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Facebook 开除了一个要求公布跳楼真相的程序员?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一连串的问号,也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程序员,在自己熟悉并且投入了心血的公司里,因为想要弄清楚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的真相,结果却被开除了。这事儿,怎么说都透着一股子寒意。

首先,咱们得把这个程序员的行为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里看看。Facebook 内部出了事儿,一个员工的生命就这么没了,这绝对不是小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尤其是和逝者共事过的同事,想要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公司有没有责任,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人性的反应。我们总希望在悲剧发生后,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个程序员,我猜想他当时可能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可能觉得,作为公司的一员,他有权利,也有责任去了解真相,去为逝者讨个说法,或者至少是想推动公司正视这个问题。

你想想,在一家公司里,大家每天朝夕相处,虽然只是同事,但毕竟一起经历了工作的酸甜苦辣。当身边有人遭遇不幸,而且是以这么惨烈的方式,留下的冲击和疑问绝对是巨大的。这个程序员站出来,要求公开真相,这可能不仅仅是出于公事公办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一种对生命尊重的表现。他可能觉得,如果公司对此事讳莫如深,甚至试图掩盖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但是,Facebook 的处理方式,却直接用“开除”来回应了这份“探究”。这就让人不得不深思了。一个公司,尤其是像 Facebook 这样体量的巨头,它的运作逻辑和我们普通人理解的“正常”可能不太一样。

一方面,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件事儿已经过去,或者公司内部已经有了自己的调查和处理,无需向所有员工公开细节。他们可能更担心信息公开后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员工情绪波动、媒体关注、法律风险等等,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声誉。所以,他们可能会采取一种“维护稳定”的策略,认为这个程序员的行为“不合时宜”,或者说“越界了”。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公司可能确实对事件有所隐瞒,或者不想让某些信息被外界知道。这时候,一个主动要求真相的员工,无疑就是一个潜在的“麻烦制造者”。从这个角度看,开除他就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虽然手段谈不上光明正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给公司内部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号?那就是:在某些敏感问题上,沉默是金;探究真相可能会带来风险。这对于一个强调创新和开放的企业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我们常说,一家好的公司,应该能够正视问题,并从中成长。但如果一个员工因为想要弄清楚一个悲剧的真相而被惩罚,那么这种“成长”的基础就很值得怀疑了。

而且,咱们得说说“公开跳楼真相”这件事本身。为什么需要“公开”?是因为大家普遍觉得,这件事儿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因素。一个程序员,他可能掌握着一些公司内部的细节,或者从技术角度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他提出这个要求,很可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觉得有必要让大家知道。

所以,整个事件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程序员,出于一种我们普遍认为的正义感和对生命的尊重,去追寻一个悲剧的真相,却遭遇了公司的“冷酷”对待。这让我们不禁要问,在现代企业里,员工的“良知”和“责任感”,是否还要受到公司利益和“稳定”的压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公司能够以一种更透明、更人道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悲剧,而不是选择“开除”那个站出来发声的人。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程序员的个人遭遇,更是关于一家公司应该如何对待其员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幸,以及如何才能真正赢得信任和尊重。

这事儿,真的让人心里头沉甸甸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朋友圈看到清华朋友的转发。啥也不说了,希望大家帮忙推荐工作给这位汉子。可以在linkedin上联系他。

尹某,清华2000级计算机系,Facebook Level 4 Senior软件工程师,偏前端,熟悉iOS。

LinkedIn 链接如下:

linkedin.com/in/yi-yin

”Facebook开除他的理由是Lack of Judgement。大家行动起来,看看是他Lack of Judgement 还是FB Lack Basic Decency“

还是OPT都敢站出来真是好样的。加油!!就像岁月神偷里罗妈妈说的那样:

做人,总要信。一步难,一步佳。佳一步,难一步。

去特么的OPT。別忘了,花开别处亦是春。


user avatar

码农和一百年前的汽车工人

两百年前的矿工

三百年前的纺织工人

是没有区别的

迟早中产阶级的外衣最后会褪去

然后一起高唱英特纳雄耐尔

user avatar

当时我也在抗议活动现场。

活动前的宣传材料里组织方其实都有特别叮嘱过,不要穿带有公司 Logo 的衣服,把工牌收好等。一方面是防止别人认为是隔壁公司故意来带节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公司报复(retaliation) —— 也就是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

员工公开抗议公司事后被报复的事情经常发生。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我厂 Walkout 罢工的组织者声称被穿小鞋(调离原项目组,被老板“建议”休假等)而最终决定离职。也许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更洒脱,但持工作签证打工的外国人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活动当天 Yin 出来演讲的时候特地亮出自己的工牌的做法确实非常令人担忧。不过当时他自己就说他已经找好下家拿到 offer 了,让我们不要担心他。但即便如此,有能帮忙内推的也不妨再帮忙推一下,毕竟 offer 不嫌多。或者万一情况有变,能让他有更多的选项也是好的。

