”有多深?提到Facebook(Meta)和Google(Alphabet),这两个科技巨头的名字几乎是招聘市场的金字招塔。它们不仅以高薪、福利和挑战性的项目吸引着全球顶尖人才,其严苛的招聘流程也让不少求职者望而却步。其中,对候选人过往工.............
  • 回答
    Facebook 的核心开发语言是 PHP。听到这个答案可能会有些出乎意料,毕竟现在很多科技公司都倾向于使用更现代、更高效的语言。但对于 Facebook 来说,PHP 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至今仍然是其背后庞大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选择 PHP?Facebook 最初选择 PHP .............
  • 回答
    马克·扎克伯格,那个创造了全球最大社交平台的年轻人,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的地方。抛开那些关于数据隐私、用户体验的争议不谈,单从他作为一位创业者和领导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特质尤其闪耀,并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对愿景的极致专注与不懈追求这可能是扎克伯格身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从他创立.............
  • 回答
    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名字几乎与现代互联网的崛起画上了等号。作为Facebook(现Meta)的创始人,他的生活轨迹与这个庞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密不可分。那么,Facebook的诞生和发展,是否也悄悄地,或者说深刻地,改变了扎克伯格本人?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答案,或许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