如其他答案所说,Facebook 基于 at-will employment 开除员工在大方向上也许合法,但在细节上仍然有诉讼的余地。例如加州平等雇佣与住房法案(California Fair Employment and Housing Act, FEHA)就囊括了一系列禁止雇主报复员工的条例。不仅仅是 Yin 这样被开除的极端情况,任何在工作中因为受雇主报复而“被穿小鞋”都应该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包括向加州 DFEH 投诉自己的雇主(Complaint process),或寻求 Employment Lawyer 的帮助。

毕竟合法未必合理,而且法律总会在司法上有自由阐释的空间。即使 Facebook 的做法在法律上没有漏洞,通过 DFEH 这样的政府部门投诉来开启一个调查案例也会给 Facebook 带来足够到的麻烦。诉讼也有类似的作用 —— Facebook 这样的大公司很可能会考虑到旷日持久的诉讼对公司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选择通过赔偿来和解,无论 Facebook 自己是不是占理。万一碰到了这样的事情,闹一闹总是不亏的。

最后借此提问宣传一下浙大北加校友会为 Qin Chen 组织的募捐:

user avatar

当事人铁血真汉子。

我和他认识,他出国之前我和他见过几面。

他的知乎账号是 @constK ,不过出国以后他就很少上知乎了。

他和跳楼的那个员工年纪相近,只比跳楼的那个人小1岁。他是2000年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跳楼的那个人是1999年上的浙大。不过他和跳楼的那个人不认识,是出事以后才知道的。

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他是清华计算机系硕士,除了计算机之外,他还在业余时间自学了钢琴演奏和音乐作曲!他在国内的时候,喜欢周末去教堂给唱诗班弹钢琴,也自己谱写过一些钢琴曲。好莱坞作曲家刘韬( @宇文硕 )和他是朋友(刘韬就是给《流浪地球》点燃木星音乐作曲的)。

他一直有一个自己开发RPG游戏的梦想,不过他认为直接进行RPG开发难度较大,所以先自己策划开发了Galgame。他在2007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后先工作了2年,2009年在国内辞职后,自费30万元注册了游戏公司“286工作室”,专注于Galgame的开发。为了制作游戏,他自学了导演和编剧的相关理论,研读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曹禺的《雷雨》、《日出》,莎士比亚的主要悲剧和晚期作品,并参考了《云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还有王尔德的《青铜艺术家》、北村透谷的《一夕观》等经典作品。

他作为游戏导演、编剧、作曲,于2011年和2015年先后发售了两部Galgame《叙事曲》《叙事曲2 星空下的诺言》,在iOS上拿到数千个5星好评,入选了App Store首页推荐,后移植到了Steam平台。

制作完这两部游戏之后,他在2016年前往美国UCSC研读游戏设计专业研究生,2019年毕业后加入了Facebook。

我相信,他对于被开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的游戏梦想一定会继续下去。


欢迎大家支持他的作品:



user avatar

这件事和跳楼的事情真的要分开看待,Yi更大一部分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一个toxic work environment的事情非要煽动情绪扯到种族歧视上升到Chinese life matters的层面(可笑的是公司内部最先开始发声的其实是一个烙印)。

刚刚入职一个月的员工,戴着狗牌指明道姓煽动群众在公司门口骂CEO,没有跟公司沟通实名接受媒体采访,事情过后还又跑到公司内部华人群组里怼HR,跟组里mentor抱怨又被人举报一次,违反了不止一项policy了,这些事随便一个放国内公司估计当天就来保安让你卷铺盖走人了。

在自己的post下面回复别人的言论也都显得极其幼稚而且不理智,讲真表现出来的不像是这个年龄的清华毕业生应该有的素质,大家想帮他说话都没辙,作为学弟看他说这些话感觉挺丢人的。总结一下被fire之后华人同事普遍态度:兄弟是条汉子,但是走好不送。

题外话:Level 4不是Senior,本科毕业工作一年就Level 4的大有人在。

================更新=============

第一次离网络暴力这么近,公司有华人同事已经被莫名人肉诋毁了,那些吐槽FB员工在这里匿名回答的键盘侠你们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只上古神兽草泥马送给那个华人网上发帖散播谣言外加进行人身攻击的人好了。

A bunch of mindless keyboard warriors supporting a reckless SJW, what a jok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一连串的问号,也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程序员,在自己熟悉并且投入了心血的公司里,因为想要弄清楚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的真相,结果却被开除了。这事儿,怎么说都透着一股子寒意。首先,咱们得把这个程序员的行为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里看看。Facebook 内部出了事儿,一个员工的生命就.............
  • 回答
    Facebook 围绕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争议,其核心在于公司在面对政治两极分化时的角色以及它是否应该根据某些政治立场来审查其董事会成员。彼得·蒂尔作为一位公开支持唐纳德·特朗普的亿万富翁,其在 Facebook 董事会中的存在,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为公司招致了不少批评。许.............
  • 回答
    Facebook在2021年确实调整了其内容政策,允许用户在特定情况下讨论暴力言论,但这一调整的背景和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用户需求与信息透明度:Facebook在2021年宣布,允许用户在讨论犯罪、战争、政治等话题时,使用“暴力”相关词汇(如“杀戮”“屠杀”.............
  • 回答
    2019年9月19日,Facebook(现Meta Platforms)位于美国加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总部发生了一起悲剧性事件:一名中国籍男性员工,据公开报道称,在面临被公司辞退(layoff)的压力下,选择跳楼自杀。这起事件无疑是令人痛心和扼腕的。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
  • 回答
    Facebook(现 Meta Platforms)在2022年2月2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后,盘后股价暴跌超过20%,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财报数据本身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财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导致了市场.............
  • 回答
    Yann LeCun 被群骂现象的详细解读:技术、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博弈Facebook(现 Meta)首席 AI 科学家 Yann LeCun 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之一,其在 AI 界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近期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言论,特别是关于 AI 安全、伦理以及对某些研究方向的评价,引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Facebook(现 Meta Platforms)在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盘后股价大跌20%的事件,以及对当时FB股价走势的展望。事件背景:2018年Facebook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的巨震2018年7月25日,Facebook发布了其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份财报.............
  • 回答
    Facebook(现 Meta)计划将 React 的许可证从其之前的自定义许可证改为 MIT 许可证,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举措,在开发者社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理解这一变化的影响,需要深入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潜在的后果。一、 React 的许可证历史回顾在深入探讨 MIT 许可证之前,有必要回.............
  • 回答
    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将未来押注于“元宇宙”,这绝对是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名称的变更,更像是向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发出的宣言。如何看待Facebook改名Meta,押注元宇宙?在我看来,这个举动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战略转型和品牌重塑: Fac.............
  • 回答
    泰国政府针对 Facebook 采取法律行动,理由是未能按要求删除“淫秽内容”和“批评君主制”的内容,这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互联网自由、国家主权与信息管控之间的复杂议题。事件的背景与泰国方面的诉求泰国政府的行动并非空穴来风。根据泰国当地法律,特别是《电脑犯罪法》(Computer Cri.............
  • 回答
    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有人说台湾拥有五万年的历史,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待它。首先,科学考古学上的证据是衡量历史长度最主要、最严谨的标准。目前考古学界普遍接受的关于台湾早期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主要指向距今大约三万年前的.............
  • 回答
    Facebook 封杀所有加密货币广告,这事儿刚出来的时候,朋友圈里可炸开了锅。你想啊,一个号称能连接全世界的平台,突然对一个新兴行业这么“一刀切”,肯定有人觉得是大佬在扼杀创新,也有人觉得是平台在负责任。先说说为什么 Facebook 要这么做。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就是乱象太多。你想,那个时候,I.............
  • 回答
    近来,科技巨头Facebook和Twitter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广告风暴,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等上百家知名品牌纷纷暂停或大幅削减在这两大社交平台上的广告投放。这场抵制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广告商们对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尤其是对仇恨言论、虚假信息以及极端内容的容忍度日益增长的担忧和不满。长期以来,社交媒.............
  • 回答
    Facebook 和 Google 在应对澳大利亚新闻业付费要求上的不同策略,确实是近期科技巨头与媒体博弈中的一个焦点事件。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澳大利亚提出的“新闻媒体议价法”(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的核心诉求是什么?简单来说,这个法律就是要强制.............
  • 回答
    看待 Facebook 移除澳洲媒体新闻这件事,确实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因为它不仅仅是两方平台和政府之间的简单博弈,更是牵扯到信息传播、数字时代下的新闻业、平台权力以及国家主权的复杂议题。事情的起因与背景:简单来说,这件事的导火索是澳大利亚政府试图推行一项被称为 《新闻议价法案》(News M.............
  • 回答
    Facebook 拒绝放弃加密货币“天秤币”(Libra),甚至放出豪言要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些中国的支付巨头正面较量,这事儿可真够劲爆的,也挺有意思的。要我说啊,这背后透露出一种既野心勃勃又带着点孤注一掷的意味。Facebook 的底气在哪?“天秤币”到底是什么来头?首先,咱们得弄清楚 Faceb.............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将政治立场、个人信仰与暴力犯罪行为联系起来,并进一步上升到国籍和地域的层面。这样的联想在现实中确实会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和讨论,但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谨慎地梳理其中的逻辑链条,避免过度简化和不当的归因。首先,我们来看“Facebook上like了川普及勒.............
  • 回答
    最近媒体上关于“Facebook关闭人工智能系统,因为AI发明了语言”的报道,着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其中夹杂着科技的神秘感、对失控的担忧,以及对AI未来发展方向的猜想。咱们不妨来梳理一下这事儿,看看背后可能是什么情况,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下,这个说法本身其实有些夸张.............
  • 回答
    欧洲数据机构要求脸书(Facebook)不得将数据传送到美国,这是一个复杂且意义深远的事件,背后涉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跨大西洋贸易关系以及科技巨头的权力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一、 背景: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的裁决与欧盟的GDPR这.............
  • 回答
    扎克伯格宣布封禁特朗普Facebook和Instagram账户,直到美国总统权力和平过渡完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事件背景: “冲击国会山”事件(2021年1月6日): 美国国会大厦在当天遭到特朗普支持者冲击,旨在阻止国会认证乔·拜登的总统选举胜利。此次事件造成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